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王定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遵循

发布时间:2021-09-29
字体: 打印
分享:

  思政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科学回答了思政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为办好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新时代思政理论课的发展脉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高度关注,在多次讲话、多个场合都论及思政课,党中央出台系列文件,对思政课工作进行制度化安排,提出系统性要求,逐步形成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判断与理论体系。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进行系列表述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理念的系列表述,主要包括青年人理想信念的建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主要内容、思想教育的实践性和传承性。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鼓励青年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次座谈会明确了建立理性信念的三要素,即科学理论、历史规律、基本国情,提出“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任务,指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这次会议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对如何阐释中国特色、为何选择中国道路,具有方法论意义。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述了时代精神与价值观的要义,号召青年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学问,探索真理。这一要求,实际上强调了思政课的价值导向。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他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革命传统教育列为重要内容。以上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的系列表述,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育人效果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原则进行系统阐释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原则进行系列阐释,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论断,成为新时代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指南。他强调课堂教学是主渠道,首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进及其他课程协同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会议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规律,成为系统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则。2018年8月21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育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会议从教育成效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要求。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些理论探索与创新,成为思政研究的理论源泉,让思政课内容更加丰富。

(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战略部署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战略部署,以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为标志。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两个部分的论述涉及根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意义重大,史无前例。习近平总书记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深刻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理论课意义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会议的整体部署,既明确了思政课建设的定位、关键、方向、保障等基本要义,也提出了关系思政课育人效果的具体要求,包括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原则等,是思政课建设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第17期《求是》上发表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成为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文献。随后,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及《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这些落实性的文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则

  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理论,系统认识思政课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勾画重点,领会要义,从历史方位、政治站位和教育定位把握根本遵循。

(一)把握历史方位,继承思政课的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早在中共一大前,李大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就已经通过出版刊物、开办学校、创立书社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一大、二大,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为贯彻党的路线、纲领服务,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总结中国实践经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同步跟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鲜活的内容。

  总结各历史时期思政课的开设,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掌握强大思想武器。如革命战争时期开设“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开设“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二是以中国特色科学理论体系为基础,讲清新中国如何建立、怎么发展、走向哪里。如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三是以党的最新理论为基点,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当务之急。

  继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良传统,要特别重视加强党史教育,历史已经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基,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育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持续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注重符合青年思想实际。理论只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产生强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这是与时俱进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遵循。

(二)提高政治站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教育“四为”,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找准政治站位,坚持目标导向,增强战略定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青年人与时代同步、奋发有为。

  立足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格局与高度应进一步提升。一方面,要建立国际国内大格局意识。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中国外部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思政课的建设,要建立大格局,紧跟新形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加强理论创新、强化实践引领。另一方面,要具备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思政课的重要使命。要激励青年人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确立教育定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的价值观问题,多次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要求广大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9月9日,他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要求广大教师“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科学概括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要求,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广大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讲授的思政大课堂,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范本、树立了榜样。

  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本,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思政课要掌握好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坚持德育先行,将立德树人的责任扛在肩上,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支持者、模范践行者,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三、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策略

  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要把握规律、总结经验,研究具体方法策略。

(一)兴研究之风,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与教学研究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办好思政课,首当其冲要加强理论研究。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巩固立课之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要掌握真谛、融会贯通,需要下苦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有体会地谈到,“我看过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远远不够了。”因此,高校要搭平台、建基地,激励教师深钻精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以踏实求学的科学精神,获得理论的力量,才能更好阐释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追求教学得法。讲好思政课不容易,既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还要教学效果引发共鸣。要紧盯“十四五”发展蓝图,强化思政课的时代性,抓首要、抓拓展、抓有效。要根据教学实践,开展对比研究,达到“八个相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动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二)强教师之基,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高校要想方设法采取各项措施,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要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思政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专替兼,扭转有的高校、有的老师认为思想政治专业非学术、无专业的错误观点。二要提高教师待遇,在津贴补贴上设立专项绩效工资,在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在荣誉称号上推选先进典型,在科研项目、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三要积极支持教师发展,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高质量专题研修,支持国内考察国外调研,改革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激励教师提高能力素质,在新时代建功立业。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三)求教学之法,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善于传授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近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打好“八个相统一”组合拳。一要因材施教。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来源的学生,知识体系有区分,个人发展有差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内在精神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更新储备、不断备课、常讲常新外,还要针对不同教授对象的情况,综合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尤其是要注重慕课的建设,在总结经验、交流研讨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教学方式。二要注重实践,发扬马克思主义学科来源于实践的传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课堂上要有社会案例的分析,课堂外要有社会状况的调查,让学生超越文义领略理论的力量,激发青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把个人奋斗目标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三要传授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课下辅导,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系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能够以辩证唯物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姿态,研究中国历史,理解当代中国,认清世界大势。

(四)得全局之效,构建工作格局和课程体系

  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核心育人职责。高校党委要统筹全局、全面部署、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一要构建工作大格局。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高度重视,深研细探,找准问题,明确策略;党政齐抓共管,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促,党委书记和校长身体力行,走进思政课堂;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制定方案,迅速行动,及时反馈。全校协同配合,主动思考,积极响应,形成合力。举各方之力,形成关系思政课建设的学科、教材、师资、实践、评价等一条龙支持体系。二要完善课程大体系。课堂是立德树人主渠道,除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还要价值统领办好其他课程。既要有惊涛拍浪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久久为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将新思想融入教材、教案、课堂,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同时发力,各门课程协同育人。

总之,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认识上、行动上,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在管理、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传道授业、培育新人。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