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民:论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互动的主要特征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对外开放,都必然会对世界现代化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同时,世界现代化也必然会对各个国家的现代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显而易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国家(如中国)的现代化进行分析,均不能只是就其本身情状来就事论事,而应当将之放置于世界现代化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探讨。否则,对于该国现代化的研究便会由于视域的限制,难以做到全面和客观。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当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对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应当看到,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把实现现代化强国作为自己百年奋斗目标孜孜以求的国家,也是一个能够积极吸收他国经验同时又坚持走自己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国家。正因如此,所以比之许多国家,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互动必然会有一些特殊之处。那么,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互动关系究竟具有哪些主要的特征?这一问题应当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而意欲弄清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互动的主要特征,就有必要从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共生性、中国现代化是否具有自主性的发展能力以及中国现代化对于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是否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样几个重要维度予以分析。
一、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
从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相互间共生性的维度看,毫无疑问,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在经济上已显现出一种明显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情状。
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之间的互动涉及方方面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当中,由于历史基础、文化传统、基本理念以及国家政体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其他国家在互动中的利益诉求以及方式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差异,进而使得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并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情状。尽管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呈现出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情状。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重要的是,由于经济在现代化当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所以,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的良性互动,决定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整体上的良性互动具有扎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国家的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都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虽然世界现代化对于每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都必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这并不相应地意味着每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的现代化对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都同样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国家行为体的禀赋、机会和议价能力千差万别”。有些国家虽然现代化程度较高,但由于受自身国家规模较小以及综合国力相对较弱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它们很难成长为规模较大的经济共同体;而且,这些国家即便在现代化建设当中某个单项内容上做得非常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某些产品的产量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较高,但在充满竞争性的世界市场上,其发展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许很快就会出现,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难以持续有效地应对种种经济、地缘政治或是国家安全上的风险,其发展前景难以具有长期稳定性。“国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具有动态的特性。这种关系伴随着权力的盛衰而变化。”在这样的情形下,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对于世界现代化来说,很难形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国家对于世界现代化来说只能是“单向依赖”,即它们无法离开世界的现代化,但这些国家在整体上却很难成为对世界现代化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一方,进而在整体上很难让自身的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性互动”的“共生”局面。
相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像中国这样规模巨大、综合国力很强的国家具有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共生状态的可能性。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形成良性互动的共生状态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第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程度迅速提高,对外经济影响力迅速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呈现出迅猛甚至是爆发性增长势头。这种增长状况,用“举世罕见”一词来概括实不为过。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0.8%,到2020年则剧增至46469亿美元,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当中的占比已达13.1%,居世界第一位。
在对外经济交往上,除了对外贸易总额突飞猛进之外,中国在其他一些重要指标上也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势头。2021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7.7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
上述情形说明,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现代经济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其经济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据此,可以说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各自对于对方均有着重大影响,两者对于对方均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需求。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需求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基于双方的相互影响和需求而言的。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的现代化已经无法脱钩。可以说,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已然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生局面。
第二,中国的现代化提升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利益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进而提升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毫无疑问,经济利益是其中最为基础性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对于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共同体内部的各个社会群体来说是这样,对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这样看来,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深度融合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间在事关经济利益亦即基础性命运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共同需求,具有了某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生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利益相关方谁都无法离开对方而独自生存和发展。在现阶段,虽然各个国家在经济利益获取的份额上有差别甚至是较大的差别,但就总体而言,各个国家相互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却程度不同地呈现出某种相向而行的情形,进而使得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日益呈现出某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形。这种情形,对于相关的各个国家来说,可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第三,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路径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公认的巨大成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融入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框架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将其作为对外经济交往活动的基本路径。在这方面,中国没有另起炉灶,没有试图建立一个与之平行的、性质迥然不同的跨国经济体系。
世界数百年的现代化历史已经清晰地表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框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创造,是任何一个国家进行对外开放、成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欲进行现代化建设,进行对外开放,就必须融入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框架的世界经济体系。舍此,别无他途。能否融入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框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一个事关自身能否真正进行对外开放,积极获得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参照与经验的大问题;是一个事关能否形成本国与他国经济上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大问题;是一个事关自身能否形成比较优势,提升现代化建设效率的大问题;是一个事关自身发展可能空间大小以及自身现代化建设成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大问题。不仅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否融入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体系,还是一个关乎自身经济利益是否具有安全性以及能否节省不必要的经济成本的大问题。
较之以往苏联试图另起炉灶,以致于遭致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多个主要经济共同体的各种猛烈打压和封杀的做法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加入现有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框架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于是,在同一世界市场体系条件下,中国凭借与世界上各个主要经济体相互间经济上的深入融合,有效地应对了多个国家包括美国所发起的打压,保住自身经济发展的基本盘。2020年,美国政府为了打压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用尽种种制裁手段,包括一些完全违背市场契约精神的“强盗”式欺凌手段,对中国进行全方面的打压和封杀。但由于中美两国经济的融合已经较为深入,已经成为某种实际上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状,两国经济实际上已经无法脱钩。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国对于中国经济的打击和封杀如若超出一定限度,则必然会严重损害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在缺少本国或他国相应替代品的情形下,美国对进口于中国的大量“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限制和加税,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国本国居民的生活成本,甚至会助推本国的通货膨胀。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对于中国经济的打压和封杀总是被迫留有余地,以避免其自身利益同时受到重创。
长远看,较之一些大国,中国与世界上各主要经济体经济上较为深入融合这一情形,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的现代化在经济利益上已经较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已经具有了某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生”情状。这种情形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得以持续健康推进,并有效助推世界现代化前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走和平发展之路,之所以能够规避“修昔底德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学者发现,“强大的中国的兴起是比苏联更为微妙的问题,因为苏联是个军事挑战,而非经济挑战。……北京并不以苏联输出共产主义的方式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相反,它把经济增长作为指导原则,而且不允许任何东西中断经济增长。在这方面,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尊敬”。
二、中国现代化的自主性推进
中国的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自主能力。在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中,中国的现代化能够保持自身自主性的持续推进。
所谓现代化的自主能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民族自主意识、现代化内生动力以及保卫自身安全的能力。
就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而言,两者在经济上的深度融合固然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但问题是,相关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则是远远不够的。在分析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时,除了需要分析两者在经济上的深入融合之外,还需要同时分析中国现代化的自主能力问题。
对于实现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良性互动来说,中国在经济上实现与世界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与中国现代化具备自主能力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的现代化如果缺少了自主能力,而只是考虑经济上与世界现代化的深度融合问题,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将会由于失去自身潜能的支撑而难以保证自身的可持续推进。在这方面,日本的现代化就是前车之鉴。日本的现代化在经济上融入世界现代化的程度不可谓不高,而且其经济现代化以及科技现代化上的成就在世界上曾经十分耀眼,其经济体量曾经居于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日本现代化建设的自主能力相对偏弱。日本的国土资源及市场空间十分有限,其经济严重依赖欧美等国家,而且日本没有自主的防务力量,在国防上严重依赖美国。凡此种种,使得日本在不少情况下经不住美国多方面的打压,在其一些对外交往活动包括经济交往活动中只能被美国绑架,被迫按照美国的安排行事。其结果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现代化建设进入长达30年的缓慢增长甚至是停滞时期,直至今日也没有表现出重新复苏的迹象。
与很多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则拥有强大的自主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烈的民族自主意识。
这种强烈的民族自主意识首先表现为强烈的国家独立及尊严意识。中国十分重视国家独立意识及民族尊严,亦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做主。正如有国外政治家所发现的那样,“很多对中国缺乏经验的人不懂得,在经历了几代人的分裂和外国剥削之后,民族自豪感和团结的恢复是了解本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它决定了中国领导人对任何最后通牒都不会给予建设性的反应。”进一步看,在解决了国家独立意识及民族尊严的基础之上,中国进而十分强调形成一种适合于自己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十分重视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恰当合理性,重视选择适合于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亦即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这种选择是合理、必要的。每一个国家的国情包括自然资源、历史基础、文化传统以及国家规模等状况千差万别,而建立在千差万别基础之上的各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自然也是差别很大。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在当时之所以较为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相对来说是比较适合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反,一个国家和地区一旦原封不动地照搬别的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模式,那么必定是难以成功的,即便一时成功,也难以持续。巴西和阿根廷曾经嫁接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结果没有成功。
第二,强劲的现代化内生动力。
现代化内生动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源于自我本体的、与现代化趋势相吻合的内在推动力量”。世俗化的行为取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与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尽相同,中国从历史上就有着根深蒂固的世俗化传统。中国这种世俗化的历史基因由于与现代社会世俗化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因而世俗化的行为取向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相对来说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人普遍将现实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及家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重视同自己及家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这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
中国人不仅注重现实物质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而且还十分务实理性。从历史上看,中国人一直强调中庸平和,不走极端,以此尽可能减小社会运行和治理的成本。这种传统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改进。为了有效应对社会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的安全运行,“21世纪之初,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继之又提出共建、共享的价值目标,以此作为基本制度安排和重要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除此之外,这种务实理性还体现在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对已有政策的不断完善。
由上可见,中国注重民众现实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基本宗旨的持续提供了保障,使得现代化建设在大方向上不偏离轨道;而务实理性则意味着现代化动能能够得以持续有效地释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本的降低。这使得中国现代化内生动力相对来说更为强劲。“只要看一看中国的情况,人们就会明白一个国家是如何慢慢地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的。中国的繁荣和发展是通过中国人民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开放政策取得的。”再进一步看,中国现代化强劲的内生动力还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在与世界现代化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确保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能够更好地汲取并消化别的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当中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进而使得自身的内生动力不断地升级换代。20世纪80年代,尼克松就曾做出如是预判:“世界上最能干的十亿人所具有的潜力必然会使中国成为经济巨人和军事巨人。”现在看来,这个预判是有道理的。
第三,强大的保卫自身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防御能力。
较之大多数的国家,持续快速的经济财富积累、强大的综合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强烈的国家独立意识等等,使得中国拥有强大的保卫自身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防御能力。这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明显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中国如今已经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自主的工业体系、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产业链、广阔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位居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等等。凭借强大的抵御国际经济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中国能够有效抵御美国等现代化强国将自身的经济风险和经济危机向他国转嫁的危害,能够有效规避和减少由国际经济风险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中国自身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拥有一支强大的保卫国家安全的防务力量。如果说经济上对国外经济风险和经济危机抵御能力事关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能否进行良性互动的话,那么,中国防务能力更是一个事关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互动能否进行的必要前提。近年来,中国的人均军费虽然低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平均水准,但由于其防务力量本身的改革优化,加之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以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因素,使得中国防务力量更为增强。中国的国家安全由此将会更加能够得以保障。
值得提及的是,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在经济上的深入融合和中国现代化强大的自主能力两者同时并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具体来看,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经济上深入融合由于有了强大的自主能力的加持,因而能够使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的互动能够更健康地推进,而不至于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控盘和绑架;同样,中国现代化强大的自主能力由于有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经济上深入融合的加持,因而使中国现代化自主能力能够持续得以增强,并且由此更加具有底气,进而能够更加开放,而不至于陷入封闭、自说自话的境地。
三、中国现代化对于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新变化的积极影响
从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力维度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将会对国际关系基本格局的新变化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历史地看,那些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在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中,各个国家相互间的交往活动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各个国家就需要有一个或若干个国际性的组织予以协调各自的国际交往活动,进而形成某种国际关系的基本秩序或基本格局。
所谓国际关系,是指“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在某类国际问题领域,通过某种方式,在实现目的或利益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国际联系的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则主要是指由某些国家(常常是现代化强国)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诉求以及特有的理念,出于平衡自身与其他多个国家的国家利益诉求的需求,凭借各自不同的国家实力以及与此相连的国际影响力,以某些国际组织为平台,所设定的并为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多个国家所认可(包括被迫接受)的基本国际秩序,亦即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益交往的规则,它是各个国家具体的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国际活动空间等重要国际问题安排的基本框架。
无疑,国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单元。进一步看,在一般情形下,某个或某些现代化强国基于本国及盟国的基本利益诉求,一般倾向于建立和维护有利于自身国家利益的现有或既定的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的基本格局。为此,某个或某些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视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的战略平衡。“求得秩序两方面(权力和合法性)的平衡是政治韬略之本。”不能否认,这种战略平衡行为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当下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运行与发展包括现代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对外开放程度又相对较高的国家而言,其影响相对来说要更大一些。
从长远发展变化的动态角度看,随着各个国家实力地位的大幅度升降,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重要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实力的强弱同各自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状况直接相关,经济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自身“实力”的强弱。“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对于国家体系中许多成员国相对的军事力量和战略地位都产生了决定性的长期的影响。”从根本上讲,往往是各个国家尤其是规模及影响力较大的大国的现代化建设基本状况的新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政治基本格局的新变化,而不是相反。例如,从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关系基本格局当中逐渐获得主要话语权的位置,从根本上讲,就在于当时英国的现代化建设居于世界首位。19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煤炭产量则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1860年,英国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以及西欧总人口的10%,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却占世界工业品的40%—50%,占西欧工业品的50%—6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同一世界经济体系的条件下,新兴现代化大国的出现必定会使原来的国际关系基本格局发生明显的新变化。这至少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世界经济分工结构的变化。从供给的角度看,一般来说,新兴现代化大国所生产的对外贸易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价格相对低廉,种类不断增多,质量逐渐向好,因而能够向别的国家和地区供给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占比越来越高的贸易商品。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的国际经济分工的原则,无论哪个国家都很难持续拒绝成本低、价格低、质量逐渐向好的产品。不仅如此,从需求的角度看,随着自身购买能力和需求层级的提升,新兴现代化大国还会从别的国家和地区那里,越来越多地购进“性价比”较高的生活资料产品以及生产资料产品,大量引进外资。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和激活别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产。
其二,程度不同地改变国家之间科学技术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结构。出于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需要,新兴现代化大国十分需要从目前的现代化强国亦即发达国家那里引进大量的科学技术产品。这种需求是推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不断升级换代的一项重要动力。同时,新兴现代化大国自身的科学技术一般来说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当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在某些领域甚至会实现反超,现代化大国甚至也会逐渐增加向别的国家出口高科技产品。近年来,中国的华为、小米、大疆无人机以及字节跳动等产品成功地走向世界,便是例证。这样看来,新兴现代化大国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产品不但能够逐渐满足其自身的需要,逐渐替代一些以往需要进口的产品,而且能够逐渐为整个国际市场上科学技术产品的需求增加供给量。这样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上原有科学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也必然会发生一些重要的新变化。
其三,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某些新的理念。一般来说,新兴现代化大国顺应现代化的大势,并能够基于自己特有的国情包括特有的文化背景而形成某种有效的现代化道路。就此而言,它不但能够程度不同地借鉴、汲取人类社会一些先进的共同价值观,如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等理念,而且还能够程度不同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世界共同的价值理念而形成某些新理念。于是,伴随着自身现代化建设水准的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新兴现代化大国便会带着自身某种不同于以往现代化强国的特有理念而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当中。虽说在国际交往当中,经济利益的互补互换、互惠互利是最为基础性的事情,但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各个国家进行交往规则的一个重要依据便是理念,理念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的形成来说十分重要。所以,随着新兴现代化大国整体实力、影响力以及话语权的不断增大,它所持有的某种特有理念必然会对自己所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
世界现代化对于日益融入其中的中国现代化有着巨大的、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必须承认,没有世界现代化,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当今中国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同时必须看到,较之许多规模相对较小国家的现代化,伴随着其小康社会的建成亦即初级现代化的完成,中国已经开启了中级现代化建设,正在由现代化大国走向现代化强国,中国的现代化对于世界的现代化同样也有着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进一步看,中国对于世界基本利益格局的新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可以说,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大国,中国做到了“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
中国现代化对于国际关系基本格局的改善具有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处在领先的工业国家实质上就是大国,并且工业化等级上的变化,无论向上变化还是向下变化,都必然伴随着或导致权力等级上的相应变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极大地拓展了世界贸易市场的空间;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日益升级换代的产业结构有效地支撑着世界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中国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以及日益壮大的科学技术队伍日益有效地推动着世界现代化空间的拓展。凡此种种,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尤为重要的是,不同于以往对世界现代化具有重大影响的现代化强国如英国和美国,中国现代化对于世界现代化的影响是以平等与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应当承认,每一个起飞的现代化强国都曾对世界利益格局产生过深远影响。英国和美国对世界现代化都曾做出过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上的不少行为带有一定的原殖民主义的色彩,即基于一己私利,以维护和扩张自身的利益为唯一目标,采取单边主义政策,横行霸道,欺凌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不遵循联合国宪章等国际组织的规定,如有利益需求,可以任意退出某个自己对之有过重要承诺的国际组织,或任意再组织多个能够确保自己控盘的、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国际组织,严重背离契约精神;无事生非,极尽挑拨别的国家之间纠纷矛盾之能事。一旦发现哪个国家的发展对自己形成或可能形成某种利益上的不利,就会不惜使用包括制裁以及军事打击在内的各种手段,不遗余力地任意打压新兴国家特别是新兴现代化大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两个国家有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即便是对于盟友国家,也会采取制裁、打压等多种手段。
与英美不同的是,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是良性的。之所以如此,大致出于这样几个主要的原因。其一,中国对外交往活动的基本理念是要形成一个人类社会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基本理念。基于这一基本理念,相应地就要形成合作共赢的准则、和平发展的基本行为取向以及对于各种文明的包容态度;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自身还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这样,就从根本上确保中国对于世界现代化的影响是积极有益的。其二,中国以联合国为国际治理的基本框架。虽然联合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毕竟是在二战后期基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上而建立的一个国际组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国宪章具有一定的正当性。“联合国宪章是公认的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没有这些国际社会共同制定、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则,世界最终将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而且,联合国是一个参与国家最多、国与国之间利益公约数相对较大的国际组织,各个国家可以充分用好这一场所进行平等协商,以求得消弭冲突、合作共赢。正因为如此,中国对于联合国的基本态度是:“应该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这种做法,在现今的国际社会当中是一种较为公正、合理、现实的做法,能够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接受。其三,强大的经济力量的支撑。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现代化大国对于国际关系基本格局的改善,仅仅依靠理念以及倡议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依据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坚实支撑。应当说,中国现在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初步具备了改善国际关系基本格局的力量。
显然,中国先进的对外交往理念、公正合理的倡议以及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公正合理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基本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世界平等与和平因素的生长,有利于世界霸权主义影响力的减弱。这一切,显然有利于国际关系基本格局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健康推进。反过来看,国际关系基本格局的改善,又会巩固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余论
从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是一种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共赢。从中国现代化的角度看,通过与世界现代化的互动,中国能够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潮流当中,并且由此能够获得必不可少的压力、参照借鉴以及资源和产品的互换,同时有助于将之转换为巨大的现代化内生动力。如是,现代化便更加成为中国不可阻遏的必然发展趋势。从世界现代化的角度看,通过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能够获得经济上一种新的、和平的、稳定的重要助推力量,能够获得一种有利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相互间进行有效合作的理念依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中国现代化的长足发展是促进世界现代化进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和平因素的明显增长。我们不能低估和平因素对于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互动的重要意义。“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重要的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与时俱进理念的指引下,在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在与世界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加持下,中国的现代化无疑会持续、健康地向前推进,并对世界现代化做出越来越大的积极贡献。
就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良性互动而言,我们还面临着一些艰巨的任务。其一,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的升级换代。发达的经济既是建设中国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两者良性互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发达的经济,中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而中国经济升级换代的关键在于,一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有效的市场”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要持续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确保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巨大的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做到自主独立的发展,而不受制于他国;三是要占据科学技术的制高点,确保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水准由国际上的“跟跑者”逐渐过渡到“领跑者”角色。其二,积极化解国内的社会矛盾。像中国这样具有巨大经济体量、强大聚合力以及高强度社会动员能力的国家,是任何一个国家从外部都很难予以击垮的。从根本上讲,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得以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事情在于中国能否有效地解决好自身内部的社会矛盾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在于促进社会公正,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和自由发展两者的平衡推进,协调好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条如果做好了,就能从根本上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于不败之地。其三,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间的了解程度。中国的对外开放时间毕竟相对较短。客观上看,中国对于其他国家的了解依然有限,同样,别的国家对于对外开放历史较短的中国的民族传统及现状也不够了解。在相互间均不够了解的基础之上,中国与他国各自对于对方均难免会形成各种各样、程度不同的误判。况且,有的现代化强国如美国,经常会出于一己私利,故意将中国妖魔化,并借助自己较强的国际话语权予以宣扬,进而误导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崛起,必须让中国的邻国以及整个世界都明白它的崛起是友好的,不会威胁世界,只会增进世界福祉。”鉴于此,中国有必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他国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要让他国了解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的和平发展国策以及中国对于世界现代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