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刘嗣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质

发布时间:2025-02-20
字体: 打印
分享: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党的全面领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根本保证源自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战略谋划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精神驱动力,这“六大特质”确保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是对党为何能够保证改革、如何保证改革的鲜明概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更好地把党的全面领导优势转化为改革显著质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政治领导力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牢正确方向。政治领导力是指党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及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中居于统领地位。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首要的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牢牢把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党的政治领导力能从根本上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不动摇,确保改革绝不犯颠覆性错误;从根本上保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党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党牢牢掌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从根本上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思想引领力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筑牢理论根基。思想引领力是指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民群众头脑,从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用以指导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中发挥着凝心铸魂的作用。思想引领力体现为为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对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部署、改革方法、改革举措、改革主体等作出了系统论述,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体现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树牢改革思维、增强改革意识、坚定改革信心,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自觉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改革、推改革、促改革的能力,发挥改革理论对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战略谋划力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目标任务。党的战略谋划力反映的是超前认识、前瞻思维、变革创新的能力,以及在政治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方面深谋远虑的能力,在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中起着谋篇布局的作用。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党坚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度优势分不开。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战略谋划力在提升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方面的作用,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党的战略谋划力体现为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的改革思路,既注重改革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又重视基层大胆探索实践,鼓励不同地区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试点;体现为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改革部署,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和重点改革攻坚,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重大进展,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体现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的改革策略,强化改革任务、政策和效果的系统集成,着力构建改革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持续迭代全面深化改革体系架构,统筹推进各领域各层次改革,增强各项改革措施的耦合性协同性,放大改革综合集成效应。 

  群众组织力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不竭动力。党的群众组织力集中反映为依靠、发现、唤醒、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群众组织力体现为始终把群众作为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创造力有机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体现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群众,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谋划推动改革,从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以实干实绩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听取基层声音,善于从人民群众创造实践中汲取智慧,激发全社会推动改革的创造潜力和强劲动力。 

  社会号召力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汇聚多元力量。社会号召力是指党以自身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作风和形象等为载体,对社会各阶层、不同群体产生的影响力、引导力、凝聚力,本质上是党的软实力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党的社会号召力体现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用发展绩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以民族复兴中国梦统领党群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体现为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合理引导改革预期,塑造新时代大国大党的担当形象,通过良好形象凝聚最广泛社会力量参与到改革洪流中来。 

  精神驱动力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信念支撑。党的精神驱动力集中体现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孕育形成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精神驱动力体现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转化,从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改革伟业凝铸强大精神力量;体现为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鼓励和支持基层改革探索,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改革者、保护改革者、宽容改革者的良好氛围;体现为弘扬新时代斗争精神,不断锤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有效应对化解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创新思想理论,改革组织方式、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要确保这场系统深刻变革的正确方向,使党领导改革的特质充分彰显,必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能够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是我们持续推动改革的独特优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社会革命的难度更加凸显,社会革命任务越复杂艰巨,自我革命就越要彻底。新征程上,只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彰显党领导改革的“六大特质”,才能肩负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时代重任。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219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