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特聘研究员

张全景:牢记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2 年第 10 期 发布时间:2013-10-30
字体: 打印
分享: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艰苦奋斗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

  艰苦奋斗是与崇高的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的,是思想和行动的内在动力和基础。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所说的政治方向,就是指一个政党所要达到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1986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也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所以能够艰苦奋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指战员碰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天上有飞机轮番侦察、轰炸,地上有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过雪山、草地的时候,指战员饿着肚子和敌军作战,有的冻死、饿死在雪山上,有的陷没在草地泥潭里。他们为什么能够克服如此巨大的困难,付出如此壮烈的牺牲?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现在保留下来的一些长征时的标语上就写着:红军有顽强意志,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打败蒋敌。长征是我们党90多年艰苦奋斗的典范,像这样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很多。无数先烈不怕杀头,不怕坐牢,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谷文昌、焦裕禄、钱学森、王进喜,新时期的孔繁森、袁隆平、王伯祥、杨善洲等,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不后退、不屈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模范地践行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实质上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体现。相反,现实中一些贪污腐败分子,也有一个共同的表现,就是丧失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吃喝玩乐,奢侈腐化,完全不像一个共产党员。

  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清醒的前提和基础。“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的考验。要学好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想信念问题,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理论修养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为实现这种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毛泽东说过,为了树立正确的信仰,有必要进行知识的理论探讨,但在确立了信仰之后,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就不算真正的信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将理想信念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扎根于脚踏实地的具体实践。

  艰苦奋斗的实质是不怕困难,勇于牺牲,苦干实干,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顾名思义,首先是不怕困难,能够吃苦。不怕苦、不怕累,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战争年代,党长期在农村,物质上极度匮乏,还要同敌人打仗。要想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下去,发展起来,没有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根本不行的。方志敏在监狱中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样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舒适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吃苦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党的历史上,有的人背叛革命,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艰苦的环境,吃不了苦。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批评过革命队伍中有些人总想打进大城市,过城里生活,不愿在农村奋斗的想法。能够吃苦才能坚持,才会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过:“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也说过,建设社会主义要发扬五种精神,其中之一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艰辛,能够承受苦难,是创造辉煌的前提。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我们党继承了这一民族传统,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发扬好这种精神,吃苦耐劳,不怕艰辛。当然,同过去物质匮乏的时候比,不怕吃苦的内容、形式有了变化,但精神是相通的。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驻京部队老战士座谈会上,胡锦涛要求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这对教育全党全社会在新时期正确理解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怕苦、不怕累,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保证,要代代相传下去。

  拼搏进取是艰苦奋斗的核心。艰苦奋斗,一是能吃苦,二是要奋斗,朝着党的宏伟目标前进。吃苦和奋斗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奋斗更强调精神方面,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向上,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大无畏的气概。1957年3月,毛泽东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出,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这股“劲”、这股“革命热情”、这种“拼命精神”,实质上就是艰苦奋斗。有了这种精神,就能百折不挠,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党的历史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党在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遭受过几次重大损失。一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采取“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反动政策,杀害共产党党员干部群众31万人,全党党员人数从近6万人降至1万人。二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从中央根据地撤出。当时,苏区有21个县,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在错误路线指导下全部丧失。敌人的口号是:“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同时,蒋介石对全国共产党党员、党组织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三是长征中的劫难。一方面军有8.6万人参加长征,湘江一役损失5万多人,到达陕北只剩下6000多人。全国的红军从30万人锐减到3万人。面对如此苦难,我们没有屈服,而是顽强奋斗,愈挫愈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这就是一种奋斗精神。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过一段非常悲壮、感人的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这带着血泪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满怀激情建设社会主义,自力更生,奋发进取,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奋斗的凯歌。那个时期许多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至今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大庆石油大会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修建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红旗渠等,这些事迹都是我们党历史上辉煌的亮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目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就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比如,袁隆平不相信外国人做不成的事中国人也做不成,刻苦攻关,终于研究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航天人意识到“靠别人是靠不住的”,“逼上梁山”,经过40多年的奋斗,使我国成为航天强国;海尔集团“不断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在市场上永不言败”,从一家小型家电企业发展壮大为世界知名的家电企业集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昂扬奋进,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还是一种务实的作风,一种苦干实干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艰苦奋斗就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一种务实精神。提倡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从国际上看,西方敌对势力压制中国,绝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给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许多领先的行业,像航天工业、核工业、石油、交通、兵器及轻工业的成果和产品,都是我们自力更生搞出来的。现在要实现科技进步,还要靠自己。虽然我们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条件差,按照新的标准,全国还有1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耕地不到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我国是全球贫水国之一;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些情况决定了我们不能不艰苦奋斗。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从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只要我们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一定会更加自觉地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还体现为苦干实干,不尚空谈。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甘肃省庄浪县从1964年开始修梯田,历届县委班子咬定目标不放松,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经过40多年的努力,建成水平梯田98万多亩,占坡耕地总面积的97%,成为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全县人民累计义务投工5600多万个,移动土石方2.76亿立方米,如果以1米见方筑成长堤,可绕地球六圈半。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像这样苦干实干的典型不胜枚举。现在讲大话、空话的人不少,新“官”上任,目标都很远大,说起来一套又一套,大都落实不了。要办实实在在的事,这样才能赢得民心,经得起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的考验。

  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的必然选择。因为穷,因为苦,所以要勤俭,否则就不能生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贪图享受、不知节制的人往往是害怕吃苦,不愿奋斗的。我们党历来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土地革命时期,物质条件差,艰苦奋斗是自然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条件有所好转,但“勤俭建国”的方针没有变。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这方面,党的领袖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延安时期,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蒋介石在重庆花800大洋请他吃山珍海味;而到了延安,毛泽东则请他吃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房东大娘专为贵宾送来的一只母鸡。对比之下,陈嘉庚感慨地说:共产党一定会取得胜利。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从毛泽东住窑洞、周恩来睡土炕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共产党人作风的伟大力量,动情地把它称之为“东方魅力”、“兴国之光”。我们要认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在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人认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过时了,丢掉了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奢侈享乐之风滋长蔓延。有的干部慷国家之慨,挥霍浪费。社会上奢靡之风也非常严重,有的人花几十万、上百万大摆酒席,还有的花几百万、上千万买条狗等,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恐怕也是罕见的。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也好,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大都能勤俭节约,安于清贫;但随着事业的成功、条件的改善,坚持勤俭节约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要高度重视解决目前存在的过度消费现象。这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正确处理艰苦奋斗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艰苦奋斗是改变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的可靠保证。只要我们艰苦奋斗,即使基础条件差一些,最终也必将克服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延安时期,国民党在军事上、经济上封锁我们,“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党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陈云等亲自开荒种菜,学习纺纱。这更加激励了解放区军民生产的热忱。1943年春,在延安的劳动竞赛中,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毛泽东接见他时说:“你的功劳很大,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都叫你‘气死牛’,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全部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陕甘宁边区建有公营工厂82个,合作工厂200多个,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某些军火。边区农业也得到了大发展,1943年有80%的劳动力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粮食产量181万石,完全自给;棉花自给率达50%。这样,缺衣少食的边区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我们,我们的基础又非常差。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中共胜利后无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是要失败。当时毛泽东就明确回答: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事实证明艾奇逊的预言破产了。后来苏联撕毁援建协议,撤走专家。1959年至1961年我国又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可谓困难重重。怎样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的法宝还是艰苦奋斗。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发愤图强,大寨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都是那个时代我们艰苦创业的写照。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战胜了严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1952年至1978年,我国GDP年均递增6.5%,而同期世界水平为3%左右。我们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畸形的工业体系。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有困难,也还有贫困人口,但从根本上使大多数人改变了糠菜半年粮的悲惨状况。到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生产的粮食却比印度高出30%至40%。中国是世界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靠自力更生解决了粮食问题,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了不起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均寿命普遍提高,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而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为47岁,比中国高12岁;197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5岁,而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为58岁,比中国低7岁。事实表明,只要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落后面貌。

  艰苦奋斗和改善群众生活是一致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为了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围绕这个根本目标展开的。我们党提倡艰苦奋斗,但艰苦奋斗绝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能为了艰苦奋斗而艰苦奋斗,那样就成了禁欲主义。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差的,我们党一方面号召艰苦奋斗,要求“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一方面又十分注意改善群众生活。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那么,就要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谋利益,解决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妇女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积极参军、支前,甚至牺牲生命,支持我们的正义战争,就是因为我们党把实现革命目标与关心群众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革命史、创业史,又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

  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是动员群众艰苦奋斗的重要条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让群众认识到,我们党号召艰苦奋斗,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从而把艰苦奋斗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带领群众致富,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突出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干部带头执行,才能变成全社会统一的行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方面居于关键地位。干部艰苦奋斗,群众自然就相信我们,和我们一道前进,就会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好作风。现在有些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台上讲艰苦奋斗,台下讲排场、比阔气,甚至奢侈无度。依靠这样的干部去做群众工作,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教育群众,带动群众,而且还会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影响党的威信。干部不带头,怎么能够期望广大党员和群众艰苦奋斗呢?所以,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定要抓住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个关键,对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艰苦奋斗的要求贯穿到干部教育、选拔、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要把艰苦奋斗作为考察干部德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把那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断进取的干部用起来。用人问题事关重大。选用了像谷文昌、杨善洲、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王伯祥这样的干部,一大批干部就会向他们看齐,朝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努力;相反,如果用了一个华而不实,贪图安乐,甚至骄奢淫逸的干部,一些干部就会被误导,助长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十七大以来,中央提出要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把那些经受过艰苦环境的锻炼,肯吃苦、能奉献,有真才实绩的干部选拔上来。同时,要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老、少、边、穷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对激励广大干部带头奋发进取,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反对特权思想,树立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的观念。中国是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里有深厚的积淀。特权意识就是封建思想的一种表现。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就提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特权思想严重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危害极大。干部搞特殊化,不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就是一句空话,什么样的好作风都树立不起来。从我们党的历史看,艰苦奋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政治品格,一种精神追求;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牺牲个人利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奉献,是与党的领袖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艰苦奋斗分不开的。井冈山时期,红军生活极度困难,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普通战士一起吃野菜,每人每天伙食费5分大洋。“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延安时期,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袖,工作的付出和压力超乎常人,但他没有因此搞特殊,住的是和别人一样的窑洞,吃的是和别人一样的小米,穿的是和别人一样的粗布衣服。同志们多次提出要给他增加伙食费,都被他谢绝了。他说:伙食标准是供给部的统一规定,大家都一样嘛!我怎么能搞特殊呢?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减薪,同样吃定量,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延安时期,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他以身作则,带领全部同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不搞特殊。在大生产运动中,他同大家一起纺线,部机关组织纺线比赛,陈云纺得好,总是得第一。只有领导干部带头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才能成为党的一种本质特征。

  坚决遏制腐败。腐败同艰苦奋斗水火不容。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然要反对腐败。腐败主要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说到底都是用公权谋私利。防止腐败,监督权利的运行是关键。要大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这对遏制腐败有治本意义。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有人说我们党缺少民主,这是根本错误的。我们党从一成立就强调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这就是民主。监督权力必须走群众路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开展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反对“家长制”、“一言堂”。权力过大,不受监督,往往滋生腐败。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党内生活庸俗化是目前党的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人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讲真话,吹吹拍拍,民主生活会以表扬为主,对不良作风和坏人坏事不敢批评和反对,“你好我好大家好”,党的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危害严重。一定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好作风发扬起来,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责任重大。艰苦奋斗与反对腐败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一个人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会自觉反对腐败,保持清正廉洁;反对腐败,必然会选择廉洁朴素的生活,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当前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有效地防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发扬下去!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网络编辑: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