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的工业民主理论评析
在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中,马尔库塞的工业民主思想占据着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社会批判性质的民主理论不仅深深地影响到了1968年的法国和德国的青年学生运动,而且在民主思想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一、马尔库塞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渊源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年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一生经历相当复杂。1917~1919年曾参加过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脱离政治运动先后到柏林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学习,接受过胡塞尔和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指导,学习哲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1933年经胡塞尔介绍,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工作。1934年,由于德国纳粹的反犹主义日益猖獗,马尔库塞流亡到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起初服务于美国战略情报处,后到哥伦比亚、哈佛、加利福尼亚等大学任教。马尔库塞一生著述颇多,主要著作有:《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1932年)、《理性与革命》(1941年)、《爱欲与文明》(1955年)、《苏联的马克思主义》(1958年)、《单面人》(1964年)、《革命伦理学》(1966年)、《论否定》(1968年)、《论解放》(1968年)、《从富裕中解放出来》(1969年)、《自由和历史使命》(1969年)、《反革命与造反》(1972年)等。他的民主思想基本上反映在以上著作之中。
1.多变的现实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经历了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也使西方社会阶级结构以致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人阶级趋向白领化、知识化、技能化,他们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善。面对这些新发展、新变化,西方有不少知识分子包括一些原先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错误地断言,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已经消解了,资本主义可以永世长存了。例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59年发表了《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书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0年,美国进入了大众高消费阶段,“在战后10年,即1946~1956年间,这个增长阶段才到达逻辑终点。由于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西欧和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似乎已完全进入了这一阶段”。[1]罗斯托乐观地预言:“如果我们能把世界保全的话,几十亿人必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经过100年左右的时间,全世界都将进入大众高消费时代。”[2]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尔库塞扛起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旗帜。
(2)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学生运动。
1965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起反对越战的运动,哥伦比亚、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学生积极响应,形成遍及全国的学生反战运动;1966年,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出现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1967年,联邦德国学生运动广泛开展,出现高潮;1968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与军警发生冲突,引发全国性的抗议活动;5月,法国爆发波澜壮阔的“五月事件”,1000万学生、专业人士、工人走上街头,引发全国性的罢课、罢工,巴黎街头出现街垒和巷战,整个社会达到革命的临界点;1968~1969年,意大利的学生和工人运动掀起高潮,出现“热秋运动”;1968~1969年,北爱尔兰学生要求民主,导致内战;1970年,美国学生反战运动达到高潮,全国罢课的学校达900余所,一半以上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参加这一运动。马尔库塞深受这些学生运动的影响,又以自己的理论影响了学生运动。在出版于1964年的《单面人》一书中他指出,整个社会正在从兼具否定与肯定的“双面社会”变成只有肯定的“单面社会”,一切都在为既定现实进行辩护和论证。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对现实持“绝对拒绝”的态度,希望在那些下层民众,那些被压迫被剥削的有色人种、其他族群、失业者和其他人员,其中也包括社会青年和青年学生。
2.复杂的思想渊源
(1)受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影响。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异化理论得到发表,这对马尔库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作为自己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特别是这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民主政治的一个出发点。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它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困。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3]这一思想在马尔库塞那里体现得很突出。例如,马尔库塞讲,在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们过的是一种‘物质丰富、精神痛苦’的被异化的人的生活”。“人成了商品的奴隶”,“工人和他的老板欣赏同一电视节目,游览同一胜地”,“打字员打扮得和她的老板的女儿一样妩媚动人”,[4]甚至连黑人也能拥有凯迪拉克高级轿车。这样一来,商品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被人生产出来,而是人为了使商品得到消费而存在,人拜倒在物面前,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人被异化了。
(2)受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的影响。
马尔库塞在其于1941年发表的《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一书中运用黑格尔的理性思想来分析工业社会的社会矛盾。他问道:黑格尔哲学的遗产是什么?理性。在马尔库塞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人对黑格尔的理解普遍出了偏差,他们或者把黑格尔哲学等同于反理性,等同于纳粹思想;或者陷入实证主义的庸俗境地,简单地摒弃了黑格尔哲学。马尔库塞对黑格尔哲学的理性进行了系统梳理,他紧紧抓住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与发达工业社会的状况进行对比,得出自己的结论。受海德格尔的影响自不待言,20世纪20年代末,当马尔库塞刚读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时,非常激动,他说:“突然间,《存在与时间》作为一种真正的具体哲学诞生了。”他从柏林来到弗莱堡,追随海德格尔,并在后者的指导下完成了教师资格论文——《黑格尔的本体论与历史理论基础》。马尔库塞不仅试图把马克思与黑格尔用理性连接起来,而且试图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爱欲冲动”理论结合起来。马尔库塞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西方工业社会中人与人的对立。
(3)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马尔库塞加入到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后,与霍克海默一起研究“社会批判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创建、完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工作中,为法兰克福学派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这一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为“新左派”政治势力的指导思想。因此,“新左派”把他奉为“精神领袖”,称他是“青年造反者之父”、“国际新左派运动的发起人”、“发达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
二、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系统批判
马尔库塞以异化劳动、人道主义理论为出发点,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糅合在一起,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是什么呢?马尔库塞用“One—Dimensionality”(“单向度”或“一体化”)一词高度概括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弊端。
1.个人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一体化,也就是说,个人被发达工业社会所同化
马尔库塞讲:“今天,这一私人空间已被技术现实所侵占和削弱。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占据个人的全部身心,工业心理学已不再局限于工厂的范围。在几乎机械式的反应中,潜化的各种不同过程都好像僵化了。结果,不是调整而是模仿,即个人同他的社会、进而同整个社会所达到的直接的一致化。”[5]
在马尔库塞看来,追求物质享受并不是人的本质特征,因为人和动物不一样,人除了追求物质享受外,还要力图摆脱物的束缚,追求更加高尚的东西。但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恰恰在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的家庭住宅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马尔库塞认为,这种不属于人的本质需求范围的“虚假需要”是发达工业社会强加给人们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加式的“虚假需要”呢?马尔库塞的回答就是现代西方社会推行高生产、高消费政策。它为了使生产从而使整个社会制度继续下去,必须使产品得到消费,生产得越多,就要求消费得越多。于是就制造“虚假的需要”,以实现“强迫性的消费”。马尔库塞认为,一旦把追求物质享受这种“虚假的需要”强加于人之后,就出现了个人与社会制度一体化的现象。
2.个人越来越片面发展,逐步成为技术的附庸
马尔库塞强调,发达工业社会存在着一种片面性,这种片面性是指自动化的幽灵把发达工业社会变成了一架机器,它处于严格的操纵和控制之下,一切人和物都成为管理对象,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了片面的技术关系。他指出:“抑制性的社会管理愈是合理、愈是有效、愈是技术性强、愈是全面,受管理的个人打破奴隶状态并获得自由的手段与方法就愈是不可想像。”[6]马尔库塞一再给人们描绘图景是:技术使人的不自由处处得到合理化,技术的解放力量——使事物工具化——转而成为解放的枷锁,即使人也工具化。他的基本判断是,技术合理性是保护而不是取消统治的合法性,理性的工具主义视阈展现出一个合理的极权主义社会。他引用西蒙顿的话说:“人们或许会把技术哲学称作专制的哲学,它把技术总体视为一个用机器来获取权力的场所。机器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根本的奴役来征服自然、驯化自然:机器是一个可用来使他人成为奴隶的奴隶。这样一种专横的、奴役的趋向可以与寻求自由携手并进。但是,人们很难通过把奴隶状态转嫁给其他存在物、人、动物或机器而自我解放。”[7]马尔库塞认为科学的发展、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力的束缚,人们为此获得了足够的财富和自由。但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带来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或电子化,从而“使整个的人——肉体和灵魂——都变成了一部机器”。人们在劳动中只是从事一些“单调而无聊的”、“翻来覆去的动作”,也就是说,只是作为一部机器的零件,一种工具在起作用。
3.发达工业社会本质上是一种攻击性社会,它带有很强的侵占性
马尔库塞断言,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是攻击性社会。这主要体现在:(1)生产和消费过程的非人性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取消了个人在创造财富和提供服务时的主动性和个人偏好,个人的创造受到越来越沉重的压抑,容易在很多情况下发泄敌对情绪。(2)拥挤不堪、无可奈何地混居在一起的人海社会使人们产生各种病症式的行为和反应,包括各种各样的拒绝、回避、攻击和害怕。(3)由于控制工业和政治的少数人想获得成功和发财致富,他们会大力推进军事工业的发展和进行战争冒险。社会的自由竞争越来越被国家军事垄断所代替。“军事机器已成了控制资本的一种领导者”。而且,这种控制超出了国界的范围,往往通过对技术、文化和政治的总体管理和协调来实现。
三、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透亮分析
既然西方社会已经变成了一种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企业与国家等一体化的“单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的民主制度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1.以西方技术为基础的西方民主容易使人们产生错觉,它展现给人们的似乎是民主制度本身
一讲到民主,似乎就是所谓的竞争性选举,就是要求在对全体选民有影响的相互对立的候选人之间进行竞争,就是要求两个政党都努力维持已确定的投票集团,尽量争取赢得当前选举的胜利。马尔库塞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实际上是由于单向度社会给人们造成的一种错觉。马尔库塞以对莫里斯•詹诺维茨和德瓦恩•马维克关于民主的论述为例进行了分析,他说:“在《竞争压力和民主赞同》一文中,莫里斯•詹诺维茨和德瓦恩•马维克力图‘判断选举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民主的进程’。这样的判断暗指‘按照维护民主社会的要求’来对选举进程进行评价,而这又要求对‘民主’进行定义。作者提出要在两个可供选择的定义之间作出抉择,要在‘授权’民主理论和‘竞争’民主理论之间作出抉择。”[8]抉择的结果就是选择竞争性民主理论。“按照竞争理论,民主选举即是‘选举和否决为谋取公职而竞争的候选人’的程序。为了真正具有操作的性质,这个定义要求确立评判政治竞争特征的‘标准’。那么,政治竞争什么时候产生出一个‘得到赞同的程序’,什么时候又产生出一个‘受操纵的程序’呢?这里提供了三种标准:(1)民主选举要求在对全体选民有影响的相互对立的候选人之间进行竞争。(2)民主选举要求两个政党都努力维持已确定的投票集团,都努力吸引无党派投票,都努力从对立政党中争取改变立场者。(3)民主选举要求两个政党都尽量争取赢得当前选举的胜利,但无论胜败如何,两个政党都必须继续努力增加其在以后选举中获胜的机会”。[9]马尔库塞明确指出:“我认为这些定义相当准确地描述了1952年美国选举的实际情况”。[10]也就是说,西方学者受单向度意识的控制,自觉不自觉地把西方民主的具体形式当成民主的一般本质。其结果就是,“研究成为循环的、自我生效的。如果‘民主’按照这种有限制的然而现实的选举的具体进程来定义,那么在研究得出结论之前这一进程就已经是民主的了”。[11]这是一个尴尬的悖论,也恰恰是西方民主制的悖论。
2.技术的合理性正在把发达工业社会变成极权主义社会,民主走向不民主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现代资本主义统治变得更加合理。由于统治者利用现代国家机器操纵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操纵结合为一体,人们保存的自己的私人空间由于技术的发展而遭到侵占,自我深化的多样化进程在工艺过程和机械反应的状态下被固定化和单一化,个人只能模仿外界,再也不能对社会提出抗议,“自由”、“民主”都成了空话。从这种意义上讲,今天“合理的技术社会”,也就变成了“合理的极权社会”,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阶段结束了,它已被“垄断资产阶级的虚假民主”所代替。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是一个极权主义的时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被表面的、虚假的民主所代替,而且表现出法西斯主义的特征。他说:“压迫的强化和国家资本主义控制的新经济政策表明,统治阶级,至少是美国的统治阶级,正在慢慢地变得忧心忡忡。而在整个人民当中,大量的政治的和心理的情况表明存在着半期法西斯主义的综合征。”[12]马尔库塞坚持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一个悖反的趋势,促使国家机器把其防务和扩张的经济、政治需要强加在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上,强加在大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其结果就是导致极权主义。“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成为极权主义。因为‘极权主义’不仅是社会的一种恐怖的政治协作,而且也是一种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后者是通过既得利益者对各种需要的操纵而发生作用的。当代工业社会由此而阻止了有效反对社会整体的局面出现”。[13]
马尔库塞接着分析了有两种情况会导致极权主义。他说:“不仅某种形式的政府或党派统治会造成极权主义,就是某些特定的生产和分配制度也会造成极权主义。”[14]马尔库塞提出,发达工业社会实际上进入了异化的一个高级阶段。在异化的高级阶段,人们的痛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失去了灵魂,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幸福,更谈不上民主与自由。因此,他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决定人们生死存亡的措施已不是由议会或政党作出的,更不是由人民作出的,而是由一个人数极少的统治集团作出的。
四、对马尔库塞民主理论的简析
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批判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存在着致命的错误。
1.马尔库塞的理论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判
他提出,单向度的人的形成造就了单向度的思想,单向度的思想使民主不断衰变。马尔库塞认为,随着社会一体化,在一体化社会这样一架大机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有血有肉的富有感情的关系,而是一架机器内相互配合的零件与零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社会已变得越来越平等。而且表面上的平等使人们“对自由产生了幻想”,各种政治制度(普选制等)的民主作用似乎又加强了平等的印象。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平等,而只是一种表面上的“一体化”,而事实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老板和工人、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不平等并没有消除。
马尔库塞指出,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已为个人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创造了更理想的环境,人们有了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先进工具,如广播、电视、杂志等。但在这个极权主义的时代,现存的普通的语言领域趋向于凝结成一种完全被操纵的和受灌输的领域,人们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也因此而丧失了。马尔库塞指出:“在过度发达的国家里,人口中越来越大的部分成为一个巨大的因受控制而无力行动的观众——不是被极权主义政体所控制,而是被某些公民的自由所控制,这些人娱乐和高升的媒介强迫他人分享他们的声音、他们的见解、他们的趣味。”[15]换言之,大众已经被媒体及其话语同质化了。
2.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发展民主,要进行新的总体革命
首先,马尔库塞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民主现象,提出了“革命新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生造反运动”。马尔库塞对这一运动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适合发达工业社会的“革命新理论”。马尔库塞认为,这一次发生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生造反运动”,可能是历史上所有革命中最激进的、第一次真正的世界历史的革命,“就其最进步的倾向而言,这一革命有可能打碎迄今把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的进步束缚在一起,使它们互相竞争的压制性的连续统一体”。[16]他把“学生造反运动”与苏联十月革命作了比较,认为其基础、战略及目标根本不同于十月革命,因为它所要建立的是这样一种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不仅能增加生产和合理地分配产品,而且还能用其他方式进行生产,生产别的东西,并赋予人与人的关系以一种新的形式。但这次运动毕竟中途夭折了,马尔库塞认为,学生造反运动的受挫在于他们离开了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而单纯地去进行“性的解放”,没有使性的能量变为爱的能量,变为社会解放的能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性的能量变为爱的能量,变为社会解放的能量呢?怎样才能进行旨在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呢?马尔库塞主张进行“非暴力的反抗”,即进行“总体革命”。
所谓“总体革命”是指“在总体上”进行反对现行制度的斗争,既要搞政权革命、经济革命,还要搞文化上的革命,即人的心理本能结构上的革命。他又把这种“在总体上”进行革命的方式称为“大拒绝”,即拒绝一切从事苦斗和充当帮凶,拒绝对暴君或统治者进行服从,直接参加抗议和拒绝运动。他主张不仅要拒绝资产阶级利用科学技术来奴役人民,而且要拒绝科学技术本身,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切统治加以拒绝。
由于这种“大拒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使革命获得成功,而是一种持久的行动,所以他又把这种革命方式称为“穿越机构的长征”。他要求人们在现有的机构中工作时,做反对这些机构的工作,“从内部来钻孔”。他认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资本主义的统治机构终将会垮台。
在确定了革命方式之后,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谁是革命的主体呢?马尔库塞认为,由于工人阶级已和资产阶级一体化,因此,工人阶级已无法充当革命主体了。他说:在大多数工人阶级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革命的,甚至是反革命的意识占着统治地位。倘若“把革命权交给它”,就不可能实现向社会主义——另一种社会的质的过渡。他认为,革命主体产生于工业社会势力范围之外,应从“单向度社会”之外的社会势力中去寻找革命的力量。他强调,革命的历史使命已落在第三世界的被压迫者和西方工业社会的“新左派”的肩上。在他看来,只要第三世界的被压迫者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新左派”共同进行非暴力的反抗,一个崭新的、真正民主的社会就会建立起来。在西方社会,马尔库塞认为最有希望完成“本能结构的革命”的应该是由流浪汉、嬉皮士、被虐待的有色人种和被警察局和精神病院收容的人所组成的“新的左派”。他说:“单向度社会的极权主义倾向使抗议的传统方式和方法失去了作用——甚至变得危险,因为它们维持着对公众的主权的幻想。这一幻想包含着某种真相:‘人民’,即先前的社会变革酵素,已经‘上升’成为团结的酵素。”[17]那是否就没有革命力量了呢?马尔库塞别出心裁地发现,在保守的公众基础下面是生活在底层的流浪汉和局外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被剥削者和被迫害者,失业者和其他人员。“它们生存在民主进程之外;他们的生活就是对结束无法容忍的生活条件和体制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因此,即使他们的意识不是革命的,他们的反对也是革命的”。[18]在马尔库塞那里,最底层的社会阶层成了革命的中坚力量,这其实预示着马尔库塞民主理论已经走向了歧路和绝路,实际上是无路可走。
注释:
[1]〔美〕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郭熙保、王松茂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2]同上,第17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0~41页。
[4]徐崇温、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64~65页。
[5]〔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6]〔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7页。
[7]同上,第127页。
[8]〔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91页。
[9]同上,第91~92页。
[10]同上,第92页。
[11]同上,第93页。
[12]〔美〕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英文版),波士顿大学,1972年,第25页。
[13]〔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4页。
[14]同上。
[15]〔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93~194页。
[16]〔美〕马尔库塞:《反革命与造反》(英文版),波士顿大学,1972年,第129页。
[17]〔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202页。
[18]同上,第202~203页。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