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外马克思主义

孙乐强:《21世纪资本论》无法超越《资本论》

发布时间:2016-01-24
字体: 打印
分享:

 

  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在全球范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单纯从书名看,皮凯蒂似乎有意效仿马克思为21世纪重写《资本论》。我们不禁要问:这一著作能否取代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21世纪人们理解资本运行机制的科学指南?

资本不是物

  在皮凯蒂看来,马克思把资本理解为工业设备,相对忽视了土地资产和金融资产的重要性,这是马克思资本模型的缺陷。这一点决定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无法解释21世纪的新情况。因此,必须重新建构一种全新的资本理论:一方面要考虑到工业资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将土地、自然资源、住宅和金融资产等纳入到资本的模型之中。

  基于此,皮凯蒂提出了自己的资本概念。他指出:“资本指的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含居民住宅),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厂房、基础设施、机器、专利等)。”而所谓“国民财富”或“国民资本”,主要是指“在某个时点某个国家的居民与政府所拥有的全部物品的市场价值之和。这包括了非金融资产(土地、住宅、企业库存、其他建筑、机器、基础设施、专利以及其他直接所有的专业资产)与金融资产(银行账户、共同基金、债券、股票、所有形式的金融投资、保险、养老基金等)的总和,减去金融负债(债务)的总和。”

显然,皮凯蒂着力建构一种全新的资本模型,这种理论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他的理论建构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这就是:把资本理解为一种物(不论是物质资产还是非物质资产),这样就把资本放大到一切社会了。这种理解彻底抹杀了资本的社会规定性和本质属性,是一种典型的拜物教。虽然皮凯蒂主张回到“政治经济学”,但正如恩格斯所言,“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要透过物象来把握现象背后的阶级关系,而皮凯蒂则是以物为中心来探究现象的运作机制。从这个角度而言,皮凯蒂的“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存在天壤之别。因此,单纯以物为中心,不可能为我们理解21世纪的资本逻辑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

皮凯蒂没有揭示金融危机的真实根源

2008年,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大衰退”。那么,是什么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呢?作为21世纪的“资本论”,必须要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在皮凯蒂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收入不平等的扩大。皮凯蒂指出:“在我看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国家的金融不稳定,这是毫无疑问的。”

其次,是美国资本/收入比的内部失衡。皮凯蒂指出,截至2007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15%都流向了前10%的人群,使资本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到50%,导致了资本/收入比的严重失调。

最后,是金融监管体制的缺位。美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是新自由主义的,这导致政府无法对银行和金融系统进行有效监管,使后者沦为一片无人看守的“灰色地带”,严重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皮凯蒂的分析固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由于他的资本模型存在内在缺陷,注定了他对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仍然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入到资本主义的内在机理之中,揭示金融危机爆发的真实根源。

金融危机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再让我们看看马克思的《资本论》对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马克思将金融危机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伴随着经济危机发生的金融危机,二是独立发生的金融危机。

第一种危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信用制度的充分发展和生产过剩。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积累的一种手段,信用制度不仅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发展到极致,而且会在国际范围内迅速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使各国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将信用制度支持下的债务扩张到全球范围之内。这种普遍的生产过剩和信用制度的国际扩张,使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具备了发生金融危机的条件。从这个角度而言,金融危机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一旦爆发,必然会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基于此,马克思将“信用制度”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科学地揭示了金融危机爆发并成为经济危机导火索的内在根源。

第二种危机不需要以生产过剩为前提条件,它直接根源于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本身。马克思指出,信用制度的发展,必然导致虚拟资本的出现。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货币的限制,对资本主义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性。在马克思看来,虚拟资本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和货币,当信用收缩或完全停止时,所有的虚拟资本必须转化为货币,实现“惊险的一跃”。如果这一过程无法实现,将不可避免地爆发金融危机。从这个角度而言,虚拟资本的自我膨胀,构成了第二种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在马克思看来,不论哪种金融危机,归根结底都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不是别的,就是资本本身;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就必然存在。

可见,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无法为探寻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解决路径提供现实可行的道路。就此而言,《21世纪资本论》并不能取代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新时期人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指南。《资本论》依然具有不可超越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25日第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