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辛向阳: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观

发布时间:2022-05-26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人民幸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全体人民要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十分鲜明的一点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关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新论断新理念。这些论断不仅阐发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与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而且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与实践路径。

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始终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来看待,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有很多目标,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2021年2月,习近平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更不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现代化,而共同富裕就是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3)因此,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式现代化都要锚定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所谓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强调实现共同富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着战略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同样有着战略意义。为此,要有战略定力,要有制度安排,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由于不注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动荡,现代化往往会半途而废。在二战结束后,一批新兴国家踏上了追赶现代化的征程,70多年过去了,没有几个国家迈过了现代化的门槛,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入不平等引发社会动荡。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十分突出,发展成果不能惠及最广大的民众。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严重,中产阶层塌陷,贫困人口暴涨,导致社会撕裂、政治立场极化、民粹主义泛滥,社会动荡不安,现代化的航船或者被风浪吹偏航向或者遭遇暗礁裂碎而沉。这就启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且能为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社会动力。习近平指出:“发展了,还有共同富裕问题。物质丰富了,但发展极不平衡,贫富悬殊很大,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了,能得人心吗?”(1)可以说,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领域的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领域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释放社会正能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二、促进共同富裕要有阶段性目标和举措

习近平一直强调,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个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论断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起飞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制度不断完善,这个差距会缩小,经济学上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就说明了这一点。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习近平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总体上看,是分三步走的: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第一步,未来五年到2025年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阶段。这个阶段应当解决以下问题:(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这个时期,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发生较大规模性返贫现象,就会严重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2)逐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使更多的人能够靠自身的力量向着富裕的目标发展。所谓相对贫困是相对于一个国家中等收入群体的富裕程度而言的,通常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50%或60%作为相对贫困的标准,也就是假定中等收入者一年5万美元,那么相对贫困的收入就是在2.5万美元及以下。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使相对贫困群体的致富能力有较大提高。(3)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看,缩小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是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要条件。

第二步,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这是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来的。未来的13年之所以能够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原因在于:(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202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了这一目标。中国的GDP总量到2035年假定比2020年100万亿元人民币翻一番,达到200万亿元,人均GDP将达到20000美元以上,进入了较为富裕国家的行列,伴随着贫富差距继续缩小,这个时期我国的共同富裕程度将比现在有显著提高。(2)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建设好共同富裕的试验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入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圳的先行示范区、浦东的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都会为中国的共同富裕走出一片新天地。(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不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细则,持续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及做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基础;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使资本运行更加合理有效,更加促进公平正义。

第三步,2049年前后,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这是14亿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1.4亿,也不是4.1亿,而是14亿,这个数量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众的共同富裕;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共同富裕,是在人均GDP40000美元以上的共同富裕;不仅要求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收入平等国家的标准,例如基尼系数降低到0.3左右,而且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差距还要缩小到合理区间内,没有过富的,也没有过穷的,更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局面。

三、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最为复杂、最为壮丽迷人的事业之一。完成好这一事业不允许我们出现任何重大的偏差,更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所以,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不仅迫切,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党始终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推进实践发展的。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社会主义就是一种能够共同富、共同强的制度。195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他指出:“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更是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他一再强调,能否实现共同富裕是区别社会主义与其他制度的重要标准。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党从制度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的角度阐明了共同富裕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也是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形成了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他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3)。这就告诉我们: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是所有人的富裕,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富裕;共同富裕不是一夜之间大家都富裕起来,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完完全全都平均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更包括精神层面,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都富裕;共同富裕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是鼓励依法合法致富,是符合道德进步要求的致富。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才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党的领导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建构了系统的制度体系。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不能靠主观意志,也不能靠运气,而是靠制度。我们党在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制度体系建构的极端重要性,不断用制度体系的完善来解决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首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共同富裕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的丰富和完善上。不仅强调公有制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也强调发展非公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分配制度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通过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完善,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性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使市场主体能够平等地进行创造创业;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使市场主体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实现更多更高水平的公平性;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这种公平性的产权保护制度一方面鼓励人们大胆在创造中获得财富,另一方面使财富分配更公平;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其次,从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入手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收入待遇上的差别问题,还涉及到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很多: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也就是说,通过国家公共财政的投入使这七个方面的“有”能够为所有民众所享有;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还要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四、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20211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讲话中提出了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四个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把蛋糕分好,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坚持循序渐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这四个原则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具有系统性,这四个原则是系统观念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勤劳致富是前提,而且是长久致富的前提,更是共同富裕的前提,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富裕,特别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基本经济制度是根本,离开了基本经济制度,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共同富裕也意义重大;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是基础,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循序渐进是方法,实现共同富裕不是等来的,是干出来的,同时要有耐心,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

二是具有辩证性,这四个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推进共同富裕工作中的生动展现。首先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辩证关系。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一定要把蛋糕做大做好,特别是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创造更多做大蛋糕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分好蛋糕。202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1)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做大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的关系,蛋糕没有做大不能急于分蛋糕。其次是先富和后富的辩证关系。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早富起来、大富起来,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助后富。第三,需要和可能的辩证关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使民生的改善可持续;共同富裕问题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第四,等不得和急不得的辩证关系。共同富裕是不能等的事情,是必须有紧迫感的事情,因为无论是到2035年的任务,还是到2049年的目标,都只有短短的10年、20年了,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同时还要看到,共同富裕又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因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复杂性是超乎想象的,一旦急躁,就会出现各种复杂的难题。急不得要求我们要有科学谋划、制定完善制度,有清晰的路径结合举措;等不得就是一旦政策制定,就要尽快落实,不能拖拖拉拉。

三是具有战略性,是站在全球视野来看待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的。首先,要看到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没有几个国家能够真正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习近平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人均GDP都已经超过50000美元了,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2)也就是说,共同富裕不能自发到来,更不会自动到来。库兹涅茨倒U曲线表明了一种趋势,趋势要变为现实需要社会制度的安排。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切实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这也是为人类作出的新贡献。其次,要看到,一些国家在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过程中落入了“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这个陷阱不仅会带来国家发展的不稳定,而且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福利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目前,我国福利政策调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高保障水平问题,而是涉及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等因素的系统性难题,需要放在整体框架下来认识。作为民生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既不能滞后也不应超前,滞后将不利于扩大消费和经济增长,超前会“透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一点,习近平在2021年2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过:“要拓展国际视野,关注国外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汲取经验教训,既避免像一些拉美国家那样盲目进行‘福利赶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又避免像一些北欧国家那样实行‘泛福利化’导致社会活力不足,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1)。

五、实现共同富裕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历史发展到今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在这个方面,习近平指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

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使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越来越广泛。习近平指出:“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2)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要使人民群众这一主体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至少有这样一些主体值得我们关注:低收入人群,通过收入倍增计划等方式,使很多人从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高校毕业生群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到学有专长、学有所用、学有所果,使他们在走上社会后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尽快步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技术工人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使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使他们在自身的创造中致富,在自己的发展中致富;科学家队伍,他们富有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发明上,而且体现在技术转化上,这支队伍中很多人都会是高收入群体或者中等收入群体中的高收入者;教师队伍,这是中等收入群体中较为稳定的力量,要继续推动全社会尊重教师的风尚,抓好教师队伍收入待遇的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要通过深化改革帮助他们稳定经营、持续增收、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坚力量,而且要向高收入发展;进城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常住人口市民化,稳定其就业,同时提升其就业质量,常住人口市民化可以产生一大批新的中等收入群体;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以及其他待遇,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提高而不断提高其收入水平;广大农民,我国农村当前户籍人口还有7个亿,“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还会越来越广泛,中国目前的4亿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到2035年会增加到8亿以上,那时共同富裕的主体基础就会得到极大夯实。

二是完善福利政策与注重经济效率相统一,在这种统一中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把福利的保障性、公平性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防止西方的“福利病”,注重提高经济效率。中国的福利体制从传统体制中改革重生,摒弃了大锅饭的做法,也突破了平均主义思想的禁锢,从而具有自己的理念和模式,即注重公平、保障基本和提升效率。因此,推动福利制度的调整绝不是要搞福利扩张。推进我国福利制度的调整和完善,要正确地看待福利平等主义观点。“福利平等”应当被限制在基本保障范畴内,而不是覆盖到所有福利项目。习近平一直强调社会保障的基本方面,“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1)这是激发市场效率、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福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福利政策的落脚点,应当是兼顾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福利政策效果的最优化,而不应是福利的完全均等化。所以,要改变关注福利差距有余而对福利效应认识不足的状况,坚定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展经济,以逐步提高福利水平和不断调节福利差距并举的双路径策略解决福利政策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这不仅有利于避免“福利主义”陷阱,而且是履行政府责任,提高福利政策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福利制度的调整,重点是要解决福利水平的适度、福利资源的配置优化等问题。根本的目的,是要在持续加大投入福利资源的同时,最大化福利的积极效应。

三是防止阶层固化和流动渠道堰塞,畅通向上发展向上流动的各种通道。实现共同富裕不是等着天上掉馅饼,掉无数馅饼,大家一起自动富裕;更不是等着一部分人富得流油,富得不能再富了,就捐出自己的一大部分收入给穷的人。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习近平指出:“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3无论怎样的“躺平”,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内卷”,只会损害共同富裕事业的发展。因为“躺平者”、“内卷者”越多,就会毒化社会风气,谁都想着靠别人致富。同时,要在发展过程中,注意打破一些体制性障碍,切实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这就需要:促进改革公平,使改革举措能够真正有利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司法公平,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人民政治生活共同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也是政治问题。只有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能力发挥出来,才能为财富的创造提供最深厚的政治基础。可以说,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就没有共同富裕的实现。一个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方面通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不断改善,以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去干事;另一方面要形成能够不断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舆论环境,“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4。一说共同富裕,有些人就会想是不是要“劫富济贫”了,于是一些企业家的经营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生怕被“劫富”了;一说共同富裕,另有些人就想到一夜暴富、一日发大财,就想走各种捷径,从区块链到元宇宙,从“花钱就是挣钱”到虚拟货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正确的舆论引导十分重要。

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消除绝对贫困这个梦想已经在2020年如期实现;同时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展望未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目标就会变成现实。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新疆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