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张丽霞: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嬗变的历史观视域理解

发布时间:2023-07-26
字体: 打印
分享: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新时代党的历史经验的结论,是对当今时代精神的哲学总结,是对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揭示。从历史观视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意义上准确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如何实现了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因此,深度阐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产生的问题意识及其理论不断走向深处的历史使命,论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如何展现出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理论思维,概括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怎样创新和发展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就成为深度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一、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不断走向深入的历史使命
  从问题意识的视角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使命是要从哲学视域来表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新,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核心目的就是自觉追问中国道路的哲学逻辑。这就是说,准确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使命。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始终伴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的客观实际视角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使命就是要科学表征时代精神,即要表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并不停留在以往某一“理论形态”之上,而是不断走向理论发展的深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理论能够成为它所处时代的真正哲学。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要保证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必须时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一)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的基本目标是要准确表征中国道路的发展逻辑
  中国道路不是简单的社会生活,它是以一定的哲学逻辑为指导来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即中国道路的践行和确立需要预设既定的哲学理论为前提。马克思指出,“哲学就其性质来说……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马克思的这一观点至少有两层重要意义:一是哲学虽然是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但它也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时代社会实践的理论化、系统化概括和总结;二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不是一经生成就永恒不变的教义,而是将发展的实践逻辑作为自身的出发点,不断创新的理论。这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能够作为指导中国道路的哲学理论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重要论断,“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道路是在唯物史观一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状况形成的适用于时代发展的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地指导下进行的。
  由于中国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发展道路,因此,马克思唯物史观理应能够为中国道路的实践提供哲学逻辑意义上的指导。从理论形态演变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既然唯物史观是随着时代与语境的变迁不断出场的理论,那么,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就应该是唯物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哲学表达,因为马克思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示出历史产生的首要条件是要满足生活的需要,而满足这一条件就必须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东方逻辑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唯物史观苏联逻辑展示了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实践,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借鉴和对自身发展现实的准确把握,对马克思唯物史观进行创新性发展,创生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需要的理论逻辑,即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不仅是中国道路实践逻辑确立的理论前提,还表征着中国道路实践逻辑本身。这一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科学道路,也可以理解为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承担着指导中国道路的理论使命。作出如此判断的原因就在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适用于21世纪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足以满足中国道路发展的需要。根据“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唯物史观一般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携手奋斗的伟大实践过程,也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能够诞生以及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来源,准确表征中国道路的百年历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的理论实践过程。正是在此种意义上理解,“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承担着指导和阐明中国道路的理论使命。
  (二)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的核心策略是要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使命以“中国现实问题”的阶段性解决为实践目标,这表明中国逻辑将随着实践目标的不断实现而走向深入。正如恩格斯指出,思想进程开始的地方就是历史开始的地方。唯物史观自创立之日起,就以关注和解决现实问题为理论指向,作为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肩负着关注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使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的具体国情不同,面临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不一样,所以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应该是以认识和把握“中国现实问题”的阶段性目标为前提。基于对唯物史观本质和“中国现实问题”阶段性目标的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认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一观点表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改革理论也必将被深入发展和创新发展。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为努力方向,这表明中国逻辑将伴随着目标方向的不断更新而走向深入。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群众虽然创造社会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时代条件的影响下,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同阶段的不同努力方向而言,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但是在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又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推进的,是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也应该以各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为基础。事实上,正是基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目标的正确认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使命所在。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使命以“中国人民需要”的阶段性满足为价值追求,这表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将伴随着价值追求的不断跨越而走向深入。马克思曾明确表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历史是由群众所创造的,一切历史活动都应该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展开。因此,中国道路的建设与发展也应该围绕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展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由于对“中国人民需要”的满足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因此,随着“中国人民需要”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价值追求也应该由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调整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以满足中国人民需要为价值追求表明,“中国人民需要”的阶段性变化就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创新的内驱力。
  (三)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的内在逻辑是要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从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则是阐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的基本前提视角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必须持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唯物史观揭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阐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胜利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性和曲折性的过程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社会现实出发,根植于现实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且能够为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已经在中国得到检验,中国共产党将这一理论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发展必须坚持这一哲学基础不动摇。
  从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本质特征视角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必须持续坚持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要想实现真正的解放,就必须在现实世界中依赖现实手段。这就是说,马克思认为人们追求自由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性的、现实性的活动,那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的哲学无法帮助人们实现真正的“自由”。按照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来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不能脱离中国道路的社会实践。既然“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那么,只有将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践不断结合,才能为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发展。
  从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性视角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走向深入必须根植于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中。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很明确,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需要靠实践来检验,或者说,思维正确性的证明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据此,如果要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具体方式是否科学,还要看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能否不断在实践中走向深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道:“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与中国道路实践的辩证统一,体现着中国人民选择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客统一。这也证明,中国只有走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指导的发展道路,才能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道路的现实性证明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要想走向深入,就必须坚持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的发展逻辑。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在历史领域的哲学话语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既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要认识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也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现实。正是在此种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始终坚持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把握历史的方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也表明,毛泽东、邓小平等发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习近平发现了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对七十多年新中国史、一百多年党的奋斗史、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所概括出来的科学的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之所以被认为是科学的历史观,既是因为它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方向引领,也是因为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展现,意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在历史领域的哲学话语。
  (一)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史观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知社会历史最为基本和最为根本的历史方法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进行生产的活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也应该符合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因如此,习近平提出全党只有“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指导,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能够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引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为办事根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唯物史观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判断社会历史最为基础的真理性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一观点很明确,即原理的实际应用必须结合各国具体所处的历史状况,从实际出发。能否正确认识历史就是能否坚持这一真理性原则,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才能正确对待中国道路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发生的失误和曲折,即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科学性为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判断历史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真理性原则。
  中国已经经历了多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也展开了不尽相同的社会历史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参与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历史自信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最为基本的原则性坚持。马克思指出,要正确了解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就要“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这就是说,不能仅从单一的历史时代对本时代的行为作出评价,而应该结合全部历史背景进行综合性评价。基于此,习近平在唯物主义哲学史观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出,只有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把握时代大潮,探究历史规律,才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增强中国道路发展的历史自信。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唯物主义哲学史观
  从社会发展史的视角理解,无论是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体措施的落实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一般规律唯物史观的遵循。在恩格斯看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五大形态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在遵循马克思一般规律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认为,“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基于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这一马克思一般规律唯物史观原则的坚持,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
  虽然马克思明确表示过西欧资本主义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注定要走的道路,但他也将“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作为东方社会可能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也体现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西欧逻辑的坚持。由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西欧逻辑既包含着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经验的肯定,也包含着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暴露出来问题的批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不仅强调向西欧资本主义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而且强调要对资本逻辑保持高度警惕和彻底批判的态度。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各国现代化实践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实践特色规律的辩证统一,摒弃了西方国家单纯服从资本逻辑的现代化,而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导向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从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中获得自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而且其本身还属于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续写与实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也是在坚持和验证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中诞生和发展的。对于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是否能够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探讨,构成了马克思晚年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也促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出场,如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回信中提出,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认为,俄国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在中国也具有可行性,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坚持,既表现为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理论运用,也表现为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具体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坚持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唯物主义哲学史观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是唯物主义哲学史观中国化的哲学概括,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指科学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确切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考察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基于此,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科学表征中国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如中国之所以能够适时提出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战略布局的转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指导,且始终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创新发展自己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能够根据时代语境地变化不断作出调整。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提供的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按照恩格斯的这一表述理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就是对其方法论的坚持与创新发展。据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也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实践地回答中国社会历史的问题,即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既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以此持续推动历史的前进,也要依靠自身力量书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
  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具有价值观意义上的共性,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价值观不动摇并将“人民满不满意”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指出,理论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决定了此理论在这个国家的实现程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之所以能够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具有价值观意义上的一致性,是因为其理论具有深厚的人民性,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身理论发展和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引。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应对不断变换的时代挑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是表征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价值理想的“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
三、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哲学话语的新时代表征
  党的十九大正式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党的十九大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原因在于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历史观结论正是新时代党的历史观。虽然新时代党的历史观与以往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观一样都属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但因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外环境、党肩负的时代使命和任务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哲学表达的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既要坚持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基本思想内涵不动摇,又必须对以往的唯物史观中国逻辑进行创新和发展,即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必须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哲学话语的新时代表征。
  (一)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坚持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对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客观反思”表明,它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应该具有同一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中国道路的发展也并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以往历史经验的前提下,通过对现实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入实践,渐渐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善的。因此,新时代党的历史观不以碎片化、片段性的视角看待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历史阶段,而是将其放在历史的长流中以整体性的目光加以审视,客观反思其历史性,而这正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历史逻辑。正是在此意义上,新时代党的历史观表明,总结历史的目的在于从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从而使得全党能够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史鉴今,以历史性的眼光客观认识和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汲取历史智慧,直面历史发展的曲折,实现了对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继承与发展。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对中国价值的实践检验表明,它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应该具有同一性。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党就在中国道路的开辟与拓展中实践着中国价值,并以此为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探索提供现实基础和价值前提。也就是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紧紧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实践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价值。正如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所表明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就是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对中国未来的理论指引表明,它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应该具有同一性。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其根本原因在于,只有正确的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才能科学践行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所阐明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等原理,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时机,更好地指引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这也表明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指引着广大党员穿透种种历史表象去把握历史运动的本质,即以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和发展的视野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细节,实现正确掌握历史规律的目的。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对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科学实践,才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获得新胜利。从此种意义上理解,“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15],使历史既映照现实,又远观未来。
  (二)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创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从总结成绩而不是反思教训的方法论视域上,创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认知方法论。新时代党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既是对国家走过足迹的忠实记录,又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启示。这种新时代党的历史观的方法论认为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应该忽视历史的重要性。如果说反思历史教训是从历史的反面来获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属于间接获取的方式,那么,对历史成绩的总结则是要从正面直接概括出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属于直接获得的方式。新时代党的历史观相较中国共产党以往的历史观,之所以更加重视对历史成绩的总结,就是要从方法论层面阐明对历史经验直接获取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方法论创新。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从中国社会在新时代取得重大成就的理论贡献视域上,实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发展观创新。新时代党的历史观认为,党带领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重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新时代党的历史观与其之前历史观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以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最新成就作为经验基础、理论准备和物质前提的,如新时代党的历史观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球发展倡议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等等历史性成就在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度的同时,也要求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科学归纳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实践性贡献。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从未来一定时期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发展愿景视域上,创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逻辑架构。新时代党的历史观认为,时间要“以百年、千年为计”。与此相应,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对历史的重视与把握不是仅仅为了理解历史本质,而是为了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因为只有具备了历史感,才能回答好“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的问题。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对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逻辑框架创新,就在于通过对历史发展的科学预测来阐释和回答好中国社会未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在这种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指引下,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所提出的“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发展要求,对中国社会建设的总体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发展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习近平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能否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是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在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断,体现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不断走向深入。这也表明,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清晰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又一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的与时俱进,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在新时代的哲学表达。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围绕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展开,系统总结了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理论成果和最新成就。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观点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正因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所关注的这些历史成就,应该作为实践逻辑被归纳为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是对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理论成果续写。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应该被“主观地公式地应用”,而是应该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新时代党的历史观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积极践行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用习近平的理论解释就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即新时代党的历史观的形成既离不开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普遍真理的指导,也离不开对新时代中国客观现实的准确认知。当然,最为重要的发展逻辑应该是正确认知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发展的主动权。
四、结语
  马克思指出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理论要想彻底就不应该、也不能够为某种既定的方法或框架所限制。新时代党的历史观之所以能够被视为“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就是因为新时代党的历史观虽然是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在新时代的实践表达,但是它又不是对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简单重复,而是立足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情况,在认知方法、发展逻辑、逻辑框架等方面实现了对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创新。习近平用新时代党的历史观科学地诠释了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伟大功绩。在习近平看来,只有始终坚持运用唯物史观中国逻辑来审视历史现实、探究历史规律,坚持运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认识、把握历史的总进程,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适用于新发展理念要求的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对以往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这一观点表明,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理论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时代问题,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唯物史观中国逻辑也应该适时作出新的发展和调整。
  作者简介:张丽霞,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理论探讨》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