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秦龙 张广全: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重向度

发布时间:2024-08-16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60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给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构成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对于凝心聚力、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向度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共同体的缔结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共识基础之上。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一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理念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携手共建美好世界的重要基础。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作为一种真正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奠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之基。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何以提出
  当今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动荡与变革之中,人类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一方面,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人类社会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文明进步。在这样一种不确定性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不同维度的价值理念不断冲突碰撞,亟待一种能够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高度的价值共识来打破多元文明之间异质性价值的隔阂,全人类共同价值由此得以出场。
  全人类共同价值一方面汲取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精华,基于“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立足“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着眼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另一方面又植根于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将中华文明所内蕴的价值理念拓展升华至世界维度,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样一种真正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理念得以被发掘、提炼和升华。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批判超越
  作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价值观,“普世价值”一直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看作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理念,并将其作为评判“文明”抑或“野蛮”的价值标尺。然而,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危机,被西方奉为圭臬的“普世价值”却无法有效应对当前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这是因为,所谓的“普世价值”实际上是以浸染了西方政治取向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虚构的一个貌似普遍适用、永恒存在,实则强烈排他的价值体系,其所代表的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维度的核心利益与价值诉求,并非如所宣扬的那样彰显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利益与诉求,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狭隘的、虚伪的意识形态。
  而全人类共同价值则是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诉求所进行的一种提炼与概括,是一种真正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3]475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抽象人性论和唯心史观,立足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以非西方中心论的立场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多元文明的价值共识,重新确立起整个世界的交往规则和价值秩序,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真正实现了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批判性超越。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之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真正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一种价值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在找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最大公约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凝聚了价值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夯实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根基。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如何超越民族、国家的限制而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所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抑或是雅尔塔体系,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并不能真正彰显全人类的利益与诉求。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民族、地域、肤色的差别,从全人类的利益与诉求出发凝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共同秉持的价值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解决关涉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事实上,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也是不断推动“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4]185的过程,其最终指向的是构建一个人类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向度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基础。2021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5]全球发展倡议科学解答了“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怎样实现全球发展”的时代之问,奠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基。
  (一)全球发展倡议何以提出
  当今时代,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区域争端形势紧张,大国博弈持续深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逆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全球发展赤字不断加剧,人口问题、粮食安全等各种形式的全球发展危机愈演愈烈,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发展形势极度严峻。究其根源,全球发展深受资本逻辑的宰制,资本为了实现自我增殖而不择手段地向人类和自然掠夺,严重扰乱着全球发展秩序,阻碍着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西方以“丛林法则”为内核的传统发展观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破解全球发展困境,迫切需要一种真正从全人类利益出发的发展观的现实出场。
  习近平明确指出:“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为了让全世界聚焦发展,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助力。”[6]面对全球发展困境,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前途命运与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将发展视为整个世界的核心议题,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反对一切阻碍全球市场正常运转的单边政策和措施,推动在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之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以世界新繁荣为中国带来新机遇,给出了助力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概言之,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破解全球发展困境的时代需要。
  (二)全球发展倡议的主要内容
  作为破解全球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从方位、立场、原则、动力、理念、目标6个维度阐发了推动全球发展的理念原则和行动路径,为构建新型发展关系提供了科学导引。
  一是坚持发展优先。这一维度聚焦的是发展方位,强调要将“发展”这一在当今时代日益边缘化的议题重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化在发展领域多边合作形成更加平等均衡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现实达成。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维度聚焦的是发展立场,强调要秉持一种人民立场,将人民的利益与诉求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基点,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以发展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三是坚持普惠包容。这一维度聚焦的是发展原则,强调要高度关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通过不同方式对深陷发展困境的国家进行支持与援助。四是坚持创新驱动。这一维度聚焦的是发展动力,强调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国际间的科学合作与交流,以科技创新赋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维度聚焦的是发展理念,强调要在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六是坚持行动导向。这一维度聚焦的是发展目标,强调要以实践为导向,切实将这些发展理念落实到减贫、粮食安全等一系列关涉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之中,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三)全球发展倡议之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之一,全球发展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在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提供了物质保障。
  全球发展倡议夯实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根基。习近平明确指出:“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6]全球发展倡议超越了坚持利益至上的西方传统发展观,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陷资本逻辑自我悖谬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一种强调多元一体和命运与共的新型发展观。在这一新型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呼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这就为身处发展困境的世界各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全球发展倡议引领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实践。习近平指出,在当今这样一个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世界大势,凝心聚力,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7]在全球发展倡议的战略引领下,中国深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具体要求,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发展倡议推进工作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合作组织,日益形成越来越多的发展伙伴关系,有效地凝聚了人类发展的共同力量。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向度
  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安全理念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的重要基础。2022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8]全球安全倡议科学解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之问,奠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基。
  (一)全球安全倡议何以提出
  当今时代,整个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风险和挑战,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一系列区域性安全危机愈演愈烈,全球安全赤字不断增加,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形势极度严峻。究其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行其道,部分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建立具有排他性的小团体,不断加剧集团对抗,危害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就是说,西方以“零和博弈”为内核的传统安全观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维护世界长治久安,破解全球安全困境,迫切需要一种真正维护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安全观的现实出场。
  习近平明确指出,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是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8]面对全球安全困境,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安全与人类共同安全的统合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主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国际安全交流与合作,科学制定全球安全规则,构建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理框架,旨在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推动建设全球安全共同体,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概言之,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是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时代需要。
  (二)全球安全倡议的主要内容
  作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全球安全倡议从理念指引、基本前提、根本遵循、重要原则、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6个维度阐发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为构建新型安全关系提供了科学导引。
  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全球安全倡议的理念指引,强调要充分保障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全,通过统筹协调的方式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不同领域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安全。二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全球安全倡议的基本前提,强调在国际社会中,无论国家大小、强弱,其领土主权都必须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平等地享有作为主权国家的各项权利。三是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根本遵循,强调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有效地去践行这一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推动全球安全治理向好向善。四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的安全关切。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原则,强调要尊重每个主权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将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统一起来,实现整个世界的普遍安全。五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全球安全倡议的必由之路,强调要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增进互信、凝聚共识,促进国际间冲突和争端的现实解决,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六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全球安全倡议的应有之义,强调要形成关于全球安全的整体性认识,统筹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各种安全威胁,综合推进全球安全治理。
  (三)全球安全倡议之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之一,全球安全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在实现人类最基本最普遍愿望和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提供了安全保障。
  全球安全倡议夯实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根基。习近平指出:“在国与国相互依存的今天,追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独享安全是行不通的。”[9]全球安全倡议摒弃了西方强权至上的传统安全观,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恃强凌弱的霸权心态,提出了一种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的新型安全观。在这一新型安全观的指导下,我们号召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通过和平对话协商的方式来消弭冲突、化解争端,推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引领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实践。习近平指出,全球安全倡议是“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构建起更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9]。在全球安全倡议的战略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深刻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积极参与国际争议的调解,建立健全国际安全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各种形式的安全威胁,有效地营造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国际环境。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向度
  文明交流互鉴是凝聚全球合作共识,实现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文明理念是建设开放包容世界的重要基础。2023年3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10]全球文明倡议科学解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奠定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基。
  (一)全球文明倡议何以提出
  文明发展与现代化演进可谓相伴而行。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西方文明一度成为世界文明中心,一种极具排他性的资本主义文明观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形成。然而,尽管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但是囿于资本逻辑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现代化发展模式在进入21世纪后逐渐盛极而衰,引发了诸如贫富分化、生态污染、价值失序等一系列现代性问题,使整个人类文明陷入到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尴尬境地之中。实际上,西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不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其所蕴含的资本主义文明观并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当今时代人类发展所遭遇的文明困境。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破解全球文明困境,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文明观的现实出场。
  习近平指出:“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要推动国际社会解决物质和精神失衡问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11]面对全球文明困境,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在自身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多元文明的繁荣发展,指明了破解全球文明困境的实践路向。概言之,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破解全球文明困境的时代需要。
  (二)全球文明倡议的主要内容
  作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分别从文明立场、价值理念、内驱动力、现实路径4个维度阐发了文明交流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构建新型文明关系提供了科学导引。
  一是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所应坚守的文明立场,强调文明多样性之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基础性作用,要在尊重不同文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和文明优越。二是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所应秉持的价值观念,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之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导引性作用,要在尊重全人类共同利益与诉求的基础上,以求同存异超越意识形态的局限,凝聚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共识。三是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所应依靠的内驱动力,强调文明传承发展之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推动性作用,要在充分发掘不同文明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以守正创新激发文明发展的动能,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维度所阐发的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所应遵循的现实路径,强调人文交流互鉴之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实践性作用,要在搭建全球文明合作对话交流平台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推动各国人民的相知相亲,夯实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民意基础。
  (三)全球文明倡议之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之一,全球文明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在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球文明倡议夯实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根基。习近平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12]全球文明倡议超越了极具排他性和扩张性的资本主义文明观,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自身价值理念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其他民族国家的野蛮本质,提出了一种强调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多元文明并存的新型文明观。在这一新型文明观的指导下,不同文明主体超越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致力于在国际交往中寻求共同的利益与诉求,在交流互鉴中形成多元文明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这就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缔结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球文明倡议引领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实践。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13]在全球文明倡议的战略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积极开展世界中国学大会、良渚论坛等多种形式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等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平台,以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切实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内在要求,在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共同体。
  (作者简介:秦龙,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广全,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