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于海青:当前美国的“社会主义”论争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30
字体: 打印
分享:

 

 

 

 

[摘要]2015年年末,美国民主党竞选人伯尼·桑德斯因在党内选举中倡导“民主社会主义”和 “政治革命”而再度引起美国社会对“社会主义”的热议:美国主流思想界的观点和论调大都建立在反社会主义价值观基础之上;而美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其就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本质承诺、对美国社会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等问题提出的见解,引发广泛关注。双方观点对立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发展困境在现实政治中的一种反映。

[关键词] 桑德斯,美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斗争

 

2015年年末美国总统初选以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麦卡锡主义之后60多年间一直被污名化的“社会主义”,因民主党竞选人伯尼·桑德斯在党内选举中倡导的“民主社会主义”和 “政治革命”论而引发热议。但对于社会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美国主流思想界大都做出了或带有政治偏见,或认识偏狭的解读,而一些左翼学者、社会活动家则提出了针锋相对的主张。他们撰文表达见解,批判错误观点,结合时代发展、美国社会实际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实践,阐释关于社会主义的新观点、新认识。美国社会这一新的发展动态值得我们关注。

 

一、美国主流思想界的社会主义逻辑

在新一届美国总统选举中,由于桑德斯的参选,美国社会刮起了一股“社会主义”旋风。作为一个长期的“民主社会主义者”,桑德斯在竞选中大打社会主义牌,大谈特谈源于罗斯福新政的“美国社会主义”传统,高调宣扬其“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宣称要发动一场“政治革命”,以实现全民医疗计划、为工人提供法律保护(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15美元)、免费公立大学教育、充分就业、金融改革、投票权保护、公平的累进税制等。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社会矛盾冲突激烈的美国社会,这些主张在民众中形成共鸣。一年多来,在美国一直被边缘化的“社会主义”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社交网络和平台中,回归各层次学术研讨的核心话题,甚至成为一些主流媒体政治讨论的重要话语。

但在相关讨论中,主流的观点和论调大都建立在反社会主义价值观基础之上。一方面,一些极端保守派借机大肆诋毁社会主义的历史与实践,污蔑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或政府管制。另一方面,更多的观点不是从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出发,而是将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特征无限放大为唯一特征,或者将社会主义限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某一历史阶段,从而彻底或部分否定了实现社会主义替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论调。

第一,将社会主义等同于国有化。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企业国有化,是生产方式(工厂)、资本和农业用地(农场)都为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体系。此主张承认社会主义在对私有企业进行约束、限制财富积累以及实现相对高度的收入平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强调这种社会主义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因为缺少私有企业而导致经济增长低下,造成民众生活水平较低;二是一些高级官员能够脱离法律约束,利用职权进行财富积累,因而造成实际上的不平等。

第二,将社会主义等同于福利国家。这种观点将社会主义拘囿于全民医疗、稳固的社会保障网络、慷慨的退休救济等社会规划。这也是当前在美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舆观调查网的统计显示,41%的美国人认为,社会主义就是高累进税的大型福利国家,而在那些反对社会主义的人群中,把社会主义等同于欧洲式福利国家的比例更高达54%。这一观点的潜台词在于,美国并不需要社会主义,只要扩大福利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就能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发展得更好,人们也会生活得更加富裕和舒适。

第三,将社会主义等同于中央计划。这种观点攻击社会主义是一种颠倒的体系,不是政府服务于人民,而是人民服务于政府。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垄断所有权力,以国家取代家庭和社区,造成经济的扭曲,抑制创造性、竞争性和冒险精神,促进暴政。这一观点的实质是在捍卫自由市场体制的有效性,强调自由市场刺激政策的重要性,是美国社会富有创造力和追寻美国梦的源泉,而以集体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忽视市场、私有权等刺激机制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当前美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自由市场体系下能够得到解决。

第四,将社会主义等同于苏联社会主义。这种观点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出发,强调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尤其是苏联的失败,抹黑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是“现代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其经历或者是一种集权式独裁,或者造成了经济崩溃和社会的极端不平等;认为当前美国支持社会主义的主要是30岁以下、不了解20世纪基本历史的年轻人,社会主义的希望只是一种虚假的幻想,鼓动青年人“拒绝丑陋、暴力的社会主义历史”。此外,这种主张也通过攻击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谓人权问题来佐证其观点。

 

二、美国共产党发起“社会主义”大讨论

面对这股歪曲和否定社会主义的风潮,201616日,美国共产党“人民世界”网站刊发网编苏珊·韦伯的文章《所有人都在讨论“社会主义”,但到底何为社会主义?》,就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本质承诺、对美国社会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等问题提出见解,引发广泛关注。迄今半年多时间里,“人民世界”连续刊载系列文章,掀起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讨论中既批驳了错误观点和主张,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认识和见解。

1批评对社会主义的污蔑或片面化理解,捍卫作为人类美好理想的社会主义

对于桑德斯的主张,美共网站讨论者大多认为具有积极意义,指出其体现了一个公平、公正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于改善工人阶级状况,加强其全面参与经济和政治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桑德斯所引发的社会主义热至少表明,美国民众厌倦了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现实,愿意去思考“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可行性。讨论者指责保守派对社会主义的污蔑充满了偏见、恐惧和憎恨,只是片面强调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却只字不提中国和古巴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他们指出,苏东国家的挫折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无效性。社会主义不是人云亦云的空想,而是具有实际的含义。

“人民世界”通讯员、工会运动活动家里克·纳金在一本名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指南》的小册子中强调,社会主义就是工人阶级掌握权力。他指出,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工人阶级及其联盟取代资本家阶级和私有企业主成为具有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这一联盟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之后,将对整个经济进行重组。同时也意味着发展以人为本的政策,以及实现全体人民的充分民主权和经济保障。在里克看来,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阶级社会,但工人阶级和工会的价值观,比如团结、平等、民主、和平将占主导地位。共产党通常是社会主义的缔造者和捍卫者,但共产党与其他进步力量联盟也有可能担当这一角色。

美国“民主与社会主义通讯委员会”主席帕特·福瑞引用该组织2009年通过的《目标与原则文件》指出,20世纪在一些全新领域构建社会主义的努力,是在外部资本主义政权的高压下推进的。因此,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受到了一定破坏,人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经济进步也受到教条主义的歪曲。21世纪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具体的蓝图,但它不能仅产生于情感、意识形态或愿望。社会主义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工人阶级逐渐承认它是一种历史必然。社会主义是一个民主的政治体系,工人阶级及其联盟获得并掌握政权,且在社会中拥有主导地位。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阶级社会,处于向未来无阶级社会过渡的漫长阶段。它将采用混合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公共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仍然需要企业存在,工人合作社和私人企业服务于社会共同利益。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受到极大限制,甚至将在一段时间后被废除。在必要条件下,股票市场仍然存在并进行公共贸易和海外投资,但将受到严格限制。需要征收股票交易税,派生的投机行为将受到限制。与其他国家的公平贸易协议需要建立在双边互利基础之上。社会主义通过计划以应对不平衡发展和巨大不平等的挑战。社会主义也将保证工厂民主和工会权利,保证投票选举代议政府的权利。社会主义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它将保障基本生活工资、真正的充分就业以及对无工作能力者的保障,实现宗教信仰自由以及男女、各族裔、同性恋等各领域的充分平等。社会主义条件下武装力量的作用,将从捍卫资本利益转向保卫人民利益,同时建立社区控制下的地方警察、以复原性法律为原则基础的监狱体系、非暴力冲突解决和社区维护机制。

有些讨论者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一种思想。作家、社会活动家唐·华盛顿从解析“社会”词根的词源意义入手阐释社会主义的内涵。他指出,所谓“Sociare”是指在社会规则下作为平等的人之间的一个纽带。而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公共利益。因此,社会主义就是所有人共享的一种共同命运。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是人人平等,并参与、维护这一共同的公共利益。缺少这种共同利益,社会就会迅速坠落。这种共同的公共利益的核心,包括能够避免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物质主义的市民社会、刑事司法以及社会服务制度。社会主义致力于创造和维持一个能够使人们寻求其心愿而不必被贪婪、投机取巧、不辨是非所绑架的社会。现实美国社会建立在被压迫人民的血汗基础之上。人民致力于重新界定“Sociare”的斗争和运动构建了这个国家的历史。社会主义就是人们对那些恣意践踏赋予“社会”以生命的民众的体系的反抗,以创造一个能够对共同的公共利益做出回应的体系。

苏珊·韦伯也主张,社会主义意味着进行社会重建,以使所有不同肤色、语言以及忠诚于国家的劳动者而非超级富豪,成为国家的决策者、计划者和政策制定者。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不是当前资本主义体系下对个人利润的野蛮寻求,而是追求共同利益,即平等、自由以及扩展人类知识、文化和潜力等。韦伯承认苏联和其他一些国家曾经走过弯路,认为建立在社会“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概念在这些国家的一定时期被扭曲,但强调社会主义绝不意味着独裁、政治压迫、官僚主义、过度集中、命令主义。苏维埃社会的特征是在特殊条件和人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韦伯认为要避免对社会主义理解的模式化,社会主义绝不意味着少数人“掌握政权”,也不是一些激进的口号。社会主义意味着各行各业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被动员起来的绝大多数人们聚集在一起,致力于实现社会变革。

美国共产党新任主席约翰·巴切特尔(John Bachtell)通过梳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驳斥加诸社会主义之上的不实之词。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是人类亘古理想的一种现代表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现必将经历潮起潮落、前进与失败。社会主义发展史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出现过错误、误判、挫折,甚至有对社会主义道德和人文主义精神的背离。世界社会主义共经历了三波发展浪潮。第一波是空想社会主义,这曾在19世纪美国社会数百人的小团体内盛行。它建立在对阶级社会和宗教迫害的非人性化影响的宗教和道德信念基础之上。第二波始于十月革命的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其特征是中央计划经济和生产方式的高度国有制。这一时期实现了迅速工业化、消灭了文盲以及全面医疗和教育的广泛推广,但也出现了一些民主缺陷以及意识形态教条化。这些缺陷尽管不是唯一原因,但在一定意义上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失败。第三波浪潮兴起于20世纪末苏联解体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表现为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不断深化、财富极端不平等、自动化的发展导致工人被取代以及生态危机。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汲取东欧剧变的教训,抛弃了传统模式而采取混合经济;在中南美洲,左翼联盟放弃武装斗争,通过选举上台执政,并尝试进行经济、社会和民主改革;在欧洲,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和左翼反紧缩运动如希腊激进左翼联盟、西班牙“我们能”党已经或正在争夺选举胜利,而社会主义者和左翼现在已经成为英国工党的多数派。当前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地正在蓬勃发展。

2直面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问题,赋予社会主义新的认识维度和时代含义

美共网站的讨论参与者强调社会主义传统界定上的制度性特征,同时也更多地从当代资本主义尤其是美国当前面临的一些关键性社会矛盾和问题出发,强调社会主义在反对种族与性别歧视、保护环境、捍卫人权和民主等方面表现出的多元特征。

美共全国委员会成员昌西·罗宾逊(Chauncey KRobinson)从关注种族、性别等道德层面议题来解析社会主义。在她看来,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践的可行性,取决于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能力。社会主义不是在资本主义维持不下去之时的一种幻想,而是向着比资本主义更富发展成效的体制迈出了一大步。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看,社会主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所有制问题。资本主义的问题也不只是剥削工人、缺乏公平工资,而是表现为你死我活的竞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这意味着即使在经济和政治体制上变为社会主义,许多人仍将怀有资本主义固有的恶劣心态。社会主义也具有道德层面的含义。必须深刻认识到种族和性别歧视并不会随着政权性质的改变而消失。社会主义体制需要致力于恢复几十年来非裔美国人在资本主义下被剥夺的公民权,致力于反对资本主义下旨在使性别歧视、暴力、压迫女性正常化的“强奸文化”。换言之,社会主义体系需要采取一种整体性方法来解决资本主义下人类面临的问题。

民权与移民权活动家埃米尔·舍佩尔斯(Emile Schepers)强调社会主义与生态的关系,认为未来社会主义必将面临迫切的环境危机,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环境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能得到解决,但社会主义也不会自发地解决这个问题。环境问题对未来社会主义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如果没有现代的工业生产体系,社会主义不可能实现,而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却是建立在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必然产生大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同时,社会主义下住房、学校、医院、灌溉系统、交通体系的巨大改善,也需要耗费大量物质资源,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社会主义创造更绿色的行为方式的核心任务,是从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转向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不是产生消费主义,而是承诺所有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未来社会主义必须寻求科技进步等方式,以生产人类所需的更具有持续性、富有效率和清洁的产品。

在巴切特尔看来,当代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应该不同于过去左翼所依赖的那些既定“公式”。从时代发展出发,他提出了一个美国式“现代的、以人为中心的、民主的、和平与绿色的社会主义”新概念。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生态危机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他认为,气候和生态危机是全人类的危机,也是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资本主义的危机。向可持续经济转变意味着对“自由市场”实施更大程度的国家调控,而这将最终使得所有自然资源和能源生产转归民主政府管理下的公共所有制,并对全部社会支出进行激进地再分配以重建国家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需要保障那些在这一过渡中被替代的人的基本收入和新工作再培训,意味着分配一些必要的资源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变化。而所有这些只有通过财富的再分配才能实现。这必然要求展开一场针对资本家阶级的自觉而有决定意义的斗争。他呼吁,为拯救地球,民众不能坐等全球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进行深刻而激进的变革。

除了关注生态意识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民主与社会主义通讯委员会”全国联席主席卡尔·戴维森(Carl Davidson)还主张21世纪社会主义必须具有另外两个关键维度:一是保持计划与市场的平衡,社会主义与市场共存并不矛盾,关键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是否能够考虑市场因素,对其进行调控,利用其活力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增长;二是承诺人权,即权利或主权在于人民本身,这是21世纪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限制”或“约束”。

此外,也有一些讨论者以民主为基础构造了未来美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特征和模式。苏珊·韦伯认为,社会主义植根于广泛而富有深度的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由全能的中央政府接管并控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是企业的国有化,而是意味着公众将承担并接管几个关键的“始作俑者”。比如,在美国,接管作为美国政治和经济命脉的石油、煤炭等大能源企业、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大银行和金融企业,并使其回归基本的社会功能,如为普通人的储蓄提供保障、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资金支持等。此外,社会主义也意味着工人和社区所有的合作社、所有由地方或国家实体运转的企业、私人运转的企业、个人拥有的小企业混合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和所有其他生活领域的公开表达和参与的范围将不断扩展,比如加强和扩大工人代表和决策权、推广新英格兰城镇会议模式、实施比例代表制等以保证被代表观点的广泛性。

3依据时代发展,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途径和主体

那么,当代世界尤其是美国应该如何替代资本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呢?

巴切特尔主张社会主义实现方式的多样性。他认为当前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强调在这一时代进行革命重组和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民主、和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必要性,但也指出总罢工或经济内爆不是发动社会革命的唯一方式。在他看来,社会主义革命不是由松散片段构成的事件,也并非不可避免,社会主义革命是复杂斗争的产物,是真正的人自觉或创造性地塑造其生存条件,以使其生活更加宜居、安全、舒适和具有意义的一种过程。其实现将跨越多个激进的体系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变革过程。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其具体过程以及新社会的最终状态。这一过程在每个国家都将因环境、挑战、历史和传统而有所差异。

巴切特尔承认多样化、多种族工人阶级的核心地位,但也强调绝大多数美国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他认为,美国人民可以从丰富的斗争历史中采撷经验,在当前和长远的激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中实现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在内的意识觉醒。其日常斗争将成为塑造政治、文化和生活各方面的统治性力量。革命过程通过包括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非暴力行动等群众性抗议形式释放民众的创造性能量,而这些行动形式将与选举领域的投票和动员辩证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动劳工领导的联盟与普通劳动者进入各层面的执政机构。这些联盟及其政治觉醒程度将决定其是否能够进行改革、抑制资本家权力,甚至推动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消灭阶级,建立自治政府。

大学教授、曾经担任美共《政治事务》编辑的乔尔·文德兰德(Joel Wendland)倡导利用创新来实现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变革。乔尔的论证切入点是马克思尤其是保罗·曼森(Paul Manson)在新著《后资本主义:未来社会指南》中发展的资本主义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将经历投资与创新、高利润率的增长与繁荣、利润率下降与危机以及停滞的发展周期。依据这一理论,2008年开启的经济衰退,标志着资本主义经历危机阶段之后,必将出现大规模的国家干预。而在这一过程中,桑德斯提出的一些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民主社会主义”改革举措是有意义的。这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量变过程。但如何从量变实现质变?乔尔强调教育、文化、生产的创新性变革在质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乔尔看来,新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基本工作模式。生产越来越自动化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旨在增加生产、减少劳动力价值以提高边际利润的商业战略。它们在思想理论上与“创客文化”“设计思维”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这种知识经济要求工人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也越来越依靠信息和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但资本主义经济学却要求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资本家的专利权。在知识饱和的现代社会,这极大制约了创新、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乔尔提出了“开放源码社会主义”的概念,通过小范围和大规模的开放源码知识生产,改变人们对经济计划、合作生产等社会主义概念的认识。这种创新性变革与“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结合起来,就有可能产生从量到质的转型。桑德斯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中所缺失的部分在于,那些用来促进个人或集体创造性的制度或非制度性架构,应该不是被用来创造边际利润,而是为了实现动态性的社会大变革。

帕特·福瑞认为,美国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捍卫和推进民主缺憾。这需要在美国的国内和全球政策方面寻求新的方向,比如民主控制联邦储备系统,以向工人而非银行家提供刺激基金;银行和金融机构采取公共所有制,以使资源掌握在人民自己手中;能源国有化,从而淘汰化石原料,转向清洁能源经济;在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采取坚决行动,改进几个世纪以来的种族不平等,并在民权、投票权、民主选举改革、女性生育权、儿童养护、环境正义等方面推进民主议程。

4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

讨论者大都主张社会主义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而是要经过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是由各种事件、微小进步和巨大进步构成的一个过程。工会运动活动家、主持人比尔·弗莱彻(Bill Fletcher)指出,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而 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转型过程,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获得财富不再是人类生活的驱动力。社会主义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被压迫者尤其是生产者即工人阶级,是这一过程的领导者。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过程,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社会主义不等于具体的纲领要点,在政治左翼为争取扩大民主而斗争的每一阶段,要根据被压迫人民对社会财富以及对自我掌控其生活权利愈益增长的需求而调整其纲领内容;另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并非直线式发展的,不能仅仅抓住某一特定历史时刻来褒贬该社会的实质,实际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将决定这一过程前进或倒退的轨迹。社会转型过程包括社会的民主化以及变革者的转型两个方面。新的、革命的社会是从旧社会的因子中产生的。那些直接参与社会转型过程的人,是旧社会的产物,受到来源于旧体制中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作为社会变革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族主义、大男子主义、异性恋主义、沙文主义、阶级歧视的影响。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持续斗争的时期,不仅与旧体制的残余作斗争,也要不断与革命社会中出现的与社会主义方向相悖的实践作斗争。因而,承认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实际上有助于避免陷入哲学理想主义,避免在遭遇挑战时只能坐以待毙的革命浪漫主义。他同意桑德斯开启了民智,使人们意识到建立一个替代社会的可能性,但也强调社会主义绝非仅仅通过一次总统选举就能引入。“政治革命”不只是反腐败和反金钱选举,而是要在被压迫者中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即现存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是必要而可行的。这场革命源于承认资本主义与这个世界以及整个人类的对立,源于承认财富的两极分化不仅植根于特定社会对工人的剥削,也植根于秉承现代帝国主义的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理想并非一个乌托邦,而是要探寻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它不是任何承诺,而是承认一种可能性。

舍佩尔斯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性质不能与其发展过程分离开来。社会主义理想并非如同新的app一样被预先概念化或“发明”,其后再被“安装”。它是人们必须为之奋斗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败、退却和错误。而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具备几个重要条件。其一是工人阶级及其盟友的团结行动。这意味着实现社会主义斗争的核心,是反对种族主义、国家沙文主义、性别歧视、同性恋歧视等将工人阶级和其他群众分割开来的带有负面含义的“主义”。二是通过斗争战胜那些最大的垄断组织的权力。三是斗争必须在国际层面展开。1%者的权力建立在对全球而非仅对美国经济的操控基础之上。这种控制越来越严密,通过各种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协约、规则和协议,结成了一个穷国难以脱离的蜘蛛网。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致力于反对国际层面的帝国主义。四是与其他非工人阶级部分的战略和策略结盟。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但并非整个人类的核心,必须还要考虑其他阶级的政治需求,不仅在通往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甚至在社会主义实现之后,都必须寻求结盟策略。

 

三、几点思考

第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一种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受到巨大冲击,陷入发展困境。许多西方左翼学者均指出,当前资本主义正在遭遇过去几十年间资本主义从未经历过的危机。不平等的蔓延、劳资间的冲突、史无前例的货币刺激政策下经济发展的停滞、新自由主义政策失灵、自由民主政治的代表性危机、福利国家的发展困境,使得资本主义陷入了一种“机体性危机”(organic crisis)或政治制度危机。而各种反精英主义的社会思潮,无论是“桑德斯现象”“特朗普现象”,还是在大洋彼岸遥相呼应的英国工党左派科尔宾的兴起、希腊激进左翼联盟的上台执政、法国国民阵线等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强势发展,实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困境在现实政治中的一种反应。

第二,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作为对公平、公正社会的一种美好向往,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在西方社会民众中一直拥有较高的认同度。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和社会矛盾冲突的激化,普通民众反建制诉求激增,社会主义更是成为各种带有左翼倾向的政党、人士利用民众的愤怒情绪,获得更大范围社会支持而高举的旗帜。需要看到的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区别很大。其主张大都围绕民主、平等、正义做文章,不讲阶级关系和矛盾,更不提生产关系变革和制度替代。比如,自称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攻击“亿万富翁们”的贪婪,指控收入不平等是“我们时代最大的道德问题”,声称要复兴“伟大的美国中产阶级”,却从未提出要废除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带有浓厚的改良社会主义色彩。但即便是这种社会主义,一经出现也立即引起保守派的恐慌,纷纷发起诘难。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大讨论,回应对社会主义的歪曲和否定,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出发剖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时代含义,对于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误解、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金融危机以来,从愤怒者运动、占领运动、黑夜站立运动,到此起彼伏的罢工斗争,西方世界的工人运动、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群众性反抗运动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除了在思想战线进行意识形态斗争、争夺话语权外,西方共产党人更迫切的任务是参加或支持这些反资本主义斗争,将其引导到社会主义运动的轨道上来。在这一过程中,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在桑德斯党内选举失败后,美共转而呼吁民众支持希拉里,并在特朗普上台后,将反对特朗普的斗争作为党在当前的主要任务。这一斗争指向在党内外引发了一些质疑。其中,美国著名批判理论家南希·弗雷泽的观点,在左翼学者中尤其具有代表性。她指出:“左翼不应该在这场(资本家的)争斗中选边站。不应该被动地接受两党体系的表达方式,而应利用民众对当前政治秩序的厌恶情绪,努力对其做出重新界定。概而言之,不是支持市场化+社会保护,而应该关注塑造一个解放+社会保护的新联盟,以反对失去控制的市场化。这并不是反对特朗普、支持希拉里就能实现的。这种做法只能强化现状,使(左翼的)长期性目标无限制推迟……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将解放力量和社会保护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美国左翼。”显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反资本主义斗争,无产阶级政党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反思和讨论。

 

 

网络编辑:张福军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