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外马克思主义

〔俄〕А.巴加图里亚: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现代社会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16-03-17
字体: 打印
分享:

 

 

(本文是作者201517日发表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网的一篇文章,原题为:《现实社会主义论——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看现实社会主义》。)

我提出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看待现实社会主义的论点,是为了在大家面前客观、清醒地呈现可预见的未来,并以此规划相应的行动。面对现实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我想会有两种人有兴趣参与探讨:一种是召唤走回头路,呼吁重返苏维埃的乌托邦主义者;另一种是持截然相反观点的、内心仇恨所有往事的、仇恨历史上首次尝试进行伟大的从资本主义等级社会向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把后资本主义社会命名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由此而来的问题是:什么是现实社会主义?这并非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的、今天对我们来说利益攸关的问题。苏联时期,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中,现实社会主义被解释为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相等同。尽管“现实社会主义”是我的一个主要提法,但我根本不同意这种“等同论”,即便在苏联时代也没有隐藏过自己的这一看法。

一、现实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现实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改造社会的观点出发考察现实社会主义,就需要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当中。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了如下的经典理论:共产主义社会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高、低两个阶段。从这一观点出发,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作的定论,所有试图界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结论,都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而我们在分析“现实社会主义”概念时,若是先将已有的或可能有的某种理想的、纯理论性的、按照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想象出来的社会主义概念予以罗列,从中不难发现形形色色的解释:一些人说,现实社会主义是早期社会主义、突变型社会主义、不发达社会主义;另一些人却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国家社会主义,甚至是国家资本主义。事实上,在这方面的确还可以发现存在着某种诸如市场社会主义或瑞典社会主义等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瑞典取得的社会成果被解释和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这在原则上我是无法认同的。社会主义不能用十几、二十几种不同的方式来下定义,其中也包括上述提到的对这一阶段所下的若干定义。  我十分清楚,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遗产中,没有一处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与“社会主义”概念等同。这种直接的表达,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产中,你不会找到。那么究竟什么是第一阶段?它应该是以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无阶级社会。从经典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只有直接源自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没有派生的其他任何阶段。我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是由两位主要奠基人创造的,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遗产形式为代表的。我们拥有50卷俄文版的论著,目前还保存着近120种国际版的全集,而如果要把这项史无前例的巨大工作进行到底,还得将已上架的120种再增加一倍。翻遍所有这些专著,我们都无法找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等同的表述。而这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表述,无疑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观点。

因此,我们经历过的、曾被称作所谓现实社会主义的苏维埃社会,并非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我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现,马克思是紧随波兰经济学家、《社会财富的理论》作者F.斯卡尔培克之后,从单独或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角度,区分个体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从这一观点看,社会生产力应该是指基本生产力。为了能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第一阶段的定义出发,我们应该注意到苏维埃时期生活中的现实状况。为了能够清醒地评价什么是我们真正的现实社会主义,就必须考虑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不管是在各种书面文字上,还是在宪法上,人人都承认我们并未生活在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中,只是这个社会存在着相安无事的两个阶级以及他们中的另一个阶层。这都是已被正式认可的社会状态,现实中情况则更为复杂。С.沃斯连斯基(С.沃斯连斯基(1920-1997),苏联和德国历史学家。)曾写过一本广为流传的名著《命名》,他把当时苏维埃的高层领导阶层定义为统治阶级,并认为这些人确实是在剥削着社会各界,而他们的管理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与当时只有繁荣、没有民主的所谓的亚洲模式没有什么两样。С.沃斯连斯基的这个观点提得或许过于严重,必然引起激烈争论,对这一观点,其实М.吉拉斯(М.吉拉斯(1911-1995),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国民议会议长、副总统,因对社会主义体制最坚定的批判而出名。)在他的《新阶级》一书中早已有过论证。此外,我们若从当时存在阶级间的友好性或敌对性来分析,问题也并非那么普通和简单,它还牵涉到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阶级斗争的问题。

下面要谈的是,有关建立在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我们在已知的国家、集体等公有制形式中,看到的只是形式上的、仅仅是官方法律上的公有制,而关键性的现实所有权属性却是取决于何人获得经济利益、何人受益于它拥有的所有权。从这个角度看,虽然苏联在宪法纸面上注明人民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国家实行公有制,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其中包含着公有制、集团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有财产权,甚至是罪犯财产权等元素。而这些元素的存在绝非少数,而是作为影子经济普遍存在。在苏联的“现实社会主义”时代,这种情况发展得已相当严重。可见,即使从这一社会的基本属性看,也并非那么简单。对于按劳分配,同样是白纸黑字做了标明,但当时每个人都清楚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此,我不怕和许多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苏联辉煌过去的捍卫者们就此展开辩论。那时,我们一方面要遵从平均主义规则,而另一方面往往有时不是按劳动而是按职位进行分配,由此产生了诸如钻营、贿赂之类的丑恶现象。于是,我们遇上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纯理论问题。遗憾的是,马克思在煌煌《资本论》中又未对此关键问题做出详细分析:复杂劳动究竟如何转化为简单劳动?马克思曾十几次地在主要经济论著中提到过这一点,但并没有在任何地方从理论上阐述过它。他指出,市场是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确立比例关系。但这仅仅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如果转换到一个新的社会,我们开始建立没有阶级、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时,又将如何确定劳动的数量、质量以及支付该项劳动的报酬呢?

不久前,民族科学院某数学家做了场很有意思的报告,他们发明了确定创建产品价值的新方法。此事尽管还需做必要的论证,但我的感觉是,它建立在政治经济学的所谓边际效用理论基础之上。事实上,它似乎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运作。这位数学家是想以一具体理论,为产品、特别是那些属于新技术创建的产品确定成本计算方法。面对今天出现的市场价值,我们如果仍采用昔日陈旧的方法来应对各种各样新产品,当然只会感觉无所适从,所以必须要有新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研究让我猛然想到,马克思没有解决这一问题,而从目前来看,唯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比如边际效用理论。

总之,我认为,把现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第一阶段相等同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主张:要回答什么是现实社会主义,还需要考虑现实社会主义崩溃的原因。因为只有了解了苏联的新社会为什么只存在了70年的原因,才有可能得出比较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启示

1.苏联解体的原因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必要进行专题论证。在这里,我只想列举本人认为的两个主要原因。

1)遍及世界的根本性矛盾。苏联的革命不是发生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一个没有充足的先决条件就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落后国家。而在随后的数十年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又以围城的态势对抗孤零零的苏联。我们在军备竞赛、意识形态作战中连连受挫,再加上1991年反革命事件让我们深陷困境(它是对1917年的报复),结果是我们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起的冷战中惨遭失败。从马克思理论的角度分析,任何社会革命均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发。我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所谓的根本性矛盾也的确起了坏作用,即世界生产力与广义上的社会关系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这种关系明显存在于我们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之中,它们表现在当时我们通过了欲将高水平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成果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相结合的中央决议中。然而,不幸的客观事实是,我们当时连反映当代科技水平的电脑都还没有学会,又怎么可能结合得起来?

2)脑力劳动的特殊地位。我国脑力劳动者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条文中拥有特殊的地位,这也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对于辨别对错不无益处。当时我就深信,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看,那些坐着工作、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同样是20世纪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中的部分人随后渐渐成为全球的精英。我认为,当代工人阶级、包括这支队伍的转化,理应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转型要求:为自身,他们必须进行自身的阶级转化。也就是说,它反映的是当代工人阶级组成部分的意识和作为某个统一阶级共同行动的能力。

总之,1991年,当我国革命性变化条件成熟时,爆发的不是一场革命而是反革命。它接下来所产生的许多恶果直到今天都无法消除。为了清醒地认识什么是曾经经历过的“现实社会主义”,为了冷静、客观并成功地在当今社会顺利地生存下去,左翼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应该拥有适应21世纪的现代理论。

2.苏联解体的启示

时代呼唤新理论、新思维的产生。根据一系列的重要指标分析发现,现在的时代不同于我们理论创始人生活和创立新世界观的时代。生产力史无前例地增长,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别说19世纪、甚至20世纪都无法相比,这包括信息革命的兴起,社会新阶层结构的出现,征服宇宙空间的开始,改造周边环境、包括改造人类自身品性的起步,以及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等等。而社会意识和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同样不仅在19世纪,而且在20世纪也日益突显,所有这一切都创建了崭新的局面。为了反省今天与尚不久远的过去的认识差别,我们完全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讨论,可以涉及类似于协同理论、系统理论、实践理论等新领域,它们均未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遗产之中,有待于我们去建立。为了明确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天的左翼运动该如何行动,我们应该尽快掌握出现的新情况,积极去观察、解释和讨论,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定义,这是万分必要的,报以坐视不管的态度绝不可取。我们不仅自身要创造先决条件,还要做有助于促进创造前提的各项工作,而这一前提涉及智力、理论、组织、社会、经济和物质等各个方面。人们的认识应该在改造之前,正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著名论断中提到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我们要尽快进行创建现代理论的工作。谁也阻止不了我们前行的步伐,这是第一重要的。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组织上的问题:什么是共产主义运动或左翼运动?一个国家存在数十个共产主义的政党,他们之间却无法达成一致,这是怎么回事?3040年前,我作为青年代表团的成员访问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当时是社会民主党执政,我们是社会民主运动的客人。他们对代表团成员说:“我们应该向民众证明,我们一定有能力管理好这个国家。”因此,必须培养干部,实现共产主义左翼运动的大团结,应该创造全新的理论并向全社会宣传这些现代知识,以征服人们的心灵。马克思曾在一封信中写过,革命应该首先发生在工人的心中!心中应该开始革命,它与任何实际行动皆始于认识的道理如出一辙。因此,首先要建立现代理论和培训干部。

另外,1917年我们并不是最发达的国家,这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随后在建设新社会的过程中又屡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那么,难道我们就应该像无政府主义者那样去推论:全球经济危机后,人们以为是新自由主义者导致国家的危机,世界越糟,我们会越好?他们在诸多世界事件中自取其辱、名声扫地,我们就该庆幸?不,这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和胸怀。我们必须共同尽力想方设法走出危机。虽然乍一看上去,它可能只是让资产阶级而非全体人民得益,但我们也应该为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变革创造条件。面对变革,我们不仅不该落在全球发展的后面,而且应该占据领先位置,正如我们要为获取资金创建某些重要前提一样。为了改造社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一定资金。资金不仅少不得,而且迫切需要。我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把类似“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2010年建立于莫斯科,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从零开始建设的第一座科学城,有“俄罗斯硅谷”之称。该中心的“斯科尔科沃基金”在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运作过程中,为包括电信、航天、生物医药技术、能源、信息技术、核技术等优先领域的运营公司提供特定的资金资助。——译者注)的最新科技转化为商业项目,或者其他规模的创新基地,用于宏观监测每个公民的收入和支出呢?当下的电子货币、现代计算机技术创造了完全能做到的机会,而这样做可以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像圣西门的弟子那样,以实验的形式达到目的。他们未能组织社会主义公社,却着手创建银行体系。要知道,银行本身具有贴现和监督的机制,如果缺少的话,新社会的建立、发展和生存都是不可能的。为了向新的发展水平迈进,我们为什么不去利用客观的先决条件呢?

3.“现实社会主义”概念提出的过程

最后,在我看来,“现实社会主义”概念的产生,是源自对建立新社会过程复杂性的某些清醒认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在同一时间也出现了类似的想法,只是它的表述有所不同,即社会主义不是某个阶段,而是完整的社会形态。19679月,为纪念《资本论》第1卷问世100周年,Н.费多谢耶夫(Н.费多谢耶夫(1908-1990),苏联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率领小型代表团出访,我们帮他编写了所需的报告。当时在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做主题报告的是W.乌布利希(W.乌布利希(1893-1973),德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71-1973年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主席,1960-1973年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他在距离我们面前仅几米处发言,提到了看似明显不正确的理论概念: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形态。Н.费多谢耶夫在休息时,郁闷地苦思冥想要如何做出反应,因为对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而言,社会主义不是单独的新经济形态,充其量只是一个特定的阶段,或者说是向这个形态过渡的时期,是形成未来形态的阶段。为了寻找共识,我们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和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同步提出了“现实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社会主义不是某种短时的过渡期,它需要我们今天、明天,一天天地去努力奋斗(记得那时我们的声明曾表示,到一定的年份,我们将生活在共产主义等等,这显然与真正发展着的形势相矛盾。),而这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都在意料之中。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理论上消灭私有财产不是那么复杂,但真正铲除私有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要完成改造事业,必须废除私有制,这是几代人的事业,必须几代人!

总之,什么是现实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清醒地将各方面观察到的结果和各种思想进行比较,才会产生客观的认识。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并要明白今天我们应该和能够做些什么。我曾四次(每隔3年一次)出访中国,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巨大的成就,简直不可思议!在那里我沉浸在友爱的氛围中,任何直率的问题都能获得坦诚的解答。每次前往,我亲眼见到的都是这个社会的迅猛变化。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分析和思考,这样的复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似曾发生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3][]А.巴加图里亚:《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政治观》,莫斯科:莫斯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作者:А.巴加图里亚(1929-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1989年曾荣获俄联邦政府功勋科学家称号。译者:杨伟民,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编辑:谭晓军)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