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用精神筑起新的长城——《思想的历程》发出的时代呼唤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1-08-12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年、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日子里,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中央编译局、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这是我国思想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

  作为一名北大学者,我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当代价值。在2009年,建国60年之际,我发表了《马列著作在中国出版简史》一书。当时提出了一个学术理想,或叫“学术梦想”,就是用“讲历史,说故事,看图像”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不过,我个人还是感到势单力薄,相距甚远。

  今天,我十分高兴地看到,通过中央编译局、黑龙江电视台诸多同志的努力,《思想的历程》这部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历史的精品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近乃至实现了这个“学术梦”。

  《思想的历程》这部片子,具有四大特色:主题鲜明,史料丰富,影象生动,引人入胜。

  一是主题鲜明。它抓住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开天辟地,三件大事,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非常突出,十分鲜明。

  二是史料丰富。该片荟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许多档案材料,利用了许多翻译史、出版史文献资料,采访了众多国内外的顶尖级一流学者,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史的历史情境。看了以后,可以长知识、长见识。

  三是影象生动。该片用生动鲜活的影象资料,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了历史丰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了历史丰碑,为一代又一代马列著作翻译家树立了历史丰碑,为中央编译局的专家集体、英雄群体树立了历史丰碑。

  四是引人入胜。这部片子不同于一般政论片、纪录片、新闻片,它把历史性与时代性、学术性与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熔为一体。可以说,达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大庭广众、喜闻乐道的艺术效果。

  《思想的历程》,还用历史告诉未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举世瞩目的大问题。

  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何以成功?其实,这里最大奥秘就在于:中国有个共产党,这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现代新型政党。

  所谓“顶天”,就是有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科学方法论武装,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引方向,站得高,看得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站在最高层”。

  所谓“立地”,就是中国共产党绝非外来的舶来品,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一切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中国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并且把马列主义现代创新性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原创性,有机地熔为一炉。

  《思想的历程》表明,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思想长城。

  《思想的历程》这部片子,不仅仅是一部应景之作,它传递了一个深刻信息,发出了强烈呼唤: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中国未来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哪里?——必需用马列主义重新奠基,用中国民族精神筑起一道新的长城!

  (此文为作者在《思想的历程》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网络编辑:谭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