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开创了对外开放新局面,积累了开放发展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总结用好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开放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对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我们不断增强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领,在新征程上推动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坚持理论创新,指引和推动新时代开放发展实践
坚持理论创新,以创新理论指导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是新时代开放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开放在国家发展、世界发展中地位的认识。他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围绕对外开放在理念引领、体制构建、科学布局、路径选择、重要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谋划,深化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科学内涵,为新时代我国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提出并深入阐释开放发展理念,使开放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全新的层次和水平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开放发展理念来说,它的提出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发生的深刻变化,针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等问题,习近平深刻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二)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强化了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的互促互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时,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要求。这是在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的系统工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持内外统筹、破立结合,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
(三)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仅意味着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意味着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这为我国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进而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指明了方向。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
(四)提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彰显了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宏大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充分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彰显了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宏大格局。
(五)提出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深刻指出,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同时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他就此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必须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处理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安全审查的关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扩大开放。”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必须深刻把握以开放促发展强安全的内在逻辑,同时,重视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发展的安全性。
二、坚持人民至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新时代开放发展成果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对外开放涉及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对外贸易、区域开放、国际金融等诸多领域,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开放发展成果,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人民至上既是新时代开放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一条基本经验。
(一)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外贸外资扩就业、惠民生的带动效应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促进就业这个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方面,外贸外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外贸看,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对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外贸工作,扎实推进外贸质升量稳,促进贸易创新发展,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稳岗就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外贸有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持续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其中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 1.9亿人。
从利用外资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指出:“利用外资是我们的长期方针。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新时代我国引资规模保持高位,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以外资企业为例,外资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因素。外资企业不仅能直接提供就业机会,还能间接促进就业,即对其他相关配套的服务业或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增加,促进相关部门扩大规模,从而增加该部门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外资企业以占市场主体 2%的比重,带动了约 4000万人就业,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0。
(二)以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为着力点推动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消费是一浪接一浪地增长。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习近平指出,“中国将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了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不断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习近平亲自谋划推动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六届,进博会具有展商、展品双境外的特点,联通国内国际的作用凸显,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搭建起了桥梁,也带动了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助力了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巨大潜力在中西部地区,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方向在中西部地区。习近平指出:“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措并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完善内陆开放新机制,培育沿边开放新支点,更好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经过长期努力,中西部地区逐渐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着力点。据统计,2022年,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 21.9%和1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5.6和 7.8个百分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国通过对外劳务扶贫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对外劳务合作,支持贫困地区劳务人员出国务工,多年来,累计从贫困地区向境外派出了 14.6万人,人均年收入超过 10万元,高的有三四十万,实现了“出国一人、致富全家、带动一片”;通过不断完善边贸政策推动边贸多元化发展,累计带动 50万贫困边民脱贫增收;通过实施对口帮扶“三年行动计划”,推动 24家东部国家级经开区与 19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结对合作,助力边境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持续释放开放发展红利,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完善制度安排,破除新时代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习近平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谋划推动开放发展中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更好争取了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为新时代开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眼于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总体要求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关于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诸多改革举措,都应该聚焦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提出制度性的解决方案,着力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此,我国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带动制度集成创新为例,2013年 9月 29日,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迄今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已扩大至 22个,基本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着力探索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截至 2023年 9月,自贸试验区建设 10年间,先后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 28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及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文件,累计部署 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国家层面总结提炼了 7批改革试点经验、4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这些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企改革等多个方面,促进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2023年 9月,习近平就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 1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二)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提升对外开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法律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保障了改革开放有序开展。近年来,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运用法治和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更为迫切。与此同时,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衔接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近平因此指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2019年 2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的立法,大多是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难以适应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亟需制定统一的外资基础性法律。一些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区,如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相关立法授权工作,要及早作出安排。”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针对涉外法律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我国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比如,制定电子商务法,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作出了规定;制定外商投资法,确立了我国新型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作出针对性规定,同时注意与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营商环境相衔接;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等等。
四、奉行互利共赢,营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国际环境
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为国内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推动扩大世界开放合作共识,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坚持互利共赢,从更广阔的国际空间来谋划开放,是新时代开放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断凝聚全球开放共识
习近平指出:“中国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设性的贡献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上发挥建设性的贡献者作用,不断凝聚全球开放共识,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习近平在重大外交场合多次阐述中国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张。中国也以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的影响力,以实际行动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二是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和多边机制内共促协调合作。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联合国是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核心机制。各方应该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我们支持联合国更有效地凝聚全球共识,动员全球资源,协调全球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二十国集团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习近平在其参加的历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许多重要主张都得到与会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同,不少观点和建议被纳入峰会宣言中。金砖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支新兴力量。习近平指出:“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完善、国际关系更加民主。”中国领导人在历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对推进金砖合作不断提出并丰富具有建设性的中国思路。三是深化区域次区域合作。新时代以来,我国建设性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提供了平台。
我国还积极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一是推动投资便利化规则制定。中国发起成立“投资便利化之友”,引导 70多个成员达成《关于投资便利化的部长联合声明》;加入“中小微企业之友”,推介中国在世贸组织相关提案中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内容;加入“电子商务发展之友”,积极推动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议题多边讨论,分享经验做法,帮助发展中国家成员从发展电子商务中受益。二是增强数字经济规则制定能力,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推动电子商务等规则制定,促进建立开放、安全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习近平指出,“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秉持以人为中心、基于事实的政策导向,探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三是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为了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明显不足的情况,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二)深化拓展对外经贸关系,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点
国际经贸往来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整体利益,因应全球发展及各国期待,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平台。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多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在促进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方面,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方面,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提升了有关国家的发展能力和民生福祉,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拓展了新实践,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据统计,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 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外贸规模和占比均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力拓展了我国对外经贸空间。习近平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自贸协定内容日益丰富,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已经初步显现。截至今年 4月,我国已与 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 22个自贸协定,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1/3左右。
五、更加注重开放安全,构筑新时代开放发展安全防线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发展和安全互为条件、彼此支撑。深刻把握新时代推进对外开放面临的深层次风险挑战,更加注重开放安全,是新时代开放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扩大开放中面临的深层次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对外开放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国内外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加强,使我国开放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对此,2016年 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
面对这些深层次风险挑战,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目标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下实现的。习近平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总之,越是风高浪急,越要以更大的勇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动态维护国家安全。
(二)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习近平深刻指出,扩大开放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以开放增实力防风险。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我们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我国着眼于切实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各类商品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提高国内大循环效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粮食、能源资源、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做好全链条进口保障;增强战略思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务实推进区域性、全球性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统筹发展和安全赢得更大战略回旋空间。
二是着力增强开放监管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在提升对外开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的同时,对保障开放安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这些法律法规中关于主动的贸易调查条款和贸易调查、贸易救济的授权条款,为合理保护国内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明确,对于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将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采取必要措施,这有利于维护公平、自由的国际经贸秩序,保护中国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等等。这些规定有效增强了开放中的事中事后监管,有力保障了开放安全。
三是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风险防控是影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推动构筑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比如,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国际供应链保障合作;加强国际收支监测,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外汇储备基本稳定;推动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保护海外我国公民和法人安全;推进企业“走出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对进出口贸易重要运输线路、海外投资重要建设项目的安全保障;推进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和风险防控;等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指出:“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中国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传承好发扬好成功经验中更好开辟未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对外开放的规律性,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王德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的文献》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