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余一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的形成理路及实践要求

发布时间:2021-09-06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意识形态问题有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解决了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基本问题,是科学的认识和实践的遵循。梳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的形成理路,深化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并指导实践,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过程中,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关于意识形态基础性、本质性一系列问题。

(一)地位: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发挥意识形态的思想保证和价值引领作用,保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以规定改革开放的方向、保证改革开放的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问题叠加交织并集中凸显,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势。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部分党员干部中“四风”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了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对此,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动摇所致,其背后说到底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论断:“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深刻阐明了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坚持并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用“极端重要”来形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认为其关乎旗帜、关乎方向,要求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二)任务:“两个巩固”、五项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现象,发现了一条普遍规律:“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都要坚持和巩固自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了意识形态“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方面,他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已经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距离马克思相去甚远,但整个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首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越来越多元多样的条件下,习近平要求必须“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以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努力巩固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

  为了完成好“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基于变化,着眼全局,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将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具体化,增强了实际工作的操作性。旗帜关乎方向,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聚民心就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引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持续前行;育新人就是要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兴文化就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久的文化支撑;展形象就是要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展示大国担当,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根本立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在涉及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和立场时,习近平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党性,这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是大的原则问题。在国外意识形态渗透愈演愈烈、意识形态斗争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尤其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党性原则,其“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继续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其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在新时代重新强调这一原则,就是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将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将坚持党的领导与维护人民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格局:统筹国际国内和网上网下的大格局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条件下,国际国内不可能完全分开,网上网下也难以隔绝。对于前者,习近平强调:“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一方面,当前的对外传播能力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严重不符,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掌握着国际话语霸权,他们长期以来对中国形成的刻板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软实力。因此,需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让国际社会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当今之中国,树立起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现代化需要继续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要加强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以及经济科技发展前沿的报道,以保持与世界同步发展自身。只有内外兼顾,两方面同时发力,才能够在把握世界大势中更好地认清中国、坚定自信,为中国发展“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对于后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重视网络治理,强调互联网已经构成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要求“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学会运用网络了解民意、掌握舆情、开展工作,提高学网用网管网治网的本领,以“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的形成理路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实际结合的产物。

(一)出发点:新时代意识形态基本态势的判断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的产生,首先基于他对现实意识形态态势的判断,首先着眼于解决当前意识形态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第一,意识形态领域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更为复杂艰巨的挑战。国内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假以各种面目出现,价值观念冲突在各种力量的裹挟之下偶有激化之趋势;国外西方国家在不断增强其意识形态渗透的同时,时不时发起公开的意识形态挑衅。遵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安排,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妥善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困难。

  第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可能影响安全的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的努力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但习近平同时也强调,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仍然面临着重大风险。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深层次利益结构的变动与各种意识形态势力的较量交织,一些偶发性社会问题引发重大意识形态事件的风险依然存在,必须时刻警惕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提前化解潜在危险,避免在根本问题、方向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第三,意识形态冲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呈现新特点。习近平敏锐地洞察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由大向强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新的国际格局演变过程中,一方面,世界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中国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在大国竞争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科技竞争、经贸摩擦背后实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大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具有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子,中国需要增强国际话语权,以彰显中国独特发展道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自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成以来便经历着不断丰富和发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得以形成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经典的表述:“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在对社会结构的说明中十分明确地论述了意识形态所扮演的角色及功能,在最根本的意义上阐明了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其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不断强调这一点的同时,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更完整地表达了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列宁把握住了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强调不存在任何非阶级或者超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无产阶级要以自身“科学的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系统阐述“灌输论”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认识,结合中国的意识形态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明白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重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明确强调意识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起着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在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同时,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发挥对改革开放的方向导引和价值引领作用,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基本边界。此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框架之内结合不同阶段实际,在具体内容和工作方式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认识。

(三)历史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经验教训

  意识形态尽管发挥着“第二性”的作用,但其涉及的是方向、旗帜等根本性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往往其他方面的工作能够事半功倍,而意识形态方面出问题,社会主义事业就可能前功尽弃。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举措,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诸如,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及方式方法要保持与时俱进,思想问题要结合着实际的利益问题一起解决,等等。对此,习近平曾经指出:“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反,苏共作为一个曾经执政七十余年的大党老党,由于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忽视而造成社会主义事业出现重大挫败直至亡党亡国。对此,习近平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论述:“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正视这一问题,始终绷紧这根弦,避免犯类似的历史性错误。

(四)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将意识形态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吸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适应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和宪法,兴起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的热潮,加强对新思想的学理阐释和宣传教育,推动这一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针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从其安身立命之根本的角度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并取得重大成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涉及到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同时着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用中国梦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基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彰显文化自信;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和话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国际社会展示客观、全面、立体的中国;等等。

  这些重大决策和举措,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使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发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这些努力和伟大成就,构成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的重要实践基础,反过来又指导着意识形态实践取得新的成就。

三、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是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高度概括,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按照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重要论述观的指引,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努力。

(一)首要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应而生,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并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体会其系统性、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在把握其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要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精神追求,而且要用其中所包含的新理念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来指导各项工作,将其作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使伟大理论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需要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建立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在涉及根本、关涉长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有集中论述,具体内容还会随着具体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必须坚持在关键节点开展主题教育、专题教育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建立新思想学习教育常态化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将新思想的学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国民教育体系,有效推进“三进”工作,让学习新思想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在涉及到的众多事项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问题,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意识形态工作就有了最基础的保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典型表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以往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已经开展过比较成功的制度建设,当前明确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就是以制度建设的方式去完成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解决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问题,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从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员教育培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着手,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依照《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规范理论学习、党员教育、阵地管理等工作。意识形态根本制度要落地生根,尤其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举措,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重要体现”。

(三)抓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意识形态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找准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抓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就是解决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新挑战的重要抓手,也是完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使命任务的重要抓手。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涉及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才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各种风险矛盾更为突出,意识形态工作将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必须继续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在网络信息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是影响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的战略部署,意识形态各条战线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凝练能够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需要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入手,结合受众利益诉求、思想状况的变化,创新国内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在深入人民群众中、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同场较量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结合当前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向国际社会介绍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

(四)重中之重: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互相竞逐的主要平台,成为各个国家极力争夺的意识形态主战场。面对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认识。他强调,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将做好互联网建设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改革创新之精神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变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大增量。

  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坚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导向,坚持走网上群众路线,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掌握广大网民的实际利益诉求和思想状况变化,提高党员干部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让互联网成为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一方面,要在掌握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确保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以合乎网络传播特点的方式及时上网,创作更多反映主旋律、彰显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要优化传播策略,创新话语表达和网络呈现方式,突出可视化表达和互动传播,将原本严肃的“大道理”以富有时代特色的方式传播出来,以贴近网络的方式占领网络。

  从对网络的管理和使用的角度而言,既要抢占网络高地,建设并牢牢守住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打造全媒体矩阵,又要坚持网络伦理教育与依法治网相结合,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培养健康用网方式,还广大网民以清朗的精神家园,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抢占更大网络空间。与此同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及预判,及时防范并化解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风险与矛盾,在涉及到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并善于开展网络斗争,争夺网络话语权。

  (作者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理论视野》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