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王青:1994年江泽民舆论导向“祸福论”的提出及对舆论引导工作的政策性规定

发布时间:2024-12-18
字体: 打印
分享: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担任总书记后,江泽民同志从新时期党和国家政局稳定和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阐释。 

  江泽民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在江泽民的新闻观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其核心内容,而他在1994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的“祸福论”则是他对舆论导向重要性的形象表述,这一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祸福论”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政局动荡加剧;国内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不断蔓延,同时改革开放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开始凸显,一些媒体的错误宣传和导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及时总结这方面的失误和教训,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是风波平息以后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989年11月底中宣部在北京举办新闻工作研讨班,江泽民同志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从反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说明新闻宣传一旦出了大问题,舆论工具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他明确指出,“有些新闻单位是考试不及格的,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溃不成军”,因为它们“在舆论导向上发生了严重的错误”。① 

  此后,江泽民同志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舆论导向问题的重要性。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引导舆论,至关重要”②的观点。正因如此,他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③,此即著名的“祸福论”。1997年9月12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被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之中。 

  二、“祸福论”的基本内涵 

  “祸福论”是一套较完整的关于舆论导向认识的思想体系,其内涵包括对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判断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标准、把握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方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一)“祸福论”赋予新闻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 

  “祸福论”不仅是一种“作用论”,也是一种“任务论”。它突出强调了新闻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以及新闻媒体应肩负起正确引导舆论使命任务,并主张通过牢牢把握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权去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国家通讯社和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各种报刊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同时要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使其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等。 

  (二)“祸福论”确立了正确舆论导向的判断标准 

  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判断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五条标准,即“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④“五个有利于”成为判断新闻媒体舆论导向是否有效和是否正确的标准。 

  (三)“祸福论”阐明了正确舆论导向的实现路径 

  要实现正确舆论导向,一是需要坚持党性原则、提高政治素养,这是“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关键所在”;二是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因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这是绝不允许的”⑤;三是需要增强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⑥,“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⑦等。 

  三、“祸福论”对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祸福论”的思想内涵及价值,可以使我国新闻媒体在新时期的改革大潮中,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另外,“祸福论”的思想内涵及价值,可以增强新闻媒体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警示其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从而给那些在新闻改革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新闻单位敲响警钟。同时,也推动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由中国记协1991年制定并颁布,1994年和1997年经过两次修订,都明确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⑧等。 

  “祸福论”的提出,成为我国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与把握舆论导向重要性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对新闻事业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社会与公众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政策导向。 

  (作者王青系重点项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选编(1938—1989)》,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6页。 

  ②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1994年3月7日。 

  ③《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1996年10月21日。 

  ④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1994年3月7日。 

  ⑤《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1994年3月7日。 

  ⑦《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页。 

  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战线》1997年第2期。 

  来源:中国理论网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