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告诫全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并将其列入“四风”问题集中解决,严防量变到质变、小节到大错的风险。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要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时抬头,必须下定决心从源头彻底纠治,做好固本培元的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享乐奢靡价值观是对党性的腐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享乐主义的根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感官享受”,奢靡之风的根源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花样翻新,“主要原因是一些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对坚持‘两个务必’既没有端正思想认识,也没有打牢思想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党性问题。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必须下定决心从源头彻底纠治。图为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纪委监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到某酒店开展监督检查,了解是否存在公款吃喝等问题。
享乐奢靡价值观背离党的性质宗旨,一旦蔓延滋长,必然严重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历史反复证明,党的作风正,人民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反之,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有的人艰苦奋斗的思想松懈,开始贪图享乐,挥霍浪费,以权谋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深刻认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浪费有效资源,延误各项工作,疏远人民群众,把党与人民的鱼水关系浊化为“油水关系”,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坚决狠刹享乐奢靡歪风,大力倡导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
享乐奢靡价值观与党的纪律规矩相悖,一旦蔓延滋长,必然削弱我们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靠严明纪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围绕“俭与奢”作出规定,提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享乐奢靡价值观背后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淡漠,在顶风违纪方面存在侥幸心理,不能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是对党规党纪的漠视和践踏,长此以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督促领导干部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享乐奢靡价值观偏离党的奋斗目标,一旦蔓延滋长,很容易导致党员精神颓废,进而使党丧失前进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多少革命者舍弃锦衣玉食,坚毅走上布满血腥荆棘的革命之路,是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主义真。彭湃毅然将“乌鸦都飞不过的田产”分给佃农,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斗争;“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引诱,无私无畏,在狱中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名作后英勇就义。新时代以来,同样涌现出一大批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时代楷模”。廖俊波在领导岗位工作多年,始终坚持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直至他因公殉职,一家人多年都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家中装修简朴、陈设简单。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反观一些党员、干部沉湎于享乐奢靡,正是因为思想“总开关”出了偏差,“压舱石”有了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化淡化。如果党内越来越多的人精神萎靡,就会呈现行动懈怠、不思进取的状态,那么党就失去了内生动力,更谈不上带领人民奋斗、前进。“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要发挥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
为了完成强国复兴伟业,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代接着一代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摒弃享乐奢靡价值观,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心民心也是在艰苦奋斗中凝聚起来的。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在物资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它能使人保持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争取胜利;在物质丰富、生活富裕时,它能使人保持勤劳节俭的作风,不溺于奢侈腐化,而是继续奋发向上,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随着党执政时间增加和党所处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作风问题越来越复杂地表现出来。我们党清醒认识到,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前进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绝不能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抛之脑后,更不能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做享乐奢靡歪风的俘虏。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接续奋斗、艰苦奋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有人说,经过这么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不是过时了,还有必要倡导和保持吗?还有人说,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是否意味着没苦硬吃?对这类问题必须清醒而坚定,追求美好生活,绝对不等同于奢靡浪费。大国之事千头万绪,但万流归宗指向于人民的幸福安康。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提振消费、鼓励消费,是把惠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百姓日常所需,提供更多元、更普惠的消费供给。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绿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才是符合前进方向的主旋律。享乐奢靡价值观所带来的铺张浪费、摆阔气、讲排场,是不加节制的消费、“用过就扔”的浪费,是对资源过度的消耗,十分有害。适度合理健康的消费才是正确消费观,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发展进步才是可持续、可发展、可长久的动力。
特别要强调,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追求享乐、奢靡生活的党员、干部,很多没有摆正公私关系,继而把贪腐的手伸向公权、公款,以满足个人私欲,破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必须不断清除思想上的杂念、校正行动上的偏差、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2025年第10期
网络编辑: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