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林善炜: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8-24
字体: 打印
分享:
  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科学研判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思想、新论断与新战略,为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
  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承启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艰苦卓绝的海洋开发实践,根植于发端于习近平长期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福建工作时对海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根源于新世纪客观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背景。
  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形成,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首先,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汲取了中国优秀海洋思想文化中丰富养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官山海”思想文化和郑和的“造大船,驰骋大海”海洋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孙中山的“海权兴国”思想,是中国优秀海洋思想文化与当代中国海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次,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观为理论基础,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海洋观。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了海洋所固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强调是远洋航运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分析了航运业与工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强调海军是维护殖民地与航道安全的重要保障。这些海洋观成为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再次,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是在全面总结中国特色海洋实践经验,继承并发展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有关海洋工作一系列思想观点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毛泽东高度重视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特别关注中国海防事业的发展,强调“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体现出他捍卫祖国领海主权的决心。邓小平准确把握了当时的世界形势,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海洋观,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海军,并打开国门,面朝大海,发展经济。江泽民提出了建立海洋合作安全模式的新主张,胡锦涛提出了建设“和谐海洋”的理念。历届领导人的海洋观,为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源于他长期在沿海地区对海洋开发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他长期实践的积累与升华。首先,在市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在厦门主持编制的《厦门市1985—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要把厦门建设成“海港风景城市”,并积极探索在厦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战略构想。在宁德,习近平提出“以海治贫”的海洋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宁德的海洋资源,大力实施“耕海牧渔”,狠抓外海捕捞,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靠海吃海念海经”[1]。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强调福州要发展,离不开海洋开发,必须把海洋开发摆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构思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框架:以海岛建设为依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实施海洋开发的“三个一”工程,使岛、岸、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提高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其次,在省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习近平把统筹陆海生态文明实践作为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强调福建“突出抓好海洋综合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两个重点”[3]。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明确把原来浙江省所确定的“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升格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并把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纳入“八八战略”的总体框架。再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长期的沿海工作经历,培育了习近平深厚的海洋情怀,在更加宏大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下,习近平庄严宣告“建设海洋强国”,把“海洋强国”写入党代会报告中,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就海洋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亲力亲为抓海洋强国战略的执行与落实。
  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客观的国际国内形势背景。首先,我国的海洋利益日趋广泛。目前我国陆域经济发展面临瓶颈,资源能源需求和发展空间以及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大,必须改变传统陆域发展思维,从国家成长高度和国家战略利益视角审视国家未来发展与海洋的关系。我国日趋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必须向海进军,向海图强,争取和实现发展利益的新的战略空间。其次,我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效果显著,海洋科技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海洋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海洋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我国面临海洋强国战略压迫。我国海洋安全环境和维权形势复杂而严峻,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对海上邻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加大施压力度,并强化军事同盟,不断挑起事端,对中国的合法海洋权益进行挑衅,对中国形成的新的战略压力,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发展安全的现实,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最后,我国海洋困境日益增多。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海洋污染、海洋灾难、海盗等多种海洋困境都是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必须寻求科学的海洋战略理论体系和合理的海洋发展战略部署来妥善解决此类海洋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正是基于这样的复杂背景,党的十八大适时地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吹响了“集结号”,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吹响了“出征号”,党的二十大又进一步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吹响了“冲锋号”。
二、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系统架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时代高度、历史高度,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共同构筑起全面经略海洋的“四梁八柱”,其核心内容包括一个战略目标、四条战略路径、四大战略基石。
  (一)战略目标
  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基础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国家发展利益和对战略形势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洋强国梦”,是习近平“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西方海洋强国的成长历史,正是海洋滋育了西方文明,海洋成就了强国的崛起。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进入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指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4] 他多次提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发展利益、共同利益等,并强调海洋事业“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发展,关系我们国家兴衰安危。”[5] 正是基于国家发展安全和现实需要形成的海洋意识觉醒和战略自觉,习近平提出要“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目标指向。
  (二)战略路径
  战略路径就是实现战略目标的路线选择。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具体的战略路径,不仅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逻辑动力和有效途径,也彰显着习近平对海洋事业繁荣昌盛的信心。
  1. 依海富国。海洋蕴藏着丰富且品种繁多的资源,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6]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升级亟须在陆海统筹、海陆一体的海洋国土观的指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海洋资源开发与陆地资源开发的关系。要转变以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传统理念,贯彻“海洋经济是陆海一体化经济”的理念,坚持统筹海陆资源综合开发,充分利用海洋、陆地资源来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对陆地资源的开发能力和水平。要促进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海陆一体化的资源,不断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海洋新业态、新产业、新产品。
  2. 以海强国。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这是世界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重陆轻海”的思想阻碍了我国与世界近代权势变革的历史机遇相接轨的机会,并遭遇了西方列强海上入侵的耻辱和苦难。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转向海洋,向海图强。向海图强,首先是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回顾海洋发展历史,世界史上的强国实际上都是海洋经济强国。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向海图强,要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从大航海时代的海权竞争,到当今的全球海上战略的角逐,历史和现实启迪我们,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海权竞争的主动权。要强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前瞻技术。再次,向海图强,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历史证明,海洋安全是陆地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安全和利益。
  3. 人海和谐。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从远古到近代,海洋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地位更加重要,但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污染、海洋灾害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处理不好海洋开发与海洋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可能受到影响和制约。全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关乎人民的福祉和民族未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治理海洋污染和防治海洋生态环境灾害的根本途径。要尊重海洋、顺应海洋、保护海洋,把海洋资源节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自然恢复放在首要位置,推动海洋开发活动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全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绿色发展。要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全民族海洋意识,正确认知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实现人海和谐和良性互动。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秉承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的总布局之中,才能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4. 合作共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和平时期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强大的国家”的重要标志。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等合作日益紧密,一个更加注重和依赖海上合作与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加强海上合作是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济联系、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危机挑战、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有效途径。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大力倡导在多边框架下解决全球性海洋问题,摒弃传统的海洋扩张霸权思维,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有效拓展双边、多边和区域海洋合作空间,为国际社会提供多种公共产品和治理海洋的制度设计。要着力于构建广泛参与、代表性强、合作共赢的国际海洋治理新格局,推动各国在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下,相互尊重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三)战略基石
  发展海洋经济、创新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四大基石,也是海洋强国战略在各领域、各维度的战略支点。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1. 发展海洋经济。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陆域资源短缺的唯一选择,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当前,沿海国家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国际组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从我国来看,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依托。习近平强调:“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7],“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8],“只有做大海洋经济,才能做到‘依海而富’”[9]。因此,必须立足于陆海资源的互补性、陆海要素的协同性和陆海产业的互通性,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将陆地和海洋进行整体部署,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发展海洋外贸外资,发展沿海港口经济,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沿海经济带为主战场,“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有所突破”[10],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2. 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是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和要害,海洋强国崛起离不开科技的研发与运用。提升海洋科技实力已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发达国家经济主导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关键举措。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国的主要标志。我国海洋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深海极地探索、海洋装备体系化发展等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习近平认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要“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11],“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12]。他特别强调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13]。着力突破海洋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瓶颈,建设高水平海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自立自强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3. 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海洋保护着人类的家园,健康的海洋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压舱石,人类开发和探索海洋,最好的状态莫过于“以海强国,人海和谐”。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重视海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14],“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15]。要大力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不断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地网络,建立以国家生态公园为主体的海洋自然生态保护地体系,尊重自然,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4.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强大的海上力量是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硬实力保障,运用海上军事实力是海洋强国获取海洋利益的基本手段,也是保障国家海上安全、维护海权的基本保证。海防空虚,海军建设与发展落伍,是中国近代丧失国权的重要原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海洋权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以史为鉴,新时代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权利益,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的海上力量,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为中华民族向海图强劈波斩浪。习近平曾经多次视察人民海军,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16],“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担起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历史重任”[17],要进一步加强海军现代化改革转型,加强联合作战体系建设。
三、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是在总体把握当前中国的海洋现状以及世界海洋总体趋势的前提下,总结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划时代的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对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是生命力。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海洋观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海洋思想,并根据世界发展格局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提出了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等海洋战略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海洋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海洋思想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内容、新方法和新思路,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海洋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的特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
  (二)丰富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体系
  话语权与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以马汉的“海权论”作为他们海洋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国际海洋的话语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海洋也成为西方各国进行军事力量争夺的势力范围。习近平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倡导和平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合作协商解决海洋争端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战略,形成了一套理念、一套方案,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与历史,明确了全球海洋治理的共同价值,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体系,也为和平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导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海洋事业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随着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以及发展空间和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大,向海要资源、向海要空间成为必然选择。而如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习近平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站在国家发展全局角度思考海洋的发展问题,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对进一步推进海洋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引领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顶层设计,为我国如何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也为其他发展中沿海国家走向海洋提供了新的价值观[18],为世界各国在新世纪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如何处理海洋争端,如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益思路。特别是倡导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直面全球海洋治理问题所提出的重要理念,不仅表达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立场,又显示了中国愿与各国共同维护海洋和平安宁的担当,也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外交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的宏伟使命和博大胸怀。[19] 为世界各国解决海洋争端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世界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文为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从“海上福州”到“海洋强国”研究》(项目编号:FJ2020ZTB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理论视野》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