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聂运麟:国外非执政共产党的类型及其理论分野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4-10-10
字体: 打印
分享:
  一、非执政共产党的三种不同类型

  苏东剧变以后,当代非执政共产党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类型特征,这种类型特征又集中地表现在理论与策略上,特别是表现在对指导思想的取舍上。

  第一种类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主要有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它们的突出特点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欧洲共产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在理论上,这些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对列宁主义持一定的批判态度,认为列宁的思想有些被斯大林曲解了,因此应该回归马克思,超越马克思,用本来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当今世界,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出路和办法。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它们已经取消“民主集中制”,而实行所谓“民主制”,主张建设现代化的群众性政党,强调党的群众性、开放性、民主性、透明性和独立自主性等。在政治上,赞成多党民主制,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议会道路取得国家政权,反对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作用问题上,它们不否认建设新社会需要共产党的领导,但认为不一定由共产党来独占领导,而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组成左翼联合阵线共同执政,共产党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它们认为自己的国家不同于东方经济落后的国家,因而在取得国家政权后,将不再经历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法共原总书记罗贝尔·于还将其理论概括为“新共产主义”理论。在未来国家问题上,不再提无产阶级专政,而主张对国家进行民主改造,建设人民的民主政权。在社会经济问题上,主张多元经济( 不提以公有制为主体) ,实行公有制和私有制长期并存,限制、排挤和逐步战胜垄断资本,并将之转变为社会所有,主张发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所有制,最终将整个社会建设成为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二种类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主要是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南非共产党、巴西共产党、希腊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以及美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等。它们的特点是在不同的程度上继承了共产国际时期党的理论与策略。在理论上,这些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在组织上,主张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建设现代化的群众性政党。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上,赞成多党民主制,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议会道路取得国家政权,但同时声称不放弃在资产阶级政府使用反革命暴力时进行反击的权利。在党的领导作用问题上,主张实现共产党的独占领导地位,但也不拒绝与其他左翼政党组成左翼联合阵线共同执政,强调共产党在其中要发挥领导作用。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认为社会主义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要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在国家问题上,大多数党不再提无产阶级专政,而主张对国家进行民主改造,建设人民的民主政权。在社会经济问题上,主张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多种社会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结合起来,等等。

  第三种类型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共产党。主要有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印度共产党(毛主义)、斯里兰卡共产党(毛主义)等南亚地区国家的共产党。它们的特点是吸取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理论和策略。在理论上,这些党以马列毛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强调毛泽东主义是马列主义在东方国家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在组织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主张建设先锋队式的群众政党。在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主张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人民战争,由农村包围城市,并进而夺取城市,最后取得全国政权; 但在和平发展革命的时机出现的时候,也不拒绝和平谈判,通过和平民主的议会道路取得国家政权。在革命发展阶段上,主张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

  当然,上述非执政共产党类型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不同类型共产党具体表现还有相互矛盾或交叉的情形。如希腊共产党信仰马列主义,但它却比一般信仰马列主义的党要表现得更为激进;再如美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它们虽然信仰马列主义,但同时又对列宁主义持一定的批评态度,等等。

  二、不同类型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不同类型共产党的产生,并非仅仅出自于党的领导人的个人愿望,而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特别是其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第一,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是导致非执政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差异的基础性原因。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矛盾的发展性质及其特点,决定着政治民主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从而最终影响着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策略的采取。

  一般说来,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就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即早期工业化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仍然处在世界的较高水平,政治民主也有比较完备的发展,在福利国家制度下,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说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有一定程度的缓和。在这样的国度里,非执政的共产党在理论上比较推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策略,而难于接受列宁主义的某些理论和策略,原因在于这些理论与策略不太符合发达国家当前的实际。在实践中他们承认多党民主制,主张在多党民主制下,渐进式地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即在政治上采取了比较温和的策略。近年美国共产党主席韦伯就党的指导思想究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与希腊共产党展开的论战,日本共产党前主席不破哲三对列宁的国家学说以及民主集中制等理论等也多次发表过自己的不同见解,表明美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作为高度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已经开始对列宁主义的某些理论采取了有选择的拒斥态度。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实现工业化或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即中期工业化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处在中等国家和中等以上国家的发展水平。这类国家中的大多数在 20 世纪 50 至 70年代才逐步废除君主制和摆脱殖民统治,其政治民主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远达不到第一类国家的发展程度;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两极分化严重,在经济动荡的年代,一部分人的温饱会出现大的问题,因而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很大的尖锐性。在这些国家里,非执政的共产党在理论上既承认马克思主义,也承认列宁主义对自己国家具有指导意义,宣称赞成多党民主制度,愿意在这一体制下渐进式地实现社会主义。同时,它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所固有的阶级性质仍然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在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即晚期工业化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等以下的比较低的水平,国内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严重,虽然少数大中城市有较高的经济政治发展水平,但农村和边远地区却长期处于落后和贫困的状态,封建土地所有制、宗法制度、种姓制度等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不少劳动群众长期在贫困线下生活,甚至在死亡线上挣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而复杂。在这些国家里,非执政的共产党不仅承认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是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承认毛泽东主义也是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它们不相信多党民主制,主张走中国式的革命发展道路。

  第二,各国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是导致非执政共产党采取不同斗争策略的重要因素。

  在早期或中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了较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比较稳定的运行机制。这种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部分诉求,这就使社会矛盾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在此情况下,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一般会选择在现有民主制度的框架内,通过和平的、民主的、渐进的斗争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到迫不得已,它们不会诉诸激进的斗争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那些晚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国内的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大中城市的政治民主有一定的发展,而远离大中城市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则仍然受着宗法的、种姓的或部落的、制度的野蛮统治,根本谈不上什么民主,社会矛盾在这里难以通过法制的或其他正常的途径得到解决。在此情况下,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往往会选择非和平的、激进的武装斗争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也是毛主义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盛行的原因。

  第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主义传统,对非执政共产党不同类型特点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早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就兴起了“欧洲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在苏东剧变后已经没有人愿意提起这一运动,然而“欧洲共产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已经深入到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中。例如,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声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不接受列宁主义,否定民主集中制,放弃无产阶级专政,赞成多党民主制,质疑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等。这一切都有着明显的“欧洲共产主义”的深刻烙印,是不打“欧洲共产主义”旗号的“欧洲共产主义”。所以,今天法、意、西等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际是历史上“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在南亚,由于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早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就兴起了特仑甘纳运动和纳萨尔巴里运动。20 世纪 70 年代,尼泊尔又兴起了贾帕运动。正是在参加和领导这些农民的武装斗争中,印度和尼泊尔等国的共产党内产生了主张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和走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毛主义派别。南亚各国共产党的毛主义运动经历了高潮、低潮、复兴和整合的四个阶段,今天的毛主义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毛主义运动,正是历史上毛主义运动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20 世纪的各国共产党,都是第三国际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产物,第三国际时期共产党的理论与策略,对绝大多数国家共产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理论阵地的坚守,在低潮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韧探索,在苏东剧变的艰难条件下对共产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和不断创新,所有这些都是对第三国际时期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三、不同类型国家共产党的团结与合作问题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多样性特征、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发展也出现不同类型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各国共产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团结与合作,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013年 11 月在里斯本召开的第十五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由于各国共产党在理论与策略上的分歧,导致最后的《共同声明》胎死腹中,这表明不同国家共产党之间的矛盾正在走向公开化。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待不同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应采取正确的态度。

  第一,求同存异,遵循党际关系的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尽管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还表现出具有不同类型的特点,但是各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性是不可抹杀的。他们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工人阶级改造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工具,以彻底变革资本主义为己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其奋斗目标,等等。所有这些根本性的共同点,是他们团结与合作的基础。然而,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所要承担的历史任务也有差异,因而,在不同国家共产党或不同类型的共产党之间,其理论和策略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并不是根本性的差异,而是由于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不同形成的差异,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缩小。因此,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共产党之间,应该珍视其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尊重其在理论与策略上的差异性,做到求同存异或求同尊异。为此,必须遵循党际关系的四项基本准则,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双边关系。

  第二,采用业已形成的新的组织形式,加强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苏东剧变后,由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这一新的团结合作形式。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是各国共产党进行多边交流的平台,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其运行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际垄断资本,争取和平、民主、进步和社会主义作为其共同活动的政治基础; 以权利平等、尊重差异、不干涉内部事务作为其运行的基本原则; 以加强联系、增进友谊、交流工作经验和思想观点、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为其共同目的。如果说发展党与党之间的双边关系是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团结合作的主要形式的话,那么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团结合作的重要补充形式。15 年来,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发挥了其独特的功能,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交流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思想和观点,表达了对共同关心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第二,通报了各自国家的情况及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工作状况,展示了各国党在争取和平、民主、主权、进步和社会主义斗争中的新进展,交流了彼此的工作经验。第三,就共同面对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应对的策略。第四,就共同关心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共同行动。我们应该坚持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作为多边交流平台的性质,而不能回到共产国际时代的那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团结合作形式,也不能回到苏共曾经热衷的那种有大党主义倾向的国际会议形式,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各国党的理论与策略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避免无谓的争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曾指出: “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的同志。”因此,“欧洲共产主义是对还是错,也不应该由别人来判断,不应该由别人写文章来肯定或者否定,而只能由那里的党,那里的人民,归根到底由他们的实践作出回答”。①在这里,邓小平把一个国家的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的是非曲直,归结到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于当前有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策略上的分歧,我们也要坚持这种科学求实的态度。

  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策略的分歧不能靠争论或辩论的方法来解决,这只能造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而损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的发展。恩格斯曾经指出: “工人运动的最近目标就是由工人阶级自己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如果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斗争手段和斗争方法上的不同意见,就不大可能使诚实的人们之间发生原则上的分歧,只要他们都有理智的话。”②我们也应该对“斗争手段和斗争方法上的不同意见”采取“诚实的”而又“理智的”态度,不要把这些斗争手段和斗争方法上的分歧,随意上升到或夸大成为“原则上的分歧”,尽量避免无谓的争论。

  只要我们坚持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业已形成的作为多边交流平台的性质,坚持实践是检验党的理论与策略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不搞无谓的争论和辩论,我们就能维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团结与合作的大局,就能发展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新型党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复兴。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18、319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52 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