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辛向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几点理解

发布时间:2013-11-08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时代特色如何理解?这一特色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这些重大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了时代本质的要求

  1、时代本质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大过渡时代

  我们处在什么时代?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改革的时代,有的说是创新的时代,有的说是知识经济时代,有的说是大数据时代,有的说是后危机时代,有的说是新帝国主义时代,有的说是全球化时代,有的说是互联网时代。

  从本质上讲,我们的时代既不是所谓信息时代或者互联网微博时代,也不是什么后社会主义或者后资本主义时代,而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时代,是资本主义逐步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时代本质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成长、壮大都是与这一本质紧密相连的。离开了时代本质要求,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的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历史进程。即使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出现诸如苏联解体这样的严重曲折,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时的讲话中,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历程中得出结论说: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从这个总趋势中吸取了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时代主题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时代主题的变化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点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并把这一判断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党的十八大在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同时,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求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国际组织都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自己的职责。社会党国际第24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8月30日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开幕,超过400名来自全世界1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大会的主题“一个新的国际主义和一种团结的新的文化”,大会围绕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和平、可持续发展与合作进行了讨论。(社会党自身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2013年武装攻打叙利亚问题,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谋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上很多大国都把发展置于突出位置。俄罗斯总统普京2012年12月12日在克里姆林宫向俄联邦会议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十分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普京表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以及培养高科技人才是提升俄罗斯经济的主要手段。2013年2月6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新春致辞中指出了国家间合作的意义:中英两国间的共同合作也开展了新颖和更具创新的一页,“我期待与中国领导人和华人的紧密合作,来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2013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讲重点强调经济议题,提出应通过改革税收制度、鼓励制造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措施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为确保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奥巴马重点突出了制造业的重要性。他说,美国制造业在过去3年增加了约50万个工作岗位,卡特彼勒、福特、苹果等公司正将工作机会带回美国。他呼吁通过税收杠杆鼓励制造业岗位回流。此外,奥巴马还宣布新建3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在这里将与国防部和能源部合作,把被全球化大潮抛在身后的地区重新打造成全球高技术产业中心。他呼吁国会迅速行动,在全国创设1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确保由美国来孕育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南非总统祖马2013年2月14日在议会发表国情咨文,宣布了南非政府“2013年行动计划”,该计划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经济全球化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时代本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时代主题的变化不意味着时代本质的变化)

  (1)经济全球化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消失。

  (2)“人权高于主权”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通向新奴役的道路。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中特就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取得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把握了时代特征的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是体现国际规律、世界价值的时代特色,不是离开世界文明进程的固步自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站立在了经济全球化的潮头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上讲,中国已经成为名列世界贸易额第一的国家。美国商务部2013年2月8日发表的贸易统计显示,美国2012年的商品贸易总额为38628亿5900万美元,比2011年增加3.5%;而根据中国海关2013年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增加6.2%,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上讲,中国会为世界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从2010年的后5年,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消费结构将继续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2010到2015年间的5年中,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10万亿美元,这将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

  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力度上讲,中国企业和中国人会不断走出去,为很多国家带去投资和消费能力。201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44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2012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超过8200万人次,海外消费额高达1000亿美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与政治民主化相向而行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

  政治改革上还是有作为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世界科技革命作为发展自己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世界科技革命的命运紧密相连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以及特征、属性,就不能离开对时代本质、主题和特征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紧紧抓住这一特色,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科技革命有利于社会主义,还是不利于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科技革命。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中特的发展完善的重要因素。中特的成熟定型,计算机技术、潜龙号、蛟龙。

  认识中特的本质特征属性离不开时代特征的把握,中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过去、现在和未来。

  (此文为作者2013年11月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网络编辑:岚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