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黄海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的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23-06-12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复苏脆弱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的经济转型,尤其关注如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为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
  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难点:一是资源消耗增长过快;二是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三是资源再生化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找到一种新的经济转型的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来部署相关工作。所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从经济体制、社会治理、国际合作、社会活力、公平正义、执政能力方面作出了表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同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构成这一精髓的是习近平关于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文明理念的重要论述和科学判断,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其“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的理念延伸、“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以及气候治理与“双碳”目标的系列论述。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后来经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两山”理论,成为指导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国策。从生态学的角度讲,“绿水青山”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系统整体性概念,这里的“青山”就是植被良好的意思。没有植被就不是青山,没有青山就没有绿水。所以,要有绿水必须有良好的植被覆盖。说到底,要想有一江绿水,就要建设和保护好江河流域的植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视角提出的重要理念,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
  气候治理与“双碳”目标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双碳”目标不仅是国际气候谈判和气候外交的需要,也是国内实现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早在2009年,我们从气候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全球化石燃料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收支进行了国别研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的减排方案及承诺目标、全球减排目标、减排基准年、我国碳排放峰值年及生态系统碳汇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后来,我们对我国的碳达峰进行了预测,指出我国将于2023-2030年间达到碳达峰,这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排放情况比较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第一,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第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第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第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第五,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第六,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七,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处在全面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三个要点:第一,从逐利经济向幸福经济的转型,在这个时期不仅要追求利益的单一目标,还要追求在经济创造过程中本身所体现的幸福;第二,从排他经济向包容经济的转型,不是只有部分的群体,而是社会全体都能够享受发展的成果;第三,棕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领导力的角度来看,如何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有三个要点:第一,“两高一低”(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向“两低一高”(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转型;第二,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第三,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转型。
  过去,联合国把绿色经济之前的经济模式称为棕色经济,也称黑色经济,它是指经济的增长紧紧依靠石化资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它会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阻力。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弃物排放,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经济方式。绿色经济再向前发展,我认为将进入金色经济,也称阳光经济。它是指经济生产过程中选择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作为能源供给的一种基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三种经济形式都有其对应的具体形态。比如棕色经济对应的是物质经济,如煤炭、石油,我们称之为物质化。绿色经济对应的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循环经济是资源循环的减量化。金色经济对应的是生态经济,以高科技作为支撑,强调的是风能、光能、热能等非物质化资源。如此经济转型特征的变化,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更多的人会关注环保、关注幸福,越来越多的人会投身于慈善、公益,幸福健康将成为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时代主流,也成为社会的价值,这种经济的特点就跟过去的经济时代有大不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善经济时代”。
  所谓的“善经济时代”,是一个近年来兴起的新概念,是指以社会服务为基本市场,以社会价值为开发对象,将现代慈善、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三者相结合,引领经济价值走向质的提升的时代。在善经济时代,社会价值开始引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支持经济价值,是“善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它开发人类的善,大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的社会组织将对整个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新的一种生产力。
  “善经济时代”需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从商业上来说,企业逐利而发展。但在“善经济时代”,企业要发展、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交汇点上,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企业必须要注意开发社会价值,特别是注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早已离不开企业。在有些经济学家的观点里,企业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成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倘若一个企业做好社会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它将为社会创造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强则国强,企业富则国富;企业雄踞于世界,则国雄踞于世界。一个良好的商业准则、商业道德的模型,就能对维护社会的安定提供良好的约束,让企业在安定的环境中为自己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
  那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下,未来社会的发展情形是什么?针对社会而言,我们要满足所有人基本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大量减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人数,从而保证和谐、安全、和平的发展。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减少全人类的生态足迹,不要影响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建立繁荣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但同时要尊重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限制。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新冠疫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地缘政治冲突频繁、贫困饥饿形势加剧、各国之间和国家内部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仍然突出。在当前的世界秩序中,中国已经是重要的参与者。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中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两个概念后被合称为“一带一路”。中国应该站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通过“一带一路”的创新性举措,调动全球各方优势产业和资源,促进世界的经济文明发展与交流。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BRI)提出以来,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作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绿色、开放、廉洁理念,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饱受挑战的“全球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创造了新机遇。
  中国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项目拓展至中国西部较不发达的省份,从而解决其国内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一带一路”倡议还为钢铁和水泥制造业等建筑相关行业在“一带一路”地区的盈利创造了机会;中国企业还可以从新市场、资源和“一带一路”国家相对较低的经营成本中获益。随着中国投资海外项目及其体制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中国也有信心并有意愿分享其发展经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目的是增强区域互联互通、促进中国国内发展。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互利共赢合作,中国同参与该倡议的其他国家将共同获益。2021年6月,在“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中国等29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开展国际合作以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经济复苏,促进疫情后的低碳、有韧性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发展红利及潜在机遇。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现场,“一带一路”也成了热词。
  中国通过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区域和全球公共物品,“一带一路”倡议(BRI),体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头羊角色,体现了其在全球层面的坚定领导力。疫情前后国际局势变化,中外投资合作政策不同以往,需要认清形势,适应变化,总结合作经验,创新合作思路;各行各业专家需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国际经贸发展,打造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总之,“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
  被誉为“世纪项目”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旨在提升跨大陆的连通与合作,计划将动用数万亿美元,投资在包括水坝、铁路和港口在内的众多跨国商业项目上。然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不仅限于其经济作用——其覆盖范围之广,促使各国政府必须加强措施保护地球濒危资源及应对气候变化。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在积极响应:中国已经就“一带一路”倡议确认了“绿色投资原则”,以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项目中,要建立绿色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塑全球贸易,并为所有参与方带来繁荣的项目。并且,我们看到事情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着实令人振奋。
  在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各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再加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企业越发重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全球参与方将齐心协力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回报,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地缘政治大变,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积极因素也仍然存在。中国要避免陷入美国军事全球化的误区,通过经济全球化,在“一带一路”的合作与交流中,主导未来的标准全球化,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以合资合营的形式“走出去”,与全球跨国公司结成广泛的联盟。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引领、创新合作、互利共赢、滚动实施”原则,主动加强与沿线国家标准化战略对接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
  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标准化组织联盟,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强化标准与政策、规则的有机衔接,以标准的“软联通”打造合作的“硬机制”,努力提高我国与各国标准体系的兼容性,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和有力机制保障。
  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标准化常设论坛,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标准化工作具有支撑作用,是“一带一路”顺利走出去的重要基础。标准与政策、规则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为互联互通提供重要的机制保障。
  国际生态发展联盟作为国际学术组织,英文简称为“EDUI”,寓意“益地友爱”。在中国作为环保部所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率先在全球倡导生态发展。通过近十五年的社会实践,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生态和绿色合作,在世界各地传播着中国的生态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在绿色发展的正面形象。
  在此,让我们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简介:黄海峰,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宣讲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