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邸乘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3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代表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以下简称“二十大党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党章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进行了整合性的新概括,同时还在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新阐述及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谋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三次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对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定位已做过三次集中概括和阐述,从而也就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次概括。
  (一)最初概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此后,接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上。正是在接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形成。在正式提出和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念之前,我们党曾先后使用过多个概念来表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使用较早较广泛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还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再就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5年后也被较为广泛地使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和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概念,并且系统阐述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郑重确立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从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概括。
  1.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
  科学理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价值在于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回答并指导解决了什么样的重大时代课题,集中体现着该理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展开,是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了系统阐述。
  首先是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八个明确”既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基本的科学理论价值,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基本的科学理论内涵。
  其次是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明确指出:“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十四个坚持”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统领性、全局性、原则性,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最后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各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不仅要回答包括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而且还“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这些方面的理论阐释和具体部署,即属于此类内容。这同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个科学思想理论体系中又一个层次的内容。
  3.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并指导这一伟大实践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正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写进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党章都郑重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属性、历史地位、实践基础和指导作用。
  (二)再次概括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概念、对这一思想作出系统阐述并确立其指导地位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并继续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仅对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又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2021年11月举行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包括对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新的概括和阐述,不仅对这一思想所回答时代课题进行了新拓展、对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新概括,而且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新定位,从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再次概括。
  较之于最初概括,再次概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新阐述,既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思想的新认识;这既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它的一个重大贡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新拓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并紧紧围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新的理念、思想和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这一阐述清楚无误地表明,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已经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拓展为“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从“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到“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时代课题的拓展表明,这一思想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已经十分明确了,这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聚焦和着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根本使命任务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根本政治保证。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和原创性思想的新阐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必然要体现在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所概括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新概括。“十个明确”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不仅扩充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通过顺序的变化,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的建设的根本保证作用。同时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除了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新概括之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还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分领域“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其中,13个方面集中阐述的“原创性思想”当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各领域各方面具体理论的结合。这些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新论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不仅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时代课题,丰富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而且还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新定位。它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这一新概括新论断,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其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刻阐明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深刻阐明了这一思想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阐明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还特别强调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既是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历史结论和重大政治论断,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最大的政治成果和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彰显了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
  (三)最新概括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会批准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审议通过的二十大党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党章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推进事业发展实践中新提出的重要理念、思想和战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进行了整合性的新概括,同时还在全面谋划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从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概括。由于后面几个部分将分别从科学内涵、历史定位和丰富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故不在此处展开。
  二、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的新概括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大党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的新概括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这一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的新表述、对这一思想形成和发展路径的新阐述、对这一思想主要内容的新整合和对这一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新概括。
  (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新表述 
  前已述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的表述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拓展为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二十大既没有沿用党的十九大的概括,也没有照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表述,而是对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作概括进行了整合,作出了新的表述。整合后的新表述又有两种具体的表述方式:一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表述,即“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另一种是二十大党章的表述,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这两种表述虽然形式不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当然也就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两种新表述,都拓展了党的十九大所表述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同时既不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所表述的“等重大时代课题”相矛盾,又不完全局限于其所列举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从而为进一步拓展这一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预留了空间。
  (二)形成发展路径的新阐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原则。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也强调,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结党百年奋斗中“坚持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时,都重申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新的概括和总结,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从根本上说,坚持“两个结合”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毛泽东思想是通过“两个结合”创立和发展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通过“两个结合”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在“两个结合”中创立和发展的。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出发,对“两个结合”进行了深刻阐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必须“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总之,坚持“两个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是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路径。
  (三)主要内容的新整合
  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新整合,集中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前已述及,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概括为“八个明确”的核心思想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则进一步将其概括为“十个明确”的核心思想和作为“十三个方面成就”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创性思想”。正是以此为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合性概括,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最新、最权威的概括。
  在这一最新、最权威的概括中,“十个明确”作为核心内容,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座理论大厦的主体部分;“十四个坚持”作为基本内容,是对我们党不同阶段提出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系统整合和创新发展,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原则的科学概括和高度凝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实践中全面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推进伟大事业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其在指导各领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原创性思想”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因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彼此呼应、相互贯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立场观点方法的新概括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我们党之所以选择这个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适应了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不仅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角度,进一步提出“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要求,而且明确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原则要求并作出系统阐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和阐述的“六个必须坚持”中,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核心价值理念,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坚持自信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彰显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是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既是深刻理解这一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和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
  三、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定位的新确认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大党章不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整合性的新概括,而且对这一思想的历史定位进行了整合性的新确认。这种整合性的新确认,除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正式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外,新确认的其他内容都集中体现在二十大党章中。
  (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总体性的历史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概括了十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而被置于首位的就是:“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表明,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最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也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里所说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就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所以“行”,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政治论断基础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主要是因为:首先,这一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是新的;其次,这一思想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实现的主要任务是新的;再次,这一思想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和指导的伟大实践是新的;最后,这一思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是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关键在于这一思想指引我们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这是由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党章首先确认的,二十大党章再次予以确认。确认这一点,既揭示了这一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并进而揭示了这一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属性,同时也揭示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是在党的十九大后逐步提出和定型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直接采用这一表述来定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在修改党章时,又用这样的定位取代了十九大党章关于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定位。党的二十大再次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再次充分肯定这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的贡献,确认这一思想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所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而郑重地确立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在于这一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宽广的眼界审视当代中国和21世纪的世界,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作出了系统而科学的回答;根本在于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在当代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四)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重要定位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次明确作出的。党的二十大将这一定位写进党章,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确认,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确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与习近平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密切相关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资鉴作用,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在坚持“第一个结合”的同时,自觉坚持“第二个结合”,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这里想顺便说明一点,就是应该如何理解这里的“中华文化”。看到很多文章在谈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时,往往把这里的“中华文化”仅仅理解为中华传统文化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个人认为这样理解中华文化是存在偏狭的。这是因为,此种理解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而并非整个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事实上,中华文化不仅包括古代的传统文化或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应包括近现代以至当代的文化,而且我们所要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应该是当代中华文化的主流。习近平指出:“我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显然,我们今天所要铸就的“中华文化新辉煌”绝不可能是中华传统文化新辉煌,而只能是当代中华文化新辉煌。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绝不应该只是中华传统文化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而应该是也只能是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同时也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一再强调凝聚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这些伟大精神,因而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五)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党的十九大已经确认的,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保留了这一定位。确认这一定位,既揭示了这一思想的现实根据和实践基础,同时也体现出了习近平作为主要创立者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这一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从领袖与群众的关系看,这一思想是领袖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看,这一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党的十九大首次确认并为二十大党章所保留的定位。确认这一定位,揭示了这一思想除了是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关系,即它仍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众所周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 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并写入党章。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确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同时,又分别确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第三个历史决议”之所以在用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后连用了两个“新的飞跃”,而没有接着使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和“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肯定是有所考虑的。再联系到党的二十大在修改党章时继续保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个人认为,较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实现了“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当然也实现了“新的飞跃”。但是就这两次实现“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形成的历史阶段而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这一整个历史阶段中的两个不同时期;就这两次实现“新的飞跃”理论成果本身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作为在同一历史阶段的两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同一主题的两大理论成果,能否构成两次“历史性飞跃”,确是需要审慎斟酌的。
  这里,我还想提出一点个人的想法,即可否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以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这样它不仅包括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若能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定位了。
  (七)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并为党的二十大再次确认的定位。这一定位,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统筹“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践证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写进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且强调“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二十大党章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发展
  党的二十大既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对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定位进行了整合性的新概括,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明确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命题和战略要求,而且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本身就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典范之作。报告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新阐述与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谋划,特别是其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也应该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首次明确提出“三个务必”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导语部分,在提出大会的主题之后,紧接着就明确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三个务必”。众所周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创新发展,其中第二个务必就是对“两个务必”的集中概括。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明确提出“三个务必”,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的深刻把握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包含了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彰显了我们这个百年大党新时代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二)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述。一是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二是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三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包括重申了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及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四是强调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其中的很多具体内容虽然并不是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的,但是,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进行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无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理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作为“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之一的“建设什么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国之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对推进事业发展作出新部署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涉及经济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安全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以及外交工作等诸多方面。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用11个专章分领域作出具体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科教人才发展方面,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法治建设方面,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安全保障方面,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强调“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在祖国统一方面,强调“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在外交工作方面,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11个方面包含着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是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行动纲领。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特别是鉴于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据此,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总的目标要求,并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和“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7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其中也有诸多新观点、新提法、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如明确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新理念,“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的新论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新思路,“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的新要求,等等。所有这些,进一步回答了作为“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之一的“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党之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文章来源:《党政研究》2023年第2期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