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广顺:马克思恩格斯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整体指导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14-11-19
党纲是工人阶级政党成长成熟的标志,也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中,高度重视并亲自撰写党纲,通过党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纲对工人阶级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实践进行整体指导。这既体现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发展,又体现和反映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是当代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宝贵财富。
一、纲领是党公开树立起来并接受评判的一面旗帜
通过党纲整体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贯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指导工人阶级政党的全过程,贯穿了他们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理论的全过程,撰写党纲和批判党纲构成了他们的一项主要活动高放归纳了“马克思毕生的六大革命活动”,其中通过撰写党纲指导工人运动有三项,分别是撰写《共产党宣言》创建第一个共产党、撰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创建第一个工人群众性国际组织、撰写《哥达纲领批判》帮助民族国家范围内工人阶级政党的成长。高放:《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新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7页。)。马克思恩格斯为工人阶级政党撰写的党纲主要有三部:为第一个国际性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撰写的党纲《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克思,1864年),为法国工人党口述的竞选纲领理论部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马克思,1880年)。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两部党纲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达纲领》和《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写于1875年,发表于1891年)和《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恩格斯,1891年)。通过撰写和批判党纲,不仅全面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策略原则,而且树立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并反映工人阶级政党性质与特征的党纲规范,要求工人阶级政党的党纲充分体现理论原则的整体性和实践指导的完整性。
第一,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整体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党纲是使工人阶级成为阶级力量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和批判党纲的实践中反复论证了党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党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从社会发展状况来说,科学正确的党纲的制定意味着一个国家大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已经适合工人阶级开展争取解放的斗争,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仍不能制定正确的党纲就会丧失革命时机。从工人运动和党的斗争的发展状况来说,党纲是“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6页。),它的公布及其正确与否“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6页。)。因为,不仅外界而且工人阶级本身都是根据党纲来判断党和工人运动的。对工人阶级来说,党纲就是形象、党纲就是方向、党纲就是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只有详细和完备地阐述党的理论和策略原则,才能使之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党纲,才能担负起整体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使命。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及其完备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纲性质与特征的定位。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党宣言》定义为“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1页。)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页。)。所谓“详细的”“完备的”党纲,在于党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集中阐述,完整地而不是零散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深刻地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这一最深刻的道理,为工人阶级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确定基本原则和斗争策略,并指导工人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各个领域推进这一伟大斗争。所谓“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党纲”,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灵魂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原则。实践是理论的唯一来源和基本载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理论源于实践、反映实践、指导实践,同时实践又离不开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使实践不断提升为新的理论房广顺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7页。)。使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有机统一起来的核心是党及其所制定的纲领。第三,党纲是党的理论和路线的原则表达,党纲基本原则的坚定性是坚持党的性质、维护党的纯洁的根本前提,在原则问题上必须保持高度清醒。国际工人运动在自身发展中常常处于复杂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当中,随着情况的变化需要在战略策略上作出调整。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党纲基本原则的问题上不能模棱两可或偷换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指出,一方面,虽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另一方面,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页。)。这一原则立场在马克思恩格斯此后撰写的党纲以及对两部党纲的批判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党纲撰写方法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党纲的任何文本都要以科学理论为前提并体现“简练严整”、“言简意赅”、“写得扼要”的特点。恩格斯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指出,讨论党纲的前提是“草案在理论方面整个说来是立足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同时在阐述上不能“要求它既是纲领,又是对纲领的解释”,绝不能把党纲写得“繁复和拖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05-406页。),这是保持党纲准确权威、易于被工人阶级领会和掌握的需要。
第四,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工人阶级为现阶段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同时“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三部党纲中,深刻论述了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但从不忽视工人阶级的暂时利益和当下斗争。1864年,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以各国工人现有的认识水平和能够接受的语言,阐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了工人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当前任务和最终目标。1880年马克思口述《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时,法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工人阶级也提出了许多新诉求。马克思在阐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时,充分论证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材料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新经验,论证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时代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原则的表述只有适合时代的特点和群众的接受习惯与接受程度,才能被群众所掌握,并成为指导群众的行动指南。
二、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制定工人阶级政党纲领时始终把最高纲领放到最重要、最突出之处,并把最高纲领作为党纲的最高原则加以坚持,这是决定党的性质、宗旨和最终目的的根本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同时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因此,消灭私有制是国际工人运动最鲜明、最突出、最耀眼的旗帜,是否消灭私有制也就成为衡量和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真假社会主义、真假共产党的试金石。
第一,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是认清和坚持消灭私有制这一根本原则的重要前提,“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6页。)。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造的所有活动都围绕分析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分析和探索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并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认识到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是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根源,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决定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共产党宣言》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宣言》指出:“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发挥了“非常革命的作用”之后,不再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因素而是社会进步的桎梏,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和发展,才能使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获得解放和自由。在党纲中简练深刻地阐述这一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教育了工人阶级,指明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方向。
第二,消灭私有制是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最高概括,国际工人运动在自身发展中、在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一切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消灭私有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工人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和要求是不同的。《共产党宣言》在阐述“消灭私有制”这一最高纲领的同时,提出了现在看来早已过时、没有特别意义的最低纲领和最低要求,但是这些“革命措施”对于党纲来说同样是有重要意义的。马克思在《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中具体地强调了消灭私有制的最高纲领和当时斗争中要“使用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8页。)的有机结合,指导工人阶级在参加议会斗争的时候不放弃消灭私有制的最高目标。因为,消灭私有制必然经历一个“逐步改造现社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每一个实际步骤都是十分必要、不可缺少的,等到消灭资本主义的一切条件都充分地具备了再提出问题,这样的结果将永远也不会到来。因此,即使资本主义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我们也要认清其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积极开展同资本主义的斗争,直到私有制的最终消灭。
第三,消灭私有制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党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及其所具有的生命力,就在于指导工人阶级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斗争。马克思早就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7页。),需要一种新的更加强大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和斗争才能消灭资本的剥削与统治的本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力量。因此,党纲要把团结、发动工人阶级,使其成为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的革命阶级,以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党纲担负了武装工人、团结工人、组织工人的作用。恩格斯指出:成立国际工人协会的“明确目的是要把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5页。)。然而,只有使工人阶级在共同行动中形成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并充满信心,实现了党纲基础上的认识一致和思想统一,才能使工人阶级形成为阶级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运动制定的纲领,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从而使“《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6页。)
第四,消灭私有制和规划新的所有制形式,是国际工人运动一项任务的两个方面,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关系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党纲指导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既有原则的说明,也有随着社会发展和认识深化提出的具体论述。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呢?《共产党宣言》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想,《哥达纲领批判》提出了未来社会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思想,《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则深刻论述了生产资料属于生产者的“集体形式”的重要思想,并根本否定了建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个体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8页。)的机会主义主张。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关系的科学研究和论述,给工人阶级指出奋斗的方向,使党纲成为凝聚工人阶级力量的一面光辉旗帜。
三、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根本途径
国际工人运动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党的纲领中阐述的科学论断。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并通过发展民主来坚持和巩固政权,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和坚持的基本思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制定党纲的基本原则。围绕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党的不同时期的纲领中,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理论原则和策略主张。
第一,工人阶级的政治解放是经济解放的前提条件,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是经济斗争的最高形式,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始终把政权问题放到首要地位。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经济剥削是以其对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为前提的,尽管决定资产阶级灭亡的根源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但是只要资产阶级还掌握政治权力就不会主动放弃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恩格斯指出:“在全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仅仅是社会阶级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4页。)马克思恩格斯亲身经历了1848年革命后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的“审判”,经历了巴黎公社时期国际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对法国工人的镇压,也经历了德国“非常法”时期工人阶级遭受的政治迫害,这就更坚定了他们对工人阶级政治解放的鲜明立场,并始终如一地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为夺取政权而斗争。
第二,工人阶级的政治解放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现象。《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阶级要不要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上有两个重要论述。一是马克思运用1848年革命的经验检验《宣言》的原理,提出了自己的“新发现”。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指出:“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7页。)二是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所蕴含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概括。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工人阶级政党最高纲领必经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无产阶级专政在实现共产主义整个进程中的地位作了更加全面的论述,区分了工人阶级的国家与资产阶级的国家的本质区别,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决不能接受资产阶级关于国家的种种论调,必须坚持国家的无产阶级性质,在有关“无产阶级的革命转折”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
第三,党纲清晰阐明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和职能,教育工人阶级在复杂阶级斗争中保持清醒头脑,在激烈斗争中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无产阶级政权应该具有什么内容和特点?这对工人阶级来说十分重要。《共产党宣言》给出了原则规定:“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这就包含了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组织社会活动特别是组织好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内容。其实质就是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和对资产阶级及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专政。坚持无产阶级民主的阶级性质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强调并为之奋斗的事业。巴黎公社建立起来的组织及其活动是资产阶级怎么也捉摸不透的东西,其根源是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无法理解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和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国家性质问题也是机会主义常常用来干扰国际工人运动的突出问题。《哥达纲领批判》针对拉萨尔“建立自由国家”的论调指出,宣扬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基础上实现工人阶级的自由,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性质,把工人阶级的斗争引向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道路。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
第四,夺取政权的方法是两种方法、两种策略,既要坚持暴力革命的原则,又要重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可能,实行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要由革命所处的历史条件来决定。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每部党纲都对夺取政权的策略给出了两种方法的清晰回答。《共产党宣言》在革命方式问题上回答了两种可能,即和平方式和暴力方式。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是:“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答: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但是,由于“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暴力压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9页。),所以暴力就成为废除私有制的首要方法。《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马克思恩格斯还把巴黎公社开展暴力革命的经验补充到《共产党宣言》之中。19世纪中后期欧美社会发展和工人运动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获得了更多条件和机会,和平地开展斗争、和平地取得政权成为一种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这一新情况并对和平斗争高度关注,党纲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方式的阐述使用了更加灵活的语言。《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肯定了争取普选权是工人阶级争取解放不能放弃的重要形式,支持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开展合法斗争。恩格斯甚至对拒绝任何非暴力斗争的思想进行了批评,认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0页。)。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是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斗争手段的角度提出和采用和平或暴力两种方式的,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必须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四、工人阶级要始终保持对机会主义的警惕和斗争
把工人阶级从空想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的影响下争取过来,把工人阶级的斗争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是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并评析党纲的主要任务。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直接任务就是把共产主义者同盟与其他工人组织区分开来,建立具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揭露和剖析空想社会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阐明了工人阶级政党正确处理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的原则,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党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的斗争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空想社会主义是一个极其纷杂的社会思潮,是所有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们的共同口号,这些纷杂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干扰使工人运动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难以实现自身的解放。空想社会主义作为尚未成熟的工人阶级的不成熟的理论表现,“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4页。),既不懂得工人阶级被剥削被压迫的根源,也找不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只有从他们自己的头脑中、依靠他们的天才猜测和天才行动解放工人阶级。《共产党宣言》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实质和危害,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成为指导工人运动唯一科学的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因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退出历史舞台,总是以各种新的方式影响和干扰国际工人运动。面对不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及其对工人运动的干扰,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正面论战以消除其影响的同时,深刻分析其不断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的腐蚀是不断产生机会主义的外在条件,工人运动中只顾眼前利益的狭隘意识是不断产生机会主义的内在根源,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不足是不断产生机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只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较量还没有达到最后的结局,机会主义就会以各种方式干扰和破坏工人运动。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担心并不断开展斗争的原因。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打着“立即解放全人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1页。)的旗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必须在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上保持坚定性,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向机会主义让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歧是根本原则的分歧,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哥达纲领批判》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拉萨尔派的根本对立之点:一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不能打着工人阶级经济解放的旗号抹杀实行公有制的根本立场;二是建立工人阶级的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不能打着“自由”的旗号为资产阶级国家涂脂抹粉,抵消工人阶级的斗争意志。《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坚持了这些基本原则,对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的滋长给予了有力的抵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工人阶级划清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的区别,根本点在于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高度概括的《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完整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此后,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以及其他许多重要著作中反复强调和深刻论述这一基本思想,为国际工人运动对机会主义保持清醒头脑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的界限,并不排除工人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统治斗争中与各种民主派的合作,要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与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保持合作。理论上的斗争是运动中合作的基础和条件,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为工人阶级在斗争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策略指出了正确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对机会主义的批判和揭露,总是与同他们在运动中保持合作相区别。《共产党宣言》要求共产党为了最近的目的和利益,“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适应工人运动的发展状态,考虑到人们的接受程度,策略地运用灵活的语言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以极大的愤慨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的著作,但出于维护德国工人运动统一、推动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没有立即公开发表,恩格斯在17年后的1891年公开发表时还作了必要的文字处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与他们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有区别的。与空想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在党的纲领的原则斗争方面,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斗争的方式要适应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时代发展的不同特点,根据形势需要采取相应斗争策略;二是斗争的内容是重大原则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有丝毫的让步,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三是斗争的程度要以是否有利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团结合作,在斗争策略、斗争手段、斗争方式等方面善于作出积极的妥协。
五、在工人阶级共同纲领基础上实现“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他们撰写党纲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向。从《共产党宣言》到《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从《哥达纲领批判》到《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致力于实现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而且致力于清除机会主义对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的影响。这一思想是以深刻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的特点、工人阶级国际性特质、工人阶级解放的世界性要求为基础的。建立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活动的主线,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党纲的基本精神。
第一,建立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决定的,只要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没有结束,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就要持续下去。把各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联系到一起是资产阶级通过建立对全世界的统治实现的。通过发现新大陆和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世界联系,不仅把欧洲各国联系起来,而且把整个世界联成整体,资产阶级实现了对工人阶级和亚非拉国家不分民族的阶级统治,并由于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使他们在镇压工人运动中结成“神圣同盟”。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工人没有祖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1页。),只有联合起来的国际工人阶级的共同行动才能形成反对资产阶级的整体力量。这就必然得出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1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停留在关于工人阶级国际联合的一般阐述上,而是深刻分析国际工人运动的整体发展,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科学区分了工人阶级国际斗争与本国斗争的关系。《共产党宣言》指出:就形式而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284页。)。《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不言而喻,为了能够进行斗争,工人阶级必须在国内作为阶级组织起来,而且它的直接的斗争舞台就是本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8页。)把国内斗争与国际斗争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实现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开展本国斗争,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而支持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相关论述参见房广顺:《〈共产党宣言〉中国际主义思想再认识》,《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第二,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的合作,是在坚持共产党宗旨与原则的基础上的全面合作和长期联合,并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确定相应的内容和目标。从国际联合主体的角度,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合作应包括广泛的内容,即国际合作的主体分别为各国工人们兄弟般的合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7页。)、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291页。),等等。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政党相继建立,为各国工人阶级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也提出了正确处理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国党保持自己的独立斗争与各国“工人们兄弟般的合作”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并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和对立,支持别的国家工人阶级的斗争是每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他们积极参加了各国工人阶级开展国际的和本国的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并在其中发挥了“头脑”和“灵魂”的作用。他们制定的党纲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宽广胸怀,把东方落后国家人民反对欧洲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与欧洲工人阶级的斗争联系起来,努力推动东方与西方的革命互动,并把共产主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东方落后国家已经开展的伟大斗争上,拓展了工人阶级国际合作的内容和范围。
第三,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揭露资产阶级的外交政策,营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的国际环境,是国际工人运动团结合作的重要内容。认清时代的性质和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是工人阶级实现国际联合的重要前提。《共产党宣言》深刻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指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性质和主题,从而确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由此表明,一是深刻阐述时代和世界形势是党纲的基本内容,缺乏关于世界形势深刻分析的党纲就不可能科学准确地规划工人阶级在整个历史阶段和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制定的党纲因为作出了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分析和阶段性特征的概括,所以得到工人阶级的认同和遵循,并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取得了重大进展。二是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关注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政策的实施及其实质,既是教育工人阶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开展同国际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普法战争期间对法国和德国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的剖析,对动员法德两国工人阶级抵制资产阶级战争并使之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反对机会主义在“爱国”旗号下支持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的思想和行为,是巩固工人阶级国际合作与团结的重要任务。恩格斯晚年对欧洲日益膨胀的战争氛围给予了高度关注,深刻揭露各国政府利用战争巩固其对工人阶级的压迫与剥削的本质,号召各国工人阶级同本国政府决裂,努力实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7页。)。
六、结语
党纲是工人阶级政党的一面旗帜,是党的事业整体推进、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保证,是党保持纯洁、团结统一的政治前提和精神支柱。无论任何情况下,工人阶级政党都要坚持党纲的权威性、统一性和严整性,学习和践行党章规定的性质、宗旨和要求,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党章确定的纲领上来。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党纲对国际工人运动进行整体指导的实践表明,工人阶级政党党纲必须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原则要求约束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同时,党章要按照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和体现革命、建设、改革所处历史阶段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在当代中国,必须强调和坚持党纲的权威性,把党章作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教材,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党章上来。
党纲是党的理论原则和奋斗目标的集中概括,强调和坚持消灭私有制、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工人阶级政党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因为形势的变化就在根本原则问题上动摇或妥协。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党纲对国际工人运动进行整体指导的实践表明,凡是不懂得历史发展规律、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干扰工人运动的人,都在这些根本问题上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混淆视听。只有坚持原则的坚定性,才能清除各种思潮对工人运动的侵蚀,保持党的纯洁。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及其他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空想社会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存在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同他们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实现最终目标的长期政治任务。在任何情况下,工人阶级政党都要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保持高度警惕,并与之开展坚持不懈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党纲整体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表明,空想社会主义不仅伴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始终,也伴随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过程,对这些思潮的任何姑息都会给革命、建设、改革带来巨大的损失。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不懈地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揭露其理论的荒谬性、实践的破坏性和政治的反动性,毫不动摇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武装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要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观察世界,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页。)道路。在任何情况下,工人阶级政党都要既搞好本国本党的建设,又要关心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关起门来闹革命、搞建设都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党纲整体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表明,工人阶级的解放是世界性的伟大事业,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的基础上开展本国的斗争,是本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获得成功的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也是巩固本国政权的重要保障。在当代中国,要清醒认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靳辉明、李瑞琴:《〈共产党宣言〉与世界社会主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3]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程恩富、余斌:《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整体性研究——围绕“四个哪些”的阐述》,《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
[5]陶文昭:《马克思恩格斯论〈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5期。(作者简介:房广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编辑:张晓敏)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