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王丽颖:大党独有难题的生成、构成和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4-01-04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大党独有难题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带领人民奋进新征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实现社会革命终极目标的历史过程中,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保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赢得人民衷心拥护而必须面对和破解的一系列难题。
一、无产阶级政党独有难题的生成理路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即内蕴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底色和独特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高远使命决定了其征途的艰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曲折亦是必然的课题。作为毫无私心、本质先进且使命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建设难题,在突破难题的过程中必将面临不断推进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双重创新的艰巨任务。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断,既是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主题的应有之义,又蕴含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之中。
  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完成历史使命是伴随政党存续的恒久话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质:“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历史使命。对于这样一个肩负崇高使命、极具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如何能使其一以贯之地为远大理想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创新中提出了重要原则:一是“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二是必须注重组织建设;三是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统一战线并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发动起来,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并靠拢在无产阶级政党身边。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巴黎公社为防止无产阶级政党由社会的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所采取的可靠办法,对政党建设中的纪律建设、组织建设、统一战线和领导力建设、反腐败斗争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并结合俄国实际破解无产阶级政党怎样站得稳、行得远的建设难题,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建设,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组织性建设方面,列宁认为,党是由无产阶级中的优秀分子组成的,肩负着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重任,政党在阶级对抗的背景下夺取政权,自身首先要组织成为坚强的堡垒,因为无产阶级“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就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进而团结成为“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因此,强大的组织优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生存之道和斗争依托。组织起来的“大军”应如何进行治理?要靠严格的纪律。在纪律建设方面,列宁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仍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例如:严格考察和审慎接受入党成员,入党后必须绝对服从党的纪律;强调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成立监察委员会负责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依托与“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使政党获得实现社会革命目标的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新性推进了“社会革命”“政党建设”等思想,在接续破解政党建设难题中,开辟了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成功道路。一百多年来,为了建设好、治理好承载国家民族重托、社会革命重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课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管党治党难题,生成了一系列党的建设创新思想。例如: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详细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并重申了严肃党的纪律的要求;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已经开始思考胜利后的共产党如何避免“公仆变主人”的难题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课题,从“甲申对”到“窑洞对”再到“赶考对”,清晰呈现了我们党对上述问题的探索深化过程,并由此生成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人民监督。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继续对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怎样改善党的领导”等政党建设难题进行持续性探索,形成了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破解难题的方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反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际持续深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党的建设系统化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江泽民严正警告全党必须警觉“既得利益”的错误倾向,坚决防范“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要始终保持为民执政、为民用权的清醒。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苏联解体的失败教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回答和创新性诠释。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对建设大党必然面临的新课题进行破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现实性挑战,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论断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
二、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断的提出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砥砺奋进,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上渴望发展并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乏力催生了诸多问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塑,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历史时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前提,着重解决党的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则是管党治党的关键所在。正是在思考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生成了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断。
  (一)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断的初步点题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至关重要。”大党领导大国,既有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难题,又有大国治理的难题,可谓“双难”叠加。破解“双难”的关键就在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习近平对这一重要群体提出了六条标准,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并且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动思考、精准把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三个涉及大党大国建设的关键问题要一以贯之通盘考量。这是在公开报道中较早可见的习近平关于大党大国治理的难题之思。
  (二)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断的初期建构
  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形成了“三个如何”之问。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告诫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老态龙钟、疾病缠身”的问题。综上可见,从2018年提出大党大国治理难题到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我们党已经对大党建设难题进行了系统性探索和思考。
  (三)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断的正式确题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正式提出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重大论断。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深刻分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并作出了战略部署,形成了关于大党独有难题基本构成的框架图谱,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六个如何”构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容体系,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三、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构成
  习近平将大党独有难题概括为“六个如何”,分别涉及管党治党的六个基本维度。“六个如何”是具有鲜明内在逻辑的立体结构,是在新的历史坐标和时代背景下对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如何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问题的系统化、靶向性思考。
  (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六个如何”体系中居于目标层面、统领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从“两为两谋”到“四为四谋”,价值追求从回应本民族的复兴之问扩展到回答世界人民的发展之问,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领导人类最伟大社会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蕴含着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身的逻辑。因此,追求本民族复兴继而带动全人类共同繁荣,立足本国、胸怀天下是其初心使命的必然表达。“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要做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通过理论上的坚定、政治上的清醒、实践中的笃行、制度上的支持来保证。理论上的坚定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政治上的清醒最终要落实到实践,要在实践锻炼中考察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验干部,识别出能堪当重任的领导干部,而这些都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把真正行之有效的制度确立为长效机制。
  (二)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色,在“六个如何”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崇高伟大的奋斗目标,只有全党齐心、踔厉奋发、终始弗渝,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万般险阻。“三个统一”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分别对应知、信、行三个维度。其中,思想统一起到基础性作用。思想令人信服是确立信仰和实践笃行的前提,“思想的闪电”一旦击中人民园地,创新的理论才能变成武器的批判,人才能成为解放的人。因此,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使其在思想上学深悟透,深刻把握党的奋斗目标和实践征程,为进一步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奠定思想基础。统一意志即生成理想和信仰,是统一思想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全党思想统一进而实现意志和信仰统一,才能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统一行动是“三个统一”中的落脚点,真懂、真信才能真用、真行。
  (三)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具有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优势,是“六个如何”体系中的动力牵引。百年奋斗历程锻造了坚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成就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锚定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不畏艰险、勇毅前行。但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任何政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不会自然天成,需要经历无数挫折与坎坷,在不断反思、纠错、改进、提高的循环中后天习得。改革开放以来,党通过从严管党治党,在自身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四风”问题和特权现象,“七个有之”问题以及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现象。同时,党内一些领导干部“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贪腐程度触目惊心”,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迫切课题,需要坚持“加法”和“减法”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选优配强各级干部队伍,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等。另一方面,要通过运用“四种形态”警示惩戒和教育挽救干部,通过强化监督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守红线、不越线,通过反腐败斗争及时剔除肌体毒瘤等。
  (四)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各级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否足够忠诚,是否能“以身许党”积极作为,是否能以担当精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从而落实好党中央各项部署并创造性推进工作,这些是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让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这需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严管是保护干部的重要前提,厚爱是为了支持干部放开手脚,积极干事创业、改革创新、励精图治,两者统一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之中。通过运用“三个区分开来”,甄别出敢担当、善作为、能干事的干部,为其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树立“有为者有位”的政治导向。对于那些“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只想争功出彩、不想揽过出力的躺平式干部、“太平官”、“墙头草”,要充分运用“四种形态”,运用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建立“无为者失位”的退出机制,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五)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以自我革命精神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密码。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和清除?那就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问题,如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对于这类危害重大、影响深远、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的问题,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始终保持高压震慑状态,不断巩固已有成果,不断创新解决方式,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具有清醒的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健全发现问题的预警系统和及时清除问题的纠错机制。健全发现问题的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经常性自检和随机性他检来实现。例如,经常性开展主题教育,促进党内监督、人民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等。健全清除问题的纠错机制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提供充分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依托;要确保制度落地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出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具体指导意见,甄别“明知故犯”“我行我素”“谋取私利”等情形,从而提高问责工作质效。
  (六)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必备条件,是“六个如何”体系的落脚点。政治生态就是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的总体环境和状态,包括政治主体之间以及政治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外部环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坚持不懈地全面从严治党,刹住了歪风邪气,纠治了顽瘴痼疾,通过“打虎”“拍蝇”“猎狐”,重拳出击、猛药去疴,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良好政治生态基本形成。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依然任重道远,控制腐败增量、消除腐败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防控市场经济规则渗透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防止资本腐蚀围猎领导干部的压力依然繁重,绝不能有松劲儿歇脚的念头。全党要继续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上持续发力,加强对重要领域、重要岗位、重点人群的巡视和监督,保持高压态势,把反腐斗争的关口前移,深化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培育真抓实干、团结精进的时代新风。
四、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如何迈过这道坎、啃下硬骨头?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给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即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探索历程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推进了党的建设理论、实践、制度三个维度的创新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形成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路径,这个路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党的十八大前,“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亮相,习近平向党和人民发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随后,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切入点,重点推进政治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惩防体系建设。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江苏省调研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命题。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靠什么严、靠什么治?靠纪律和规章。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4”的基本框架。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将党的十八大后五年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经验归纳为“六个坚持”,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已逐步构建起来。
  2019年1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从严治党经验,将其凝练为“五个必须”基本原则,即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艰苦奋斗作风,必须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在“五个必须”基本原则中,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统领性、首要性原则,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的结果。2022年1月18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对十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充分肯定,进一步总结出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六个必须”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必须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必须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在“六个必须”经验体系中,党的政治建设位居统领地位、目标层面,政治建设的要义正是前述“五个必须”中的首位原则“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体现了对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延续性探索和层层递进的逻辑思路。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精神动力。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途径。反腐败斗争仍然是全面从严治党征途中的“娄山关”和“腊子口”,需要久久为功。党组织的功能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锻造责任主体履职担责能力的重要课题。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是“六个必须”的落脚点。同时,习近平提出了九条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性实践指南,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九个坚持”从理论到实践、从指导原则到具体实施,对“六个坚持”进行了细化阐释。
  至此,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开局破题到“六个坚持”,再从“五个必须”基本原则到“六个必须”宝贵经验和“九个坚持”原则指南,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即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已经初步建构起来。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深化了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总结。
  (二)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对大党独有难题的多维破解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制度维度、理念维度、实践维度对大党独有难题进行了多维度破解。
  第一,在制度维度上,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长效稳定的制度依托。制度是更具根本性、长效性的治本之策,“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有效化解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完善规范、健全制度”。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良法善治对党的长期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掀起了完善制度体系的高潮,截至2022年6月,党内现行有效制度法规已经达到3718部。其中,中央党内法规221部,十八大以来制定修订的党内法规156部,占到现行中央党内法规的70.5%,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提供了法规保障。这些法规制度把党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何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如何整饬作风保持强大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问题的探索实践和有效做法稳定为常态化、长效化的体制机制,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为克服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治理依据和制度依托。
  第二,在理念维度上,坚持“三个突出”的问题导向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方法论支持。习近平指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三个突出”的重要论断对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其一,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从“五大领域”、“一条主线”和反腐败攻坚战场域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实现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的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其二,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体制机制的健全可以为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提供依托,及时修订、制定科学有效的法规制度则可以为体制机制的有效运转提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组建了四级监察委员会,实现了一届任期内巡视巡察全覆盖,形成了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进一步强化对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等。其三,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治理是强制性正式制度和基于契约的非正式行为准则的结合,是垂直与扁平管理的结合,主要通过制度和规则协调系统内各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维持系统良性运行,需要处理好该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更要深刻分析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彼此之间的关系。秉持辩证思维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过程中要善于协调推动各领域的建设,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兼顾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
  第三,在实践维度上,坚持“四全”原则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治理思路和实践抓手。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内容上全涵盖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基础性原则,即要涵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同时还要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在确保覆盖全面的基础上要聚焦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对象上全覆盖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根本要求,党内绝不存在“铁帽子王”,“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全面从严治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就是要覆盖到9800多万名党员和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重点盯牢“关键少数”和“一把手”。对象上全覆盖同时包括监督执纪执法者的难题,要“落实党对纪检监察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全面监督。责任上全链条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关键,只有确保管党治党的每个环节、整个链条不留白,责任到人、责任到岗,才能打通各项法规制度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使管党治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下去。各级党组织尤其“一把手”要承担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纪委监委负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高效协同。同时,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对各层级治理主体要实行责任清单制度,使责任层层传导、压实到位。制度上全贯通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有效保障。管党治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都要最终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才能确保措施的连续性和效果的持久性。这要求全党要不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健全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有效监督,促进党纪和国法畅通衔接,充分运用制度的力量约束广大党员干部严以律己、慎独慎微、尽职用权,运用制度的力量营造和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进行源头治理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王丽颖,女,法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运行机理、经验启示和实践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KBS091)、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2022年立项课题“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机制”(项目编号:GXZY2243)、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构成及破解之道”、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项目编号:20KSD228)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