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神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综述
2012年10月20—21日,中国无神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无神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与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大约有50名专家学者出席。他们来自中国社科院、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党校、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年会围绕着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与实践、无神论宣传与唯物论教育、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问题等专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一
中国社科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习五一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此次年会最重要的议题就是“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这是近年来中国无神论学会持续关注的主题。9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宗教热的逐渐升温,宗教在高等院校的传教活动逐渐由秘密转向公开,特别是基督教汉语神学运动,进入了大学讲堂和国家研究机构。在当代中国的公共教育领域“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受到了公开的挑战。由于基督教在校园的文化宣教,大学生基督徒人数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大学生信教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党中央指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要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杜继文发表年会主题报告,题目是“让谁主宰中国的命运:是发展宗教信仰还是科学理性”。他指出,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的建立是中国无神论研究史上的最大突破。它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问题的调研,而该调研正是针对文化传教的形势而设立的。他指出,科学理性现在讲的太少了,现代大学中所谓的“灵性教育”违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基本原则,违背“科教兴国”战略的方向。无神论就是要讲实话,就是要讲世界上没有鬼神,尽管当前条件下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关于信仰问题,他认为无神论者所针对的信仰不是一般老百姓所理解的信仰,而是符合学术规范的信仰,其基本特征是非理性、非科学的,即认为不思考是一种美德。这样的信仰是要让中国人放弃知识、变得愚昧。中国的命运由谁决定,他认为有三条:首先,中国必须坚持人本主义而非神本主义;其次,要坚持社会公平,社会主义说到底就是要使社会公平起来;再次,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学技术、人才强国、重视教育,这样中国才能够真正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无神论学会应当使自己成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的“马前卒”。
二
关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与实践,习五一研究员认为,海外基督教右翼势力的“合法渗透”,主要形式是“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他们通过教育系统和研究机构,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宣传基督教优秀论,将西方近现代文明归功于宗教信仰,诋毁中国的传统文化,贬低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此同时,科学无神论的声音却逐渐淡出大学校园。因此,依法抵制宗教向校园的渗透,切实加强科学无神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田心铭研究员指出,宗教教义宣传不得进校园,应当成为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一项基本要求。《科学与宗教:21世纪的对话——英美四名家复旦演讲集》在高校的传播实际上是对宗教教义的一种宣传,这与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民教育目标是相背离的,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的教育方针是相背离的。我们应该科学分析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辨析不同性质、不同指向的文化,区别对待。那种以文化的名义为宗教教义宣传进校园辩护的观点之所以不正确,就在于它抹杀了不同文化在性质和社会作用上的区别乃至对立。“如果把‘文化’当成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筐’,把良莠不分的各种思想、观点包括宗教教义统统装进筐里,不区分筐内不同的货色,堂而皇之地一起包装起来,请进学校,兜售给学生,再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名义向社会散发,这是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方针相背离的。”
北京科技大学左鹏教授指出,近年来宗教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大学生信教问题日益凸显。而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了解仍然相当模糊,这就有必要帮助大学生厘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等相关问题,教育与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宗教现象。中央文件特别强调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抵制境外宗教渗透、防范校园传教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目前工作的重心就在于落实,结合实际、务求实效。他指出,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教育系统存在官僚作风和行政化倾向,承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他认为,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回应大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比如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信教能否给人生命以意义,宗教能否拯救社会道德危机,等等,有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是我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关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其内容主要包括“五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是科学无神论的基本点,崇尚科学与反对迷信的教育是其关键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是其核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其着力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其落脚点。这“五点”内容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西北民族大学马玉堂副教授以对甘肃三所高校(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特点以及信教原因。目前,宗教在高校大学生中影响广泛,西部高校信教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大学生接触及信仰宗教的途径多样化。信教的原因,首先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二,高校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第三,家庭的影响;第四,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宽容态度奠定了信教的认知基础;第五,他们对宗教的模糊认识是其信教的直接原因;第六,区域民族信仰的影响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的根本原因;第七,多重压力致使部分学生走进宗教。
北京师范大学李志英教授以在北师大七个学院本科生中对大学生星座观的调查为依据,分析大学生群体中星座文化的现状和原因。她认为,星座的流行反映了大学生世界观的不正确性以及唯物论在大学生头脑中的退缩和迷信的伸张,因此不可小觑。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被调查者对十二星座都较为了解;他们对于星座说性质的认识则是神秘又模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恋爱、娱乐是星座说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从众心理推动了星座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互联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整体上来说,星座说对大学生的影响存在但犹未堪忧。她认为,与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相比,星座说涉及的人数更广、随意性更强,而且并不具备组织性传播的特点,也没有特定的教义和特定的独一信仰,生活化的特性更突出。但是其流行趋势需要引起重视,要加强调查和探究,以期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巩固科学无神论的阵地。
三
关于无神论宣传与唯物论教育问题,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李申教授指出,无神论是“脱愚工程”的重要思想基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而教育的目的,正是要“脱出愚昧”,使人变聪明。任继愈先生曾提出“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这不仅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严重任务,也是我们国家长远的战略目标。纵观整个神祇观念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否定神祇存在的历史,也是人类不断脱出愚昧的历史。信仰神祇是愚昧的。我们要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彻底贯彻人类教育“脱出愚昧”的目的。在世界是有神还是无神的问题上,脱愚的内容和办法,只能是进行科学无神论的教育和宣传。所以,在学校里,不允许作为人类愚昧主要指标的有神论有传播的自由。而有神论对于学校的渗透甚至入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严重注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包括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保证学校使人“脱出愚昧”这个目的的圆满实现。
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张新鹰研究员提出了关于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若干建议。第一,要从全党入手,统筹规划,建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长效机制。无神论宣传教育是我们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项工作极其式微,所以应当从中央开始,统筹规划,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获得不可缺少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二,把思想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当中。第三,在学习宣传无神论一般理论的同时,要注意把握现实针对性。第四,发挥现有学术力量的作用,努力重建无神论学科。第五,加强无神论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改变中国反而不如西方图书市场上无神论学术著作多的奇怪现象。第六,无神论的师资严重缺乏,教育部可以委托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无神论研究室、中国无神论学会等相关单位联合承担一部分师资培训和示范性教学的工作。最后,他建议中国科协牵头恢复两科联盟,使之成为科学共同体参与无神论学科建设和科学精神普及教育的组织机制之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研究员指出,只有坚信科学唯物论,才能坚持科学无神论。他认为,当前我国思想理论界以至社会生活中最令人担忧的一个现象是思想理论基石动摇。根本的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前途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心。因此,探讨科学无神论的问题,首先要站稳立场,立场问题是前提;其次要看清形势。从根本上讲,要坚持科学无神论,必须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论。坚持科学无神论,要学会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正确判断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最基本的就是要看清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当前最需要我们看清的形势,一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可以坚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另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的回归。在这场危机中,国际社会一些有识之士大量批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其根本问题正是这种制度背后所依附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我们只要看清了这两种思想斗争的背景和形势,也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科学唯物论和科学无神论的地位和命运。
新疆师范大学李建生教授发言探讨马恩列斯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意义。他认为,虽然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已有很多论述,但是大家普遍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的研究,这也是造成宗教向高校渗透的一个理论原因。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其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要正确区分两种“同宗教作斗争”的形式,正确开展思想意识领域内反对宗教有神论的斗争。第三,必须把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第四,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教育必须坚持辩证法,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处理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现实矛盾。
四
关于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杨红副教授发言分析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现实状况。首先,目前新疆高校宗教信仰状况堪忧,信教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的宗教知识来源庞杂,宗教活动与民族习俗相混淆,校园中基督教、天主教升温现象也不容忽视。其次,校园里非法宗教活动时有发生,比如学生从事宗教活动,非法宗教书籍、音像制品的传播以及基督教、天主教日益凸显的高校渗透。再次,敌对势力加快渗透步伐,境内外“三股势力”利用宗教加紧高校渗透,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同时他们利用基督教、天主教加剧新疆高校的渗透活动。她提出抵御宗教渗透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坚持疏通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耐心教育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玉提库尔·达吾提副教授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分析新疆地区宗教向高校渗透的状况。新疆作为我国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前沿阵地,喀什地区尤其处于突出的位置,而喀什师范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受到分裂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落实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宗教向喀什师范学院校园的渗透历来有两种类型:一是受西方反华势力委托的基督教传教士一手策划的宗教渗透;另一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渗透。他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教育群众,要制定符合当前反宗教渗透斗争形势的防范和抵御措施,要使全院师生员工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精神实质,要加强面向全校学生的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工作,要建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沟通”的抵御和防范阵地。
武汉大学黄超副教授发言探讨美国排华运动的宗教意识形态根源。他通过对《排华法案》的个案分析,说明它与美国的立国精神之间存在着深度的“精神共构”与事实上的因果关联。他认为,美国的立国先贤在吸取西方启蒙思想中“人人生而平等”理念的同时,也自然地继承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与基督宗教中心论,《排华法案》只不过是后者庸俗和极端的表现形式之一。他深刻分析《排华法案》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国立国精神中的两面性或内在矛盾,即所谓的民主政治体现的却是明确的种族利己主义本能,普遍的信教自由却限制在基督教的范围以内,以及它对付中国的“赫德方法”和“马汉原则”中体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着破坏性膜拜团体和邪教问题、宗教工作与宗教政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