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其他方面制度和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的重要支撑与力量源泉。从夺取和运用中国革命领导权进行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党,到掌握无产阶级领导权领导人民进行国家政权建构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再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并进行自我革命的长期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革命党的本色、执政党的自觉和领导党的担当。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全面领导党、长期执政党、自我革命党,更加注重党的领导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以推进党和国家制度成熟定型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追求,通过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的改革,有效地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建设成果转化为了国家治理效能。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概念图景
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理解概念的基本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从历史图景、经验空间和话语演变的结合中考察概念的来龙去脉与主要意蕴,并从概念的视角揭示党的建设的历史形态和发展逻辑。全面从严治党经历了概念化、命题化和制度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概念图景。
概念化:从一种实践形式到一种表达形式。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化体现了党的话语自觉。中国共产党总是基于自身建设的实践、经验、规律进行概念的提炼和话语的创新,虽然深受苏联以及共产国际的直接、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并不是进行概念的简单化转译和话语的机械式移植,而是自觉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国家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富有中国特质和民族特色的话语形态进行表达。
命题化:从一种概念表述到一种关键命题。全面从严治党的命题化体现了党的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总是从中国国情和党情出发,提出符合主体实际、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的命题、论断与理念,形成能够接续指导党进行自我革命的理论成果。围绕着党的建设、管党治党和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一系列的命题和论断。这些都成为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思想观点,并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建构、改革与重塑提供了价值基础、思想遵循和方向指引。
制度化:从一种理论阐释到一种制度形态。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体现了党的制度自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从历史规律、实践经验、人民意志中推进制度建构,注重将科学理论设想和制度探索经验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自身的制度建设和所领导的革命、改造、建设、改革和治理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广泛而长期的制度建构探索,也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制度建设经验。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内在逻辑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标识,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其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而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党的自我革命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成果的历史集成。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生成、运行和发展、演变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既有主体的自觉性追求,也有客观的规律性支配,还有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多种因素、力量交织作用共同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接续发展的时代图景。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深刻反映了党的领导、党要管党、制度治党和国家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要从这种逻辑结构中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彰显其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一)主体内在要求:党的领导与党要管党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确立与运行体现了党的政治属性和主体要求。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是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无法实现有效自我治理的政党也是难以有效治理国家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确立的直接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完善党的领导,只有不断加强党自身的净化、建设和治理,才能不断提升党的本领尤其是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发挥党“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好这一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而推动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根本原因,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定位和历史定位,中国共产党注重将自身的建设置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定位,从初心使命、政治路线和战略目标等层面展现了长期执政党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
(二)发展规律使然:党要管党与制度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确立与运行体现了党的治理取向和政治自觉。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形式具有普遍约束性、强制制约性的特点,不同领域范围内的制度对本领域的组织和个体具有鲜明、直接、权威的规范价值和治理意义。制度意味着文明的浓缩、经验的升华、规律的转化和共识的呈现,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维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现了百余年来党坚持管党治党经验的高度总结、规律的深刻揭示、治党的共识凝聚。以制度治党的形式坚持党要管党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现实实践需要:制度治党与国家治理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确立与运行体现了党的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深度衔接,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党的领导关系到制度优势的发挥,党的领导的制度化直接影响着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建构,进而影响着人民意志与国家意志之间的沟通与回应。与此同时,党的自我治理的制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制度治党与国家治理存在着深度的机制衔接。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实现机制
党的百余年历史既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也是党的自身建设史、自我革命史、自我总结史。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那些能够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待政党与时代、人民、国家之间关系的政党,才能够在保持政党本色、底色、基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新时代,要继续以制度管党为主线,推进政治立党、思想建党、组织强党、依规治党和文化兴党的协调统一、同向发力。
政治立党夯实政治根基。政治立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传统和基本原则。要从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坚定自我革命优势,增强政党自信。
思想建党强化理想信念。思想建党既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法宝。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融合,就要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相衔接,与包括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在内的党内集中教育相结合,探索将学习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的有效路径。
组织强党保持健康肌体。党的组织建设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重要支撑。全面从严治党的对象就是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能否正确贯彻党的组织路线是考察管党治党成效的重要指标。
依规治党塑造良好生态。依规管党治党是对权力运行进行规范、制约和监督的集中体现。自我革命精神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内在精神力量和主体条件。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要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文化兴党传承优良传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提供了柔性约束机制。“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浸润滋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有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简介:杨彬彬,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社会调研项目“新时代青年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现状及机制优化调研”(2025QNZX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基本形态与建构路径研究(24CKS028))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新视野》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