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李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党的十八大报告系列解读之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2-11-15
字体: 打印
分享:

     

  【嘉宾介绍】李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社会发展。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10多部,主持、参与各类课题20多项。

 

  核心观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树立宽广的国际视野,可以借鉴某些世界文化强国在主流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要自觉适应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把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迫切任务。

 

  对待外来文化要择善而从,借鉴吸收也重在实现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建国博士。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建国副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树立宽广的国际视野,借鉴某些世界文化强国在主流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

 

  深化对文化地位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文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较为薄弱,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2009年,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对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进行了软实力调查,根据经济、文化、人力资源、政治和外交五个指标,对上述6个国家的软实力做出了评估,中国的软实力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同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中国文化影响力指数的世界排名,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景、中国政治、军事日益提升的地位,以及中国发展理念和模式日益扩大的影响很不匹配。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世界排名现状,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密切相关。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平均为10%左右,美国达到了25%,占据着世界文化产业市场43%左右的份额。而中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不足3%,这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地位非常不相称,也使得抵御西方文化渗透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中国要建设与自身经济地位相称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应借鉴某些世界文化强国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扩大文化产品出口,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国价值和中国诉求走向世界的载体与平台,进而构造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发展方向的文化话语体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经验。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近代西方虽然各种各样的文化潮流不断涌现,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推进自己的主流文化建设更加自觉,也更加自信。

 

  美国始终把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作为其主导文化,以此来强化美国国民的自尊自豪感、开拓进取精神、实用主义、平等民主自由等,也就是所谓的“美国精神”。美国中学开设了一门“社会研究”课程,鼓吹的就是做美国公民是幸福和自豪的,美国的责任就是领导世界,鼓励青少年为保持美国的强大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与秩序而努力工作。这种课程教化所产生的现实效果,就是绝大多数美国青少年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当美国公民比当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好。2008年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以及2012年连任美国总统,都极大地激发了美国民众对“美国精神”的追求。奥巴马分别在美国独立日和“911”十周年纪念日等不同场合多次呼唤国民重树“美国精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在其新书中多次提到和强调“美国精神”。

 

  新加坡注重在全社会推行共同价值观。1988年,时任新加坡第一副总理的吴作栋提出了共同价值观。这个概念提出以后,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最终形成共识并制定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种族、宗教信仰的人都能接受的五条共同价值观在全社会加以推行。这五条共同价值观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共同价值观吸收了各民族价值观的精华,体现了统一、稳定、繁荣、和谐的国家意识导向,成为促进新加坡长治久安的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是古今中外的通行做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从而确保一切文化阵地、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担当文化发展责任

 

  中国共产党有着崇高的追求,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

 

  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强国。直到今天,美国作为中国在全球最重要的外交对手,仍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最突出的外部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对他国实施“松土”战略和搞思想渗透的方法在不断翻新,而且隐蔽性和欺骗性也越来越强。2010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势推出了“互联网自由”战略。这个战略侧重通过“直接”与其他国家的网民对话以影响其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而实现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最终目的。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自由”战略是延续冷战时期以来两大阵营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颠覆、渗透游戏的网络翻版。撇开漂浮在表层的信息技术的泡沫,美国推进“互联网自由”,“帮助”网络活动分子,提供官方翻墙软件的目标,与当初设立“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等从事颠覆性报道的短波广播,并无本质区别 。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特别要防范西方媒体捏造和利用突发事件造势惑众,从事颠覆中国的活动。要自觉适应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把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迫切任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的信息和文化安全。

 

  推动文化“走出去”

 

  实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既可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也可以使本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影响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美国是文化“走出去”非常成功的国家。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一直在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在赚取大量外汇的同时,把其自由、民主、人权、个人主义等等价值观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均居于世界首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文化强国。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当前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主要是单向流入性的,文化“走出去”还较为薄弱,并且“走出去”的也大多是茶文化、酒文化、美食、变脸等低端文化,而包含中国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高端文化却只能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很少能够走出国门。实际上,中华文化既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包含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的中华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应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克服资本主义文化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代表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虽然根植于中国,从属于社会主义,但它所蕴含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世界文明多样性思想、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等,不仅对当代中国有指导意义,而且对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困境也能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其文化意蕴既有中国的独特性,更有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应该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大放异彩。特别是党的十八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更加凸显了高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论是对于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形式和层次,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还是对于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中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对待外来文化

 

  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它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博采众长的传统。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由多民族和多地区共同缔造,融多元于一体的文化,不仅包括汉族的文化,还包括其他几十个民族的文化。从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来看,虽然中国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教训,但在漫长的历史上,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丝绸之路和玄奘取经等丰富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已经证明,开放包容不仅不会削弱中华文化,反而会在借鉴吸收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壮大。

 

  对待外来文化要择善而从,借鉴吸收也重在实现中国化。外来文化既包括合理的因素,对人类发展进步具有积极作用,也包含消极腐朽的内容,“全面拒斥”或者“照单全收”,都不是科学的态度。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势力打着文化开放的旗号,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其最终目的就是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毛泽东曾经指出:“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借鉴吸收优秀外来文化,要有把优秀外来文化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的自信;也要有把优秀外来文化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自信;更要有把优秀外来文化同中国人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自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编: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