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郭建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4-01-24
字体: 打印
分享: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初步呈现出“系统实践”的特征。深入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动因,深刻把握其实践逻辑,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启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双重政治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和发展政治上的先进性,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使命动因;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形势动因;中国共产党自身状况十分复杂,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身状况动因;中国共产党遇到了两次生存危机,对党的政治领导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成为党的政治建设的生存环境动因。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思想的指导下,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呈现出“系统工程”的状态,形成了包括政治信仰、政治路线、政治领导、党内政治生态和政治能力在内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体系架构,体现出“系统化”逻辑。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着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领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前进方向,决定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质量,体现出“统领性”逻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政治建设,引领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和反腐败上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伟大社会革命走向胜利,体现出“引领性”逻辑。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党内法规”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和保障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党内法规制度,把党的政治建设的理念和价值深度融入其中,形成了承载党的政治建设理念和价值的制度载体,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效开展,为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统领作用和对党的自我革命的引领作用,提供了坚实的法规制度保障,体现出“制度化”逻辑。总体上看,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认知还是一种“自在”认知,即党的领导人对党的政治建设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但认知还处在发展中,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党的政治建设的认知体系还没有形成。但是,党的领导人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刻思想指引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实践中的整体推进,使党的政治建设蕴含着“系统化”“统领性”“引领性”和“制度化”的实践逻辑,呈现出“自在的整体建设”状态。

  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要深刻把握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逻辑,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化认知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化”“统领性”“引领性”和“制度化”建设,在“自为的系统建构”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领作用和对党的自我革命的引领作用。新时代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推进,增强党的政治建设系统工程中政治信仰、政治路线、政治领导、党内政治生态和政治能力建设之间的有机互动,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向着“系统建构”的方向发展。新时代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实践中,确保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方向和质量。新时代要强化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政治价值引领、政治方向指引、政治领导保障、政治生态支撑和政治能力保证,通过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新时代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既要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政治取向的统领作用,又要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在党内法规制度的系统性、时效性、引领性建设上下功夫,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从法规制度上保障党的政治建设得到有效落实,保障党的政治建设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领作用和对党的自我革命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在“自为的系统建构”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政治价值、政治方向、政治权威、政治场域和政治能力上统领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引领,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障。

  (作者简介:郭建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