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林建华:遵义会议精神历久弥真历久弥新

发布时间:2024-06-17
字体: 打印
分享: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但是,这三个“深刻改变”并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恒守初心使命、不懈艰辛探索、持续奋斗牺牲、积极主动作为中实现的。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铸就了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遵义因遵义会议而举世闻名、彪炳史册,如今的遵义、如今的贵州,处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遵义会议凝成的遵义会议精神因其“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科学内涵而历久弥真、历久弥新,遵义会议精神如今依然激励着贵州各族人民群众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记忆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包括遵义会议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正是遵义会议精神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使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记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了解决两大主要矛盾、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先进的人们曾从器物到制度甚至革命等层面全方位学习西方,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有比较才有鉴别。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以俄为师——这就是选择。但是,历史的真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议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一九三一年的,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说苏联一切都对,不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1931年至1934年的“左”倾机会主义,这个错误使得土地革命战争受到了极端严重的损失,导致第五次反“围剿”中不仅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丧失了根据地、削弱了红军。这个错误是在1935年1月扩大的中央政治局的遵义会议时纠正过来了。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强调:“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认知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又充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九年前的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三年前的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重要论断,同样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和对自己非凡历史的伟大礼敬。
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书斋的马克思主义”,更不是“教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国情不同于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西欧,也不同于产生了列宁主义的俄国。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也有一个服中国的水土的问题,即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问题。列宁曾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是东方共产主义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教条主义者正是不懂得这个结合的道理,把活生生的好经硬是念成了僵化的教条,这不仅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更是对中国革命实践造成了极大危害。毛泽东同志历来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革命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只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中国革命事业引向胜利。遵义会议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解决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此,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制定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策略,领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和要义,就是在“结合”中“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逻辑,就是这样生成并发挥作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撰写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这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在此前后,世界上第一批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的,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指挥。但是,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愈来愈脱离中国革命不断发展的实际,教条主义、“瞎指挥”导致中国革命多次出现右倾或“左”倾错误。长征初期的行动,是经过共产国际批准的。但是,在敌情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博古、李德等人始终坚持向敌人重兵部署的湘西进军,从而遭到毛泽东同志等的坚决反对。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的伟大开端。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确定长征路线,独立自主地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独立自主地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换长征方向,独立自主地确定长征最终目的地,独立自主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克敌制胜、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独立自主地领导解放战争赢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自主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立自主,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原则和宝贵经验。
  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其性质、宗旨、最高纲领,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而制定的总政策或总方针。党的政治路线又称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全部活动的生命线,党的生命线是保证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和贯彻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遵义会议之前,“左”倾教条主义者不懂、不顾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只唯上、只唯书,空谈“本本”、空谈教条,盲目指挥、盲目行动,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从遵义会议到瓦窑堡会议,“北上抗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方针和伟大口号,由此,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长征“落脚点”的确定与建立全国抗日战争的前进阵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夺取长征胜利同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绝处逢生,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无论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人民领袖都是集思想家与革命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既善于洞悉时代发展变化,推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人类解放事业树立起思想旗帜,又善于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把握革命事业发展的方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推动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遵义会议之前,我们党一直没有形成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一直没有形成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党领导的红军屡遭失利并几乎濒于绝境,中国革命屡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毛泽东同志政治上的高瞻远瞩、思想上的实事求是、军事上的丰富经验、策略上的深谋远虑,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同志因此成为遵义会议的核心和灵魂。时任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只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对的,都一致支持,坚决执行。”遵义会议决议指出,“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胜利必然是我们的”。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随后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历史证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经受住了中国革命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实践充分证明,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建功新时代。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不断增强维护意识、坚定维护行动,把“两个维护”贯彻到各领域全过程,处处对标对表,事事校正紧跟,提高维护能力、确保维护效果,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实践中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创造新的伟大奇迹、续写新的伟大篇章。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贵州日报》2024年6月17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