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特聘研究员

李世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3-11-08
字体: 打印
分享:
  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是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并存,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这种社会经济的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使得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本质的体现,“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丢掉这个本质,中国的意识形态就会出现混乱,人心就将涣散,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保持,振兴中华的伟业就将遇到困难甚至挫折。

  一、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本质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全面阐述这一概念的含义以及评析各派观点的是非,不是本文的任务。我们这里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最一般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2](p.98)这里说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精神力量”就是指国家的意识形态。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由此不难得出,所谓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历史使命是通过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动员和引领人民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最能起凝聚和引领作用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反过来对人的存在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的行为无一不受其价值取向所决定。从历史发展来看,一个时代意识形态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确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确立的过程就是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确立的过程。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关系,把人们从形形色色的封建意识羁绊中解放了出来,这在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就是资产阶级用一种新的价值观取代了旧的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开辟了资产阶级价值观时代。

  封建社会是一个专制主义、等级制和特权制的社会,它的价值观以等级和特权为特征,以等级、门第、爵位为核心。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就是等级制,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这些既是道德规范,同时又是价值体系,他们的关系既是严格的等级,同时又体现一种价值,这就是等级的绝对服从。“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追求成为“忠臣孝子”是中国封建社会人生的最高价值。其相应的政治表现是专制、独裁和神权,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建价值体系,由它来维系封建社会的存在。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出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当资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最终成为统治阶级以后,他们的思想理论就形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本质的是资产阶级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在政治上则表现为自由、民主和人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以金钱和个人利害为特征,金钱和个人利害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如何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整个社会。什么贵族的尊严、门第的等级、宗教的虔诚、庸人的温情……一概被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冷水中,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都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资产阶级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把医生、律师、教师、诗人和学者等变成了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不论从事何等职业的人,一律都将拜倒在金钱的脚下,资产阶级撕去了罩在一切职业上的高尚光环,也撕去了遮盖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家庭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亲情、爱情都要以金钱为基础。

  以金钱和个人利害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资产阶级时代的开辟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可以说有赖于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确立,它彻底颠覆了以等级特权为价值取向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直接影响人的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目的。资产阶级的价值体系鲜明地、直截了当地把追求金钱和自我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舍此而外,人活着便毫无意义。私有制是产生个人主义的土壤,资产阶级价值观把个人主义推到了极致。这种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对人的存在是一种巨大的震撼。如果说以往的统治阶级还用仁义道德的词句把人生的意义、把对被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伪装起来、掩盖起来,那么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则把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和欺诈,通过自由贸易、等价交换理直气壮地推向世界。不可否认,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曾经起过巨大推动作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文明都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创建起来的,这是它的历史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2](pp.274-275)这是对资产阶级价值观最真实的评述,一方面指出了它反封建推进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指出这种价值观对人的存在关系和价值是巨大毁坏。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必然后果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真正人的价值的沦丧。这个问题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发现了,并作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3](pp.97-98)工人生产得产品越多,他就越贫困,越不是真正的人,而成为资本家赚钱的工具;资本家的财产越多就越不成为真正的人,而成为资本的奴隶。由于异化的存在,所有的人都将失去作为人的本质,对人自身存在的意义感到迷茫和无奈。现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颓废、道德沉沦、抑郁、失落、空虚、绝望、缺乏信仰和责任意识等,所有这一切,就是人的本质丢失和价值沦丧的尖锐表现。当今世界是一个日益“颠倒混乱”的世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2](p.775)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生产力空前提高,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但与此同时,人类却面临毁灭的威胁,劳动者被死死地束缚在生产线上,成了机器的奴隶。一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赋予劳动者以“自由”、“平等”;另一方面。由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强大作用,使得人越来越被束缚,受到的压迫越来越深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就是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最大悖论,即在推动人的解放的同时造成了人的奴隶化和物化;在推动人的独立的同时使得人越来越孤立化、“原子化”和“碎片化”。这种悖论是资本主义肌体的毒瘤,它将导致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马克思在上面所说的每一种事物的“反面”,都是由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所造成的。事情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所未曾料到的,由资产阶级价值观所造成这些事物的反面正是导致它走向灭亡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所必然具有的内在否定性是消解资本主义价值观无法克服的力量,也是促使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的源泉。

  二、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生产关系上,资本主义私有制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国家将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取代;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取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确立,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否定。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精神文明建设等同于意识形态建设。早在20年前,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p.208)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正面临复杂而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来自国外的敌对势力,也出现在国内一些人的思想和理论文章中。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颠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和改革开放的方向。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对这些挑战的有力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先有个定性的问题。这个定性不是说对社会主义本身还要作什么规定,而是说必须指出这里说的“社会主义”并不是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而是我国当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我国意识形态”是指当前中国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从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经济基础来看,反映到意识形态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的集体主义,在政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其区别表现在:除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外,形形色色非主流意识大量存在,并对主流意识形成种种干扰和挑战;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大量存在,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增加了巨大困难;价值取向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这表明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不是、也不能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面临着复杂的情况,一方面,它应有最大的包容性,要体现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挑战来看,说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引领作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由于我国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识形态。作为这种意识形态本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有一个时空的制约,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四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它的时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空间是处在这个阶段中的中国社会。这一时空制约决定了当今中国只能建立这样具有巨大包容精神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是只允许一种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国度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才能以完全意义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来取代。这种时空的制约还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绝对的,不具有普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将发生变化。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及其时空制约性,对于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搞清楚今天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为什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绝对化和机械化,要有包容和开放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别、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十七大报告的这个提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拓了新的路径,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以往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强调纯洁性和批判性,对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理论,如古代封建的和现代西方的思想意识一律采取批判甚至抵制的方针;在现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提出包容、开放,不再采取简单的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斗争方法去处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问题,而是以尊重差别和包容多样的宽广胸怀,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和处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理论流派。把坚持原则与灵活方法结合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包容多样结合统一起来,把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兼顾个人利益结合统一起来,这样才真正符合我国当今社会的实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层面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注重从价值层面来推进意识形态的工作,赋予了意识形态建设新的时代精神,其特点就是从群众的心理层面体察群众的价值诉求,关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认同,充分理解在当前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从而表现出的价值观的多样性。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履,逐步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每一方面,都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注重培育内心认同。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国民教育,贯彻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人心更加凝聚,力量更加集中,共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当今世界两种价值观的斗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是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斗争,这种斗争本质上是两种价值观的斗争。自从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以来,社会主义价值观同资本主义价值观之间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资产阶级及其思想家从来就认为他们的价值观是最合理的、天经地义的,竭力宣扬作为资产阶级价值观政治表现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普适性和不可抗拒性。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资产阶级及其思想家则是当作“幽灵”加以拒斥,他们不承认社会主义价值观是资产阶级价值观内在否定性的必然产物,毫无根据地指责社会主义价值观违背人性。在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弗朗西斯·福山,他断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历史将在这里终结,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制度当作人类发展的最终价值。至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据说因不得人心而被赶出发达世界。他写道:“共产主义对自由构成的威胁是如此直接和明确,其学说如今这样的不得人心,以至于我们只能认为它已经被完全赶出发达世界。”[5](p.334)他指责马克思主义关于平等的理论扼杀了人性中追求自身价值认可的欲望,他说:“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共产主义试图依靠国家权力消灭经济上不平等的时代的尾声。”[5](pp.356-357)“马克思主义寻求主张按需而不是按贡献大小分配及消灭人类天生的不平等,借此来推行牺牲自由的极端的社会平等形式。”[5](pp.331-332)福山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先加以歪曲,然后再予以攻击和否定,他不认真阐明马克思所提出的“按需分配”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前提就随便地对它加以批判,并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真正理论,就批判所谓马克思主义对一切的违背。其实,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历史进步意义,也从不笼统地反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在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时代,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完全被资产阶级所垄断,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来说,不过是一种欺骗。也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才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为争取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而斗争。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问题上是真正彻底的,并且懂得,这一切只有在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以后,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具有它自身的本来意义。就是说,只有到了共产主义,人作为人的本质和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西方国家及其主流意识形态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这种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在许多场合被伪装成维护自由民主和人权。他们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如在东欧搞的“颜色革命”,先后在格鲁吉亚发生了“玫瑰色革命”、乌克兰发生了“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黄色革命”等,这些所谓“革命”无一不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插手和支持下发生的,“革命”以后所建立的政权无例外的都是亲美亲西方的,这就是他们作这种价值选择所要达到的目的。2011年以来又在中东地区搞什么“阿拉伯之春”,也是由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背后操纵的,他们通过支持一些国家内部的反对派来反抗这些国家的政权,造成一些国家发生政权更迭,他们打的旗帜就是维护“自由、民主、人权”这一“普世价值”。

  通过考察不难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这样做有两个根本原因:其一,西方文明优越论,西方意识形态毫不掩饰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的自信和对其他价值观的蔑视,他们不相信在人类发展道路上,除了他们所走的“民主、自由、人权”的道路以外还有其他什么道路。其二,是基于他们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一切都是围绕他们国家核心利益所作的战略选择。这两点是不可分的,特别是第二点。正是因为“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是其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的有效工具,所以,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抛弃,而且会竭尽全力向世界推广。许多人受“民主、自由、人权”表面意义的迷惑,不懂得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图谋之间的区别,结果使自己充当了新殖民主义的工具。这正是资产阶级价值观至今仍在统摄不少人灵魂的原因。

  自从私有制出现,自私的价值观便产生了,资产阶级把这种价值观发展到了极端。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有生命力,与这种价值观仍然有巨大市场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完全的意义上,是指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这种价值观的完全确立是个历史过程,我们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产生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否定,正如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一样,这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当前情况来看,在这两种价值体系的较量中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不占优势。由此不难看出,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价值观一旦取代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人类就将开辟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如前所说,这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管这一过程在时间上要经历多久,其间会发生怎样的曲折和反复,但这种历史趋势不会改变。

  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的伴生物。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历过四大危机:19世纪90年代的危机、1929年危机、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和当前的危机。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就进入了一个新自由主义阶段,指望新自由主义能使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然而,当前这场危机是如此之深广,使得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危机不是简单的金融危机,而是新自由主义这一不可持续的社会秩序的危机。不少资产阶级政治家对资本主义的前途感到悲观,甚至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将走向失败。当然,谁也不会简单地认为,资本主义会很快灭亡,但当前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深陷各种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已经江河日下、日渐式微。

  在西方发达国家,要追问人自身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上述价值沦丧的情境便油然而生,这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致命弱点。现代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少人挺身而出,力图用自己的理论挽救这种颓势。也正因如此,现代西方关心人自身存在的哲学如雨后春笋,他们相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理性努力而对这种状况有所作为,找回人自身真正的存在,回到作为人的理性的本然。但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拒绝共产主义理论的,他们无视马克思所揭示的如下真理:“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3](p.120)

  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同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价值体系之间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时无刻不在向我国推销他们的价值观,以实现他们对我国“分化”和“西化”的目的,他们的一切作为都是由这一价值取向所决定的,都是为实现这种价值目标服务的。关于这一点,美国决策者并不隐讳,美国卡耐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就反复声称,与中国合作是为了改变这个国家,我们与中国人做的生意越多,他们就越会变得与我们一样。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度警觉。如果说,推行“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选择,那么,坚决维护并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应当成为我们的战略选择。这种较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应当从这个高度来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升华为一种意识观念和理想目标,使之成为全体中国人民自觉的信仰和追求。用这种信仰和追求,把人民团结起来,凝聚成振兴中华的伟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EB/OL]. http://www. ce. cn/xwzx/gnsz/gdxw/201110/26/t20111026_22788097_1. shtml. 2011-10-2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网编: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