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外马克思主义

尼厄梅尔:马克思对社会的解释力经受了历史考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6日 发布时间:2013-03-18
字体: 打印
分享:
  尼厄梅尔:马克思对社会的解释力经受了历史考验

  

  【巴西】尼厄梅尔·艾尔梅达·菲罗 著/ 童珊 译

  尽管众多学者作出过很多努力,但仍无法将马克思的贡献仅视为经济思想史的一部分。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属于不同的时代,一个资本主义尚在形成过程中的时代,他的理论只能在一般意义上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一个结构分析的维度,而无法理解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然而,马克思对社会本质的强大解释力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尤其是在危机时期。没有一种理论能替代马克思的理论解释力。

  同时,马克思向我们指出了他去世后130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这再次证明了其理论的博大精深。我们需要从这此理论中获得灵感启发,以克服拉美社会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因素的局限性。

  在我看来,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总能给人带来定的启发,拉美的批判思想直保持着马克思理论的活力,并结合本地区的特殊情况灵活运用。与其他思想家不同,马克思概括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条件,将社会结构链接到生产基础,这使他对政冶经济的结合及其发展趋势具有独特而又有力的解释力。

  马克思主义与依附理论

  作为拉美的思想流派之,马克思丰义依附理论(Marxist Theorv of Dependency)随着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同时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它以《资本论》为基础,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外围欠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持续批判成为可能,具体就是对1950年和1960年间占支配地位的发展主义的批判。另一方面,它主张对现实社会丰义进行改造,以保持社会主义光芒的活力,尽管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引致了对现实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的破坏。

  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的倡导者包括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Theotomo dosSantos)、鲁伊·玛乌罗·马里尼(RuvMauro Marini>和凡尼亚班布拉(VaniaBamlyrra),他们均为巴西人。但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和学派发展的起源几乎所自的著述都是西班牙语文本,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难以获悉其中的全部内容.

  这里必须指出,随着以民粹主义为基础的政府出现,拉美经济体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尤为复杂。随着新成员的加入,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逐渐复苏和更新,对拉美发展的持续性提出了质疑,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实现人类发展潜力的局限性而且指明拉美工人遭受过度剥削这一阻碍发展的不利条件。这是拉美背景下的特定主题,但在大多数时期被其他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误读,其中主要是一些欧洲和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作为殖民地,这个地区处于殖民统治长达四个多世纪,在19世纪初才基本上赢得独立。作为一个结构特征,过度剥削来自拉美的社会起源及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拉美经济被宗主国榨取,从商品的性质、使用价值及其与大都市的关系都保留了由此而来的独具特质。在巴西,这种关系存在于巴西与葡萄牙之间,而其他国家则与西班牙建立了类似的关系。尽管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有其自己的烙印,但是强制劳动在殖民时期普遍存在。只有在取得独立并且通过工业化向发达资本主义的过渡中,外国移民才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即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过量的情况依旧持续存在,保持劳动力低收入是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基础,劳动者的报酬只达到勉强维持生计的程度。因此,工业化进程只对劳动力市场及其自身的社会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有关的劳动力报酬则毫无作用。

  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的主体并未对所有这些问题予以系统的解答。但是,比起其他的诠释方法,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无疑更好地诠释了拉丁美洲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以巴西为例

  巴西的殖民期从15世纪直延续到19世纪,直到1822年才取得独立。但这只是相对独立,在之后的帝国时期,葡萄牙贵族阶层代替国王掌握了政权。尽管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独立起着重要作用,但社会和生产变革却非常有限。直到1888年废奴主义和1889年宣布成立共和政体,巴西才开始向发达资本主义转变这也是向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形式进行转变,此时,国家政体的构成是对葡萄牙国家机构的复制,也是建立公共机构的基础。而之前的统治模式同样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功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关注巴西的经济嵌入模式,甚至将其拓展到全球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拉美经济发展。目前的情形是,参与全球发展中的拉丁美洲,并未显示出足以改变嵌入方式的变化特征,总体来看仍保留着作为原材料和类工资品供给区域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关于过度剥削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把它们自己隐藏在那些被看作是变型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背后。过度剥削及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专业化,将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导致积累过程受限。作为原材料和类工资品供给者的全球嵌入,限制了技术进步(相对剩余价值)条件下的积累动态过程,要求工资(绝对剩余价值)贬值,并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

  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向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有助于理解通过新生产技术的引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人剥削的增加不一定需要使用更多的工人的体力,这使得生产加速成为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新生产技术降低了工人阶级的再生产成本。但是,在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世界里,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显示,通过每个经济体嵌人世界积累过程的特征,国民经济积累的规模已经首先确定.

  在此,资本主义发展的角色作用是明确的。首当其冲的是国际不平等贸易,以通过技术合并获得超额利润的工业品进入竞争过程为表征,并出现由生产力进步和产量增加补偿的价格下降。当进行贸易时,这些产品的相对价格高于初级产品。

  拉丁美洲的上述情况已经对其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在工人身上体现了两个相互矛盾的特征:工人既是商品生产者又是商品消费者。这此特征显现在不同的阶段:生产者在生产阶段自我丰富,消费者存在于资本循环中的消费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生产的快速扩张要求消费条件被执行,通过一种工人的消费合并模式,甚至在此之后,他们资本的产品被资本家消费,从而重新定义工人阶级的再生产成本。

  与存在过度剥削的经济体相比较,发达国家不会采取同样的方式。积累的特征被重新定义。这些经济体的工业化过程不足以改变这些结构性决定条件。工业化导致的多样性在这些经济体内部市场的发展中发现了其边界,产生了新的类工资品和原材料的出口循环——这是历史性嵌入的一种相互作用.

  必要的结论

  与理解拉丁美洲发展条件的动机相一致,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表明,在经济水平上,这一结构性决定条件将仅由重组国民经济的政治活动所改变,甚至被限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

  为此,重要的是接受鲁伊•玛乌罗•马里尼提出的假设,即这些结构性决定条件往往倾向于再生产,被根植于经济水平上。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些决定条件被根置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再生产中,至少体现在政治学和社会学这两个重要的论域之中。

  不言而喻,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的理论资源和研究路径是:在过度剥削工人阶数条件下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和社会后果。我们认为,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依附模式,尚不具备成为经济发展中心的经济动力条件与潜力。这是我们致力于研究该区域民粹主义政府实施经济政策的原因。只有通过马克思的观察视角,我们才能对此进行持续的批判,这是必须肩负的责任。

  (作者:尼厄梅尔·艾尔梅达·菲罗(Niemeyer Almeida Filho),巴西乌贝兰迪亚联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巴西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 译者:童珊,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网络编辑:嘉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