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动世界中的国外激进左翼”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14-11-19
为深入了解变动世界中的社会主义力量,探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2014年7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中共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协办,河北大学承办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动世界中的国外激进左翼”学术研讨会在河北保定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樊建新研究员主持会议的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研究员,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季正聚研究员,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卢茨•勃勒博士,河北大学副校长王凤鸣教授分别致辞或作报告。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联部、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云南大学等15家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学者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动世界中的国外激进左翼”这一主题,就激进左翼的概念、现状与分类,激进左翼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激进左翼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理解,国外左翼的执政党发展动态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
一、国外激进左翼的概念、分类及研究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在全球遭受质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春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国外激进左翼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讨具有重要意义。
1.激进左翼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对于何为“激进左翼”,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应按政治光谱来讨论,它是左右政治光谱上站在社会民主党左边的政治力量。
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李其庆研究员认为,激进左翼是一支反资本主义的政治力量。它采取各种合法斗争的方式反对资本主义。它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变革,甚至剧烈的变革,它力求用创新的手段追求激烈的进步,故称为“激进”。激进左翼并不是极左翼,尽管二者都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但手段不同,极左翼主张通过非议会和革命的手段实现共产主义。在研究内容上,他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课题:一是搞清欧洲激进左翼是什么性质的政治力量。我们将其界定为反资本主义的力量,其边界在哪里?二是其社会基础。三是评价标准。四是面临的挑战。五是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六是国际主义问题,其中涉及工人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关系问题。七是对欧洲激进左翼成熟度的评价。八是欧洲激进左翼与中国的关系。
河北师范大学王军教授认为,激进左翼是对传统左翼的一种超越。欧洲激进左翼与以单一社会运动为基础兴起的各种“新左翼”不同,它是欧洲左翼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整合的产物,指的是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社会民主党左翼或居于社会民主党左侧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生态主义、女权主义以及欧洲怀疑主义等多元意识形态为指导思想,以反资本主义、寻找新自由主义替代物为旗号,以选举结盟为手段,旨在赢得选民支持从而获取执政或参政地位的左翼政党。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冯颜利研究员认为,研究国外激进左翼,不仅要占有第一手资料,而且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在两个立足点之上,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激进左翼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材料上,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支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分析。二是要立足于中国现实,了解中国当今的现实。
2.激进左翼的分类
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对当代非执政共产党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他认为,当代非执政的共产党并非都是激进的左翼政党。总体来看,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主要有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其突出特点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欧洲共产主义”的理论与策略。第二种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主要是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南非共产党、巴西共产党、希腊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以及美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等,其特点是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共产国际时期共产党的理论与策略。第三种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共产党。主要有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印度共产党(毛主义)、斯里兰卡共产党(毛主义)等南亚地区的共产党,其特点是吸取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理论和策略。不同类型共产党的产生,并非仅仅出自于党的领导人的个人意志,而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与所在国经济政治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王军则将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共产党,第二类是左翼或左翼联盟,第三类是劳工党和社会党,第四类是其他类型。他认为,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革命”概念和资产阶级议会的理解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二是对与其他政党(主要是社会民主党和绿党)建立联合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三是意识形态多元化。
3.研究激进左翼的意义
邓纯东在致辞中谈到,研究国外激进左翼有助于全面了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探求国际共运规律,推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他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首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取得最终成功,离不开国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持。其次,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有必要加强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交流与联系。在欧洲,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左翼力量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改善工人状况的斗争及议会斗争是全球化条件下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遏制本国国内政策右转、维护世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运史的研究和宣传是当前思想理论界的重要任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共运史学科陷入困境,许多研究人员不断“逃离”本专业,与此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社会被削弱、被边缘化,这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相称,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相称。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探讨国外激进左翼的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运史的研究与交流,就是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体现。
李其庆指出,研究激进左翼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三大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治思潮的认识。对于激进左翼的研究应采用批判的方法,分清理论上的是非。
樊建新指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世界左翼力量的削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冬天,一度出现了所谓的“历史的终结”的严峻状况。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结束了20多年的寒冬,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遭到质疑,各种“占领”、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人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命运,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春潮涌动,但是尚未走出低谷,因为这种反思和批判仍然是一种头脑中的风暴,尚未转化为一种现实的政治运动。我们愿意成为这个运动的推动者。
二、激进左翼的总体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当前世界大变动的背景下,激进左翼的总体发展现状到底如何?面临着哪些问题与挑战?对于这些问题,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姜辉研究员分析了西方左翼的发展阶段及其面临的问题。他把苏东剧变后西方左翼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至1995年,是苏东剧变后西方左翼溃退、蜕变、分化,为谋求生存而苦斗的时期;第二阶段:从1996年至2007年,是西方左翼在经过苏东剧变后的大分化大调整后进行大幅度理论和政策转向并取得一些实际效果的时期;第三阶段:从2008年至2014年,是西方左翼根据新的环境和条件再调整、再重组、再分化的时期,他称其为“否定之否定”阶段。西方左翼的发展前途取决于其在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否定之否定”实现的程度和水平,也就是扬弃自己的程度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与重塑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左翼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左翼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关系、议会选举活动与基层群众活动的关系、民族国家范围内的活动与全球范围内的活动的关系。
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德山研究员认为,激进左翼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身份特征的危机。激进左翼的意识形态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从而在身份特征上涉及如何对待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许多党在保持历史传统与超越历史之间游离与徘徊,导致意识形态的混乱。二是政治立场的危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建设性与批判性关系的问题。激进左翼寻求以多元的方式去影响社会,而不仅限于议会选举,这就会引发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矛盾。三是社会基础的危机。激进左翼传统的社会基础是工人阶级,但随着传统产业工人的萎缩和工人阶级的分化,激进左翼队伍来源日趋多元化,使激进左翼之间的联合更加困难。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徐世澄研究员、马研院周淼和中央编译局鞠成伟重点分析了拉美激进左翼的现状。徐世澄指出,21世纪初,拉美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异军突起”,成为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新动向。一是拉美共产党得到了发展,不少共产党已成为合法政党;二是拉美左派的崛起。圣保罗论坛的成员党已扩大到21个拉美国家、4个(拉美)未独立地区共109个政党和组织,执政的拉美左翼达12个。从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已经举行选举的情况来看,拉美地区政治生态仍保持基本平衡,在一些国家,左翼政党执政地位依然相对稳固,左翼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依然坚实。从发展前景来看,拉美激进派执政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政治体制;左翼执政,特别是激进左翼执政有助于推动拉美国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新的发展模式。周淼阐释了拉美激进左翼的兴起与发展和其发展模式转型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美国家经历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阶段、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阶段,以及现在的后新自由主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后期,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政局动荡,给了拉美左翼赢得支持并上台执政的机会。在后新自由主义时代,拉美左翼政权普遍进行了发展模式的调整,采取了被称为“新发展主义”的战略,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稳定了政治局势。鞠成伟探讨了拉美激进左翼执政面临的变局。第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造成了社会的衰退和福利的削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提出替代性方案。第二,全球化使不同国家间差距拉大,也造成了民族主义的反弹。第三,政党的意识形态日益模糊化。面对这些变局,左翼如何应对并取得发展是其能否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于海青副研究员分析了西欧替代左翼政党的构成及其发展走向。西欧替代左翼政党包括共产党、托派等政党以及形形色色非共产主义类型的政党。当前,西欧替代左翼政党仍然只是非主流政党。在可预见的未来,替代左翼政党在各国政党政治中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位,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政府政策,但要取得实质性突破仍面临很大困难。这是因为,它不仅面临来自左右激进政治力量的挤压,而且难以与共产党建立起有效联盟。此外,左翼政党普遍面临的政策选择问题同样困扰着替代左翼政党。
中联部政策研究室柴尚金研究员分析了国外共产党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国外一些共产党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国内外挑战,努力寻求变化与突破。在越、朝、老、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把重点放在解决民生、执政党建设和政权稳定等重大问题上,继续走具有本国特色的自主道路。在发达国家,共产党高举捍卫劳动者权益的大旗,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深陷困境的有利时机,深入批判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联合其他反资本主义力量共同开展政治斗争。在发展中国家,非执政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反对新自由主义、维护劳动者利益等方面,在中下层民众中的影响逐步扩大。这些举措虽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国外共产党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三、激进左翼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解
激进左翼在反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诸多问题也进行了丰富的阐释,其中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和论争,如对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等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吕薇洲研究员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现形式方面的论争及其影响进行了阐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不断深入,在许多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但在社会主义实现形式这一问题上,非但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反而分歧更为严重,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而且大大削弱了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力量并导致其在谋求执政过程中的失利。之所以产生这种论争,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一些通过议会方式获得执政或参政地位的共产党相继遭遇挫折,使议会道路的局限性凸显;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爆发的工人罢工和民众抗议运动,使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重新受到一些国家共产党的青睐。其实在选择社会主义实现形式上,只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共产党人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至于具体的夺取政权的途径和方式等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
中央党校社科部朱可辛教授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化的社会主义似乎是一种必然。然而,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毕竟是一种“国际现象”,而不是“民族现象”。在她看来,社会主义民族化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马克思和列宁对此都有过论述。而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充分表明,只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但应注意的是,强调“社会主义民族化”,并不是要把社会主义“化”成民族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民族化”的边界或底线。社会主义的民族化与社会主义的世界化从来就不是割裂的两个方面,而一直是一个统一的进程——到目前为止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主编许宝友研究员认为,资本主义本身有不可克服的弊端,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是必要和必然的。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深入分析,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社会主义是什么?实现社会主义的动力、主体是什么?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社会主义到底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等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它是一种生产力模式,而非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其是一种非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他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从民族化走向国际化,社会主义有民族性的东西,但也有共识性的东西,之所以现在是民族化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关。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瑞琴研究员分析了西方学者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转变。《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经典文献之一,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的科学理论正式诞生。进入21世纪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经久不衰的“马克思热”,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再次印证了《宣言》的正确性。在危机发生后,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从《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的经典文献中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这些事实都证明,只要人类还没有获得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当代意义。
四、各国激进左翼政党的发展现状
在对激进左翼政党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研讨的基础上,与会学者还对各国主要激进左翼政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既包括左翼执政党,也包括非执政的激进左翼政党。
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李兴耕研究员探讨了俄罗斯共产党的发展阶段。20多年来,俄共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1999年,为俄共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俄共从最初只有20%以下的选票上升至最高得票率为49%,成为杜马的第一大政党,俄共的人数最多时曾达到50万人。第二阶段是2000-2010年,为俄共的下滑阶段。这一阶段,俄共经历了7次内部斗争和分裂,人数由50万人降至2004年的24万人,此后进一步下降,最低时只有151万人。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是俄共进行改革转向稳定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人数超过16万,而且在2014年4月俄罗斯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市市长选举中获得胜利。
中联部政策研究室邹国煜研究员分析了希腊左联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他指出,近年左联党的势力在希腊政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2012年5月至6月的两次大选中跃居议会第二大党,在2014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以2658%的得票率赢得6个议席。然而左联党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自身定位不清楚,二是长远战略不明晰,三是左联党由多个不同小党组成,各派从理论纲领到政策方针和具体实施手段、目标等都有很大的不一致,四是缺乏执政经验。到目前为止,左联党并未真正上台执政过。因此,左联党要成为主流政党,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金娥研究员介绍了越南政治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来自于党内和党外两个方面。在党内方面:一是思想理论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在越南政治改革的方向、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都存在分歧;二是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高,且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就外部而言,主要是国外敌对势力借助“民主人士”煽动“民主改革”,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借南方反政府旧势力挑起民族主义情绪;利用少数民族和宗教问题搅乱社会治安。
中央编译局政党研究中心刘敏茹副研究员介绍了波兰激进左翼政党的转型与面临的挑战。在波兰,中左翼的“民主左翼联盟”党曾长期占据左翼政党的领导地位,激进左翼政党的政治空间十分有限。与西欧的激进左翼政党相比,波兰激进左翼政党处于急剧变动的社会转型期,因而呈现出转型国家激进左翼政党的一些特点:政党数量少,规模小,分化组合频繁;意识形态定位面临两难困境;对社会的渗透程度极低;宪制框架和选举规则限制激进左翼政党的发展。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群副教授介绍了尼联共(毛)在2013年制宪议会选举中失利的原因。2013年11月,在尼泊尔第二届制宪议会选举中,原尼泊尔第一大党——尼联共(毛)遭遇惨败,沦为第三大党。执政业绩乏善可陈、竞选策略失当、党内腐败现象严重是其败选的直接原因。淡化共产党的特色和性质是其败选的根本原因,印度、美国对尼联共(毛)政策的调整也对其败选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能否处理好保持党的特色与推进党的转型的关系,是其摆脱困境的关键。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贺钦助理研究员介绍了委内瑞拉统一社会党的情况。该党成立于2008年1月,是拉美仅次于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第二大党,也是委内瑞拉的执政党。从2014年4月至今,统一社会党正在进行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与选举工作。这届对玻利瓦尔革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代会既面临着丧失革命领袖查韦斯和反革命浪潮持续发酵的双重考验,更面临着反资本主义革命无法回避的终极抉择——改良还是革命?因此,党代会的指向事关委内瑞拉统一社会党和玻利瓦尔革命的未来。目前,经济恶化、阶级冲突和官僚腐败使该党面临空前严峻的执政风险。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陈爱茹副研究员介绍了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简称摩共)下台后所面临的困境与未来的走势。摩共曾是苏东剧变之后,原苏东地区第一个通过议会斗争道路走上执政舞台的共产党。在2009年7月的提前议会大选中,摩共折戟。其下台的深层次原因是“颜色革命”暗中操纵了摩尔多瓦政局。摩共下台引发了党内分裂浪潮。但从总体来看,摩共依然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其拥有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资源,较稳定的支持率,职业化的领导团队,加入关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丰富的政治经验等都可以保证其具有政治复活的机会。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凯旋助理研究员分析了意大利激进左翼的状况。在意大利激进左翼政治领域,影响力较大的政党主要是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党。2008年以来,重建共在大选中遭遇滑铁卢,党员队伍缩减至3.3万人。共产党人党目前有2万左右党员。两党都面临比较严重的生存危机,即有外部因素,又有主观原因。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遇荟助理研究员分析了法国新反资本主义党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其特点表现为:在革命方式上,强调以暴力革命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但并不放弃议会斗争;在领导方式上,不推选党首,采取集体领导。该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党的社会基础不稳定;在联合其他左翼政党或组织的问题上,党内分歧严重,造成分裂,严重削弱了党的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童晋讲师介绍了日本共产党的现状。日共第26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围绕如何捍卫工人阶级利益问题进行了丰富的阐述。在资强社弱的背景下,日共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本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准确分析,提出了与自民党政府针锋相对的举措和理念以捍卫工人阶级利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