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沈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运用的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9-28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1]他着重指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重视运用其解决建设和实践当中的具体问题,指明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运用路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实践和运用,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一、发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主动精神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历史凝练出来的宝贵经验。新时代要发扬主动精神,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P13。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在于立足时代特点,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立足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人民至上,回应现实需要,了解时代大势、顺应时代节奏,紧随时代步伐、引领时代方向,凝聚和团结广大人民朝着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在观察时代中做好“两个大局”的统筹

  “两个大局”是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和把握这“两个大局”。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地影响国内与国际两大战略格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越来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共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势,演绎新的国际格局,发挥历史主动,在把握“两个大局”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战略思维,统筹安排战略举措,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统筹“两个大局”要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来看待。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深刻洞察时代发展要求,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认清我们处于什么历史阶段、我们与世界是什么关系、我们怎么办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历史自觉,发扬主动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在统筹把握“两个大局”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形成和展开的。推进这一战略全局,必须统筹把握“两个大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科学把握这“两个大局”的理论指南,又是在“两个大局”历史交汇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引。实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增强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统筹和把握好“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在把握时代中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

  把握时代要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3]P473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所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是进行科学决策、谋取战略主动的重要依据。

  把握时代,洞察时与势、危与机,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又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时与势出自《庄子·秋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时即天时,也就是所谓的时机,势指形势,也就是指局势的变化。时与势的意思是指情势或趋势。深刻洞察时与势就是看清时机,把握时机看清形势,把握形势。危与机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危是危险,机是机遇和机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危”和“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深刻洞察危与机目的就是为了化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总结经验,看待教训,不断创造发展机遇,应对好各种危机,把不利变为有利。

  做到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关键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始终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时代清醒要把脉“时”与“势”、“危”与“机”之变,认清各种辩证关系和条件因素,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做到科学研判“时”与“势”和辩证把握“危”和“机”,在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在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抢占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

  在引领时代中识变应变求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4]P2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是绝对的同时,事物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发现和认识的。其含义就是,科学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条件、方向等,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举措等,应对变局、破解困局、涵育新机、推动发展。

  当前,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我们面对着诸多不确定和难以预料的因素所带来的复杂形势,导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危机和希望伴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为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何识变应变求变,关键在于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要求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勇毅前行,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新征程的奋进道路上,我们要在变中求创新、变中求发展、变中求突破,做到思想不僵化、步伐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

二、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4]P2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新时代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加强党的政治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5]P165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可以使我们保持坚定的信仰信念,可以使我们自觉地服从党的领导和维护党的领导。这是党领导的事业成功的根本政治前提。党的政治领导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强化党的政治领导要实践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前进方向,为我们确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原则。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确定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在于要不断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增强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4]P33教育优先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科技自立自强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支撑,人才引领驱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战略支撑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展的根本基石。

  增强战略支撑必须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创新的作用。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4]P35科技进步就会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就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改进了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提高了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带来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产业结构快速优化升级,给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发展驱动力。不断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P8实践证明,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财富创造的强大动力,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培养人才需要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7]P79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实已经证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可以增加发展动能,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可以增加产出效益,增强企业活力。因此,创新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不断探索实践路径

  实践路径是指具体的实现过程所必要的条件与人自觉的实施行为步骤,体现了行为目的与方法的统一。拓展实践路径就是不断寻找、发现、探索新的方法。拓展实践路径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现实需要。只有不断拓展实践路径才能确保我们实践的形式越来越多,才能确保我们的实践路径更加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快步向前。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实践路径。其中关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论述,包含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等等诸多的具体实践路径。这些实践路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

  善于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有效的实践方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会有许多难题等着我们去破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4]P20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破解难题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实践方法。

  破解发展难题,就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5]P18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伟大事业的指导理论,同样也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路径选择和实践依据。在新征程上加强调查研究,把握新发展理念,倾听人民呼声,加强目标引领,这些都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就是针对发展中的问题,细致分析原因和特点,找出规律性的解决办法把握新发展理念,就是用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墨守陈规,不思想僵化倾听人民呼声,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目标引领就是用目标指引方向,用方向带动难题的解决。总之,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破解发展难题至关重要。

  持续激发动力活力

  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力量,活力是事物旺盛的生命力。激发动力活力就是挖掘潜能,调动积极性,推动事物发展进步。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动力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3]P533

  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8]P85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的力量源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从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动力和活力。

三、科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历史进程中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诸多困难。在这种形势下,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同时,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不合理打压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成了必然选择。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发展理念创新势在必行。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又一次升华。党员干部要深学笃信、率先垂范、落实践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开生动实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P445。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科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要实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循环畅通、做到自立自强而又赢得国际市场的资源和认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畅通就是要解决经济循环中的难点、困点以及堵点,促进内外循环畅通无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是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体系化、系统化。赢得市场资源就是要不断打通国际国内市场资源渠道,扩大市场资源领域,深挖市场资源潜力,拓宽市场资源范围。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4]P28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键。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要在“稳”“新”“实”“干”上下功夫。“稳”就是“稳”字当头,“稳”扎“稳”打,“稳”中实干,“稳”中求进,“稳”中跨越关口。“新”就是“新”中突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创新驱动,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干”就是“干”出成果,要抓最具特色的产业和最具活力的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发展制造业和民营经济,要实施农业强国。“实”就是脚踏“实”地。要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促进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定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共同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它是相对于私有制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而言的富裕则是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它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但不是靠平均现有财富分配来实现的富裕。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全过程、全方位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使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实践共同富裕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四、善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前,党带领国家和人民行进在新时代,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我们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变化规律,认清变化趋势,看清风险挑战。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5]P217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有效应对变化、实现长治久安的有效经验,体现了古代先哲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5]P223增强忧患意识是具体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强化风险意识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枕戈待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高瞻远瞩,做到保持头脑清醒,清醒看待时局。增强忧患意识要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经常分析大局大势,找准突破口,做到未雨绸缪,把风险挑战消除在萌发之际,把矛盾困难解决在萌芽之时。总之,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在疾风骤雨、惊涛骇浪来临时应对有策,确保无论如何风高浪急、风浪翻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航船始终能够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坚持底线思维,坚守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底线思维”。底线,就是最低限度、必要条件,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这个界限,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导致难以承受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9]P34这就是底线。底线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原理,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结合。底线思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坚守战略定力,防患于未然。

  实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就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只有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充分,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足做实,积极探寻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坚持底线思维是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所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显性矛盾和隐性矛盾并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坚持底线思维来分析研判形势,看清前进的方向。坚持底线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素质。能否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实践中,既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尺。

  进行前瞻思考,强化超前部署

  前瞻思考指的是要有长远的眼光,科学预见可能发生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10]这就需要强化前瞻性思考,依据客观规律,对发展趋势作出科学而正确的预判,从而提前制定应对策略,有效抵御风险,妥善化解矛盾,更好推动发展。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进行前瞻性思考,为具体实际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前瞻性思考,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掌握历史发展大势的主动中确立战略、确定方针、制定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彰显了党对未来发展前瞻性的战略安排。进行前瞻性思考,既要看大势,也要看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积极研判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下好防范化解风险的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妥善做好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预案。

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根基所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运用的根本保证。

  时刻保持自身清醒与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4]P64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具有历史和时代意义的重大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对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所以时刻保持清醒并不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非常必要的。

  实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不断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加强执纪监督,筑牢堤坝,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做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落在行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做到对党高度忠诚,以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确保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积极落实管党治党责任,通过高压管、整体防、从根救、系统督,切实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解决深层次、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4]P20。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11]P839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具有特殊性、时代性,新时代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深层次和根本性问题。

  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深层次、根本性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定走群众路线,开展调查研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长久的定力和足够的耐心。解决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不躲闪,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在解决问题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走群众路线,开展调查研究,就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盯住问题不松手,发动群众,多听群众意见,依靠群众力量解决问题,找出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难点,解决好瓶颈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要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正视矛盾,意志坚定,斗志昂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保持长久的定力和耐心,就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深层次、根本性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做到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必须“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2]P10。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展自我革命。

  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13]P43“自我净化”是指自我反省,不断开展自我批评。党员干部要本着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经常检视自身、常思己过。党员干部应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化的问题,是否受到不良风气浸染,是否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等等。党员干部要通过自我剖析逐步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是指知错改错,不断进步。党的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就党的制度建设而言,增强自我完善能力,就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健全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内制度法规的作用。就党员干部而言,增强自我完善能力,就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面查找自身缺点,制定整改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正不足。党员干部要自觉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对照党章党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革新”就是要与时俱进、自我超越。党员干部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实践。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自觉把思想从各种藩篱中解脱出来,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勇立潮头、开辟未来。“自我提高”就要不断学习,增强本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感和学习紧迫感,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来对待。党员干部要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党员干部要把学到的知识变成现实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作者简介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工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2022YZD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