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刘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8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强调“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同时,又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性发展。
  第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创新性发展。如何看待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蕴。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汲取中华民族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智慧,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第一,“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论断讲清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从“辩证统一体”到“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跃迁,从哲学存在论角度超越了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两种极端。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真正解决的新路径。第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从生态兴衰的视角谈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进一步丰富了关于人类社会史和文明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创新性发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科学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开辟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崭新境界。在指导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首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习近平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其次,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在回答和解决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再次,强调知行合一。习近平强调:“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知行合一论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
  第三,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性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事物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揭示了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思维方法的深刻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习近平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把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提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同时,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从理论上讲,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就是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认识和处理问题。与之相对,任何机械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都是形而上学的。这些思维方法,不是简单的思维技巧,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的创新性发展。
  第四,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创新性发展。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各种事物“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致力于揭示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观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理念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发展动力、发展要求、发展标准、发展环境、发展价值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在发展道路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和理论,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垄断,拓展了世界现代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实现现代化发展又不希望照搬欧美发展模式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发展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在发展目标上,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既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也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新模式,开辟了人类走向“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的现实途径,成为引领时代变局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第五,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与以往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是为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指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关系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首先,用“初心论”深刻阐明“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次,用“人民—江山”深刻阐明“依靠谁”的问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守稳“人心这个最大政治”,才能掌握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再次,用“答卷人”科学定位“我是谁”的问题。“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对时代问题的解答成效,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
  第六,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世界历史高度分析了人类社会存在过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共同体(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等),并前瞻人类最终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即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人类解放的立场,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等同于马克思所讲的“真正的共同体”。但是,二者有着思想渊源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通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对当前人类文明面临难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反映了对当今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的深刻哲学思考,为处于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提供了“普遍交往”的新答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
  当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了在上述各个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文化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丰富和发展。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体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