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以下简称《专题摘编》),系统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辟论述,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和把握《专题摘编》的重大意义和逻辑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这些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学好用好这部《专题摘编》,首先要把握好其逻辑体系、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
科学架构逻辑体系。《专题摘编》整体框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基本遵循。全书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任务,掌握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以“总、分”方式展开,系统阐述了具有鲜明理论品格的三个重要专题: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坚持“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容,总体上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逻辑体系。
系统阐述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的论述十分丰富,既有集中阐释世界观、方法论的文稿,如,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理论创新的内容,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多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的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等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也有不同场合、不同类型文稿中关于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阐述,如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提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等。《专题摘编》摘录的242段论述,精选精编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文稿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概括性、最有指导性的论述,在逻辑体系架构中按时间顺序编排,系统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为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指导。
全面呈现重大意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我们要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专题摘编》的第一部分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题,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并分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两个专题,充分展示党的创新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思想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专题摘编》的第二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分三个专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些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塑造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专题摘编》的第三部分,以“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题,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六个必须坚持”提出的一系列明确要求。该部分以“总、分”方式分7个专题,系统论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自信自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态度。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问题导向,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坚持系统观念,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生动实践之中,是指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是解决工作实际中“桥”和“船”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7月27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