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李丽:论“新时代好青年”的内涵特质及其培育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4-01-16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好青年的内涵特质,准确描摹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时代肖像”,为培养新时代青年提供了基本遵循。新征程上,系统梳理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及其意义、深入阐释新时代好青年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着力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及价值意蕴
  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有一个酝酿的过程,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一代的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问题和长期思考的结晶,它出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绝不是偶然的。
  (一)“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思想一以贯之。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阐明了青年一代的理想和担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和突出价值。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技大学考察时进一步号召同学们“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新时代好青年”作为一个特定的话语出场,与新时代新征程的现实需要紧密关联。它首次出现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共青团干部,号召他们“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此后,“新时代好青年”的提法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即通过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方式表达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殷切期望。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的回信中再次号召大家“争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的“有本领”,这次没有被列入新时代好青年的内涵特质中,并不是说“有本领”不重要,而是可以理解为,“有本领”和“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不是同一层次的要求。前者是能力素质层面的要求,后者是精神特质、精神状态、精神风貌层面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重点不在于强调素质构成,而在于强调精神状态。这些精神状态上的要求契合了新征程上青年始终保持和大力发扬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的现实需要。
  (二)“新时代好青年”提出的价值意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需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对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应对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应有之义。“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曾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温了这段题词并强调,“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就是这样的先锋分子。因为青年有理想才能具有政治远见,做到执着奋进;青年敢担当才能充满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敢于攻坚克难;青年能吃苦才能在困难面前勇敢向前,不惧艰难险阻;青年肯奋斗才能脚踏实地、善作善成。
  二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看,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是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需要各行各业青年埋头苦干、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迫切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新时代好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对青年提出的崭新要求。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把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汇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的必然选择。
  三是从“两个大局”的角度看,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是应对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事实上,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钻营已久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毛泽东曾说道:“帝国主义说,对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这里所说的“有希望”指的是对我们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伺机实行和平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算起来,在校高校学生大概就处在第三代、第四代这个范围,以后还有第五代、第六代……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我们一定要警惕!”
  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对各类社会现实问题尤为敏感;青年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但因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具有局限性。加之,近年来,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青年对国家、民族、社会甚至自己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他们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现象的鱼龙混杂、多元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利益诱惑、风险挑战、逆境考验,容易产生困惑、迷惘、动摇,甚至价值观发生偏差。因此,新时代好青年的提出,对于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站稳政治立场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好青年”的内涵特质及内在关系
  新时代好青年具有“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四个特质。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有理想,有理想为青年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一)“有理想”:就是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有理想”在新时代好青年的四个特质中居于首要位置,具有统领作用。有理想和有信仰、讲政治是紧密相连的。有理想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行动上表现为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有理想”是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以贯之的要求和始终如一的标准。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还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再三强调,“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青年成长成才问题时,每次必讲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强调:“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
  二是“有理想”和有信仰、讲政治是紧密相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育人目标时,突出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定语是“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无从谈起。新时代好青年,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这一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具体体现和崭新要求。如果青年一代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无数革命先辈换来的成就就可能付诸东流!
  三是“有理想”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对于中国青年来说,党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政治理想的化身、成长进步的旗帜。新时代青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所谓“听党话”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真心认同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所谓“跟党走”就是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新时代青年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坚定跟党走的初心。这既是新时代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自己的人生航向。
  (二)“敢担当”:就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
  理想的实现需要担当,“敢担当”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机会、条件和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担当,他对青年学生提出“要担当时代责任”,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殷切期望;对青年干部提出涵养“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和“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要求。2021年9月11日,他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对中青年干部提出“六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他还明确指出,“要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
  一是“敢担当”是时代对青年的呼唤,是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前,“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实现强国伟业的艰巨使命和历史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新时代青年的肩上。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是“敢担当”与善于作为、勇于冲锋紧密相连。敢担当是一种精神状态、使命责任和境界格局。首先,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敢担当需要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正所谓“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这种敢字为先、干字当头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站得出、冲得上。其次,作为一种使命责任,“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不是彼此对立的”。“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这种敢于担当负责、积极作为的使命责任,表现为敢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同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敢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最后,作为一种境界格局,敢担当表现为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和“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周恩来曾说过:“为着我们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不能不暂时把许多困难担当起来”,“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人民把我们党推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就要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应该承担的政治责任”,“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三)“能吃苦”:就是要锤炼意志品格,“摒弃骄娇二气”
  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品格,“能吃苦”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乐于艰苦奋斗提供了意志保障。新时代青年,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丰裕、社会长期稳定的环境中,拥有更为优越的成长条件。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体验过缺衣少食的贫苦,加之,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容易滋生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等不良心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吃苦”作为新时代好青年的标准之一,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是“能吃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历来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同“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的吃苦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光荣传统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共产党人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二是“能吃苦”是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崭新要求。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凸显了新时代新征程能吃苦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价值。在考察现场,他明确指出:虽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他还进一步强调:“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并号召“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生活条件好了,要不要继续吃苦的问题,答案是:无论何时,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三是“能吃苦”在新时代表现为能吃学习之苦、挫折之苦和劳动之苦,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毛泽东曾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进一步指出,“谦虚则不骄,谨慎则不躁”,“急躁和骄傲是连在一起的,骄傲就要急躁,急躁的人没有不是骄傲的、不谨慎的、粗枝大叶的”。他还说道:“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今天的“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肉体之苦,更多的是体现在能不能吃学习之苦,励志勤学、刻苦磨炼;能不能吃挫折之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不能吃劳动之苦,自觉反对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自作聪明等错误思想和行为。
  (四)“肯奋斗”:就是要与党同心,跟党团结奋斗、接续奋斗
  把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苦干实干的实践力量需要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问题,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阐明了青春与奋斗之间的关系。此外,他还在多种场合讲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金句,阐明了青春、奋斗、幸福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是“肯奋斗”就是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奋斗。“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团结和奋斗是内在统一的。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正如邓小平所说:“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他还进一步指出:“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可见,肯奋斗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奋斗,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体奋斗,是与党和人民同心,跟党和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奋斗。
  二是“肯奋斗”就是要投身人民的奋斗当中,与人民一道,接续奋斗。“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接续奋斗。”社会主义不是一代人的问题,它是几十代人的问题。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事业也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地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新时代青年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新时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三、新时代新征程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四个着力点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然而当前,部分青年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吃苦与享乐、奋斗与“躺平”等方面产生思想困惑。新征程上,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笔者立足于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四个着力点进行探讨。
  (一)在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着力:教育引导青年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拒绝做“佛系青年”
  近年来,受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一些青年信仰迷茫、贪图私利,出现了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的倾向;一些青年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动摇了奋斗的信心,丧失了奋斗的激情,崇尚“佛系”的生活态度。新征程上,培养有理想的好青年要讲清楚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教育引导青年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青年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一是讲清楚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教育引导青年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追求,没有理想追求就只会浑浑噩噩地度日,就容易走向虚无。“佛系”这种随意的生活态度,就是缺乏理想追求的表现。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诸多困难、挑战和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认为想象的情况和实际差距很大。事实上,这只看到了理想与现实对立的一面,忽视了理想与现实统一的一面。毛泽东指出,“虽然理想一定要有,但是还要结合一个东西,叫做‘现实’。我们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不是无原则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是原则性,现实主义就是灵活性”。由此可见,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要把理想主义的原则性与现实主义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周恩来认为:“理想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空想前途不对,反之,看不到发展,也会使我们变得庸俗,成为无理想无头脑的工作器具。”可见,只有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既不脱离现实,又能够看到前途,方向才会更加明确。瞿秋白指出:“理想与现实之间必须有密切的联系。假使没有联系,那种理想便是幻象……真正的理想就是明天的现实……将来的现实对于现在便是理想。”可见,理想与现实之间能够相互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这就要求青年把追求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是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教育引导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哪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理想信念的坚定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要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理想信念的坚定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那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他政治力量能使长征胜利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新征程,培养有理想的好青年,首先就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为青年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青年要做好接班人,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这就要求青年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自身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立志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青春的智慧和汗水。
  (二)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教育引导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拒绝做“精致利己主义者”
  培养敢担当的好青年,要教育引导青年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自身使命担当,不能只讲个人奋斗,不讲集体主义精神;不能被资本逻辑统治下狭隘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所左右,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彰显青春担当。
  一是讲清楚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育引导青年抛弃“看戏”心态,不“做过客、当看客”。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这些人在追求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在现实社会价值关系中具有双重身份,即作为个体的“小我”与作为社会的“大我”。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就意味着青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同时每个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前提。
  当前,绝大多数青年能够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他们在脱贫攻坚战场、在科技攻关岗位、在抢险救灾前线、在疫情防控一线、在奥运竞技赛场、在保卫祖国哨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然而也有部分青年的行为略显不合时宜。比如有的青年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与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奉献与牺牲相比,更注重个人得失和生活安逸,只为自己奋斗拼搏,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抛在脑后;有的青年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做事情挑三拣四、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等。新征程上,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担当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新征程上,培养敢担当的好青年,要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科学审视新发展阶段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新征程上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自己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二是讲清楚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教育引导青年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指涉的是“开什么路”“闯什么业”“做谁的先锋闯将”呢?答案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新路、闯新业;在为祖国和人民当先锋、做闯将的过程中,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把个人奋斗的平台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能闪光。干事担事,是青年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导青年心有大我,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他希望青年“担负起历史重任”“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自觉摒弃“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他勉励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他嘱咐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新征程上,培养敢担当的好青年,就要教育引导青年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自觉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就要教育引导青年紧扣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的“大蓝图”。
  (三)在正确认识吃苦与享乐的关系上着力:教育引导青年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远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新时代青年中的绝大多数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这就意味着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艰巨。新征程上,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要在正确认识吃苦与享乐的辩证关系上着力,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高度警惕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对自身意志的消磨腐蚀,努力做到在吃苦中磨炼心智、锻炼意志、锤炼品质。
  一是讲清楚吃苦与享乐的关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毛泽东指出:“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刘少奇认为:“要完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必须有意识地把较为艰苦和困难的工作担当起来。”可见,苦难教育了我们,也磨炼了我们,怕吃苦,吃不得苦,就不能实现苦与乐的转化。然而新时代青年,因为缺乏吃苦训练,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害怕吃苦、恐惧吃苦的消极情绪。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
  实现理想、担当使命,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作为一种精神品格,其形成需要经受艰难险阻,需要在逆境的考验中千锤百炼。新征程上,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要教育引导青年在思想认识上明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明确“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认识到“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艰苦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在行动上,自觉把艰苦环境看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种锻炼;把吃苦当作认识自我、磨砺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二是讲清楚青春因磨砺而出彩,青年人要成长为堪当大任的人才,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广大团员提出“争做六个模范”的殷切期望,其中“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明确回答了新时代青年“吃什么苦”“为谁吃苦”的问题。新征程上,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一方面,要教育引导青年能吃学习之苦、创新之苦。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只有下得苦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只有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理念,才能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最终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青年能吃失败之苦、挫折之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新征程上,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就要教育引导青年培养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到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
  (四)在正确认识奋斗与“躺平”的关系上着力:教育引导青年明确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远离“躺平”和“摆烂”
  “躺平”,从字面理解,是对环境的顺从、对困难的逃避、对未来的消极应对。当前,部分青年之所以会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滋生了“躺平”“摆烂”等消极心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奋斗目标不明确、奋斗动力不足。新征程上,培养肯奋斗的好青年,要在正确认识奋斗与“躺平”的关系上着力,教育引导青年明确“为什么而奋斗”“奋斗为了谁”“如何奋斗”等问题。
  一是讲清楚“为什么而奋斗”,教育引导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当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新征程上,培养肯奋斗的好青年,就要教育引导青年把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身的奋斗方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奋斗中摸爬滚打、感悟体验,找寻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二是讲清楚“奋斗为了谁”,教育引导青年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38年,毛泽东在《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中指出:“你们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勇往直前,要坚决地为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奋斗到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不是为了自己的家,而是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所以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1944年,他在《为人民服务》中说道:“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些相关论述阐明了奋斗的目的。新征程上,培养肯奋斗的好青年,要教育引导青年认识到我们的奋斗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人民至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讲清楚“如何奋斗”,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团结与奋斗、团结与斗争的关系,与党团结奋斗、接续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奋斗和接续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和中国青年的前进姿态。百年来,党领导青年进行的一切伟大实践都是团结奋斗和接续奋斗的实践。虽然不同的条件、能力和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奋斗方式,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的主要奋斗方式。
  新时代新征程,培养肯奋斗的好青年,一方面要教育引导青年牢记“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知晓“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明确“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斗争与安全的关系,增强斗争的骨气、底气。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1939年,毛泽东在《又团结、又斗争》中说道:“统一里有斗争,天下万物皆然。如果有人认为只有团结而没有斗争,那他就还没有学通马克思主义。”1940年,他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1945年,他在《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提出:“无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1956年,他在《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中讲道:“只有斗争,不要团结,是‘左’倾错误;只有团结,不要斗争,是右倾错误。”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今天正确处理团结和斗争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培养肯奋斗的好青年,要教育引导青年深化认识。今天,像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要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者简介:李丽: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制度建设研究”(项目号:20BKS200)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