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楼宇:在拉美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

——阿根廷学者罗德里格斯出版新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与中国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4-06-19
字体: 打印
分享:
  马塞洛·法比安·罗德里格斯(Marcelo Fabián Rodríguez)系阿根廷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任教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拉努斯国立大学和阿维亚内达国立大学,教授社会学、当代中国研究和拉丁美洲社会政治等课程。近年来,罗德里格斯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撰写了大量文章,出版了多部著作,是拉美最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专家之一。
  2023年5月,罗德里格斯新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与中国梦的构建》(Socialismo con particularidades chinas en la Nueva Era.Xi Jinping y la construcción del “sueňo chino”)在阿根廷出版。作者在书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了详尽的梳理,重点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剖析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拉美地区,由当地学者撰写的直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专著并不多。因此,该书一经出版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对罗德里格斯进行了专访。罗德里格斯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阿根廷的传播和研究状况,分享了他撰写该书的初衷以及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考。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阿根廷共产党的研究重点
  20世纪80年代,罗德里格斯就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学系。期间,他加入了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结识了多位阿根廷共产党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学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罗德里格斯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解。他逐渐认识到,无论是在阿根廷,还是在拉美地区甚至全球范围,任何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性变革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具有优良传统和先进性的共产党为引领。因此,他于2001年加入了阿根廷共产党。
  罗德里格斯坦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的学习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和拉美本土的马克思主义者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José Carlos Mariátegui)和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著作和讲话为主。学生时代的他只读过一些毛泽东的著作,直到近20年,他才接触到邓小平和习近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这固然与中国学术思想作品的西班牙语外译和在拉美的出版相对滞后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阿根廷左翼政党和左翼学者对中国的片面认知。
  罗德里格斯指出,阿根廷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彼时,阿根廷掀起了一场宣介新中国的浪潮,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蔚然成风,还出版了《当代中国史》《中国: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等书。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末,该时期国际共运内部的争论和分歧导致阿中两党的关系受到影响,阿根廷共产党普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质疑、甚至排斥的态度。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阿根廷共产党开始主动了解中国,并重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2年,时任阿根廷共产党总书记帕特里西奥·埃切加拉伊(Patricio Echegaray)访华回国后,做了一场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见》的演讲。埃切加拉伊指出:“当今时代,没有哪个人——更别说像我们这样的政治家和革命者——能做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伟大进步一无所知,至少也能对此有个基本了解。若想进一步探讨该问题,就必须重新思考,以形成一个准确的世界观……在阿根廷,我们对社会主义所持的观点是,不论社会主义是否可以被复制,至少大家都在以各自的实践不断丰富着社会主义,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验。因此,我们阿根廷革命者在重构世界观时,不论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阿根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建设,都很有必要了解中国现状、借鉴中国经 验。”1由此,阿根廷共产党党内发生了一种非常明显的转变,开始尽量以不带偏见的视角去重新了解和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而充分认可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当作学习典范。
  2017年,时任阿根廷共产党总书记维克托·科特(Víctor Kot)访华。回到阿根廷后,科特指示,应大力加强对当代中国的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在此背景下,阿根廷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培训中心于2018年设立“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组”,开始系统研读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著作,及时跟踪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国际电视台等报刊媒体的外文报道,并在阿根廷共产党党内及拉美左翼学界开展相关研讨活动,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知。
  罗德里格斯指出,阿根廷共产党一贯重视对其他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根廷共产党的关注点只集中在苏联共产党和古巴共产党。直到21世纪,特别是2017年以来,才把中国共产党当作研究重点。“很显然,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是滞后的,但现在呈现后来居上之势。可以说,我们对中国的关注是一种由远及近的过程。中国和阿根廷不仅地理距离非常遥远,历史上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也一度非常片面,导致两党关系疏离。曾经,我们研究的是‘苏联为什么失败’和‘古巴为什么能坚守’,而现在,我们更关注‘中国为什么成功’。了解和学习中国,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我党最重要的研究工作之一。”2
  作为阿根廷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罗德里格斯组织策划了一系列聚焦当代中国的研究项目,陆续出版了《中国研究导论》(Introducción al estudio de China, 2020)、《面向未来 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La apertura del futuro con la historia como espejo.Un siglo del Partido Comunista de China, 2021)、《关于中国的四种观点:1956年至2018年间出访中国的四位阿根廷共产党总书记眼中的中国》(Cuatro miradas sobre China.Apreciaciones de secretarios generales del Partido Comunista de la Argentina tras sus viajes a la RPCh 1956-2018, 2021)、《以马克思主义视角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象:不断更新的历史唯物主义》(La continuidad de la historia.Explicación marxista del fenómeno de la República Popular China: actualizaciones en materialismo histórico, 2022)等书。此外,罗德里格斯积极与中国学界和出版界合作,从2020年起出版顾海良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新华社编著的《百国百党看百年大党》及法国知名作家马克西姆·维瓦斯(Maxime Vivas)等人所著的《开眼看中国》等图书的西班牙文版。与此同时,罗德里格斯在阿根廷及拉美多个国家参加书展和组织研讨会,积极推广与当代中国主题相关的图书。
  罗德里格斯介绍道:“阿根廷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培训中心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组除了研究工作外,也承担起‘当代中国宣讲团’的任务。我们利用每月一次或多次赴阿根廷共产党各省市分部或在线对党员及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民众进行培训的机会,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的西班牙文版材料。当前,阿根廷共产党党内已经形成全面学习和研究当代中国的良好氛围。自2018年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组成立以来,这些关于当代中国,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的宣讲和学习活动,已经在阿根廷共产党党中央、阿根廷共产党全国各分部以及共青团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越来越多的党员和青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此外,阿根廷共产党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组还与阿根廷国内以及拉美其他左翼政党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交流活动。除古巴共产党外,拉美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中鲜有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机构,阿根廷共产党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组是当前最活跃、成果最为丰硕的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学术组织,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拉美左翼政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罗德里格斯介绍,应乌拉圭共产党的邀请,他们正积极协助乌拉圭共产党筹备组建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二、以研究和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志业
  罗德里格斯说,他撰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与中国梦的构建》一书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希望引导拉美民众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罗德里格斯说,近十年来,随着中拉关系的跨越式发展,当代中国研究已经成为拉美学界的一大热点。然而,相关著述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投资、单边和多边国际关系等研究领域,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并不多。罗德里格斯指出,“诚然,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丰硕成果、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推进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然而,鲜有拉美学者去探究这些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真正原因。实际上,不少拉美学者深受西方影响,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党颇为抵触。因此,他们在研究中有意无意地回避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在中国经济和科技瞩目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我认为,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治国有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行。多年来,大量西方学者试图掩盖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别有用心地把中国的发展成就描述为‘资本主义的成功’。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共产党党员,我希望在拉美地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名,让拉美民众可以透过中国奇迹的现象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本质,由表及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二)旨在编写一本面向拉美读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读物
  罗德里格斯说,随着他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的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他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拉美地区,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一提到习近平,想到的仅仅是他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身份。对我而言,习近平还有一个重要身份,那就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长期以来,拉美学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印象,即毛泽东是思想家,而邓小平、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更接近实干家。换言之,很多拉美学者认为,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等不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基于中国国内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化提出的一些具体的理念和倡议而已。我认为,这些理念和倡议的思想性在拉美学界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阐释。”罗德里格斯坦言:“毋庸置疑,习近平是一位社会主义事业实干家。但与此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的又一大贡献,是一座矗立在东方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灯塔。这是促使我撰写本书的重要原因。我想让拉美学界和普通民众重视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的习近平,而不是仅仅把他当作和普京、拜登一样的世界大国的领导人。因此,我在书名——本书最醒目的位置,放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习近平’等关键词。”
  罗德里格斯说:“近年来,不论是我所在的阿根廷共产党,还是我任教的三所阿根廷高校,越来越多的左翼人士和青年学生渴望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国。当我们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组这个‘当代中国宣讲团’开展工作时,我感受到亟需编写一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资料。从某种意义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与中国梦的构建》一书既是我的阅读笔记和学习小结,也是我一直想撰写的系统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普及读本。在书中,我试图用拉美视角梳理和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进而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且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
  自2023年5月出版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与中国梦的构建》一书已经成为阿根廷共产党和阿根廷多个当代中国研究机构的学习材料。拉美其他国家也有很多机构和学者希望购买该书。为满足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进一步提升传播效应,出版社积极响应,决定出版该书的电子版并提供免费下载。罗德里格斯说:“这本书写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2022年10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发表了诸多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我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六观’特别感兴趣,一直跟踪相关的西文报道,学习领会习近平最新理论的深刻内涵。我以研究和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志业,期待今后能陆续推出系列图书,让拉美民众更好地了解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源自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使命与担当
  罗德里格斯指出,随着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加强攻势,在包括拉美在内的多个地区压制中国,操控媒体开展对华舆论战。在学术领域也存在一股反华势力。一些学者故意曲解中国发展,抹黑中国共产党,借学术之名,误导拉美民众。罗德里格斯强调:“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虽然身处拉美,但我对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都是同志,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因此,我们拉美左翼学者,理应在报刊媒体和学术领域积极发声,与那些污蔑中国的反华势力开展舆论斗争。”
  罗德里格斯说,在他的新书面世当月,阿根廷还出版了一本关于当代中国的图书《龙的饥饿:中国吞噬世界的计划》(El hambre del Dragón.El plan de China para comerse el mundo)以抹黑中国。罗德里格斯指出:“美国在拉美地区控制着大量报刊媒体和出版集团。因此,像《龙的饥饿:中国吞噬世界的计划》这类图书出版后,会在媒体和书店获得多种推介资源。相反,那些客观描述中国的图书却常常遭到压制和边缘化。为了与此斗争,近年来,我们在出版中国主题相关的图书时,采取了‘纸质书+电子书’同步出版的策略。这样就能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便捷性。对当代中国感兴趣的人,可以免费下载图书的电子版。诚然,这种模式势必会影响纸质图书的销售额。但对我们来说,让相关书籍被更多人读到,让一个真实的中国被更多拉美读者看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撰写、出版和推广这些图书的初衷。”
  罗德里格斯指出,他还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多元化传播渠道。从2022年4月开始,他与拉美最重要的左翼思想家、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前副校长阿蒂利奥·博隆(Atilio Boron)等学者一起,联合多家广播电台和高校,在一些以国际问题为主题的节目中开设中国栏目,专门分享关于当代中国的思考和见闻。罗德里格斯强调:“每一位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应该肩负起责任,引导民众形成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客观的、真实的认知。坦率地说,当前,这样客观解读社会主义中国的拉美声音还很弱。但是,声音再微弱也胜过沉默不语。我坚信,只要我们拉美左翼学者团结起来,通过不懈努力,这些真实的、正义的声音一定会由弱变强,最终盖过那些恶意攻击中国、诋毁马克思主义的杂音谬论。”
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考
  罗德里格斯所著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与中国梦的构建》一书,语言深入浅出,结构清晰,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具。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回顾开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体系、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设之间的关系等,进而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后附有三份文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从一大到二十大)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内容、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主要内容以及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序言中,罗德里格斯写道:“本书探讨的主题不是一种静态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本书旨在通过历史梳理,勾勒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当前的发展状况。换言之,本书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构建和发展及其在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理念中的体现和影响,以期为广大读者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一点微小的贡献。”3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谱系中的最新篇章
  罗德里格斯在该书中指出,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经常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受欧洲中心主义影响,很多西方学者都在处心积虑地构建一个“他者中国”的陷 阱4。一 些学者刻意夸大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全然否认各文化之间存在某些共性,别有用心地强调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突出中国文化的“他性”和“异质性”,进而试图制造中西方文化的对立冲突。
  曾几何时,西方学者把中国描述成一个落后的、“低西方一等的”、处于边缘的“他者”。如今,面对中国的崛起和稳定发展,他们又竭力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强调中国是“他者”。罗德里格斯强调,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亦非脱离其原始来源而凭空创造出一种所谓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将之视为不断发展的“活的”理论,在中国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罗德里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发祥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割裂存在的,它不是“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他说,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在他看来,中国的实践是对马克思这一观点的绝佳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谱系中的最新篇章。每个社会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和文化的连续性,当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国家时,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并以此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6。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依然有蓬勃的生命力
  罗德里格斯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其中这段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7罗德里格斯认为,这段话清晰地阐释了为什么中国能与美国抗衡,打破美国在苏联解体后竭力维持的霸权地位和单极化格局,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核心角色。“中国的经验,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这展示了践行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8
  罗德里格斯认为,西方学者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常常忽视一个核心视角,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书中,罗德里格斯引经据典,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赓续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他认为,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历史连续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连续性。诚然,每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具有内在连续性。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从来没有遗忘中华文化根脉,连续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创造新的思想成果。
  罗德里格斯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依然有蓬勃的生命力,也使我们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永葆活力的重要动力。”罗德里格斯还在拉美本土的马克思主义著述中找到了共鸣,那就是秘鲁思想家马里亚特吉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植根于现实、以事实为依据的理论思想……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行动都应该从每个国家或民族的具体环境出发。”9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罗德里格斯指出,每个国家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与挑战。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一个扎根于人民的强大而有纪律的党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代,习近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多项伟大任务,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罗德里格斯说,当回顾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0多年历史时,应将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中国在短短的40多年内成功使8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项伟大的壮举。如果我们放眼全球,将之置于21世纪以来的国际环境中去考察,即资本主义制度深陷危机,新自由主义令我们的社会陷入贫困、财富过度集中、不平等、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泥沼,那么,中国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取得的成就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成功战胜绝对贫困这一壮举也显得更为伟大。”10
  罗德里格斯指出,中国能够成功战胜绝对贫困并非一日之功。可以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解决贫困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贫困,也和处理其他问题一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中国战胜贫困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案例。
  罗德里格斯强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展开更加猛烈的攻势。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后,包括部分拉美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政治和思想领域被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历史终结论”所鼓动,急于庆祝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如今,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经显露无遗:生存环境日渐恶化,战争接踵而至,贫困和不平等日益加剧。而新时代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清楚地表明,只要能坚持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丰富的理论和方法,那么人类就可能拥有另一种未来。罗德里格斯在书中还写道:“习近平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总书记才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戴。”11
  (四)实践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
  罗德里格斯指出,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在百余年里进行的种种深刻变革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所处立场及地缘政治利益的不同,有人赞赏,有人质疑,褒贬不一”12。罗德里格斯态度鲜明地表示,那些认定中国正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人,究其原因,是选择了无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均提出了一系列理论,用于解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的构建充分考虑了中国社会的需求、特点和物质条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认真研判并及时调整政策的领导力和理论创新力。正因如此,中国才能在解决温饱问题、消除绝对贫困、扫盲、教育、卫生和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些目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的。”13
  罗德里格斯援引马克思那句著名的论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用来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的诸多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处处都体现出他对人民的承诺、对人民福祉的承诺,他总能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14罗德里格斯认为,习近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国问题和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如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
  罗德里格斯强调,自中国梦提出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之解读为中国企图在国际上称王称霸。“要想真正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必须将之置于一条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更新的思想脉络中去考察,基于该概念提出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结合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实施的各项政策去综合分 析。”15习近平 将实现中国梦的愿景与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政策紧密结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福祉,还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为命运休戚与共的“地球村”提出的中国倡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获得普遍支持。罗德里格斯指出,蕴藏其中的正是新时代中国的最新实践经验,以及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和作为。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那种到处制造事端、通过单方面企图改变世界谋求私利的方式,中国寻求的是一种让世界更加和平、让各国凝心聚力共同发展的“向好的改变”。
  罗德里格斯表示:“囿于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以及相关出版物的匮乏,尽管我反复研读西班牙文版的习近平的著述和为数不多的翻译成西班牙文的中国官方文献和中国学者的相关著作,但是面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还是一知半解,尚需不断学习和思考。”
  诚如罗德里格斯所言,外国学者在理解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面临诸多困难,但这些来自域外的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借鉴。罗德里格斯对中国共产党充满敬意,长期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客观公正的学术态度分析中国奇迹产生的内在逻辑、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与成功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与中国梦的构建》一书的出版,对于在拉美地区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编译与研究”(21&ZD023)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