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2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3由此可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2023年,学界不仅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理论解析,还进一步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本定位与功能、资本监管和规范及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实践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也为资本的有效运用和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解析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在探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把握其理论基础和关键特征成为首要任务。随着学术界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概念、核心特征、理论依据、历史演进及时代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日益丰富和完善,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概念与核心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5
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概念与核心特征,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周绍朋认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宁阳认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纵向比较以及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横向比较中充分彰显优势,集中表现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深度融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契合,高水平开放与新发展格局的良性互动,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7乔榛、徐宏鑫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大根据是从实际出发,重要特征是新型举国体制。8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两个毫不动摇”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统领,从高水平市场主体、高效率政府、高标准市场体系、高质量营商环境和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机统一视角,确立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逻辑与核心制度。刘戒骄、刘冰冰提出,高水平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高效率政府是市场有效运行的“护航者”,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质量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得以壮大的制度土壤,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有效管理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基础。9刘灿认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充满活力的体制,是“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体制。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需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三位一体”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机整合中西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中国特色。10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其他制度的统筹协调上下工夫。平新乔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标准化入手推进制度型开放、统筹要素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三个方面进行。11刘志彪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基础+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为政府+新型分配机制+高水平开放”这个具体的制度框架中,不断改革和完善这个体制的框架和内涵,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12张顺清认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公正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解决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13
此外,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区域发展的均衡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标准的对外开放等问题。学者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体制的基石,而“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市场主体的作用强化、高效率政府的角色、标准化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的构建是其核心内容。在实现这一体制的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制度型开放的推进以及要素流动的协调是关键。综上所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其关于社会形态的三大阶段理论,为理解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马克思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分别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分别是部落协调、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李京京、李红亮基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指出,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当前仍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即“物的依赖性”阶段,仍然需要通过商品经济、市场调节的手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4高建昆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弊端的产生根源和表现形式,从而积极扬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自身的弱点被资本主义所有制强化和放大,从而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种调节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制为主导的所有制基础上的,同时与资源配置中的国家调节作用有机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克服“市场万能论”的新自由主义导向,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扬弃。15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优势。刘盼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理论上科学把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以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实践上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16刘勇、丁昱翔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肯定;在新起点新征程朝着“高水平”发展轨道继续前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优势与经济优势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的情况下,在理论上实现体制与制度的中国化发展和时代化创新。17杜志章、赵一博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党领导国家经济治理的重点任务,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理论指向,必须与时俱进,体现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特征。18顾海良、张凯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创新和拓展,是理论和思想的结晶,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19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过程不仅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演进与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升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性因素的高度,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许经勇从历史角度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回顾,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21顾海良提出,要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说演进的规律性问题,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方向到积极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的,都是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而不断推向前进的过程,其中的理论创新也都是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的。22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经济发展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的新常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张占斌提出,在新时代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行、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3任保平、李培伟认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实践,核心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要求在制度现代化中建立起现代市场和现代政府的制度均衡格局,才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互补性合力。24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高水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四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25刘同舫认为,从体制内部的历史纵向比较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应为相较于上个阶段的高水平,体现为体制自身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针对上一发展阶段中产权激励不够充分、要素流动不够自由、竞争环境不够规范等现实问题进行改善,以此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高水平的战略目标。26张弛认为,“高水平”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点,能够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经济体制基础。27唐任伍提出,“高水平”体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础之上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体现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目标;体现在充分依托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两手”结合,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作用;体现在开放程度高、包容程度高、合作程度高;体现在高水平现代流通体系。28
在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的增强、制度短板的补齐和制度体系的健全,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于金富、陈超然提出,在制度安排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安排;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行为规范。29刘耀彬、聂长飞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为重点,妥善协调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抓手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30任保平认为,目前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不牢固,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政府市场监管存在“失位”“缺位”“越位”现象、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倾斜导致行政性垄断、不合理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制约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因。31
综上所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正确理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概念与核心特征,深刻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在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学习领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的定位与功能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学者们深入探讨了资本的定位与功能,强调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重要性。资本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作需要受到适当的规范和引导,以确保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目标。这种对资本双重性的认识体现了对资本定位与功能的深刻理解和策略性引导。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的性质与定位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资本的性质和定位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学者们普遍认为,资本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类社会经济资源的总和,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一方面,资本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质属性,如果放任资本发展,不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简新华、余江提出,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性质和特征,既要明确不同社会形态中不同所有制资本的共性,又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所有制资本的特性。32张占斌指出,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样化的资本形态,这些资本形态共同促进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生产力的增长。必须对不同形态的资本进行区分,实施相应的引导和规范,严格资本市场准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资本行为,加强有效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或收缩,确保资本健康发展。33徐承红、成征宇强调,资本的社会属性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体现了资本背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一方面,资本具有市场经济共有的特征(增殖性、流动性、扩张性等);另一方面,资本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资本来发展生产力,同时要防范和化解资本运行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破立并举,全面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34梁伟军、黄子睿认为,在认识与利用资本过程中,应当坚持以辩证思维审视资本,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属性与反映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加以区分,客观认识资本特性,要重视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规范资本发展,将资本规制在自然属性范畴,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35
对照中国市场化改革历程,王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所有制成分、市场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渐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合理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历史与逻辑的框架中,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必然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36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对资本的本质与特性的准确把握尤为关键。资本作为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在推动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寻求折中,而是为了更贴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确保对资本的认识更加科学全面,以便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实践,充分发挥资本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的定位与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且明确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72023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进一步指出,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38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是核心任务之一。公有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何自力指出,公有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积极的作用,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协调资本积累与社会消费的比例关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改善国计民生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主力军。39荣兆梓指出,在公有资本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对社会经济的负面作用会受到约束,会有所减弱,尤其是资本对社会经济的长期性全局性消极后果不再具有必然性,这与资本的社会内容规定性有着极大的关系。40周绍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肩负着规范和引导非公资本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要注意,“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国有企业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41杨瑞龙提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要通过国有制来体现,坚持公有制为主就必须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巩固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完善市场机制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42时家贤、漆昌彬提出,国有资本的产生、存在、做强做优做大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存在、发展壮大为前提条件的。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着力点。要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设资本市场基础制度。43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所有制结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消除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市场性和制度性障碍,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冒佩华、杨浩宇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实践逻辑、支持条件加以学理化分析,认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健全所有制结构、完善分配制度以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决不能因为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遭遇一些问题就因噎废食,放弃实现其高质量发展。44周文、司婧雯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私对立的思维逻辑不仅无助于全面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而且难以解释民营经济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对民营经济价值的误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经济的“公”与“私”保持着适当的张力,可以实现个体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私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共进、“先富”与“后富”的共同富裕。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彰显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制度优势。45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主体。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民营经济的作用、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既关系到百姓的生活与工作,也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邱海平提出,民营经济与国家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依关系。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依托。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国家的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同时也取决于民营经济人士,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积极主动精神和行动。46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开放成为提升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周文、白佶认为,在对外开放背景下,民营企业既能够拥有更多机会学习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也能够在合作与竞争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和产品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更应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47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下,资本的正确定位与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原则。公有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不仅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而且指明了发展方向。对私有资本的合理引导与规范,旨在激发其积极贡献,同时防范和减少可能的负面影响。平衡和优化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关系,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的功能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实践探索。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建设目标,是要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实现资源向更高质量和创新驱动的方向进行有效配置。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48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励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戴亦一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持续完善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依赖。49胡海峰认为,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运行中具有重要枢纽功能,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实体经济、建设金融强国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0范从来、费正晖从资本市场开放的历程和现状出发,对资本市场开放与中国金融安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要坚持稳步、有序、审慎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使开放水平与自身金融安全能力相匹配,统筹开放与安全,实现开放发展和金融安全的动态平衡,以更高质量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更高水平的金融安全支持中国式现代化。51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胡金焱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增强宏观治理能力,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52胡家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市场体系趋于完备,形成了商品和服务市场,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各类市场的发育和相互联系;得益于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全国统一市场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各级各类市场、区域市场、城乡市场逐步联结起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雏形已初步形成。但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目标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具有现实的紧迫性。53魏琪嘉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生产力布局优化。发展动力的形成和提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要素的重组和配置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归根到底就是把要素调整好、组合好、配置好。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破除制约因素,有利于打通各类已发现和潜在的“堵点”,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54
在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的功能与发展策略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拥抱世界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心。通过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资本市场和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正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朝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的监管与规范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资本的监管与规范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55学者们从全球视角、资本运作与监管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了许多有益经验和教训。资本治理的经验与教训表明,过分自由化的市场并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崛起,国家的适度干预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强调资本与政府的协调共生。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成功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资本市场的现状及挑战,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促进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成为必要。首先,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基础,它是保护资本产权、激发市场活力的前提。其次,税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平衡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的税负,对促进更公平的收入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构建与资本市场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加强对资本无序扩张的遏制,确保资本运行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其中,资本市场中的产权保护问题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规范化,对于促进资本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国致力于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资本的有效监管与规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平衡发展。
(一)全球视角下的资本治理经验与教训
研究全球范围内资本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周文、杨正源指出,传统的西方中心论简单二分法存在理论预设,它强调西方现代化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而将中国的落后归咎于过度的政府管制。西方现代化的治理危机、拉美困境和东欧剧变等都表明,新自由主义不能实现国家富强。与此相对,东亚的后发国家通过强政府成功实现了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成功经验则在于超越了市场与政府二元对立的传统认知,构建了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6谭小芬、童临风全面回顾了现有关于资本管制必要性的理论文献,发现与其他经济政策相比,资本管制效果不够突出,货币政策与资本管制政策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组合,单独使用资本管制政策可能是无效的;对于中国而言,当前资本流动管理工具还不够丰富,多数依然为行政措施主导,应当适时引入托宾税等市场主导的价格型工具,未来应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框架下,继续推进“宏观审慎+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微观监管”的“三支柱”。资本管制政策的实施会带来溢出效应,在合理使用资本管制政策保障中国市场资本正常流动的同时,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资本有序流动。57
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创新。姚金伟提出,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防止“颜色革命”“和平演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权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是进一步提升国家经济治理效能,有效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国家资本治理效能,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58
从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看,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缔造现代社会秩序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分化和经济风险。经历了自由化和全球化后,西方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放松了对资本的约束,导致经济虚拟化和资产泡沫化,最终引发国际金融危机。李景平、杨丹阳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探索管控资本发展规律来进行自我调节,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经验。尽管如此,当代西方国家仍面临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等问题,需加强资本管控。相比之下,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调节和管理。59简新华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论断、历史事实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都证明,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资本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应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认识其性质和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应强调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60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监管理论。因此,中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管控和运用资本的经验教训,同时立足中国国情,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驾驭资本问题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边江泽、余湄认为,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自2013年的“新三板”改革开始,随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和运行促进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北交所与“新三板”的结合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推动了创新的引导作用,进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册制改革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具包容性和成长性,为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推动了科技与资本的融合,引领了经济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61
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中,赋予资本高度自主权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胡磊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积聚起巨大的资本能量,成为资本总体充裕的国家。然而,资本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竞争环境的不规范、资本与科技及产业的融合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需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妨碍资本流动的行政性限制,促进公平竞争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此外,通过“非禁即入”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以及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进贸易自由化,是促进资本健康发展的关键。62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祝合良指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条工作原则,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着力提升监管效能。63邵传林认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如何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未来如何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是矫正越位问题,限定政府的作用范围,攻克错位问题,推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破解缺位问题,强化政府在制度供给、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作用。64
税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对此起着关键作用。马海涛、刘高鼐沅提出,完善我国现代税收制度,就必须与新时代新征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主要侧重对劳动所得征税,对资本所得优惠较多,不能很好改善劳动和资本要素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对受益于新经济发展而快速出现的高收入群体,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缺少有效手段,因此应当加大对资本所得的调节力度,适当平衡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的税负水平。65
此外,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清晰、保护严格的现代产权制度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至关重要。于金富、陈超然提出,要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构建与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增强产权激励,强化产权约束。加快国有资本监管机构职能和履职方式的转变,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人”产权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本产权人格化、国有资本管理法治化。66蔡万焕认为,必须从整体和企业两个基本环节,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完全可以在不改变国有经济性质的条件下,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国有资本的中央管理机构拥有对国有资本的经营管理权,同时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应做强做优做大,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67
(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本治理与规范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刘航、张骥、马斯曼指出,社会再生产体现着过程性,无法脱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和过程性要求宏观经济政策考虑经济活动的长期连续性,避免政策导向的急转弯。宏观经济调控应运用经济杠杆,介入不同部类间的实物和价值补偿,促进先进生产力部门的发展,避免一刀切的政策。68
对于资本无序扩张的遏制,陈健提出,目前资本扩张和平台垄断的治理制度建设滞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确保资本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近年来,针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整顿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初步建立起规范资本行为的治理体系。目前资本扩张和平台垄断的治理与规范制度建设滞后,如何促进资本和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发挥好金融体系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防止脱实向虚方面的作用,如何促进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69赵亚楠提出,资本本身具有的逐利性、扩张性、支配性等特征,须加以适当引导。资本的逐利本性会催化社会风险,资本的无限随意扩张本性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资本的“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会形成资源博弈,资本与技术合谋催生新型垄断。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沿着正确方向发展。70
自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来,近年主要针对资本在平台经济、虚拟经济与劳动力再生产等领域的无序扩张进行整顿治理,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使得上述领域的资本无序扩张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前期累积的风险充分释放,而且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资本行为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治理效能逐步显现。乔晓楠、马飞越认为,要引导资本发挥积极作用,需从稳定预期利润入手,增强制度与政策的确定性和透明度,明确市场准入规则,改善营商环境,保护合法收益获取。一方面,增强制度与政策的确定性与透明度,明确市场准入规则,改善营商环境,保护合法收益获取,实现“稳预期”;另一方面,从成本与利润、资本与资本以及政府与市场等关系维度,制定并出台有利于增加利润的政策,实现“稳利润”。71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国对资本的监管与规范采取了综合性策略,强调了国家适度干预与市场自由度之间的平衡。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税制改革、构建适应资本市场的监管框架以及加强产权保护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规范化,我国不仅促进了资本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还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国在保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确保资本运行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综上所述,我国的经验表明,合理的资本监管与规范对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平衡发展至关重要,这对于其他国家构建自己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实践创新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学者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宏观治理到微观实践等方面对如何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深化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市场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要继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为各类资本发展释放出更大空间。”72因此,学者们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为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实践重点来研究。胡乐明指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为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尤其是完善和重构公共选择的规则与机制,确保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意愿表达,限制和抵制资本尤其是垄断资本在公共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权力扩张。73方鸣、谢敏指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够充分的问题。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应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持续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力度。资本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效能,不断增强市场的活力,从而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动力。74郑冬芳、林豪庭提出,唯有在系统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基础制度改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中国资本市场内在活力,从而促进资本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并指出,在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本市场内部良好环境和秩序的建构。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始终坚持市场在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产权保护制度、公平竞争政策以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有效落实,强化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建构。在依法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并获得相应收益的基础上,使各类资本在资本市场中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要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坚决反对资本无序扩张。对敏感领域准入划出负面清单,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75
(二)促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资本市场同样需要创新驱动。赵锡军、沈靖人认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和监管部门要深化对资本市场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通过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构建与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相契合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强化资本市场的服务功能,坚持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把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作为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76徐明指出,创新驱动战略不仅仅体现在科技领域,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同样需要不断创新。资本市场创新是高质量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和源泉,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始终在创新发展中显现,因此,应当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创新,进一步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77
(三)规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78赵峰、田佳禾从资本二重性及其矛盾的视角探讨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并指出资本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二重性是相关问题的根源,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能够推动经济扩大再生产,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载体的资本则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其无序扩张可能引发各种严重后果及社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和引导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79蔡之兵分析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与政策逻辑,提出,当前,我国资本扩张的方式、资本流动的方向、资本竞争的格局都已出现明显异化现象,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明确资本的流动比静止重要、资本的流向比流动重要、资本的监管慢于资本创新等认识的基础上,应采取以系统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起点、以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为重点、有效破解数字经济的监管难点、加强与资本政策相关部门间沟通等措施来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80郑冬芳、林豪庭深入探究习近平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及其价值意蕴,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81
综上所述,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实践可以总结为深化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本市场改革、促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的实践创新和规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三个方面,这些对于探索如何在高水平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学界研究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出,这一年以来学者们重点分析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问题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及实践创新,尤其关注资本定位、功能、监管、规范及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探讨公私资本关系及资本市场进展,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聚焦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对资本的监管框架,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勾勒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展望未来,学界应持续关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深化如何在保持市场活力的同时加强对资本的监管和引导等方面的研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保障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更好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高度,加快完善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规则,推动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者单位:杨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任振宇,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魏依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数字劳动问题探究”(项目编号:23ZKJC002);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交办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丰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001)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