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周利生: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与贡献

发布时间:2021-09-01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承继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及其阐发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把握历史方位、分析时代特征、解决时代问题中形成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并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创性思想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性展开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与理论逻辑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就从哪里开始;思想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既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也有其相对独立性,“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也不例外。因此,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发展,就要从其思想发源地及其理论基础出发,既要厘清它对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的坚持和运用,也要揭示它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进而阐释其理论渊源和理论逻辑。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改革思想

  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提出系统、完整的改革思想,但他们给出的重要提示、关键论述和宝贵思想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不断改掉那些不符合变化了的国情、时代诉求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从而为走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提供制度支撑。这就是马克思所阐发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具体呈现。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明确指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结合实际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就不能继续前进。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认识到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从俄国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每前进一步和每提高一步都必定要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包含着对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改革的三位一体的系统思考”。列宁的探索更为重要的启示在于,要根据具体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以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以教条化、模式化、固定化的思维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也只有通过一系列符合实际、相互衔接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和宝贵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普遍规律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规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既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诸多领域和方面积累了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宝贵经验。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比较明确地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强调“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要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立志改革的人,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为改革和建设我们的社会而无所畏惧地奋斗”。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光辉思想,提出“以苏为戒”的改革思想,使用了“调整”“改变”“改进”等具有改革含义的主题词。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毛泽东通过“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分作出了独创性的回答,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或者自我调整得到解决,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成熟。在改革的原则方面,毛泽东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革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若干具有开拓性、独创性的设想,这些重要论述虽然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改革思想,但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启动、顺利推动、纵深推进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认真比较毛泽东与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论述,我们就会认识到,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论断、观点和思想作出的重要理论准备及其开辟的理论思路、确立的理论原则,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宝贵经验的总结。

  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深化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改革的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既有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所产生的界限就凸显出来。而要突破这一界限,必须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改革,进一步激发制度活力,增创制度优势。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对改革的必要性和性质、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改革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刻阐释,在推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改革思想。关于改革的必要性,他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等。关于改革的性质,他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某些细枝末节的修补,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僵化的旧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任何背离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都是极端错误的,绝不能陷入西方国家设计的陷阱之中。关于改革的目标,他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战略思想,强调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最终“赶上时代”。关于改革的内容,他强调“要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并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关于改革的方向、保证和依靠力量,他强调:“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并明确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改革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这些重要论述确立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基本框架、重要原则,为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开启全方位的经济领域改革,将改革开放成功推向21世纪。江泽民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改革作用,指出:“没有改革,我们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改革的决定性作用既体现在对当前重大问题的化解,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也“要为下世纪(即21世纪——引者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接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深刻阐释了“十个结合”的基本经验,强调“改革任重道远”,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这一时期,改革的领域持续拓展,改革的力度持续加大,逐步形成了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格局,不断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既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纵深推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与生成逻辑

  改革永不停顿,发展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在于它“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置于一定历史情境之中,精准把握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实践。这是因为,社会历史情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的具体性,作为理论发源地的实践必须同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结合起来,才能够准确把握理论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革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展开,为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顺应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在新时代历史性展开的运动过程,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于,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交织叠加、错综复杂。一方面,速度与质量的权衡、活力与有序的把握,两难甚至多难情况考验着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国家治理能力,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问题、因应挑战、继续前进;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固化板结,昔日的改革推动者有可能会成为今天深化改革的反对者,由此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源性阻力。这就是说,必须继续推动改革。“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新时代,中国改革“要不要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着眼于担当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同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起来,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最新实践,经过充分调研、深思熟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复杂性的综合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领域,涵盖思想、理论、制度、体制机制等层面,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从理论上科学解决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动力源泉问题。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紧密相连

  在改革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内在地要求改革理论和政策要不断突破、有所创造。改革实践的持续展开和创新探索呼唤理论创新成果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提出。

  调查研究是形成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的第一次国内调研就选择前往有“改革开放前沿”之称的广东省,其主要意图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准确把握我国不断变化的具体实际,并据此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之后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可以说,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正式破题。

  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改革实践,更好地纵深推进全面改革,习近平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开展了14次国内考察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与理论阐发,直接推动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形成。回答“要不要改”的疑虑,他强调“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担当党的历史使命,实现民族复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大气力解决体制机制弊端”。针对“往哪里改”的困惑,他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怎么改”的课题,他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提出正确处理改革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等等。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初步成型

  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形成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找出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透彻辨析,科学厘清并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通过集中全党智慧,精心擘画改革宏伟蓝图,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通过半年多的征求意见、专题讨论、调查研究和反复修改,《决定》立足中国具体实际,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为新时代中国改革明确了方向、厘清了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4.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历史性展开中日益成熟并得到系统阐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8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方案、抓统筹、督落实,运筹帷幄,对改革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把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从提出改革任务、制度建设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的“两个聚焦”,到指明改革要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两个方向”,从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到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谋划改革精准发力、精准落地……党中央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到重要位置,统筹衔接关联改革,合理安排改革进度,实化细化改革成果,先后审议通过了365个重要改革文件,出台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并精准把握重大改革的次序,不遗余力地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由此,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处处涌动着改革的春潮,改革整体效应日益凸显。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得到了更加全面、系统的阐发。 

 

 

  可以说,在推动新时代改革的生动实践中,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更加理论化、体系化,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由于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日益完善、成熟。

  5.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继续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崭新内涵,指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一是提出“改革开放初心和使命”的命题,使改革开放同党的初心和使命耦合、链接,强调继续推进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阐释改革开放对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二是强调全面总结改革经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善于总结经验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色,既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也要求我们着眼当下,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和积累的改革的新鲜经验总结好,为继续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标定新时代改革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坚持历史思维和战略眼光,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四是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着眼于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协调,党的十九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

  五是实现精准改革。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实现精准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既要直击问题要害确定改革方案和举措,也要因地制宜精准落实改革方案和举措。

  六是提出改革开放精神。习近平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营养,运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深刻发掘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精神价值,明确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三、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地位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谨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进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动力之源;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阐述和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本可以发现,“改革”是这一思想的主题词、关键词、高频词,宛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可以发现,全面深化改革在这一思想形成发展中具有很重的分量,嵌入在“四个伟大”之中,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融汇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之中。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中第四个明确即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个坚持”中第三个坚持即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精神和原则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密不可分。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伴随着这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深化改革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思想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在一定意义上说,不理解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就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精彩篇章和最新发展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了从改革实践中来,又回到改革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指导改革实践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必将随着实践的历史性展开而与时俱进,从而不断赋予自身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正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的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最新篇章,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基本原理,也从基本原理、重要思想、重大论断、主要观点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在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中的地位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一旦生活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时期,由一定阶段进入另一阶段时,它就开始受另外的规律支配。”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时代方位”,尽管总体上看仍属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对以往理论的坚持,但更是对以往理论的集大成,是带有超越意义的发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仍需跋山涉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意义更深远,必然要求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以说,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把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到新的高度。

  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专门论述社会主义改革,但却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革命和改革。这两种方式的交替运行和螺旋式行进构成社会发展的逻辑结构。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有句经典的名言:“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指导社会主义改革的宝贵思想财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就面临着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不断以自身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前进,又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并在这样的实践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注入时代活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改革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