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庆:“欧洲激进左翼”探析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4-10-10
20 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欧洲左翼遭到重创。但在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中,欧洲左翼进行了改组和整合,形成了新的左翼,即激进左翼。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和随后爆发的欧债危机推动了欧洲激进左翼的发展,目前它已成为活跃于欧洲政坛的一支政治力量。本文拟对欧洲激进左翼的本质特征、形成发展、社会基础、政策主张、社会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作一探析。
何谓欧洲激进左翼
激进左翼的本质规定是什么,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性质的政治力量。目前还没有关于激进左翼的完备的定义,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尚处在形成过程之中,有些本质特征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与其他左翼派别的界限本来就模糊不清。
西方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党制度。各政党的本质,就其现实表现来说,是政党关系的总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激进左翼同其他政党的关系来确定它的边界。
西方社会大体有五种政治力量:极右派、右派或保守派、左派、激进左翼、极左翼( 包括托派和毛派)。以法国为例,与其相对应的政党分别是:国民阵线、人民运动联盟和民主联盟、社会党和绿党、左翼阵线、工人斗争和革命共产主义同盟以及新反资本主义政党。
激进左翼同右派或保守派是对立的关系,其政治分野可谓泾渭分明。激进左翼认为,这些政党是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它们实行的是新自由主义,必须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激进左翼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派别,它具有两重性和摇摆性,一旦掌权便右倾化。社会民主主义已不把资本主义当作自己的敌人,它要改变的只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激进左翼虽然也赞成通过改良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但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主张一方面通过议会和选举,即“公民革命”,和平地夺取政权,另一方面通过在企业实行民主制或参与制,扩大工人的权利,实行工人自治,自下而上地实现社会主义。
激进左翼同极左翼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们都是反对资本主义的政党,目的相同,但手段不同,极左翼主张通过非议会和革命的手段实现共产主义。
激进左翼与社会民主主义和极左翼在理论上是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它们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
资本主义社会各政党代表各自阶级和阶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它们通过政治博弈达到权力的平衡。当然,从力量对比来说,统治阶级,即大垄断资产阶级始终占主导地位。但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各政党之间需要制衡,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激进左翼是一支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力量。它具有合法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在野党和反对党的地位,它采取各种合法斗争的方式反对资本主义。它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变革,甚至剧烈的变革,它力求用创新的手段追求激烈的进步,故称为“激进”。
所谓“欧洲激进左翼”就是欧洲各国激进左翼势力的联合。《欧洲激进左翼》一书的作者指出,欧洲大约有 60 多个政党和组织可以算作欧洲激进左翼。欧洲激进左翼虽然冠之以“欧洲”,但它的中坚力量在西欧,特别是最早的欧盟17国,当然,随着欧盟东扩,欧洲激进左翼也开始吸收原东欧国家作为其新成员,但远未覆盖整个欧洲,而欧洲激进左翼的长远目标则是要覆盖整个欧洲。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欧洲激进左翼”是这支政治力量的自定义,是他们的身份认同。过去他们同托派一起被称作“极左翼”,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当然,“激进”二字也不够理想,因此,他们也曾考虑过“新左翼”、“左翼中的左翼”和“另一个左翼”等名称,但相对来说,“激进左翼”要好些,所以确定了这个名称。
“欧洲激进左翼”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激进左翼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于21世纪初,它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和特殊的历史条件: 其一,苏东剧变,“现实社会主义”垮台,“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右翼宣称除了资本主义,任何其他的社会组织形式都是不可设想的,提出欧洲左翼也应该同“苏维埃主义”一起被埋葬掉。欧洲激进左翼就是在迎击这股历史逆流中应运而生的。其二,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负面作用逐渐显露。欧洲左翼最初发起了反全球化运动,后来又调整了斗争策略,提出“替代全球化”和“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口号。可以说,欧洲激进左翼就是在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其三,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欧洲社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暴露出来。这些矛盾导致失业、贫富差距加大、治安状况恶化等大量社会问题,极右民粹主义抬头。欧洲激进左翼一方面同极右势力作斗争,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欧洲建构方案。其四,冷战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外部压力消除,社会民主主义右倾化,从而造成内部分裂,部分左翼人士转向激进左翼。其五,欧债危机爆发。欧洲激进左翼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的逐利本性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反对用紧缩和削减工人福利的措施来克服危机,主张坚决捍卫工人的利益。
欧洲激进左翼形成的标志是欧洲左翼党的成立。2004年1月11日,19个欧洲左翼政党在柏林通过了欧洲左翼党建党倡议书,确定了欧洲左翼党的政治目标。欧洲左翼党是 13 个欧洲层面的政党之一,得到了欧洲议会的承认,具有合法性并享受欧盟的资助,它符合欧盟议会关于“欧盟各政党应有助于培养欧洲公民意识并表达公民意志”的规定。目前欧洲左翼党的正式成员党有奥地利共产党、比利时共产党、捷克民主社会主义党、白俄罗斯共产党、立陶宛左翼党、法国左翼阵线、德国左翼党、希腊左翼与生态运动联盟、匈牙利共产主义工人党、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卢森堡左翼党、葡萄牙左翼阵营、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联盟党、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圣马力诺重建共产党、西班牙联合左翼、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联合与选择左翼、西班牙共产党、瑞士工党、土耳其团结与自由党。在欧洲左翼党中拥有观察员地位的政党有:比利时左翼选择、希腊红绿联盟、芬兰共产党、德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人党、斯洛伐克共产党、波兰社会主义青年党等政党。
激进左翼在欧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卢森堡、苏格兰、英国以及东欧国家比较弱,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例如,芬兰、丹麦、瑞典比较强,在某些南欧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则非常强,在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大国也比较强。这种强弱的差别同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工人运动发展的状况有关。
欧洲激进左翼的社会基础
任何政治力量都必然有自己的社会基础。欧洲激进左翼的社会基础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中下阶层。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时,把资本主义社会简化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但是我们在具体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时,还必须把马克思抽象掉的东西还原回来。有学者根据西方所谓中产阶级社会的理论来否定马克思的阶级结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其实,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或中间阶层有着极其深刻和精彩的论述。马克思认为,中产阶级对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起着保护层的作用。中产阶级具有中间性、两面性和摇摆性的特点。这与它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间阶层必然会发生分化,少数人上升为大资产阶级,大多数人会降落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来。中间阶层是变动最激烈、最频繁的社会阶级。马克思的论断也符合当今的现实,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以及去工业化,使发达国家的蓝领阶层和白领阶层,甚至中间阶层劳动者的地位受到冲击。这种状况造成了部分中间阶层政治态度的激进化。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不满,渴望改变现实。根据法国2007年总统大选前所作的一项社会调查,法国绝大多数新中间阶层分布在城市,特别是巴黎、里昂这样的大城市,他们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工作,其中包括大部分公务员。他们是法国左翼政党的社会基础。
产业工人的情况比较复杂。激进左翼坚称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但产业工人也是极右翼争夺的对象。由于产业工人在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极右翼以民粹主义口号吸引工人选民。在2014年5月25日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国 83%的工人投了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票。激进左翼的政策主张在欧洲激进左翼政党中,只有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是执政党。其他政党目前都处于反对派的地位,甚至没有进入国家议会。在欧盟之外,目前有摩尔多瓦、挪威和爱尔兰的左翼政党是执政党,并且大多是和社民党联合执政。因此,它们不可能提出全面、系统的政策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考察这些政党的政策倾向。
在全球化问题上,欧洲激进左翼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反对扩大私有化,反对贸易(包括服务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反对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掠夺和剥削,主张加强工会的力量,保护弱势群体等。
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欧洲激进左翼对欧盟持保留态度,质疑《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里斯本条约》,认为欧盟的建构是反民主的,限制了各国自主的权利,欧盟加剧了“自由竞争”,增加了雇主的利润,减少了工人的福利,剥夺了工人几十年来已经取得的成果,造成了就业的不稳定和失业,助长了排外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欧洲激进左翼主张建立一个和平的、社会的、民主的欧洲。
在社会政策方面,欧洲左翼党要求捍卫现有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建立全欧范围的最低生活标准,扩大妇女权利,保护生态环境,反对削减福利等。
在对外政策上,欧洲左翼党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反对北约,谴责美国和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反对美国和欧洲干涉叙利亚内政和乌克兰事务,反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武器和建立军事基地,反对美国在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拉美左派执政的国家煽动内乱。
欧洲激进左翼的社会作用和影响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评价标准问题。西方政治学的传统观点是按照选举的结果来判断一个政党社会作用和影响的大小。例如是否为执政党、参政党或议会党,获得议席的多少等。《欧洲激进左翼》一书的作者也接受了这一标准。他们用大量篇幅叙述了每个欧洲激进左翼政党在历年的国内和欧洲层面的选举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参政情况。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左翼党的支持率都不超过10%。法国的左翼阵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法共在2007年总统大选中的支持率只有1.3%,而在2010年同社会党中的左翼结成左翼阵线以后,选民基础扩大,在2013年总统大选中,支持率提升到11.1%。法国左翼学者雅克·比岱不赞成这种标准。他认为,沿用这样的标准就等于承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这种标准没有把工会和各种社会运动日常进行的大量斗争和取得的成果反映出来。他认为,没有日积月累的斗争,西方社会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而且他认为,工人阶级同过去相比更容易取得资本的让步,这也反映了力量对比的变化。法国社会主义学者托尼·安德烈阿尼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发展日趋完备的社会形态,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政治、思想三种基本形式都有所发展,随着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加强和政治上日臻成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和文化方面展开激烈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激进左翼发挥了制造舆论,教育和动员群众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能用选举结果来衡量的。2005 年法国全民公投反对欧洲宪法条约草案以及 2006 年法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对“首次雇佣合同”法案的斗争并取得全面胜利都是激进左翼发挥强大社会作用的例证。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激进左翼政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因为它们受到欧盟政治生态的限制。欧洲层面政党的建立必须遵守欧盟的有约束力的规则,它们都是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起来的,必须得到欧洲议会的承认。欧洲议会有权利取缔不遵守欧盟原则的党。没有欧洲议会的允许,欧洲左翼党无权改变自己的章程和纲领。它必须遵守这一原则,而这个原则正是欧洲激进左翼力量发展的障碍。
欧洲激进左翼没有执政经验,在总体上处于防御地位。他们的具体政治斗争,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欧盟层面的,其结果经常是赢得了欧盟决策层的一些让步,但并不能对欧洲一体化产生实质性影响。他们能够代表公众提出一些批评意见,能够根据劳动人民和社会弱势群体福祉的要求组织抗议活动。但是他们无法提出完整、系统并且得到多数人拥护的解决欧盟一体化问题的方案。
欧洲激进左翼面临的挑战
欧洲激进左翼面临着诸多限制其发展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从外部因素来说,首先它要防止自己沦为资本主义政党斗争的工具,因为资本主义政党斗争的最终目的是要维护、巩固和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当前已经出现了《欧洲激进左翼》一书所说的“选举卡特尔”现象,即欧洲激进左翼仅仅为选举而联合,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根本的奋斗目标,终日忙碌于各种选举,忧心于选举结果,落入了“精英政治”的陷阱,脱离了日常的和基层的斗争,成为现代的“议会迷”。欧洲激进左翼中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种危险,他们认为这种“选举游戏”到头来只会加强他们所反对的制度。此外,欧洲政治冷淡主义日盛,选举的弃权率越来越高,把赌注押在选举上,势必削弱激进左翼政党的战斗作用。
其次,欧洲激进左翼必须真正从纲领、路线、理论和实践上划清同社会党、极左翼政党乃至极右翼政党的原则界限。在2014年5月25日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势力大增,在法国取得了全国性胜利,成为第一大党,引起了欧洲激进左翼的反思。欧洲激进左翼对欧盟的“激进”立场被极右势力利用,助长了“反欧盟、反欧元、反移民”的民粹主义气焰,损害了自身的形象。在这里,我们看到,极左和极右有时是相通的,“左”是右的影子。
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团结问题。欧洲左翼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纷争不断。造成这种状况有四个原因: 其一,社会原因。如前所述,欧洲激进左翼的社会基础是中下阶层,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级出现了多层次化现象,各阶层利益的多元化导致其内部分歧严重。其二,历史原因。欧洲激进左翼是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但对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不一,分歧严重。其三,为了削弱左翼的力量,右翼不断地做分化工作。其四,绝大多数激进左翼政党在组织路线方面废除了民主集中制,在思想路线方面则推行所谓“意识形态多元化”,其意识形态涵盖马克思主义、欧洲共产主义、共和主义、生态主义、女权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毛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取消了,共产党的地位下降了,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纲领、路线、理论、战略和策略,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欧洲激进左翼面临的内部挑战比外部挑战更为严峻。
欧洲激进左翼的发展趋势
欧洲激进左翼的发展首先取决于欧洲的政治格局,即欧洲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当前欧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如何使自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个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新自由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盎格鲁撒克逊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主导全球,直接威胁到欧洲大陆的莱茵发展模式。欧洲大陆具有深厚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它本能地排斥这种发展模式。挑战的另一方面来自新兴国家的崛起,它使欧洲产生了“竞争力危机”,动摇了欧洲的高福利制度。面对严峻的挑战,欧洲一体化不失为一个摆脱危机的办法,因为从长远看,它可以优化欧洲的资源配置,提高欧洲的竞争力。但是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它首先遇到的障碍是欧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由于欧盟的东扩更加剧了。正是这个矛盾激起了“反欧”、“疑欧”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但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是世界市场规律使然,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的政党和政治力量,就能够成为主导的力量。这个论断已经被今年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所证实。在这次选举中,中右翼的人民党获213个席位,占第一位,中左翼的社会党获191个席位,占第二位,本届欧洲议会选举就是在上述两党联盟的态势下进行的。由于两大党均支持欧洲一体化,因此,它们的主流地位难以撼动。虽然反欧的右翼势力空前强劲,但它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这次右翼政党的“逆袭”引起了欧洲和法国政坛的地震。欧洲激进左翼被进一步边缘化。根据历史经验,左翼绝不会甘心,一场反击战正在酝酿之中,很可能形成左翼势力的反弹。《欧洲激进左翼》一书的作者之一,路易·韦伯2014年5月31日发表的博客文章的标题就是“左翼阵线的重建与再出发”。
影响欧洲激进左翼发展的还有主观因素,即它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欧洲激进左翼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成熟的政治纲领。它的政治目标的定位是模糊的。欧洲激进左翼受欧洲共产主义理论传统的影响,同时也为了同“现实社会主义”相区分,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口号。这里涉及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问题。而这个问题,激进左翼政党并没有完全想清楚。
欧洲激进左翼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制度替代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同社会民主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同时,这也表明它的历史大方向是正确的。
欧洲激进左翼也提出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问题。他们主张采用议会斗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手段。这是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探索。但是如何在资本主义制度规定的合法性条件下,把议会斗争同群众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实现工人阶级自身的目标服务,这个问题他们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欧洲激进左翼旗帜鲜明地同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负面影响作斗争并坚决捍卫中下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它赢得了这部分群众的支持。但是它的全球化观中包含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又使它陷于被动,落后于时代潮流。欧洲激进左翼的力量十分弱小,在斗争策略上它必须实行同社会党的联合,但是在这种联合中又必须注意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欧洲激进左翼还没有完全把握好这个“度”。
欧洲激进左翼同极左翼划清界限是十分明智的,但它还做不到彻底的决裂,这使它自身的形象受到损害。
欧洲激进左翼坚持国际主义,但是由于他们不能处理好工人阶级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发达国家工人利益与发展中国家工人利益的关系,这就使他们的国际主义变成了空洞的口号。而实际上,他们只同拉美激进左翼“相互一致”。
由于上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欧洲激进左翼的发展道路将是艰难曲折的。欧洲激进左翼在许多方面还只是自在的政党,而不是自为的政党。它必须经历长期和反复的斗争,才能成为成熟的政党。(注释略)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