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项目简报(第2期)
在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引领各种思潮的?这是我们项目研究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继5月底采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周新城先生之后,项目组又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张海鹏研究员。
张海鹏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是近代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6月6日上午,项目组负责人赵智奎研究员以及龚云研究员、贺新元副研究员、王永浩助理研究员、博士后郑建等5人,集聚于王府井东厂胡同的近代史研究所,和张海鹏先生一起座谈。
张海鹏先生主要从他亲历的几次讨论和事件谈了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看法。:
(1)关于近代历史分期和基本线索的问题讨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理论界有一场关于近代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近代史学界围绕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两次讨论和学习,有助于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中国近代历史。
(2)关于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搞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搞错了,甚至法国1789年的大革命也搞错了,凡是革命都是不好的,所以,要告别革命。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张海鹏先生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发表了《“告别革命”说错在哪里》的评论文章,对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3)关于电视剧《走向共和》。2003年“非典”期间,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长篇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电视剧中说,我们今天还在走向共和,走向共和还没有完,这其实是宪政观点的始祖。在该电视剧播出期间,张海鹏先生和北京地区的几位学者曾经集会探讨,共同认为这个连续剧的基本倾向是错误的。因此,张海鹏先生写文章,对该电视剧进行了评析。
(4)关于冰点事件。2006年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刊发表了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的文章。文章否定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否定中国近代史领域一些正确的观点,否定近代中国人的反帝斗争。2月下旬,中国青年报向张海鹏先生约稿,评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这篇文章。张海鹏先生在3月1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复刊号上发表了《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的文章,驳斥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张海鹏先生的看法给项目组成员很大启发。大家普遍感到,聆听著名学者亲身经历,方知社会思潮领域的激荡如此复杂和尖锐,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思潮激荡的特点。
为了项目的研究工作,项目组成员除了进行学术采访以外,还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初步统计如下:
1.赵智奎研究员继3月25日在《环球时报》发表“如何看待中国当今社会思潮的激荡”一文后,6月13日上午,到北京市怀柔区委党校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及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学术报告;6月21日上午,还在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院的教师就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问题进行了交流。
2.龚云研究员4月13日-14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讨会,并在分组会上发言;4月22日,在马研院会议室作“科学研究毛泽东”学术报告会;4月28日,作为执笔人,完成交办课题“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经验”报告的修改;5月29日下午,在湖北大厦参加首都思想理论舆情研讨会,并发言;同时还在《团结报》2013年5月16日第7版上发表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争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的论文,0.9万字;撰写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分析》,4万字,载《问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3.贺新元副研究员在《理论研究动态》2013年第6期上发表了《从执政高度认清社会思潮本质》的论文,0.5万字;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上发表了《辩证思维下的“中国道路”解读》的论文,1.35万字。
4.戴立兴副研究员撰写了《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国际思潮》,3万字,载《问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5.王永浩助理研究员2013年6月参与撰写了 “马工程”2013年度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学科前沿报告,完成了所承担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部分;7月9日,就自己所承担的部分在马研院会议室作了学术报告;同时还在《求实》2013年第5期上发表了论文:《论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性》,0.7万字。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