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果综述·活动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会中心>中国无神论研究学会>成果综述·活动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会中心>中国无神论研究学会>成果综述·活动报道

无神论研究与新中国60年——中国无神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12-17
字体: 打印
分享:

  2009年12月12-13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携手中国无神论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在上海共同举办了中国无神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无神论研究与新中国60年”学术研讨会。来自30多家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先后收到了30多篇论文,进行了2场主题报告和5场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从现实、政策和理论三个方面入手,对中国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事业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在无神论与国民教育、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西无神论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 、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新中国60年来,中国无神论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事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上海师范大学李申代表中国无神论学会,结合切身经历,回顾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无神论事业的坎坷历程,细数得失成败。李申指出,科学无神论思想是五四运动大力提倡的先进思想。破除迷信、宣传无神论可以说是中国进入近代的思想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的重要思想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方面继续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制定和落实宗教政策,从破除迷信走向研究宗教,成立世界宗教研究所,旨在“批判神学”(毛泽东语)。但文化大革命阻碍了宗教研究,也阻碍了无神论事业的健康发展。文革后,中国无神论学会和中国宗教学会先后成立,其初衷就是要从无神论立场研究宗教问题。要正确对待宗教,同时也要坚持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这是当时的两个重要任务。任继愈一直主张建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并强调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实质就是科学无神论。但反对者认为宣传无神论就是向宗教进军,要消灭宗教,是错误而有害的。在所谓的“第三次鸦片战争”中,科学无神论的声音受到抑制。而特异功能和风水迷信的兴起,气功热乃至法轮功的出现,都与无神论事业的委顿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宗教蓬勃发展,宗教信仰者急剧增加。这种“有神论有人讲、无神论无人讲”的局面,直到1999年前后才有所改变。在任继愈先生的努力下,中国无神论学会恢复活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创刊,并在反对伪科学和邪教,倡导科学和无神论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讲话和批示,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重视,中国无神论事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李申最后重申,中国的现代化不仅要脱贫,还要脱愚。而认为仅仅靠普及科学知识就宣传了科学无神论的观点,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而回避无神论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取消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阉割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最根本的东西。李申的讲话史论结合,视野广阔,引起与会学者的广泛共鸣。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五一也对当下学界的一些现象做了反思和批判。在她看来,一些号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者决口不提科学无神论,认为提倡无神论就会破坏宗教和谐;更有一些人积极倡导宗教神学,推动宗教神学成为国家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术研究方向;还有人极力推崇某一宗教文化,把它诠释为道德的源泉,民主的根基,甚至是科学的前提。这些思想越来越超出私人精神信仰层面,开始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如果进一步意识形态化,将会影响政策制定、舆论导向和社会和谐。而对国外不同思潮的非均衡译介也不利于国内的学术生态。有鉴于此,习五一强调指出,自然科学是当代无神论的重要基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基础,成为现代科学无神论的支柱。而理智设计论的流传散布,宗教与科学的虚假联姻,不过是宗教保守势力的战略调整。随着神经认知学等现代科学的发展,宗教的神圣帷幕必将被揭开,全世界的超自然主义也必将逐渐衰退。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复旦大学陈学明表达了同样看法。他认为,现在很多人用科学来为宗教有神论服务,这是错误的。实际上科学是可以弱化宗教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是天然的同盟军。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无神论和科学的关系,斩断科学与宗教有神论的关系,从而推动无神论事业的发展。

  回顾过去,直面现实,展望未来,中国的无神论事业任重道远,而又意义深远,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等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晏可佳指出,如何在宗教学研究中坚持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当前社会转型期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其社会效应,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上海市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业露华则指出开展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文化空间、引领市民精神生活、办好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侯惠勤也强调,世情、国情和党情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中国无神论事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杜继文则强调,宗教勃兴,宗教话语大行其道,无神论事业边缘化,这种局面亟待改变。与会学者还呼吁,新形势下开展中国无神论事业,必须有长远规划和制度保障,必须在人才培养、学科建制、理论研究和舆论传播等方面进行谋篇布局。

  二、科学无神论与国民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坚持无神论则是其中应有之义。如何在国民教育中坚持科学无神论、防止宗教思潮渗透、树立正确世界观,是当前重要的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杜继文呼吁大家关注宗教神学进入国家教育系统和科研机构这一现象。他在论文中指出,由于正面世界观教育薄弱,人们的精神世界易受各种新旧神学的侵蚀;伪科学的兴起、传统文化被扭曲、宗教非正常扩展,也都与此有关。他还指出,从张之洞到蔡元培到胡适,都极力反对宗教进入教育领域,特别是进入大学领域。新中国成立后,相关法律更是明确规定宗教与教育分离。但自上个世纪末,宗教在高等学校的传播就已经由秘密转向公开,宗教思潮对教育的影响令人不安。杜继文进一步指出,反思这些现象,就有很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公立学校和国家科研机构向宗教神学开放,这与中国戊戌变法以来近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密切相连的文化教育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和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与国家的教育培养人才的方针和目标都难以相容和一致。而把人的精神世界让给宗教神学,显然也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方向不相符合。

  关于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无神论教育问题,与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探讨。中央民族大学于祺明认为,在高校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他在论文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无神论的内在关系,强调要重视、坚持和改善科学无神论教育,“只有通过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是不够的,也是错误的。有鉴于此,我们就要区分科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要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回应“终极关怀”的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李志英则从实证角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信教的成因、现状和对策。她认为,大学生信教这一日益凸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问题和价值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国民教育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高校思政工作的结构性缺失。这些现象的出现给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带来了挑战。此外,与会学者还探讨了高校宗教活动的基本模式和类型,高校无神论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一方面强调高校宗教传播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另一方面也强调高校无神论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关于青少年无神论教育问题,中国科协孙倩认为,青少年无神论教育工作近年来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处于理论探讨和呼吁阶段,缺少教学上的实质性进展和应有效用。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无神论教育始终处于缺席状态。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无神论教育,推进无神论进课堂工作,把无神论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优化无神论教育的软环境,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舆论引导。

  要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抵制歪理邪说的健康风气和良好社会氛围,也离不开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国家宗教事务局段启明认为,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是有效防范、抵制和战胜邪教的重要精神法宝。形形色色有神论泛滥,法轮功等邪教孳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缺失。在数十年的反邪教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要利用总结经验教训的契机,对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做出全面长远规划。针对当前的一些认识偏差,段启明也指出,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与宗教信仰自由是相容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借口正确对待宗教和宗教信仰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否定。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应当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长期做下去。上海市科协陈积芳也根据自己反邪教工作的切身体会,强调了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只有大力宣传科学无神论,正确引导人的精神生活,才能更好地解决邪教迷信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李似珍认为,如何获得无神论话语权问题,是目前我们无神论宣传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他看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切入: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求真,人生观价值观领域的向善,理想境界领域的致美。为此,我们要注重吸取人类所积累的包括宗教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结合中国现实社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科学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也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关于科学无神论与超越性精神追求的关系问题,与会学者表达了浓厚的学术兴趣。侯惠勤指出,宣传倡导科学无神论和尊重个人信仰自由不矛盾。他认为,人们在对待信仰问题上有两个迷误。一是把信仰简单理解为宗教有神论信仰。实际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早就指出,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是宗教信仰自由,而无产阶级的信仰自由要超越宗教信仰,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另一个迷误是,一说起宗教自由就是宗教信仰自由,似乎只有宗教信仰才有终极关怀,除了宗教信仰,不可能第二种信仰方式。实际上,信仰的本质就是解释和解决个人生命的无限性和不朽。通过科学的方式也能够解决这个“不朽”。所以无神论研究要大力加强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和教育机制研究。复旦大学陈学明也在发言中指出,当代社会物欲横流,精神生活迷失。有人错误地认为只有宗教有神论才能安慰人心,宗教的彼岸世界才能满足人的终极永恒的追求。实际上,无神论也可以安慰人的心灵,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完全能够走向无神论。中国共产党可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宗教有神论不可能这样做。

  关于科学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新疆师范大学李建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科学性特征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上的科学性体现在理论基础、论证原则和论证材料的科学性;实践上的科学性体现在批判有神论和处理与有神论关系上的科学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战斗性和严格的科学性相统一的高度,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其科学性特征及其丰富内涵和意义。与此同时,教育部田心铭认为,宣传科学无神论、批评有神论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科学无神论研究需要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无神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坚持科学无神论不能不分析、批评有神论,这是由科学无神论在研究对象和基本结论方面的特殊性决定的;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科学无神论同努力实现宗教方面的三个“和谐相处”是统一的。对此,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徐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利用翔实的材料论述了科学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关系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批判了时下一些偏激和错误的观点。他认为批判宗教有神论正是科学无神论的基本特征,战斗的无神论并不缺少理性,而科学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根本一致的,并非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这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一致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加润国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和要素。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奉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是我国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的指导理论。坚持研究和宣传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战线上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复旦大学陈学明认为我们不能歪曲马克思,应当重视马克思对批判宗教目的论的批判。他的论文考察了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J· B·福斯特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研究,认为福斯特的研究在两个问题上达到了拨乱反正: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宗教目的论是不兼容的。由此,陈学明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从世界观上说是与宗教有神论不相容的,共产主义和宗教信仰也是不相容的。关于党员干部信教等热点问题,与会学者也展开了初步的探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王珍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传辉对当前一些模糊的观点做了评述,认为共产党肯定和宗教信仰不相容,否则就不是共产党了。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民卿提出,破除迷信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起步的重要前提。迷信思维方式的根本特点是理论上的非理性和实践上的盲从,其实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破除迷信的历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打破“惟上论”、“惟共产国际论”、“惟书论”等迷信盲从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发的思想路线,初步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必须破除以“马教条”、“洋教条”、“古教条”、“新教条”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迷信盲从和教条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亚联则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60年历程与经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60年。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面临的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要从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高度出发,既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又要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从本国宗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要坚持又要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奎首先介绍了电影《2012》梗概及其寓意,进而介绍了美国社会信仰概况及无神论组织的抗争,然后从美国意识形态及其对华影响,展望了中国意识形态暨无神论事业的前景。在他看来,“2012”的末日想象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及其基督教文明自欺欺人、自唬唬人的垂死梦呓。而“2040”(鸦片战争爆发200周年)的复兴在望,“2049”(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辉煌预期,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沛然莫之能御”的目标愿景。

  四、中西无神论研究

  本次会议的学术品质还体现在,更多学者开始深入细致地开展中西无神论研究。浙江大学李明友论述了明末大儒黄宗羲的无神论思想,认为黄宗羲一生不遗余力地批判迷信邪说,是无神论思想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联系当前社会宗教思潮泛滥的情况,李明友认为阐扬黄宗羲的无神论思想,对今天的无神论宣传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上海师范大学蔡志栋则论述了近世大家章太炎真如哲学的确立、偏向及其历史走向。在他看来,章太炎批判宗教又主张宗教,借着批判有神的宗教来提倡无神的宗教,从而确立现代主体性。他所确立的现代主体性作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中的一环,又被分裂、瓦解,最终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所取代。上海师范大学陈卫平针对两人的发言指出,现实的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来的,黄宗羲的无神论和他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之间、章太炎的无神论和他的革命主张与实践之间关系复杂,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浙江师范大学赵雷的论文论述了王夫之无神论心理学思想,指出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无神论心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自然领域里坚持无神论立场,更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给予有神论有力的打击。他的无神论思想使神秘的天与上帝在自然中无立足之地,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及其主宰地位,也理所当然地与一切宗教神学和传统的世俗迷信对立起来,具有强烈的反神学意义,并为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础。浙江师范大学陈永胜论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的思想渊源、主要特点和历史贡献。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深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思想、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哲学理念、弗雷泽的“巫术先行论”和冯特民族文化宗教心理观的影响。其主要特点在于,力求运用类比推理揭示宗教心理的深层根源;主张通过科学的信念战胜非理性的宗教幻觉;试图依据摩西案例阐明宗教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历史贡献在于,在探讨宗教信仰深层心理机制方面独树一帜;延续了冯特开创的宗教文化心理的研究取向;针对传统宗教弊端的揭批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其历史局限在于,夸大了本能冲突在宗教心理形成中的作用;用强迫症案例类推宗教心理缺乏科学依据;对宗教功能的绝对否定伤害了信徒的情感。中国科技馆赵洋则指出天文学历史发展对宇宙观的塑造和启迪。在他看来,天文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深刻塑造了包括时间、空间、宇宙结构和宇宙起源、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宇宙观核心概念,并影响着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这些概念或者因天文学发现得到修正,或者被赋予全新意义。纵观天文学史,天文学不但在方法论上发挥启迪功能,还启发其他学科综合统一地看待自然界。天文学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思潮或运动的触媒。天文学变革一次次推动社会意识形态向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陈蓉霞探讨了达尔文的宗教观。在她看来,达尔文虽然不算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始终是一个怀疑论者。当前国人对于达尔文的认识有失偏颇,对国际达尔文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西方无神论的发展都缺乏必要的引进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龚学增详细论述了前苏联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历史过程、基本特征和功过得失,认为苏联的无神论宣传教育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推动了社会的世俗化进程,抵制和削弱了宗教思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当然,苏联几十年来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的社会主义变革并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导致宗教赖以依存的各种条件的逐步消弱,才是根本性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的无神论教育,不是偶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决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充分发展,必然导致宗教社会影响的逐步削弱。他进一步指出,我们今天对苏联的无神论教育进行研究,也只是作为一个历史问题加以考察,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得出适当的结论,对它的经验特别是教训,对于今日中国的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应当引以为戒。

  本次会议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主题鲜明,论题集中,论域广泛,多方参与,研讨热烈,获得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上海师范大学陈卫平认为这次会议不仅关注现实,聚焦政策,还卓有成效地讨论了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宗教有神论、无神论与人的精神生活等重要理论问题,澄清了一些认识误区,达成了一定的思想共识。与会学者甚至认为这次会议在中国无神论学会历史上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甚至在中国思想史上也会留下其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