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透视希腊债务危机背后的资本主义体系危机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2-01-17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资本主义体系的各种危机中,债务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主权债务危机并非资本主义体系的新生事物,从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接连爆出违约风波,到90年代东南亚各国国库纷纷告急,到2010年冰岛、希腊深陷债务泥沼,主权债务危机似乎每隔10年、20年就会侵扰一次资本主义体系。与拉美和东南亚债务危机所不同的是,这次危机的震中从资本主义体系的外围迁移到了中心区域,直逼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相较于前两次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危机,这次主权债务危机可能会给资本主义体系造成更为剧烈的震荡。通过透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根源及其对全球金融危机走势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希腊债务危机再次暴露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制度缺陷,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

  一、希腊债务危机的制度根源

  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希腊谋求加入欧元区的努力。在加入欧盟之前,希腊的财政状况已经渐趋恶化,在高盛的帮助下,通过“货币掉期交易”,希腊掩盖了真实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顺利加入欧元区,但是债务负担加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了希腊的支柱产业,使希腊雪上加霜。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此,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家全球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市场大量抛售希腊政府发行的债券。希腊债务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市场现象,实际上这场危机背后有着深刻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矛盾演化的产物。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主权债务产生的本质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地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面对有效需求的不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内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借助公共财政开支来弥补私人需求的缺口;对外掠夺资本主义体系外围国家和非资本主义体系国家的资源,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债务缠身的欠发达国家缺少贸易盈余来归还贷款,只能通过借新款来还旧账。这两点都催生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债资金源源不断的需求。

  二战后高涨的劳工运动产生了工资上涨的刚性,挤压了利润空间。为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和国内政治的稳定,美国采取了通货膨胀战略,因为通胀比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更能挫败工人的力量 。事实证明,此举有效地损耗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力量,并且创造出大量不受管束的流动货币,为资本主义的金融化铺平道路。体系范围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降低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促使资本向金融部门转移,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金融化的趋势。规模庞大的虚拟金融资产需要购买最能带来长期稳定收益的资产。金融部门认识到银行贷款的主要市场是能够产生租金的资产——如按揭抵押的土地和建筑、公共设施、资源矿产 ,而这些基本都属于政府的公共投资领域。因此,政府债券,尤其是那些资产税率较低的国家所发行的国债便成为银行贷款的首选对象。虚拟资本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发债提供了资金供给。

  在债务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权债务急剧膨胀,各国债务占其GDP 的比例均已超出60%的国际社会公认“警戒线”。根据2009年9月《经济学人》杂志设立的“全球政府债务钟”,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按“全球政府债务钟”的统计预测,2011年全球债务将超过40万亿美元。“债务钟”显示美国、日本及欧元区国家的负债状况最严重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从2000年开始持续攀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井喷,到2010年已超过90% 。

  2.剥夺性积累是资本主义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发因素

  “剥夺性积累”由美国左翼地理-经济学家大卫•哈维提出,意指当代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哈维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理论假设“原始的”和“初期的”积累已经发生,积累变成“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下的扩大再生产 。该假设有一缺点,即它将建立在劫掠、欺骗和暴力基础之上的积累归类于“原始阶段”,未能正确评价掠夺行为所持续发挥的作用 。事实上,资本原始积累开启了所有更深层次积累的原罪行为,这些行为必须不断重复,否则积累的动力就会停止 。既然将一种正在进行中的过程标上“原始的”或“初期的”标签过于奇怪,那么哈维就冠之以“剥夺性积累”。

  剥夺性积累在现实中有两类实现途径:

  一是以极低的价格(在某些时候甚至完全免费)释放一些资产(其中包括劳动力),过度积累的资本能够抓住这些资产 。

  二是贬值现有的资本资产和劳动力,然后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贬值后的资本资产,并再次将其投入赢利性的资本循环中 。

  前者一般发生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如苏东解体后,国外资本就以极低的成本吸收了大量原苏联的国有资产。后者一般先通过“债务陷阱”将欠发达国家“拉拢”进资本循环体系,成为剩余资本的“接收器”。待时机成熟之时,金融资本就会利用信贷杠杆制造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债务接收国的资本资产便在债务偿还的严格规定下遭到劫掠,债权国则得以暂时转嫁国内的危机。

  这种剥夺既包括资本主义体系对非资本主义体系的掠夺,也包括资本主义体系内部核心对外围的掠夺。资本主义体系的权力及利益结构是多层次金字塔式的。美国及其所庇佑的垄断资本集团作为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位于金字塔的顶端。日本和欧洲位于金字塔的中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欠发达国家处在底层。其中欧洲资本主义体系又可以划分为核心(由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组成)和外围(由东欧和南欧的欠发达经济体组成)两个层次。

  面对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需要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周期性地创造贬值资产。经过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连续数十年的不平衡发展之后,资本主义体系底层国家与上层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底层国家已没有足够的资本资产价值可供榨取,于是美国为了转移此次经济危机的压力,便把矛头指向了欧洲的边缘地区。当前希腊、冰岛的债务危机暗含着最新一轮资本主义体系核心对外围的剥夺性积累,是美国将危机转嫁给欧洲的切入口。

  3.金融资本的贪婪成性是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2010年2月下旬,就在欧盟为希腊债务危机忙得团团转时,高盛与希腊政府对赌合同曝光。合同显示,2001年希腊希望进入欧元区,但由于其财政收支赤字超过了欧元区规定,因而向高盛求助。高盛为希腊量身定做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 ,使国家负债率下降至符合欧元区规定的1.2%,并成功进入欧元区。高盛除了拿到希腊支付的3亿欧元佣金外,还控制着希腊这笔巨额债务。

  此后高盛又向市场大量购买这一交易的CDS(信用违约互换,也即赌希腊在债务到期后出现支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并在市场上摧毁希腊的支付信誉,从而使希腊的CDS保险大幅上涨,再将手头的CDS抛出牟利。从2009年7月至今,高盛手中的希腊CDS已经狂涨了3倍。换言之,高盛一方面帮希腊隐瞒债务获利颇丰,另一方面赌希腊支付能力不足,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

  金融资本先是拿希腊开刀,进而把目标对准欧元区内财政赤字和债务状况较差的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扩大欧元区债务危机范围,极力营造市场恐慌气氛,以达到做空欧元的目的。截至2010年2月中旬,欧元空头头寸高达80亿美元,创欧元诞生以来最大规模的空头头寸,投机者攻击欧元的企图十分明显 。

  二、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与应对

  1.欧洲货币一体化遭到质疑,欧元面临解体风险

  欧洲央行作为区域统一货币的发行机构,独立制定区域内货币政策,并对欧元区各国作出通胀率2%、债务GDP占比60%和财政赤字GDP占比3%的限制。虽然货币一体化政策避免了欧元区各国汇率的大幅波动,但也因此制约了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空间,在实际操作尤其是在危机期间,势必对各国自身经济政策的调整形成掣肘。根据蒙代尔—克鲁格曼三角原理,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货币完全独立三项目标中,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由于货币一体化确立了前两项目标,所以欧元区各国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财政政策成为欧元区各国执行其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

  由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高度不平衡,所以欧洲边缘区域与核心区域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持续扩大,边缘地区国家的贸易赤字激增。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扩大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欧洲较低的利率使希腊等国能够通过借债维持财政赤字,从而掩盖了结构性问题。如果欧洲各国仍使用各自的货币,并允许汇率浮动,那么贸易不平衡可以通过贸易逆差国货币的贬值和贸易顺差国货币的升值而得到短期内的缓解,而统一货币使得希腊等国无法像过去那样利用本币贬值来调节贸易逆差、应对债务危机。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欧洲债务国陷入经济衰退,贸易逆差恶化,资金流入枯竭,如果仍然以欧元计价其债务,则这些国家依靠自身力量根本无力偿还 。在市场融资及外部援助不到位的情况下,不能排除这些国家最终退出欧元区,以贬值本币来计价债务的可能性。一旦主权债务危机过了临界点,欧元将面临解体风险,欧元的前景扑朔迷离。

  2.对债务危机的应对将加剧资本主义体系边缘与核心之间的分化

  解决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有三种方法:货币贬值、市场融资与外部援助。在希腊暂时不会退出欧元区以及希腊融资困难且成本高昂的情况下,目前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都不适用,只剩下外部援助。2010年5月7日,欧盟联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台了1100亿欧元的救助希腊债务危机计划。5月10日欧盟又宣布与IMF合作,建立总额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基金”。为获得1100亿欧元的救助,希腊不得不接受IMF设定的苛刻条件,即未来3年内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13.6%降至2.7%。紧缩的财政将导致失业人口激增,经济衰退延长,财政状况更加严峻,对竞争力本已疲乏的希腊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希腊等南欧国家之外,东欧国家以及波罗的海国家都面临债务困境,而这些国家的债务多数由欧洲发达国家银行持有。欧洲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基本开发完善,长期以来内需比较疲弱,其经济财富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对外输出资本获得的收益。东欧新兴市场是欧元区银行业的市场重地。事实上,前苏联国家及东欧国家的转型从一开始就是以有利于外国资本利益的方式进行的。这些国家对工资课以重税,资产税率却很低,从而助长了猖獗的金融投机行为 。因此,这些外国资本主要拉动了欧洲边缘国家的消费信贷和房地产泡沫需求,并非生产性需求。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大幅缩水的西欧银行纷纷收紧银根,对包括东欧在内的信贷骤然减少。可以预见,在债务重压和国外援助的苛刻条件作用下,欧洲边缘负债国会被迫将资本资产折价还债,从而成为新一轮剥夺性积累的受害者,东南欧国家的人民不得不面对经济负增长、生活水平倒退的残酷现实。原始积累开启了通往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剥夺性积累中断和破坏了这一早已开启的道路。对于劳苦大众的长远希望而言,后者所带来的破坏甚于前者 。

  3.美国借希腊债务困境转嫁危机、强化美元霸权

  在基于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美国不可能通过改变所有权结构、缩小贫富差距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其国内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而只能通过不断发债以及将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的方法来缓解国内的矛盾。美国的救市政策非但没有使负债型经济增长模式收敛,反而通过个人负债向国家负债的转化将负债型模式进一步“升级”。为了增强美国国债的吸引力,同时也为金融资本找到新的赢利点,华尔街的金融狙击手们发起了对欧元区的“攻击”。目前中东与欧洲的债务震荡,能够相对提振美元,从而有利于2010年美元的债务发行。随着债务危机在欧洲的扩散,更多的资金会寻求美元避风港。到发债的窗口期,美元的上升将成为大势所趋 。

  欧元自诞生以来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随着欧元汇率的一路走强,有关欧元向美元发起挑战的声音在去年欧元诞生十周年之际不绝于耳 。在这十年里,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的占比由15%升至27%,同期美元占比由71%跌至62% 。2000-2007年间,欧元区并未显现出受困于危机的迹象。如果这样的光景还能持续一个经济周期,或许欧元区能够基本消除内部的不平衡,为实施相对统一的财政政策做铺垫 。然而,一场希腊债务危机却终结了这一大好势头。自希腊陷入债务危机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连创新低,已从2009年11月1∶1.5的历史高位跌至2010年5月1∶1.2的水平。美元霸权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筹码,美国绝不会坐视欧元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或者降低欧元信用,使之无法与美元竞争,对于美国而言是“意外之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国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引爆者。

  三、希腊债务危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制度缺陷

  1.债务危机充分暴露出代议制民主的“伪民主”特征

  在本次希腊债务危机中,欧盟缺乏政治联盟的货币联盟制度设计饱受诟病。欧洲央行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其政策一直不受各成员国的干扰,但是这也形成了刻意追求低通胀的政策目标导向。正是在该政策目标导向下,欧洲各国政府把金融目标置于社会目标之上,加之欧洲内部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因此欧洲边缘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希腊的失业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西班牙的失业率则高达20%。同时,加入欧元的欧洲边缘国家由于丧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无法创造国家信贷来扩张本国经济,因此只能依靠借外债支撑赤字财政的方式来维持国民经济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空间的缩小还加剧了金融经济危机对这些国家的负面影响。

  然而,当初加入欧元的提案并未在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进行大众投票,只是在这些国家的议会中走了个形式便通过了 。在2010年5月5日希腊举行全国罢工的当天,希腊议会正在讨论新的紧缩草案,并于5月6日通过该草案,对希腊人民的心声置若罔闻。这再次印证了马克思在分析公社经验时所提出的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代议制民主就是允许被压迫者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压迫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和镇压他们!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是富人的民主制度。目前欧洲央行对希腊的援助与美国对华尔街银行家的援助,同样都是政府作为资产阶级的代理人用人民现在和将来的劳动所得为富人的金融投机行为买单。连德国央行前总裁卡尔•奥拓都表示,能从欧洲央行对希腊的援助中获益的,仅仅是借钱给希腊的欧洲各国银行和希腊富有阶级。在希腊罢工活动中处处可见示威者手持横幅,上面写着“向富人征税”、“反对富豪统治”等标语。

  2.危机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欧洲的民族主义倾向抬头

  由于希腊政府已无法依靠其自身的财力来偿还债务,所以只能接受欧洲央行和IMF提供援助的苛刻条件,欧盟成员国中的爱尔兰和拉脱维亚之前也是靠大幅减少公共开支和福利而得以削减财政赤字的。但是与爱尔兰和拉脱维亚不同,希腊拥有强大的工会,世界工会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WFTU)的总部就在希腊。希腊共产党还是“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的发起者。从2010年2-5月,希腊已举行了四次罢工及示威游行 。5月5日的罢工引发流血冲突,导致至少3人死亡。希腊民众因不满政府于5月6日新出台的紧缩方案,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行动。

  德国、法国等救助国则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不救助希腊任由事态发展,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对希腊债权的损失;如果救助,则会引发国内纳税人的不满。事实上,近两年来,作为对大危机的反应,欧洲各国均出现了向民族主义情绪倒退的情况。希腊发生债务危机期间,欧洲各国的排外情绪更是达到高潮,英国种族主义党派——英国民族党(British National Party)在5月6日结束的英国大选中第一次获得两个席位就是一个注脚。

  3.危机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困境,欧洲人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减弱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媒体和学者都将危机归咎于希腊养老金、失业金等社会福利支出负担过重,并将打击面扩大到整个欧洲的福利政策。欧洲奉行社会民主主义的党派所推行的福利国家制度曾经一度使欧洲大陆引以为豪,使之区别于英美“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由于社会民主主义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只是对其进行改良,所以它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在不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改变财产所有权结构的情况下实行以赤字财政为资金来源的福利政策,势必会导致福利国家企业的竞争力不如那些对工人剥削程度更高的国家企业的竞争力。虽然社会福利政策能够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符合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但是实施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资本家供养,当这种供养的成本过高,影响了私人企业相对于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力时,资本家就会反对福利政策 。因此,作为资本利益代言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者只抨击高福利这一表面因素,闭口不谈资本主义矛盾这一引发危机的本质原因。他们为希腊开出的还债“良方”是控制国民所得,希冀进一步削减自新自由主义盛行以来已经不断缩水的社会福利。

  由于社会民主主义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党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身份特征,面对经济危机也无法整合工人阶级的力量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在2009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各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普遍遭到挫败,保守主义政党乃至右翼极端主义政党却不同程度地取得胜利。无论是欧洲各国的议会选举,还是欧洲议会选举,选民的参选率都在逐年下降,体现了欧洲人民对政治家等级的日益增长的深刻不信任,已经与一种革命前的情绪相近 。虽然福利政策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水平,但并没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的地位,现代的雇佣奴隶仍然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结果都“无暇过问民主”,“无暇过问政治” 。

  四、结 语

  如果说美国次贷危机是此次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序曲,那么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说是这场危机的最新变奏。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与全球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为了拯救本国经济,都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财政赤字出现恶化在所难免。虽然美国利用希腊、冰岛、迪拜的债务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将国内的危机转嫁出去,但是由于美国没有改变债务型经济增长模式,所以债务泡沫暂时压抑的需求不足矛盾仍在不断蓄积能量,债务清算期来临时就会以更加强烈的威力爆发。希腊债务危机是美国未来十年的榜样。

  希腊债务危机再次表明金融寡头是如何与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联手剥削无产阶级的,以及资本主义体系核心对外围的掠夺。由于在每次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都是普通民众,所以欧洲人民愈来愈感受到现行制度的缺陷,从而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机器——议会选举逐渐失去热情。随着债务危机向东欧的蔓延,东欧国家人民最终会发现虽然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无法给他们带来西方式的富裕生活,但是资本主义也没有兑现其许诺的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相反,新一轮的剥夺性积累极有可能终止原始积累已经在这些国家开启的通往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斗争与扩大再生产领域的斗争结合起来,在希腊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中得到集中体现。尽管希腊人民的反抗可能因金融资本势力的镇压而失败,但它仍然标志着近年来无产阶级反抗剥削和掠夺的一个阶段性高潮。

  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中国对欧洲的出口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进一步减少。中国只有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所有制结构,从财产制度上入手,延缓“公”降“私”升的速度和程度,从根本上阻止贫富差距的扩大,形成内需的源泉,才能避免资本主义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编辑:翟胜明)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