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让新: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根本遵循
思政课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一定要建设好、发展好。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特别强调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怎样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思政课教学虽然具有一般教育活动的共同属性和功能,但其政治属性是其最本质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其最根本功能,这就决定了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一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人必须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马信马”,才能“在马爱马”,这样“在马言马”就能传递出信仰的力量和爱的力量,才能通过信仰和爱的力量打动学生和感染学生。有了科学的坚定的信仰,思政课教师才能把思政课教学从职业变为事业,从从业变成“乐业”,才能够在思政课教学中感受到事业的神圣和身心的快乐,学生也才能够从思政课教师身上感受到感染力、吸引力和信仰力。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是现成答案,而是行动的指南,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科学方法。思政课讲道理,如果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就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讲不清道理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就要在教学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既要用之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当代中国,也要用之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要把思政课每一个道理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从道理上升到学理、哲理和原理,把道理讲彻底。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到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都体现出鲜明的科学性,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幸福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从无产阶级解放到人民解放、人民民主,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解放,具有强大的价值力量。马克思主义是致力于实践改变世界并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和实现价值的科学,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实践发展和人民需要不断发展的科学,其鲜明的时代性使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吸引力。思政课讲道理就是要讲出其道理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就要通过真理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和发展的力量去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探索和奋力开拓,又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守正创新而具有鲜明特征,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思政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解决好讲什么和怎样讲的关系。
(一)必须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实践历程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思政课的道理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和彰显出来的,更是被实践结果反复证明了的。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必须做到: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性、阶段性及其中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典型人物、经典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论成果,展现出这一实践过程的创新性、丰富性、艰辛性、接续性、人民性等。
讲清楚一百余年来实现的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的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的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的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讲清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四个庄严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讲清楚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巨大贡献: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重点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讲清楚这些成就在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特别是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这一主线,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可喜可贺的伟大成就、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讲深讲透讲活,使思政课的道理可信可敬可爱。
(二)必须探索创新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成就的方式方法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首先,必须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历史成就与思政课道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思政课教师要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析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思政课的道理都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思政课的道理也都经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及其取得伟大成就的反复检验,具有强大真理性和价值性。思政课的道理不是说教,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扎根于活生生的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必须探索和创新思政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就为内容支撑的具体实现方法。第一,要善于利用社会大课堂,处理好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关系。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基层,使其感受和体验产生理论又证明理论的具有感性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充分发挥实践产生理论证明理论的伟大功能。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亲身感受实践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改变历史的伟大事件、载入史册的实践活动等。第二,要善于让学生在听、观、演、说中全身心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表达其感受及收获。学生是思政课的教学对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要善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成就具象化、可感化,让学生在影、声、光、电一体化的具象化实践中再现或虚拟实践中感受思政课的道理。第三,要善于用请进来的方式,并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思政课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成就,在走出去的基础上,要善于把直接参与、见证和贡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普通群众、优秀党员、时代楷模、烈士后代、基层干部等请进思政课堂,让他们用亲身经历的实践、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印证和说明思政课道理的魅力和光芒。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思政课的道理既建立在实践这一物质性力量的根基上,又建立在文化这一精神性力量的根基上,因为“文化是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力量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而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结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华精神延绵不断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价值范式、情感态度、行为规范等,成为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思政课的道理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以获取其深厚和持久的力量支撑。要理直气壮地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要善于运用集中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事例、典型故事、典型人物,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支撑作用,感受到思政课道理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如讲“爱国主义”,就要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统一性结合起来,讲出爱国主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延绵不断的精神支撑;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善邻等思想理念联系起来,深刻剖析它生长和发展的民族文化土壤,让学生感受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基因和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同时探索创新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表演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性、参与性中感受思政课道理的优秀传统文化力量支撑。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以革命文化为力量根基”。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情,决定了只有革命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此进行的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都为革命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形成革命文化的实践基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核的伟大建党精神是革命文化的核心,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革命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伟大建党精神和不断丰富拓展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丰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历史辉煌的精神动力,其蕴藏的精神能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文化力量。
红色是思政课道理的本色,革命文化是思政课道理的力量源头,思政课的道理应当不断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革命文化中的每一种精神、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等都从不同角度有力支撑着、证明着、体现着思政课的道理。思政课要善于从革命文化中寻找和获得力量支撑。不论是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满怀深情地娓娓道来,还是观看影视剧或文艺作品的自编自演;不论是请进来的革命年代的英雄后代、革命故事的当事人的亲身讲述,还是走出去的参观革命文化遗址和各种革命文化博物馆,都要善于让学生感受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革命文化力量,并通过这种震撼的革命文化力量认同,践行思政课的道理。
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虽然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革命文化,但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把社会、国家、个人统一起来,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统一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统一起来,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统一起来,具有以往任何文化都不具有的包容性、和平性、科学性、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巨大的文化优势、崇高的道德境界、无尽的精神力量、显著的引领功能,决定了其在人类文明、世界文化发展中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思政课,要自觉和善于“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丰富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平台,探索创新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提供力量根基的实现方式,提升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支撑思政课讲道理的教学能力。要积极建立和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编写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辅材料,建立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视资料库,开展优秀党员、模范人物事迹的巡回报告,举办社会发展的成就展,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造就的时代精神。通过有组织的显性方式,自觉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感受到其对思政课道理的力量支撑;通过广泛的隐性方式,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从而在情感上建立起对思政课道理的信仰。
(作者系四川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