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大原则——“2017年中国无神论学会学术年会”综述
2017年12月2—3日, 中国无神论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大原则”, 由中国无神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 来自全国各地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中科院原党组成员王庭大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樊建新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认为, 我们共产党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而且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人民群众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把握宗教工作的正确方向
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朱晓明研究员指出,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坚持无神论原则, 把握宗教工作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导, 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今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情况和问题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变得更加紧迫。我们不能把宗教信仰自由歪曲为信仰宗教自由, 也不能误解为宗教活动自由, 甚至“简化”为“宗教自由”。应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宗教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团结、引导宗教, 而不是推动、发展宗教。中国无神论学会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遏制形形色色的有神论和封建迷信观念对党的肌体和国家体制的侵蚀和渗透;要始终保持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精神文化领域的朗朗乾坤, 风清气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研究员强调,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新战略。随着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宗教领域出现许多新问题, 有一些呈增长态势。近年来, 一些人反对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视文化融合、民族融合为文化同化和民族同化, 一些所谓的“研究成果”实为变相宣教。“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推动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的关键举措, 特别对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治理“逆中国化”现象等是治本之策。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社社长张新鹰研究员指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涉及宗教工作方面的内容言简意赅, 为认识和处理新时代的宗教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最近五年, 我们在坚持对基本政策理论全面把握、总体接续的同时, 开始实现对此前二三十年宗教工作思路、格局的必要变革和调整。党的宗教工作正在努力开创具有一定转折意义的新局面。在涉教工作中保持问题意识、阵地意识、全局意识、人民意识, 对党和国家整体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新形势下, 应该明确突出问题导向, 以党的宗教政策为保证, 以依法管理、独立自主自办、坚持中国化方向为要素, 沿着把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将其管住管好的思路, 全力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加润国研究员指出, 做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辩证法, 坚持党的一贯主张, 既反对片面夸大宗教的积极作用、简单地“放”, 也反对片面夸大宗教的消极作用、简单地“收”, 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坚持“导”的正确态度。具体来说, 要依法治理宗教地下势力、私设聚会点和非法组织, 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依法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和清真概念泛化治理, 坚决制止宗教干涉行政、司法、教育和社会生活, 确保政教关系积极健康、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关系和谐。
此外, 中国社会科学院黄艳红副研究员分析了境内外对新《宗教事务条例》的评论和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韩琪博士探讨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的政治认同含义。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科学无神论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铭研究员指出, 无神论是内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构成因素, 因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的内在构成因素。有人否定无神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该论调如果不是思维混乱, 就是有意曲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是唯物史观与包括有神论在内的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所在。共产党员只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才能坚定理想信念, 不忘党的目标和宗旨。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定成教授指出, 无神论未来发展将会呈现十大新趋势:反神论 (disblief in God or gods) 将会更加理直气壮并渐成气势, 非神论 (belief in Thing or Things) 观点将会丰富自己的内涵, 狭义的无神论 (absence of belief in God or gods) 会拓展自己的存在空间, 无神论会在神的信仰与有神论行为困境中找到新的立身之地, 世俗人文主义会更加渴求与科学和无神论之间的联系, 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将会丰富无神论的内容, 无神论将会进一步祛除有神论的道德外衣, 无神论将在反对邪教和有害气功中扩大影响。
内蒙古大学陈智教授指出, 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乌兰夫同志在宗教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坚持以“三性论”为基础、以辩证法为统领、以信仰自由为原则的宗教工作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由于藏传佛教在蒙古民族中的群众性、历史性和民族性, 内蒙古地区的宗教改革应采取慎重、稳妥的办法。乌兰夫始终坚持辩证法, 其处理方式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又强调政教分离, 废除宗教特权, 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藏传佛教对内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繁衍的不利影响, 使之从统治阶级的工具转变成有助于民族发展的社会力量。
北京科技大学左鹏教授指出, 在中国进行无神论宣传教育理应不成问题。中国历史上, 从没有哪个宗教成为思想文化的主导, 人文主义传统始终占据显著优势。现实中,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无神论为世界观基础, 强调坚持无神论的重要性。然而,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存在着“有神论有人讲, 无神论无人讲”的情况。直到今天, 社会上对无神论还是有许多的不理解和非议, 中央关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要求还是很难落到实处, 原因之一就是无神论专业人才的奇缺。这就需要培育和发展无神论学科, 加大无神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创造条件, 使青年人才尽快走上相关岗位, 在无神论宣传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于祺明教授考察了现代科学三大发现, 即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量子纠缠对无神论思想带来的挑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丁郁副教授认为, 推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中国化, 离不开深入研究和正确处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学魏建武博士指出, 西方信仰与理性之争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以人文主义为主的文化传统有较大差别, 无神论在这两者中的内涵和位置都不相同。
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新疆石河子大学张勇教授指出, 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加上新疆本身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现实状况, 以及历史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 新疆的境外宗教渗透情况令人担忧。“伊扎布特” (伊斯兰解放党) 、“伊吉拉特” (迁移) 等宗教极端组织面向学校散布非法宗教宣传品, 通过互联网和地下讲经点, 着重对新疆籍学生群体灌输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部分学生在宗教等问题上出现狭隘和极端意识, 少数甚至前往国外参加“东突”组织。我们在学校与境外宗教渗透进行斗争, 不仅是一个宗教问题, 而且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教育阵地, 维护民族团结, 捍卫祖国统一。
国防大学张强副教授指出, 宗教因素在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中有着特殊作用。西方势力惯于主动出击, 运用宗教手段进行战略渗透, 以“普世价值”为名, 伺机颠覆异己政权。他们还善于利用宗教问题搅动地区局势, 正是教派矛盾和霸权干涉的交互作用使得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日趋复杂。西方势力还擅于操纵宗教势力干预他国内政。他们躲在幕后, 借助基金会、非政府组织以及互联网等渠道, 通过无形之手资助、拉拢和培养亲西方的反政府人士。一些热衷于政治的宗教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往往容易被其“看好”。故此, 西方势力极力推动宗教的政治化以为“颜色革命”开辟道路。这些做法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巡视员、新疆社科院副院长刘仲康研究员简要介绍了新疆“去极端化”工作取得的成效。
加润国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指出, 中国无神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不久召开, 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无神论事业新胜利的重要年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有神论思想的渗透蔓延, 从根本上扭转无神论宣传教育的被动局面, 开辟新时代无神论事业的新境界, 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