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13-02-04
字体: 打印
分享:

  2012年11月24-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与无神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协办,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成功举行。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清明同志;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副主任赵为粮同志;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教授;全国著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耀灿教授;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春茹教授;重庆市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带头人周希贤教授等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代表以及《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出席开幕式。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伯兰教授主持开幕式。

  1.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研讨会突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个主题,体现高度的学科党性意识自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侯惠勤教授对如何准确把握十八大的精神实质作了深刻的解读。他首先指出,未来10年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10年,我们要注意把握三个关键:对党关键、对国家关键、对世界关键,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如何执好政;关系到我国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规划;关系到在未来世界如何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是走向争霸时期,在此期间,我们要不骄不馁,做到不争霸、不称霸、不崩溃。党的十八大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精神风貌。一是体现为坚定。党的十八大不为干扰所惑,不为艰难所动,在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大修改后的党章中,我们党非常明确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相平列的五大思想,毫不动摇地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表明了我们党的成熟和坚定。二是自信。十八大报告非常明确地指出,我们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对“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了坚定的自信。我们要继续加快发展步伐,让中国的话语、尺度、标准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认同。三是奋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有更多的紧迫感,要有更为奋发的精神。为此,十八大特别强调了要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解决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困难,杜绝奢华、反对腐败、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为实现所肩负的民族复兴和奔向共产主义、促成人类解放的双重使命而努力奋斗。

  侯惠勤教授认为,要坚持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对西方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一,对于我国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十分重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对中国国情再认识的成果,既反对把中国的国情估计得太高,又反对回到以私有制为主的社会形态。他明确指出,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直到十八大也没有改变,即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第二,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发展中,我们在基本实现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目标的同时,还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二是学习资本主义是为了更好地超越资本主义,而不是回到资本主义。第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学习资本主义划定了三条底线。首先,基本价值不认同。一是对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我们不认同,尤其是反对资本主义的拜金、享乐和个人主义,并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二是反对把一切利益归结为个人利益,认为集体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相加。其次,基本制度不照搬。我们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不搞三权分立,不搞多党轮替,不搞票决制。再次,发展道路不重复。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能重复西方的发展模式,我们也没有条件重复。

  针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侯惠勤教授认为,这不是一种历史的评价,而是针对现实的选择;“僵化封闭”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客观环境。想走老路、想墨守成规就是“僵化”。“改旗易帜”的邪路指的就是搞西方资本主义、全盘西化。我们的改革开放要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来实现,在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应该向中国开放。我们必须抓住今天的战略机遇期,以更加有力的姿态推进改革开放并发展自己。侯惠勤教授认为,人类的价值共识不等于普世价值,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是具有所谓“普世价值”的道路,现实的现代化道路也不止西化一条路;人类的未来不是永远的“橄榄型”社会和不断改良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资本主义的被取代和被超越,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针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法,有些人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侯惠勤教授认为,这不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其所阐发的只是价值共识,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平台、起点、立足点。

  2.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吴潜涛教授认为,爱国主义是基于自然、社会、政治三个维度的完整体系,即爱国土、爱国民、爱国家及其政治制度。爱国主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作为情感的爱国主义,二是作为行为准则的爱国主义,三是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首先,作为情感的爱国主义,并不是一种普通的情感,而是一种超越局限的情感,是一种整体的情感。它反映了人对祖国的依赖关系,涉及祖国的一切要素。爱国主义中的“国”,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国土,指的是一种自然要素;二是国民,这是社会要素,是指人民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一个共同体;三是国家,这是政治要素,是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稳定。其次,作为行为准则的爱国主义,则要求在爱国行动中遵守道德、政治和法律准则。道德准则是基础。从我们国家1949年共同纲领实施的老五爱,到1982年宪法实施的新五爱,再到1996年把五爱上升到新的高度、要求各个行业实施20字道德规范,以及在当下的爱国、诚信、敬业、友爱中,尽管爱国始终居于首要地位,但它却是离不开道德这个基础的。道德、政治和法律准则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对爱国主义予以规范的行为准则体系。再次,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结合到一起,且把爱国主义放到集体主义之前,则是因为只有理解了爱国主义后,才能理解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也使爱国主义上升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们更要理直气壮地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爱国主义情感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情感,使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情感的支撑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3.关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张耀灿教授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大力推进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发挥其凝聚价值共识,引领社会思潮,应对西方价值观侵袭的作用。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放弃了对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失去了抵御西方价值观冲击的能力。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有着比武器更大的威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基本内容,既是兴国之魂,也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转化成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便于践行的通俗语言,这既是现实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要求。张耀灿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仁、义、礼、智、信,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均属将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的典范,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便于学习践行,对于我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方法上讲,还要做到社会主义本质规律与发展要求的统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共性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性的统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陈出新的统一,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与文化本土化发展创新的统一,体现国家奋斗目标与张扬个人主体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并要认识到凝练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宋善文教授专门探讨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走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余斌研究员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引导人们清醒地认识当前由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且仍在加深的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危机,从中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而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要研究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到2018年前后,和平是否还能成为时代主题之一,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不准确,可能在琢磨自己国家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资本主义在今天尽管有了一些新变化,但其经济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矛盾仍然存在,并仍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发生作用。此次危机,不但再一次暴露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主要矛盾,而危机自身也是这一系列矛盾发展并最终爆发的结果。当资本主义还未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在自由贸易中输出的是商品;到列宁讲帝国主义的时候输出的则是资本;而在今天,则变成了债务输出。当今世界,分别以美元和欧元为核心的两大新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竞争,主导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安全局势的走向。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现实,通过对当前活生生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深入分析,厘清资本、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才能理直气壮地让人们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并非如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吹捧的那样,是人类终极的美好制度,人类社会只有摈弃已经过时了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迈向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赢得和平以及和谐的发展。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与队伍建设问题

  针对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周希贤教授强调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在创新人才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了要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到一个大系统中来研究。培养创新人才,要在提升教育系统自身创造性的同时,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只有坚持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并把政治素质列为创新人才的首要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作为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在科学的“三观”导向和激励下,引导培养对象自觉把优秀的思想品德化为一种人格力量,才能将其创新能力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背景下,激励其克服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出真正的效能。

  河海大学戴锐教授认为,每个特定的学科均是教育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为人才培养而存在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特定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既是一种政治实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尤其是当思想政治教育在影响人的时候,是以全社会范围的人为对象的,包括军队、学校、企业、社区以及其他公共空间中的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广泛性,研究和发挥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社科院马研院李春华副研究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肩负的重要育人功能,使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越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越需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高素质,而且要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广泛运用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中生动的案例,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说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而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育人功能。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天津师范大学刘娜副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很重要。当前一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上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培养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十分重要。此外,还存在许多青年教师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较少,理论武装不够,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河北社科院李鉴修副研究员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为,只有在目标清晰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出不竭的动力。所以,一定要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水平高、有着深刻人文关怀的教师队伍。洛阳师范学院雷骥副教授认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还要有文化的自觉,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责任感和牢固信念,注重自我形象塑造,始终保持对自己所传播理论的强烈自信。

  5.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大家一致认为,教学针对性差,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难题。与会代表提出应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教学、多样化考核”,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创新,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乐平副教授以网络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的探索为题,交流了要学生读适量马列原著,借助原著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集体备课,发挥众人的智慧,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立体教学,建设精品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增强网上互动,形成全天候覆盖,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情景模仿,让学生在还原经典作家思想的基础上,使理论通俗易懂;在线考试,引导学生反复消化理论知识;模拟扶贫,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投资设计,体会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做法,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参会代表们的共鸣。戴锐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视阈转换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或者校内,而应拓宽视野,面向社会,注意研究游离于学校之外的学生思想动态。应更多从关注人的生活倾向上,来展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此,也显现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薄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它是怎么做的,实效如何。华中农业大学吴春梅教授认为,只有在整合学生、教师、学工部等各方力量的基础上,并坚持课堂教学的导向性、科学性、规律性、时代性,才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南开大学宋成剑副教授认为,要结合教学实践搞课题研究,思考怎样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把教学上升为艺术;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心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成都大学岳鹏老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入毛泽东诗词,让学生在感受毛泽东诗词名篇佳句的过程中,发挥毛泽东诗词的铭史、励志和美育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戴安良副教授认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还应关注当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了解学生关切的重大问题,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河北社科院刘书越研究员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仇富心理,也渗透进了校园,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先富人群的道德水平,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华侨大学陈秀琼老师认为,要注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在有的高校,已出现1000多名是境外生,100多名境内生,境外生人数占到绝对优势,学校感觉是个“联合国”的新情况下,一定要很好地思考多元化意识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如何打造一支辅导员队伍,让如此众多的境外生认同十八大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6.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研讨会为地方院校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平台。近年来,特别是从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成立以来,各地高校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模式,积累了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余常德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经验,给与会者很好的启发。余常德教授介绍,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上,学院确立了“坚定一个方向、坚持二自理念、培养三种精神、提高四大能力”的目标,利用革命传统资源进行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所培养的学生获得各类奖励、在重要报刊发表论文,就业率很高,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研究生培养上,将红色资源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紧密结合,利用周末时间,去市区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烈士墓,远郊刘伯承元帅故居、聂荣臻元帅故居;贵州省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战场遗址;四川省广安邓小平故居等地,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感悟他们的牺牲精神所带来的心灵撞击。特别是同学们在亲临娄山关战场遗址的时候,更是对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有了深刻的体会,更加坚定了他们对学习、践行、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和决心。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中,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成就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分散实践考察”与“集中实践考察”相结合,精心规划、周密组织,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有明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具体的要求、详细的方案步骤、严格的考核报告,取得了实践教学的显著成效,师生都感到收获很大。

  (作者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

  (编辑:刘德中)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