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韩振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6-28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在4月3日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内涵?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搞清楚这些重大问题,对深入开展好这次主题教育、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前提。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上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世界观指的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指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也就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方法论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做”“怎么办”的问题。一般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内在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方法论。同样,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认识和处理问题,也往往取决于受什么样的世界观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关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论,它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世界“是什么”“为什么”,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释世界或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揭示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它包括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有机统一的。从揭示世界和社会历史的本质与发展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属于“世界观”,而从如何认识世界和怎样改造世界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又体现和转化为方法,属于“方法论”。任何把世界观和方法论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精髓要义就是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具体内容之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概括并提出的具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揭示和回答重大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视角,我们可以称其为世界观;从揭示和回答如何认识和解决重大时代和社会问题的视角,我们又可以称其为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以及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这样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
“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除了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大命题之外,还系统概括了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主体论、人民创造论、人民价值论、群众观点论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维护人民利益,实现人民共享,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尊重客观规律、发挥内因决定作用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坚持自信自立,要求我们必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在重大政治和原则问题上有定力、有主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否定观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守正创新,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结合新的实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矛盾论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必须聚焦我国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重大问题,聚焦事关战略全局和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要不断聚焦新时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等,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办法。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协调发展、辩证统一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坚持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必须善于把握好部分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微观和宏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辩证关系,学会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观和人类文明观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视野”“天下情怀”方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胸怀天下,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来认识和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了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于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其内在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体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要求”;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观和人类文明观的根本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应具备全球视野、天下情怀的“使命要求”。
“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还强调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这里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内在逻辑?
基本内涵各有侧重
  正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深刻认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立场,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由于所持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人员、不同政党往往有不同的立场。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正确选择和坚守自己的立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提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新时代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
  观点,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由一系列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构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四个自信”、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重要观点。
  方法,指的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或法则。马克思主义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仅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等,就是具有思想方法意义的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等是具有工作方法意义的方法论,坚持战略思维、坚持底线思维等是具有思维方法意义的方法论。
深层意蕴彼此相融
  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必须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这些立场观点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之间具有彼此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坚持人民至上,从世界观层面来说,人民至上所包含的人民主体观、人民立场观就是一种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只有站在人民立场上,发挥人民主体力量,才能有效发挥好人民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从方法论层面来说,坚持人民至上又是一种方法,只有在实践中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评判方法和评价标准,才能真正把坚持人民至上落到实处。坚持自强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也莫不如此。
思想体系有机统一
  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属性,又具有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融通的重要特点,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其中的立场,是这一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和关键,有什么样的立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立场决定和影响观点与方法;观点是这一思想体系中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核心内容,方法是这一思想体系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基本方略。三者内容互补,相得益彰,有机统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为我们正确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与精神实质提供了基本遵循。
  (作者简介:韩振峰,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4月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