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2-01-09
字体: 打印
分享:

  邓小平1992年1-2月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至今已经20年了。“南方谈话”内容丰富,其要点之一,就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号召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南方谈话”的这一精神一直,并将继续指引和鼓舞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关键

  过去,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角,紧紧抓住社会主义要优越于资本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这个根本,将对问题的认识推进到本质层次,其核心要点有两条:

  一是要比资本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他说:“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

  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资本主义发展中所曾发生的种种弊端,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消除两极分化。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紧紧抓住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历史作用,但他们同时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给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带来的深重苦难。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中找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深重苦难的根源,揭示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同时,他们通过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这就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他们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归根到底,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摆脱苦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把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聚焦到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既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上来,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极大地推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改革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两个问题上:

  一是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树立了 “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是使人们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就要搞计划经济”等传统观念,从而为深化改革,确立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立了思想前提。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够格的、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有其深刻的意义。

  我们知道,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经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的设想,即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体制等都是在对社会主义的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的这些思想,可以称之为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石仲泉曾这样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于当时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经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夺取政权之后,以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来建设他们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可以“将之视为那个时代的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模型”。

  然而现实社会主义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比较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历史事实是,近代以来,旧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经济文化相当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历史性课题。

  邓小平总结历史的经验,深刻地指出:“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那么,中国的实际究竟是怎样的?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邓小平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 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相对经典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另一方面则要直面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建设够格的、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三、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南方谈话”发表2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结合本文所论内容,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正在逐步展现。当前,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成型。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此作了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当然,我们在前进中也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在发展中如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等等。但是,方向已经指明,道路已经开通。我们要坚定不移、满怀信心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是对“南方谈话”的最好纪念。



  责任编辑: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