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外马克思主义

薛方圆:从纽约左翼论坛看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动向

发布时间:2017-02-28
字体: 打印
分享:

 

一年一度的纽约“全球左翼论坛”反映左翼呼声,凝聚左翼力量,号称“左翼学术风向”。2016年的左翼论坛以 “愤怒、反抗、革命:组织我们的力量”为主题,于 5 20 日至 22 日在曼哈顿中城纽约城市大学举行。虽然该论坛号称是全球性的左翼学术年度盛会,但其大多数参与者均来自美国,并且美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学者们基本上都会出席该论坛。总体而言,2016 年左翼论坛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左翼学术的研究现状,为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理论动向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些进展不仅体现在继续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而且还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当前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危机,反思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分析种族问题的实质。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无情批判,在今天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更加彰显出非凡的理论价值,为全球左翼和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实提供了强有力的批判视角和理论支撑。在由《非洲新闻》发起的“左翼在非洲:塞拉利昂非洲社会主义运动评估”的专题中,有学者指出,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集团的崩溃不是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死亡,相反,它促成了摆脱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繁荣,使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解放的哲学和政治纲领重获新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一直都是历届左翼论坛的讨论热点,也构成了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阵地。马克思著述中的一些基本判断和核心概念再度引起了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关注。“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常用和最不易理解的概念之一,关于异化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旗手伯特尔·奥尔曼在论坛上指出,马克思是从最普遍和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异化的,它是人性中最根本东西的异化,是人性的分裂,是人与人的生活世界的分裂;马克思的辩证法适用于任何事情,他的人性概念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问题,而异化理论则针对的是从资本主义视角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关系金字塔,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就在于它有助于观察整个人类世界,厘淸资本主义繁芜复杂的关系,并进一步展现出这些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相互影响的精确形式。在“社会的重新转向:从资本价值到人的价值”的议题中,有学者指出古典的经济学公式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重新解释资本价值和定位新的人道主义提供了基础。要超越资本价值就要认清人类需求的总体性、人类生存的必然法则。一旦人类需求被认定和理解,民主、平等、协作、友好、可持续的价值就会在发展超越性的人道主义再生产关系中发挥首要作用。为了代替资本价值,人的价值必须建立在人类真实需求(人权)和人类真实劳动(自我实现的活动)的基础上:关注那些真正满足社会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劳动、工作,降低劳动时间,通过生活教育和民主决策,追求激情的实现(自我实现),并不断地消除异化。

与此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坚持以及如何坚持阶级分析的立场,也成为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有人认为,随着资本流向金融领域,产业工人阶级正在消失,无产阶级的工人委员会、社会主义计划已退居到历史的垃圾堆。针对这种观点,多数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左翼论坛上指出,阶级分析仍然是当前政治和社会研究的最佳视角;无产阶级仍然是革命性的阶级,国际性工人阶级的力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大,并且仍然在革命斗争中发挥领导作用。

本届左翼论坛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议题,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分析视角的议题多达 46 个,这些研究主题和重心的变化,较为贴切地反映了近年来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真实处境和最新动向。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具有了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涵盖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价值哲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学术交往范围的扩大与研究思路的深化和扩展,促进了不同派别、不同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相互交融,使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更加理性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批判;在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持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左翼和马克思主义学者重新拾起了异化、剩余价值和阶级分析等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并通过对新的社会现实的分析考察来重新发掘这些主题的丰富内涵,不断探索克服困境的方案;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停留在对现实的批判,“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才是其最终的理论指向,即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具有批判性而且具有策略性。

总体而言,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与众多其他研究领域和思潮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体系内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精致理论观点,另一方面也坚持了马克思的批判和革命精神,为全方位批判资本主义寻找理论支撑。虽然马克思主义是历届左翼论坛重点研讨的一个理论对象,但这个会议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占绝对指导地位,它具有西方泛左派联合会性质,各种社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在论坛中也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对于左翼论坛上某些假借“马克思主义”之名而发表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和对待。

二、当代资本主义危机

左翼论坛自成立以来,批判、反思资本主义一直是其宗旨。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已经不再是一场单纯的金融危机,而是一场涉及到经济、政治、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总体性和综合性的危机。这一点不仅是左翼学者们的共识,而且一直都是论坛热烈讨论的话题。回顾和重温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和论断,自觉运用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剖析当前资本主义的特征、弊病、危机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成为近些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左翼学术研究的重要理论取向,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立足于《资本论》解析资本主义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成为持续热点。

在“不能克服的危机?”的专题中,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教授迈克尔·赫德森指出,目前资本主义危机依然没有缓解的迹象,一个新的衰退正在逼近,美国经济已经瘫痪;资本主义传统的抑制过剩资本和劳动的自我完善方法已经无效,政府增加在基础设施、教育和科技等公共领域投资的理念也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记忆;而通过帝国主义战争来转嫁经济危机的办法在 21 世纪的今天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当前的这种危机状况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空前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今天的经济崩溃”专题中,他又指出,今天的经济放缓并不是简单的周期性衰退,银行和债权人现在扮演着 19 世纪早期大地主的角色,企业资金不是用来融资和增加就业,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向了金融和保险领域。金融资本主义已经制服了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肆无忌惮地追逐高额利润,加深了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

2008 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确实给人们重新阅读并思考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带来了一个机会,美国著名左翼学者、纽约新学院大学教授理查德·沃尔夫的新作 《资本主义危机在加深》,在论坛的期刊图书展览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沃尔夫认为,正如 1848 年的经济危机唤起和塑造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原始洞见,今天的经济危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者认为这场引发经济大衰退的危机正在过去的观点不同,沃尔夫将注意力放在资本主义旧部门的极度低迷,新工业的不平等增长,以及全球性投机泡沫的回潮上,展示了一个绝对不容乐观的全球经济形势。沃尔夫进一步指出,当前的经济危机不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正在逝去的瞬间,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一个正在演进的阶段。

除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也在不断挑战大众的底线。鉴于 2016 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左翼论坛对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民主党候选人伯尼·桑德斯给予了较多关注,很多议题都是围绕“桑德斯运动”展开,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两极化,以及中下层民众对于社会福利、公正的更多期待;与此同时,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人克里斯·赫奇斯在开幕式上分析了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追逐权力的本质,并直接指出有很多证据表明,美国民主是一个骗局。今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不断增加的、大规模的不平等为特征的:财富和权力在少数人手中迅速膨胀,而痛苦、灾难和生态退化则由大多数人承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国主义在不断扩张,在美国,政府使用公共资金来不断扩充雇佣军,以民主的名义肆意发动对其他国家的战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终将走向没落

还有学者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在由《批判社会学》发起的“资本主义和孤独”的专题中,有学者指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孤独”正在和其他对象一起(物质的和非物资的),成为一种由不同情绪构成的、被消费的商品;异化劳动使社区四分五裂,在碎片化的社会中,人们在平静的绝望中孤独地生活,这样的孤独很容易将社会成员置于专制宗教、极端邪教和各种自我毁灭的行为中。此外,还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创造了贪婪和自满的文化形态,要实现真正的制度变革,就要求我们去挑战那些资本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是与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一切的私有化”的专题中,有学者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的 5大特征:1.市场决定一切资源分配;2.削减社会公共服务开支;3.解除一切可能带来利润下降的政府管制;4.国有企业的私有化;5.以个人责任取代公共利益。

还有学者从性别、种族和阶级的视角,提出了国际范围内扩大对新自由主义斗争的具体建议,其中美国左翼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兹指出,当前的经济危机意味着新自由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一方面继续促进资本的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经济停滞和政治分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社会主义抱有积极看法,这便为左翼迅速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不难发现,在新的时代境遇下,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更加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角度展开对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批判分析,研究和探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并从这种研究中引发出对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总体性批判,探讨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学者们并没有停留在资本主义危机的局部和表面,而总是力图对危机的根源做全面彻底的反思,借助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其他原始文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进行准确、客观的新阐释。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全球左翼提供了良好契机,但 2008 年预言的“全面左翼时代”并未到来,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在激烈批判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时,并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和可供调动的行动资源,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斗争中的作用发挥仍显不足。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新思想和新社会运动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

除了经济危机,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是近些年来美国左翼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热切关注的话题,2013 年的左翼论坛甚至直接以“为生态转型和经济转型而努力”为主题,美国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解读与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联系在一起。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内在必然性,而资本主义经济学并没有提供任何解决环境危机的方案。更有学者直接将生态环境问题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联系起来,如果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重基本矛盾,那么生态危机、灾难性的环境后果便是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这一重矛盾已经超越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界限,同时也威胁着资本主义企业的生存能力,直接挑战到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持续性问题。

所谓生态社会主义,简言之,就是以社会主义观点来看待生态问题,将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的根源归于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寻求对于生态问题的替代性的社会主义式的解决。在“什么是生态社会主义,我们该如何到达生态社会主义”的专题中,佩斯大学的克里斯·威廉姆斯教授指出,只有从以下 4 个方面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才能克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1.废除私有财产;2.废除异化劳动,使人成为自己劳动的主人;3.废除市民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分离;4.废除各种形式的歧视和压迫,实现一种社会化的人性,使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一致。在“面对不公正:个人主义时代的社会运动”的专题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超越“绿色资本主义”走向生态社会主义已是必然趋势。生态环境危机不可能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中得到有效解决,仅仅改变生活方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揭露不公正的结构性根源,实现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还有学者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和能源正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在加大,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应该积极干预能源转型方面的阶级斗争,创造一个全球性的公平与合作机制,结束资本在地球上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在解释生态危机的根源以及它与经济危机之间的联系上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虽然传统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在揭露当前生态危机制度性根源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其斗争策略有很大的空想性,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变革中所依托的阶级力量方面也有差别。但综观近几年左翼论坛上有关生态社会主义的议题,不难发现,当代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发掘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环境正义等纯理论研究,而是开始积极面向现实,将环境伦理研究与社会运动相结合,将环境保护运动与反资本主义斗争相结合,积极倡导能源转型方面的阶级斗争,并强调无产阶级应该在斗争中发挥主体作用。这些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最新发展趋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四、种族问题

2015 年适逢美国废除奴隶制的南北战争结束150 周年,种族问题成为近两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论域。马克思很早就将种族、阶级、资本和国际性的革命民主运动联系在一起,思考跨越种族和国际界限的阶级团结问题。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凯文·安德森教授在“马克思论美国内战与 150 年后的重建:种族、资本与革命”的专题中,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关于种族问题和美国内战的论述,并指出在马克思看来,不是北方工业的关税保护政策而是奴隶制,才是美国内战的根源,资本主义和奴隶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内战是一种争取民主和自由的国际性斗争,是一场既改变了政治格局也改变了阶级和财产关系的社会革命;马克思不仅将美国的奴隶制以及阶级和种族之间的交互性问题与种族主义联系起来,而且将南北战争与欧洲工人阶级即将到来的革命热潮联系起来,通过使用人民战争的术语以及与法国大革命相比较,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南北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革命,是 19 世纪人类解放的伟大斗争之一,对全世界都有着积极性的影响。目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的特殊阶段,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危险的种族问题越来越多。

在当代种族问题的研究方面,美国著名左翼学者彼得·胡迪斯指出,我们必须明确种族问题从来都不是阶级问题的附属,而是在现代资本逻辑运行中占有特殊位置,那种“没有阶级问题以外的种族问题”的时代早已过去;在很大程度上,种族异化甚于单纯的剥削,对后者而言,劳动者是被剥夺了劳动产品,而对于前者,劳动者却被剥夺了自己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精神和内在生命;因此我们需要推进一种没有空想色彩的政治身份认同,从人与人具体的、现实的联系出发,追求自由和平等,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内系统完整地改造资本主义,克服现代资本主义矛盾矩阵的难题,有效地解决种族问题。

除了以上热点问题,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还一如既往地对中国问题保持了高度关注,左翼论坛上有很多议题涉及到了中国在亚洲的作用,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和非洲政策等。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片萧条,而社会主义中国依然保持着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正以其独特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吸引着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关注。有学者表示,在许多方面,今天的全球政治可以被称为第二次冷战,而中国应该在减轻这种危险局面中积极发挥作用。

结语

2016 年左翼论坛从整体上展现了左翼思潮的不断兴盛,以及美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真实处境和最新进展。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跟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与现实,批判反思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危机,并将资本主义危机与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结合起来,成为近些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最重要的致思路向;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开始面向现实,积极与新社会运动相结合,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品格;此外,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还致力于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分析当代种族问题的实质,将种族问题和阶级问题联系起来。从总体上看,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坚守着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进步、自由、平等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当今的现实世界已经不同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但正如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而说话”[2]。马克思是每一时代人的同时代人,马克思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在以前时代没有人提出,而以后时代的人们又必然要经历和面对。在 21 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核心概念,以及由此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哲学形态,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仍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解释力,其理论魅力正与日俱增。在西方发达国家,每当资本主义疲惫不堪、病态龙钟之时,马克思的“幽灵”就会复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主义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左翼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正在迎来新的转型和整合机遇。我们应当更加辩证地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观点,更加理性地对待他们所提出的政策主张,主动加强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沟通和交流,在左翼论坛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盛会上积极传达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2]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 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9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