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杨莘:学习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笔谈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2-11-12
字体: 打印
分享: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加以论述。在报告稿中,“道德”一词多次出现,彰显了党中央对加强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道德建设的成就

 

胡锦涛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这十年,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道德建设问题。十年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进程中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有力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准,让道德建设内化为全体公民自觉的行动。

 

经典作家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特别是将这一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过去十年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大亮点所在。荣辱观的作用,在于决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不仅生产力要发展得更快,精神文明尤其是社会风尚也要搞得更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关键是要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道德领域,无论是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都应当要旗帜鲜明。

 

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意见》将当前弘扬雷锋精神总结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五个基本方面。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予以审视和对待。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理直气壮地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并以此为重要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先后作出了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了郭明义等一系列可亲可敬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推动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十八大报告对道德建设的若干重大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突出了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对未来我国道德建设提出了四点重要部署:

 

——报告中“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指出了道德修养的“四位一体”性,其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可以承古袭今。

 

——报告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强调了社会氛围和社会风尚对公民道德品质的塑造。

 

——报告中“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突出了“诚信”这个道德建设的核心

 

——报告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我们党的一大法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此外,在报告稿的其它部分中还两次提到道德建设问题。一是在谈及教育工作时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是在论述党的建设方面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道德具有教化人的显著作用,教育的“以德为先”体现了我国教育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党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份子,其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一个突出的表征在于能够模范地遵守道德,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好榜样。因而这两点这也是我们应当加以重视的。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重视的两大问题

 

一是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经典作家生活的那个年代,他们所看到的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严肃的道德正濒临消失的危险,而肉欲却妄图把自己捧得高于一切”[2]。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生产力搞上去了,但由于其道德观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因而在本质上是劣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有主体还是私有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道德这个上层建筑的优劣。前文所述的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其产生的现实土壤是社会主义,她与各种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锋精神本质上姓“社”不姓“资”、姓“公”不姓“私”。不克服和改造资本逐利的本性,不消灭人剥削人、尔虞我诈的社会制度,人与人的关系必然处于紧张对立的关系之中,就无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谈到了“制度自信”这一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包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能造就公平与和谐,也能使得社会主义道德先进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道德。

 

二是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前突出地要把“马列主导”归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所进行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我们所培养的具有高素质公民,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全民族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对共产党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能够有效地增强公民道德水准。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全体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德,而不是与其它社会制度相联系的道德,才能够真正教育人民崇尚真、善、美,提高其道德素质。

 

(杨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副书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5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67

 

网络编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