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用“十三个坚持”概括了主要内容,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包含诸多整体概念、具体概念、总概念、分支概念,这些概念对加强党的建设都很重要,都需要认真研究。本文拟从具有理论标识意义的考量出发,围绕十个核心概念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核心概念”可以理解为最为基础、最具代表性的重大概念,它串联起一系列关联思想的表达,形成思想深入和理论展开的逻辑。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核心概念,有助于加深认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实践成果的创新价值,从而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保障。
一、“党的全面领导”:对党和国家事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发展最经得起事实验证的逻辑。命运多舛的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不断创造辉煌,几经周折的中国人民迎来光明前景,摆脱落后状况的中国社会实现繁荣昌盛,党和人民成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样态,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P355)这是党和人民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最大共识。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形成领导权的意识,党的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坚持统一战线、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的实践中,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中国发展,集中体现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75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根本原则,历届党中央的思想一脉相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的第一条进行总结,突出了它的重要性。
坚持党的领导有一个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实践深入发展不断形成加强党的领导权意识的新要求。长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中国革命、诋毁中国社会主义,矛头所指集中在反对和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上。中国共产党对此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在坚持党的领导上毫不含糊。然而,深刻变化的社会复杂环境使党不断面临如何坚持领导的重大考验。一方面,改革开放引起国内情况的巨大变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一度出现了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探索需要科学回答党领导什么、怎样正确领导、如何落实党的领导等重大问题。由此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概念,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习近平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加上“全面”两字,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澄清了党内外一些思想疑惑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中,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与经济、金融、法治、文化、教育、哲学社会科学、国家治理、社会建设等各种关系,既需要进行适应形势变化的理念调适,又必须防止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整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相关论述,编辑出版《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书,系统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全面性。这些论述表明,坚持党的领导不仅要集中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上,而且必须贯彻落实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事业之中。“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概念揭示“全面”和“一切”相统一的机理,“全面”体现党的领导的统领性,“一切”体现党的领导的覆盖性。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才能以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使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位。
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概念,习近平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2](P6)“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2](P10-11)“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3](P32-3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党凝聚人民向心力的根本保证,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关系我们党会不会犯颠覆性错误,能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好发展好,任何情况任何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概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具有核心地位,不打折扣地落实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才能有根本的保证。
二、“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传统看,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表现了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特征。从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拥有9900多万党员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程充分体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实践经验证明,以从严为原则管党治党,才能确保党在规模性发展中把自己建设得像钢铁一样坚硬。
党的十八大拉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帷幕,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并列,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味着党的建设战略性地位的正式确立。以贯彻“八项规定”为起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党纪学习教育,构成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发展的实践全链条。党中央抓党的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鲜明主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新时代十多年的伟大变革中,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极其丰富,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和创造价值的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总原则,为全面从严治党确立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提出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提出增强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提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明确党员干部不可触碰、不能逾越的“底线”“红线”;提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等。习近平围绕这些方面论述党的建设,充分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核心概念的思想系统性。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全面从严治党”的厚重分量体现为“严”字当头管党治党的韧劲。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深刻论述,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4]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核心概念的丰富内容、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始终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5]“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6](P18)以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成效,保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胜利完成。
三、“初心使命”: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思想新提炼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起,就以坚持群众观点、执行群众路线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从党的七大党章开始,修改和完善党章时都突出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坚持党的性质宗旨一以贯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强调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7](P5)表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7](P17)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简洁语言,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8](P1)此后,习近平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涵义作出具体阐述,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7](P19)“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7](P19)这“两个牢记”表明,初心使命的精神实质与党的根本宗旨完全相一致。以“初心使命”形成新的概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具有深刻的含义。
从词语理解,初心的意思指原先的心愿,也称初衷;使命的意思指目标的肩负,表明责任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初心使命密不可分。为人民服务旨在让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初心规定使命,使命映照初心;忘记初心必然淡化使命,违背使命必然改变初心原旨。但是,党的事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发展、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都会对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形成严峻考验。很多情况表明,一些党员、干部确实产生了思想麻痹和精神懈怠,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使命,以致产生一些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的行为。因此,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思想底蕴,习近平提出“初心使命”的概念,是新时代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思想新凝练。
习近平对他之所以反复强调初心使命作出过说明,“这个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在讲,目的就是提醒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7](P15)把初心使命与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问题相联系,形成的核心概念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初心使命”核心概念的创造性价值表现在形成一系列相关话语的新表达,如以“中国梦”揭示中华民族的长期夙愿,要求党员、干部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揭示党的百年奋斗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述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申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提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调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等等。这些新话语构成“初心使命”核心概念的系列表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理论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
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思想武器,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坚持思想建党是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的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9](P14)这个成功密钥的解码,在坚持思想建党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了理论强党的道理。
对待理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党的建设中不断遇到的问题,实践中也出现过认识上的偏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是恒动的变化过程,必须跟随实践的深入去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形成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但也由于一度照搬苏联模式而束缚了思想,在实践中发生过严重失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大力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国国情,解放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出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道路。
习近平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0](P433)提出“理论强党”,旨意是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提高党的思维能力。如果说“思想建党”的重点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话,那么,“理论强党”的重点则是突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相辅相成,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党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不可能提供具体方案,马列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必须依靠自己的创新探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精神主动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理论强党提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思想武器。习近平发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党的历史传统,进一步提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精辟论述“两个结合”的辩证关系,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11]党的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重要表征,坚持走“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是理论强党的内在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理论强党”这个核心概念,有助于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未来的奋斗实践中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党内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
作为政治组织,政党必须讲政治,马克思主义政党把讲政治视为根本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中,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形成优良传统,并制定专门的文件,使党内政治生活实践的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的规范,对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项长期任务,社会各种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因素始终存在。改革开放后党的建设客观上出现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党中央适应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新情况,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推动党的建设总体向好。另一方面,社会变革中商品买卖、利益交换原则被一些人所奉行,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腐败滋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影响党内生活,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腐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腐蚀党员、干部的思想,不正之风纠正不力,“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8](P185)一些人尤其是新党员、新干部对党内政治生活甚至产生陌生感。正视这样的矛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紧迫任务。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的突出问题,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二是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三是深挖党内不正之风背后的根源,四是坚持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这些特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形成创新观点和创造价值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6](P128)从党的根本性建设定位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形成一系列重要观点和遵循原则,如“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6](P108)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等等。这表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整体。
习近平对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是提出“党内政治生态”的新概念,他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9](P523)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必然破坏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6](P105)必须花大力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6](P124)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党内政治生态”这一核心概念把生态观念引入党的建设实践,提升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高度和境界。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相联系,丰富了“党内政治生态”这一核心概念的文化底蕴,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道理学理哲理的支撑。
六、“党的组织体系”:马克思主义政党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与一般成员聚合的团体不同,政党组织具有系统的组织构造。组织体系产出政党战斗力。如果党的组织体系松散,那么对内难以形成凝聚力,对外难以产生号召力。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从建立起就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各级组织有明确的任务、规定的职责、遵循的原则、工作的规范和建设的目标。为了保证党的组织体系严密运行,党中央制定了包括民主集中、集体领导、党委会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相关制度,努力创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正是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组织涣散和党员、干部纪律松懈的现象,结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把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6](P242)“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6](P235)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6](P242)“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6](P241)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着力点。
制定和贯彻党的组织路线,是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任务。历史实践中党明确揭示了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内涵,党的组织路线也早就提出过,但很长时间里缺乏具体内涵的概括。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并阐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科学内涵,对以组织体系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人才作出详细阐述,强调“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P40)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高党的组织路线化水平增强了党的组织化程度,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实践提供了思想圭臬。
“党的组织体系”核心概念体现内容丰富的党建知识系统,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许多重要内容。如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求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强化增强党员身份感、组织归属感、权力敬畏感,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决不允许触碰“红线”和逾越“底线”,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表明“党的组织体系”这个核心概念的厚重分量以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
七、“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通常意义上的理解,革命是一种外向性的举动,革故鼎新、改朝换代的矛头所向都不是自己,对准的是他人或外部事物,革命者和被革命者是分开的。自我革命的意思就是革自己的命,其特征是实施革命的行动主体与接受革命的目标对象是同一个。一般的道理告诉我们,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一个政党敢于在自己身上动刀子,伤筋动骨地做手术,需要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实践魄力。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彻底性的集中体现,具有与其他政党显著区别的标志性意义。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党形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就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体现出自我革命精神的元素。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发展中,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从党的革命性整体淬炼的高度,“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12]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1](P589)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没有第二人”,[6](P30)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刀刃向内割除肌瘤,自剜腐肉清除毒素,“防止祸起萧墙”,[6](P31)“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6](P12)这些重要论述,说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建史上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创新价值十分显著。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需要把握好的九个问题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深刻思想,从根本保证、根本目的、根本遵循、战略目标、主攻方向、有效途径、重要着力点、重要抓手、强大动力等方面,揭示党的自我革命全面推进的实践进路,构建起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系统的理论框架。党的自我革命的词语原创性,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创造性,由此形成的核心概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党的自我革命”核心概念最重要的价值呈现是自我革命定位为党探索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思考“赶考”之路新的标志性成果。1945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里谈中国历代王朝沉浮嬗变的现象,提出“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这成为党全面执政后探索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答案。习近平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13](P541)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答案进行定位,显示了党的自我革命思想的重大战略意义。全面把握“党的自我革命”这个核心概念,有助于加深对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领悟,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两个大局”深度演化中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和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充分发挥党的自我革命优势,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动意识,提高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本领。
八、“大党独有难题”:建设世界最强政党的思想自觉
近代政党诞生后,世界各国普遍走上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政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治理、政治关系、社会秩序乃至经济建设、文化发展都与政党有着紧密关系。这就决定着加强政党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党的建设视为伟大工程,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党的建设目标,形成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发挥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合力作用。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执政规律,在创新实践中深化认识,以理论创新创造成果指导实践,书写了党的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篇章。
政党发展的普遍性表明政党建设的规律性。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各国政党面对的共同问题。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受社会制度和政党性质的制约,各国政党所具有的思想认知、采取的行动方略、选择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大相径庭。因此,把握政党建设的规律,既要遵循共同性的普遍规律,更要注重独特性的特殊规律。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起就具有许多独特性,如它是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导革命的党,它是一个长期在农村环境下发展的党,它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勇于创新的党,它是一个领导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党,等等。正是这些独特的情况,使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的发展中不断进行新的思考,丰富和完善党的建设目标,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的发展与建设世界最强政党相联系,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要求。从历史看,中国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时就已经达到400多万名党员的规模,党中央也意识到这一大党的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鲜明的先进性吸引各阶层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发展至今已形成近亿党员的超大规模组织,党的建设艰巨程度空前加深。习近平指出:“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6](P175)经过百年淬炼的百年大党,如何永葆青春活力,是“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6](P44)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9](P52)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作出概括,聚焦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六个方面,为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和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方向。
提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习近平谋划大党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的战略大计,它既注重规模的“大”,更突出问题的“独”,既关注大的数量,更强调高的质量。习近平强调,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大党独有难题”的核心概念串联起加强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任务,形成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初心使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等一系列任务。这些重大任务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相联系,是建设世界最强政党必须攻克的重大问题。
九、“红色基因”: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工程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年代,它从一开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改变了此前中国社会各种政党争权夺利的形象,以先进的特质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践诉求。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共产党人懂得了一个道理:先进性和纯洁性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14](P112)同样道理,曾经纯洁不能保证现在纯洁,现在纯洁不能代表永远纯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课题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是一篇需要不断续写的大文章。
习近平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8](P423)这个论述挑明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始终绷紧思想之弦的道理,提出了如何始终保证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命题。
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实践中,习近平提出传承和维护党的红色基因的要求,指出要发掘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内涵”,[15](P107)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15](P108)强调“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15](P109)号召多向模范人物学习,“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15](P110)基因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习近平把它拓展到党的建设之中,思考中国共产党以红为底色的组织基因问题。生命科学研究认为,基因对人的生命具有重要影响,基因细胞的优质组合是创造生命健康的条件,基因序列的紊乱失衡会威胁人的生命。用基因学研究的原理来审视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红色基因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保证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必须防止党的红色基因发生变异。
“红色基因”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一个核心概念,汇集了牢记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攻坚克难、艰辛创业、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等思想因子,激励党和人民继承红色文化、弘扬光荣传统、赓续革命血脉。党的红色基因融合了华夏儿女的民族基因,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利益具有同质性,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浇铸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人民的关切为驱动,人民反对什么,就要纠治什么。维护党的红色基因,必须认真医治任何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一切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9](P1-2)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座右铭,为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提供了思想和实践的指南。
十、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源源不绝的力量之源
政党以生命有机体的形式存在于社会,既有物质的载体,又有精神的形态。精神形态体现政党面貌,塑造政党形象,成为社会和民众判识政党性质、取向、作风和品格的窗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精神创造史,革命精神创造贯穿其全部奋斗实践,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奇迹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撑。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创造在世界政党中表现卓著,它对精神培育的高度重视和发挥精神作用的实践力度是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一百多年奋斗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丰富多彩,为中国共产党人建造起精神家园。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体现浴血奋战的诸多革命精神。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体现艰苦创业的各种革命精神。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造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体现勇于创新创造的革命精神。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冬奥精神、教育家精神等体现新时代气息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各个时期的这些创造组成革命精神的历史长链,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生生不息、延绵发展、历久弥坚的写照。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诞辰,习近平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正式提出“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概念,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8](P480)这个高度凝练的概括,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要义,伟大建党精神以党建立的历史节点为开端,其内含的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历史渗透力,绽放出照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永恒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概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斗争精神、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精神、不屈不挠精神、团结奋斗精神、顽强拼搏精神,体现其具有综合性、覆盖性和统领性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概念进一步延展出“精神谱系”的重要概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精神传承的图谱构造脉络清晰,精神力量的生成溯源有迹可循。不朽的精神,不竭的力量,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迸发无比强大的力量树立了坐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磅礴力量,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就有坚定的自信、充足的底气和强大的能力,就能够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构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体系,包含一系列重大概念。毛泽东曾对概念作出定义性的阐释,指出一个概念的形成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认识过程的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16](P285)这就是说,概念的生成以关联性思想的形成为基础,构成事物认识的知识系统。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关系,构成事物认识的由表及里。因此,研究核心概念为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提供了路径。习近平提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9](P486)本文以上阐述的十个核心概念具有标识性,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史上体现原创性。这些核心概念形成的思想表达和理论延伸,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加强自身建设和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规律的认识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作者简介: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